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9:08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教学设计

<p>《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教学设计</p><p>教学过程:</p><p>导入新课: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丝绸之路挂图,同时用MP3播放《出塞曲》</p><p>新课教学:</p><p>五、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p><p>学生活动: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课前收集的历史资料及我国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原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和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各小组派代表发言。</p><p>2、演讲满城尽是黄沙,(说明荒漠化的危害和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观)。</p><p>总结:</p><p>读图思考:读课本图2.12黄沙掩埋下的丝绸之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①从总趋势看,该地区河流多呈什么流向?②为什么该地区河流多呈平行状分布且流程短小?</p><p>(①由四周流向中心。②该地区河流发源于四周的高原山地,地形限制了河流的发育。)</p><p>读图思考:读课本图2.13,思考(1)农牧界限向北推进,为什么会加剧该地区的荒漠化?(2)为什么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p><p>六、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p><p>展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干湿状况分布图。</p><p>回顾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及主要荒漠化分布地区。由荒漠化的因-果-对策-措施-我国的治理措施,由一般规律到具体国家具体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p>1.荒漠化防治的对策。</p><p>(1)荒漠化防治的三个内容:</p><p>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退化;</p><p>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p><p>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p><p>(2)荒漠化防治的两个原则:</p><p>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p><p>(3)荒漠化防治的一个重点:重点治理已遭受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p><p>一个有效措施:恢复而自然植被。</p><p>讨论: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的演替是双向的,但绿洲变荒漠非常容易,而荒漠变绿洲却非常艰难。想一想,这是为什么?(点拨:这是由当地干旱的环境决定的。水分条件消失容易而形成难。)</p><p>2.治理措施。</p><p>回忆:荒漠化的三大人为因素,推理得出治理措施:</p><p>(1)合理利用水资源;</p><p>(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p><p>(3)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p><p>(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p><p>(5)控制人口增长。</p><p>3.我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和经验。</p><p>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各族人民在与土地退化和不利自然因素的斗争中已创造出许多成功的治理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其中,沙坡头是治理荒漠化的典例。</p><p>读图指导:读课本图2.15沙坡头草方格沙障,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到沙坡头、贺兰山、腾格里沙漠、黄河。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县西,滔滔黄河在这里经过,包兰铁路沿着黄河,横穿腾格里沙漠南缘。冬春季节这里风力强劲,对包兰铁路形成了威胁。</p><p>思考:①沙坡头试验站采用什么措施来固定流沙?效果如何?</p><p>(沙坡头采用了草方格沙障技术固定流沙,用于保护交通干线非常有效,包兰铁路自2023年通车起一起畅通无阻。)</p><p>新课小结:引导学生完成本节内容之间的联系图,以达到总结巩固的目的。</p><p>课外拓展:调查自己家乡的土地、水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利用状况,分析是否合理?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问题?请你为家乡的土地、水资源、能源资源的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p><p>板书设计:</p><p>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p><p>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p>五、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p><p>六、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p><p>1.荒漠化防治的三个内容:</p><p>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退化;</p><p>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p><p>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p><p>2.荒漠化防治的两个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p><p>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p><p>3.荒漠化防治的一个重点:重点治理已遭受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p><p>一个有效措施:恢复而自然植被。</p><p>4.治理措施</p><p>(1)合理利用水资源治水;</p><p>(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治风、治沙;</p><p>(3)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治土地利用(宜林则林,宜牧则牧);</p><p>(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治能源利用;</p><p>(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治根本。</p><p>5.我国治理措施和经验</p><p>⑴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p><p>⑵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p><p>⑶ 我国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