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长泰一中2023
<p>长泰一中2023--2023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p><p>高一地理试卷</p><p>(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p><p>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p><p>读“经纬网图”,回答1~2题。</p><p>1.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p><p>A. A、C两点都位于南半球</p><p>B.A、B、C、D四点中有三点位于东半球</p><p>C.D点位于A点的东南方向</p><p>D.C点位于D点的正西方向</p><p>2.若飞机从图中B点飞往D点,沿最短航线飞行,其方向是( )</p><p>A.一直向东B.一直向西</p><p>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p><p>读等高线地形图,a、b、c、d为等高线上的数值,xy为过等高线的一直线,虚线表示河流,图中等高距为200米,根据图中信息,回答3~4题。</p><p>3.若c值为300米,d=c,图中等高线a和等高线内b的数值可能分别是( )</p><p>A. 100 500 B. 500 280</p><p>C. 500 300 D. 100 380</p><p>4.若图中c数值为300米,d=a,沿图中x、y直线的地形剖面图是( )</p><p>A B C D</p><p>下图为某地区地形示意。读图,完成5~6题。</p><p>5.M湖湖水外流时,其湖面高程可能处于()</p><p>A.1 150米至1 200米之间</p><p>B.1 200米至1 250米之间</p><p>C.1 250米至1 300米之间</p><p>D.1 350米至1 400米之间</p><p>6.沿图中登山线路行进,能仰看百米飞瀑的地点是()</p><p>A.① B.② C.③ D.④</p><p>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2为甲岛屿的放大图。读图,完成7~8题。</p><p>7.2023年2月乙国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雪灾,其中受灾较严重的城市可能有()</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p><p>8.关于甲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p><p>A.因火山喷发而形成 B.沿岸可能拥有不冻港</p><p>C.虚线框内东南部地势较平坦,西北部地势较陡峻 D.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p><p>甲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读下图完成9~10题。</p><p>9.图中油气管道的修建( )</p><p>A.保障了中国的能源安全</p><p>B.增加了中国西南天然气出口通道</p><p>C.深受寒潮影响,施工困难</p><p>D.有利于甲国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p><p>10.图中等值线(数值ace)表达的内容最可能是( )</p><p>A.海拔高度 B.年降水量</p><p>C.人口密度 D.土地租金</p><p>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甲乙为两条河流。读图回答12~13题。</p><p>11.在图示盛行风向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p>A.阿尔卑斯山雪线较低</p><p>B.北美高压势力强盛</p><p>C.南极大陆周边浮冰多</p><p>D.日本东海岸降水量大于西海岸</p><p>12.下列关于甲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水位季节变化大,流量不稳定</p><p>B.流域内降雨强度大,河流含沙量不大</p><p>C.河流流向特点导致甲河全年会有两次凌汛</p><p>D.流经盆地地区,水流平缓,货物运输量大</p><p>下图为沿23°26′S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p><p>13.与图中⑤地气候成因无关的是( )</p><p>A.地形 B.东南信风 C.暖流 D.东北信风</p><p>14.有关图示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p><p>A.⑤地位于②地的正东方向</p><p>B.该剖面线穿过的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p><p>C.④地所在国家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其北部的平原地区</p><p>D.甲、乙、丙三海域依次为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p><p>读下图,回答15~16题。</p><p>15.对图中A、B所示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本区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p><p>B.本区是世界著名的灌溉农业区,代表性农作物是水稻</p><p>C.河流a是底格里斯河,注入波斯湾</p><p>D.B地区的房屋墙比较厚、窗子比较小</p><p>16.关于C湖两侧广阔的平原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受地中海气候影响,畜牧业发达 B.降水丰富,适宜水稻生长</p><p>C.气候干燥,阳光充足,适宜棉花生长 D.影响本区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地形</p><p>大澳大利亚湾的冬季在强风控制下风浪甚大,素以风大浪高闻名,以致船舶难以停泊。希利尔湖位于该湾西部的中岛上,它是一个咸水湖,湖水的颜色会随着盐度的增大呈现出从淡绿到深红的色调变化。根据下图回答17—18题。</p><p>17.冬季控制大澳大利亚湾强劲大风的风向是( )</p><p>A.西北风 B.东北风</p><p>C.西南风 D.东南风</p><p>18.如果希利尔湖的颜色可随季节发生变化,下列哪个月份该湖湖水最可能呈现出深红色( )</p><p>A.3月 B.6月 C.1月 D.9月</p><p>下图为沿某大陆80°经线7月气温分布曲线图。读图回答19~20题。</p><p>19.有关④地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p><p>A.东南部濒临太平洋</p><p>B.气候干旱,以种植玉米为主</p><p>C.旱涝灾害频发,对农业影响大</p><p>D.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p><p>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p>A.④地至①地气温逐渐降低 B.导致④地至②地气温变化大的主要因素是纬度</p><p>C.③地是谷地,气温偏低 D.③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p><p>11月22日至28日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下简称阿联酋)的“国家创新周”。阿联酋一直以来以产油著称,政府在大力发展石化工业的同时,非常注重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阿联酋在创新型经济体排行中,位列阿拉伯国家第一位,被誉为中东地区经济的“发动机”,下图为阿联酋和以色列所在区域简图。据此完成21~22题。</p><p>21.阿联酋被誉为中东地区经济的“发动机”的主要原因是()</p><p>A.石油资源丰富,向世界能源市场提供大量能源</p><p>B.地理位置优越,国家实力雄厚</p><p>C.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了经济发展</p><p>D.国内市场广阔,在中东地区具有巨大的影响力</p><p>22.与以色列相比,阿联酋农业发展最大的障碍是()</p><p>A.热量 B.技术 C.水源 D.地形</p><p>2023年与2023年的世界杯足球赛将分别在“航母”大国俄罗斯(面积2023多万平方千米)和“袖珍”小国卡塔尔(面积1.14万平方千米)举办。读下面两区域图,回答23~24题。</p><p>23.俄罗斯河流众多,但大部分河流航运价值不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p><p>A.径流总量小B.地形复杂,落差大</p><p>C.封冻时间长D.流域内运输需求小</p><p>24.俄罗斯和卡塔尔的垦殖指数(垦殖指数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都不高,共同原因主要是( )</p><p>A.气温偏低,冻土广布 B.气候干旱,沙漠广布</p><p>C.工业发达,占用耕地多D.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差</p><p>右图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5-26题。</p><p>25.该游牧活动( )</p><p>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p><p>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p><p>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p><p>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p><p>26.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 )</p><p>A.1月 B.4月 C.7月 D.10月</p><p>下图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读图完成27~28题。</p><p>27.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p><p>A.M地 B.N地 C.P地 D.Q地</p><p>28.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p><p>A.地形 B.纬度位置</p><p>C.洋流 D.距海远近</p><p>北极燕鸥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一生致力于往返南北极之间追逐夏天。下图示意北极燕鸥往返迁徙路线。据此完成29~30题。</p><p>29.北极燕鸥从越冬地开始迁往繁殖地的时间是( )</p><p>A.3月 B.6月 C.9月 D.12月</p><p>30.北极燕鸥从越冬地迁往繁殖地不是沿来路(实线)返回,而是选择图中的“S”形(虚线)线路,合理的解释是( )</p><p>A.大致沿大圆飞行,距离较短</p><p>B.大致顺风飞行,节省体能</p><p>C.大致顺地球自转方向,飞行速度较快</p><p>D.大致顺地转偏向力,飞行速度较快</p><p>二、综合题(共三题,55分)</p><p>31.读下图(图中数据表示年等降水量,单位:mm),回答下列问题。(15分)</p><p>1 4 7 10 年平均</p><p>气温(℃) 18.7 19.7 24.1 23.6 19 日照: 325天</p><p>降水量(mm) 61.0 18.3 0.3 8.6 319 雨日: 35天</p><p>(1)概括描述美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4分)</p><p>(2)说出A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名称,并分析其生产自然区位条件以及与之对应的农业生产特点。(9分)</p><p>(3)甲地是美国蔬菜、水果、花卉等的专业化生产基地。结合该地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商品农业基地的有利的区位因素。(2分)</p><p>32.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5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乌兹别克斯坦多家企业参展。读乌兹别克斯坦的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6分)</p><p>材料: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是世界著名产棉国。同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石油、天然气、黄金、铀、铜、银、铅、锌、钨和稀有金属的储量位居世界前列。国内生产的电力价格比发达国家低1/4。该国为中亚第一人口大国(截止2023年10月人口超2023万),潜在劳动力约为2023万,占该国总人口的57%,近63%的人口年龄在30岁以下。</p><p>乌兹别克斯坦主要出口商品有:能源矿产和石油产品、服务、皮棉、黑色和有色金属,主要进口商品有:机械设备、化学制品、食品类产品。</p><p>(1)简要分析乌兹别克斯坦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4分)</p><p>(2)从资源的角度分析乌兹别克斯坦国内电价低的原因。(6分)</p><p>(3)随着中乌经贸合作的开展,中国多家纺织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设厂,分析中国在该国设厂的区位优势。(4分)</p><p>(4)从乌兹别克斯坦进出口贸易主要特点,分析中乌两国经贸合作的积极意义。(4分)</p><p>33.(16分)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22分)</p><p>(1)鄂毕河和叶尼塞河两河中下游地区有大片沼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6分)</p><p>(2)乙市是西伯利亚第三大城市,工业以采矿、有色冶金及电力为主。简析其工业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p><p>(3)近年来,甲地区计划扩大耕地规模。你是否赞成这种做法?说出你的理由。(6分)</p><p>(4)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阐释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图示区域北部海域及沿岸地区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影响。(4分)</p><p>参考答案</p><p>一、选择题(30*1.5=45分)</p><p>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p><p>D C B A C D D B A B D B D B B</p><p>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p><p>C A C C D C B C D B D C A A B</p><p>二、综合题(55分)</p><p>31、(15分)</p><p>(1)总体上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减少,西北沿海降水较多。(4分)</p><p>(2)商品谷物农业(1分)。</p><p>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区,土地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土壤肥沃;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4分)</p><p>生产规模大;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4分)</p><p>(3)热量丰富,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交通、信息通达度高。(2分)</p><p>32、(18分)</p><p>(1)地处欧亚大陆中部,远离海洋;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地势东高西低(东南高西北低),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河流、湖泊多为内流河、内流湖;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任答四点,每点1分)</p><p>(2)乌兹别克斯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有阿姆河和锡尔河流经,水力资源丰富(6分)。</p><p>(3)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原料丰富;能源丰富,电力价格低;人口多,青壮年劳动力丰富,劳动力价格低;(任答两点,每点2分)</p><p>(4)乌兹别克斯坦矿产资源丰富,出口以矿产等初级产品为主,我国能源需求缺口大,需进口能源和矿产资源;乌兹别克斯坦经济欠发达,需要进口工业制成品,我国有较为先进的机械等工业产品,同时拥有资金、技术等优势;两国经济互补性强,两国的经贸合作有利于两国的经济发展,合作前景广阔(4分)。</p><p>33、(22分)</p><p>(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排水不畅;地下有较厚的冻土层,不利于地表水下渗,且地下水水位高;春、秋季有凌汛,导致河水泛滥,易产生积水,利于沼泽形成。(任答三点,每点2分)</p><p>(2)周边地区有丰富的煤、铁、铝土、金等矿产资源;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地处河流上游,水能资源丰富。(6分)</p><p>(3)赞成。理由: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水源充足;受气候变暖的影响,热量条件对种植业的制约减弱;交通便利;该国重化工业发达,可满足种植业生产对机械、化肥、农药等的需要。(或不赞成。理由:地形起伏大;劳动力不足;大规模开垦将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6分)</p><p>(4)极冰融化和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北冰洋沿岸低地,人类生产生活空间受影响;极冰融化,北极熊等动物生存环境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极冰解冻,可开辟多条海上航线,有利于加强各国联系,促进经济发展等。(任答两点,每点2分)</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