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9:01

高一级地理下册期中考试试题

<p>地理科的书本大体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文科知识较重,也就是记忆量较多的部分,例如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另一类是理科思维较重,也就是需要理解、应用较多的部分。例如自然地理,这方面往往还涉及计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参考一下九年级历史,欢迎参考</p> <p><strong>高一地理下册期中考试试题阅读</strong></p> <p>一.单项选择题(25x2=50分)</p> <p>读位于平原地区的我国南方某城市示意图,完成第1题。</p> <p>1.20世纪90年代末与80年代初比较,该城市( )</p> <p>A.城区发展和交通建设受河流的影响越来越大</p> <p>B.交通发展促使城区面积向东大规模扩展</p> <p>C.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络尚未形成</p> <p>D.老商业中心服务范围变小</p> <p>2.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下列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与该主题最为吻合的是</p> <p>A.山水田园城市 B.扇形 C.多核心 D.同心圆</p> <p>3.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世博园园区内建有展馆,但各展馆的建筑风格迥异,这主要体现了</p> <p>A.地域文化的差异 B.经济水平的差异</p> <p>C.科技水平的差异 D.国家政策的差异</p> <p>4.在人口增长模式的改变中首先开始转变的是:</p> <p>A.出生率的上升 B.出生率的下降 C.死亡率的上升 D.死亡率的下降</p> <p>5.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主要是因为( )[</p> <p>A.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人口政策</p> <p>B.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p> <p>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自然环境不同</p> <p>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p> <p>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 <p>A.发达国家基本完成了人口增长模式向低低低型的转变</p> <p>B.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p> <p>C.全世界 总体上人口增长模式已处于现代型阶段</p> <p>D.发达国家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发展中国家属于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p> <p>7. 欧洲人口死亡率较高的原因是( )</p> <p>A.工业化水平高,环境污染严重 B.纬度偏高,气候湿冷</p> <p>C.人口流动频繁,意外伤害突出 D.人口年龄结构为老年型</p> <p>8.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为 ( )</p> <p>A.工业革命以前 B.农业革命以后 C.一战以前 D. 二战以后</p> <p>读图(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完成6~7题。</p> <p>9.现阶段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属于下列哪</p> <p>种情况( )</p> <p>A.①模式 B.②过渡</p> <p>C.③模式 D.①向③过渡</p> <p>10.模式③容易造成的主要问题是( )</p> <p>A.公共设施严重匮乏</p> <p>B.劳动力缺乏</p> <p>C.教育经费投入不足</p> <p>D.环境压力大</p> <p>读右下图回答</p> <p>11.某年某国第X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2023万人,</p> <p>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65岁以</p> <p>上人口的比重约是( )</p> <p>A.36% B.46% C.26% D.16%</p> <p>12.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p> <p>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p> <p>2023202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p> <p>20232023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p> <p>20232023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p> <p>口为202320239人,占8.87%。同2023年第五</p> <p>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p> <p>6.29个百分点,15-59岁 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据此,我国的人口政策于近年实行了</p> <p>A.一孩半政策 B.一个太少,三个太多,两个刚刚好的政策</p> <p>C.单独二孩政策 D.双独二孩政策</p> <p>13.不属于环境人口容量特征的是:( )</p> <p>A. 相对性 B. 警戒性 C. 合理性 D. 临界性</p> <p>14.下列地区在国际人口迁移中,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的是( )</p> <p>A.北美 B.亚洲 C.欧洲 D.拉丁美洲</p> <p>15.目前发达国家国内人口迁移的形式主要是( )</p> <p>A.从农村到农村 B.从农村到城市 C.从城市到农村 D.从城市到城市</p> <p>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年增加。造 成人口流动的原因除流出地的推力(如气候严寒、文化生活落后等)外,还有流入地的拉力(如生活条件好等)。此外,人口的流动还要受到中间 阻力(如技能、费用、亲情等)的影响。</p> <p>阅读上述材料,完成2023题。</p> <p>16.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移民。下列属于迁出地推力的是( )</p> <p>A.库区及沿线地区耕地减少,环境承载力下降</p> <p>B.移民不愿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故乡</p> <p>C.移民迁入地经济发达,交通便利</p> <p>D.移民对迁入地的生活习惯不大适应</p> <p>17.下列情形中,由于中间阻力小造成的是( )</p> <p>A.与安徽相比,贵州的农民较少流向长江三角洲地区</p> <p>B. 湖南人 更愿意去广东而不是环渤海地区寻找发展机会</p> <p>C.教育背景不太好的人往往不选择出国</p> <p>D.西北大学的同学南下深圳谋职</p> <p>18.下列关于城市区位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p> <p>A.拉美的城市大都位于平原上</p> <p>B.中低纬低海拔沿海地区城市相对密集</p> <p>C.河流对于深圳的形成与发展起重要作用</p> <p>D.气候条件对城市的具体选址有特别大的意 义</p> <p>19.限制我国华北平原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p> <p>A.地形 B.气候 C. 水资源 D. 土壤</p> <p>20.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是( )</p> <p>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文化因素 D.社会因素</p> <p>右图为某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p> <p>2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哪一处的交通最便捷</p> <p>A.甲 B.乙 C.丙 D.丁</p> <p>22.该地最有可能发展成 ( )</p> <p>A.工业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仓储区</p> <p>23.关于城市等级、数目和服务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p> <p>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 围越广</p> <p>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广</p> <p>C.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广</p> <p>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 围越广</p> <p>24.关于城市不同等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p> <p>A.城市等级的划分是依据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p> <p>B.城市等级的划分通常是依据城市的经济实力</p> <p>C.城市等级的划分通常是依据城市的人口规模</p> <p>D.行政级别高,城市等级高</p> <p>25.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模式是,自中心城区到远郊区依次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 地和农业用地。影响这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p> <p>①土地价格②发展历史③交通条件④生活习惯</p> <p>A.①②B.②③C.③④D.③①</p> <p>二. 综合题(50分)</p> <p>26. 2023年4月底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0~14岁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16.6%;65岁以上老年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8.87%.根据人口学统计标准,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以上,或60岁以上人口达到10%以上,即算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同时,一个社会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下,为超少子化;15%~18%,为严重少子化;18%~20%,为少子化; 20%~23%,为正常;23%~30%,为多子化;30%~40%,为严重多子化;40%以上,为超多子化。(16分)</p> <p>(1)由上述材料可知,我国不仅已经跨入______________社会,同时 也步入了严重______________ 时代。(4分)</p> <p>(2)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哪些问题?面对我国的未富先老问题,请提出应对措施 。</p> <p>(8分)</p> <p>(3)有人说,少子化可能是比老龄化更严重的社会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p> <p>27.读兰州市略图,分析回答问题。(18分)</p> <p>(1)兰州位于________(填地形区名称),其所在地形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年降水量约为400毫米左右,属________气候。(6分)</p> <p>(2)从城市地域形态上看,兰州属于________,造成这种城市布局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分布。(6分)</p> <p>(3)根据图中信息,试分析兰州石化区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6分)</p> <p>2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但也出现 了不少问题;柴静的《穹顶之下》播出后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请你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6分):</p> <p>(1)目前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1 0分)</p> <p>(2)请你说说城市化问题的解决途径(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6分)</p> <p>高一地理参考答案</p> <p>BAADB,ADDCB,ACCDD,ABBCB,CBACD</p> <p>26.</p> <p>(1)老龄化 少子化(4分)</p> <p>(2)问题:(任答两点得4分)</p> <p>a,劳动力不足,兵源短缺</p> <p>b,青年人社会负担加重</p> <p>c,社会保障制度压力过大</p> <p>d,老年人生活孤单</p> <p>措施:(任答两点得4分)</p> <p>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有力的居家(社区)养老支持环境</p> <p>完善计划生育政策,</p> <p>关爱老人,发扬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p> <p>开发和利用老龄人才资源,大力发展老龄产业</p> <p>(3)少子化与老龄化关系密切,往往合称少子老龄化,但二者侧重点不同,影响也不完全一样。少子化是生养小孩过少,其影响的首先是以少年儿童为服务对象的产业,如婴幼儿护理,学校教育,然后会影响科研、劳动力(兵员)供给,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巩固。老龄化可以由少子化引起,也可以由人口寿命的延长引起,从这方面看,老龄化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而少子化则是由于人类的短视和缺乏责任心引起的,它不仅影响当前,更影响长远,它危及的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少子化是比老龄化更严重的问题。(4分)</p> <p>27.</p> <p>(1)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温带季风(兰州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故答温带大陆性也可)(6分)</p> <p>(2)带状 地形 河流(6分)</p> <p>(3)不合理 理由:位于城区河流的上游,容易污染城区水源; 位于冬季风的上风向,加上南北高山的束缚,容易污染城区大气(6分)</p> <p>28.</p> <p>(1)(10分)</p> <p>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具体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等;</p> <p>b,交通拥挤;</p> <p>c,用地紧张,居住条件差;</p> <p>d,增加就业难度,失业率上升,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p> <p>e,社会治安可能变差等。</p> <p>(2)(6分)</p> <p>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p> <p>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p> <p>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p> <p><strong>关于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strong></p> <p>第I卷(选择题共60分)</p> <p>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p> <p>金沙江干热河谷蜿蜒于四川、西藏、云南三省(区),全长约为2023千米,森林覆盖率低,但是具有脐橙种植的独特小气候条件。下图示意金沙江干热河谷某处景观。据此完成各题。</p> <p>1.金沙江干热河谷脐橙种植的独特小气候条件是</p> <p>A.纬度低,年均温高</p> <p>B.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p> <p>C.降水少,湿度较小</p> <p>D.山脉阻挡,寒潮影响小</p> <p>2.图示河谷中碎石遍布的主要原因是</p> <p>A.气候炎热干燥,岩石物理风化严重</p> <p>B.河谷多大风天气,风力搬运作用强烈</p> <p>C.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碎石堆积较多</p> <p>D.河流流速和流量减小,碎石大量沉积</p> <p>3.金沙江干热河谷对长江三峡水库存在着较大的危害,主要是因为该地区</p> <p>A.水土流失严重 B.碎石裸露面积广</p> <p>C.植被覆盖率低 D.河水蒸发量巨大</p> <p>在台湾学界,迁徙的紫斑蝶以及它们聚集越冬的山谷称之为紫蝶幽谷现象。读下图,完成各题。</p> <p>4.紫蝶幽谷均分布在</p> <p>A.南部沿海地区</p> <p>B.山脉南段两侧的低海拔地区</p> <p>C.高山峡谷地区</p> <p>D.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温暖区</p> <p>5.紫斑蝶选择山谷越冬,主要是该地</p> <p>A.降水丰富 B.人烟稀少</p> <p>C.背风温暖 D.花蜜充足</p> <p>6.紫斑蝶北返时间最可能在于</p> <p>A.1月下旬 B.9月中旬</p> <p>C.5月下旬 D.3月中旬</p> <p>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但是地理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区域发展方向也不同。据此完成下列问题。</p> <p>7.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p> <p>A.海陆分布</p> <p>B.地形</p> <p>C.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p> <p>D.纬度位置和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p> <p>8.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p> <p>A.耕地多为水田,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程度高</p> <p>B.温带季风气候,优越的水热条件,使其农作物能够一年两熟至三熟</p> <p>C.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广,水产业较发达</p> <p>D.长江三角洲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甜菜和棉花</p> <p>9.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时期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p> <p>A. 开发早期,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便利条件;黏重的土壤则使人们开垦困难</p> <p>B. 农业大发展时期,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p> <p>C. 稠密的水网,使耕地分散破碎,不利于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的推广,但由于水稻单产很高,使其商品率高,仍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p> <p>D. 多水而黏重的土壤一直是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p> <p>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p> <p>10.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p> <p>A.塔里木盆地黄土广布</p> <p>B.东北平原土壤肥沃</p> <p>C.云贵高原地形平坦</p> <p>D.长江三角洲土壤盐碱化严重</p> <p>11.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p> <p>A.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p> <p>B.东北地区酸雨危害严重</p> <p>C.华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p> <p>D.华南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p> <p>12.下列区域中有明确界线的是( )</p> <p>A. 文化区域 B. 行政区域</p> <p>C. 气候区域 D. 商业区和住宅区</p> <p>13.灰水足迹指以现在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础,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量,绿色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雨水被蒸腾的量、蓝水足迹指在产品过程中消耗的地表与地下水的问题。读内蒙古和海南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回答第下题。</p> <p>导致内蒙古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p> <p>①内蒙古年降水量小于海南</p> <p>②内蒙古年均温低于海南</p> <p>③海南耕地面积大于内蒙古</p> <p>④海南以灌溉农业为主</p> <p>A、③④ B、②③</p> <p>C、①② D、①④</p> <p>读圣卢西亚岛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p> <p>14.影响圣卢西亚公路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 )</p> <p>A. 河流与城市 B. 政策与地形</p> <p>C. 地形与城市 D. 气候与地形</p> <p>15.圣卢西亚农业以香蕉种植业为主,还有椰子、可可、香料等。影响圣卢西亚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p> <p>A. 气候 B. 地形</p> <p>C. 劳动力 D. 政策</p> <p>16.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p> <p>A. 该岛屿附近有寒流经过</p> <p>B. 岛屿东部地区降水量多于西部地区</p> <p>C. 首都卡斯特里位于北京(116E,40N)的东南方向</p> <p>D. 吉米山的形成主要是外力侵蚀的作用</p> <p>宁安市是黑龙江省唯一蔬菜出口示范基地县(市),建有黑龙江省首个内地对俄国国际物流园,每年有大量的蔬菜出口俄罗斯。近年来,宁安市越来越多的农民到俄罗斯从事蔬菜种植,随着俄罗斯远东地区新的菜篮子基地的形成,宁安市北菜南运逐渐升温,成为蔬菜销售新渠道。下图示意宁安市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p> <p>17.与周边县、市相比,宁安市设立对俄国际物流园的主要优势是( )</p> <p>A.公路、铁路运输发达</p> <p>B.蔬菜品种多、产量大</p> <p>C.国家政策支持</p> <p>D.距离市场较近</p> <p>18.宁安市农民到俄罗斯远东地区从事蔬菜种植,主要是因为( )</p> <p>A.国内闲置农民多,蔬菜产业过剩</p> <p>B.远东地区气候温和,土壤更肥沃</p> <p>C.就地生产和销售,缩短流通环节</p> <p>D.远东地区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p> <p>19.宁安市北菜南运逐渐升温,主要原因是( )</p> <p>①东北蔬菜品质优良 ②南方市场更为广阔 ③俄罗斯市场需求饱和</p> <p>④宁安蔬菜产量增加 ⑤高速铁路的兴建</p> <p>A.①② B.②③</p> <p>C.③⑤ D.④⑤</p> <p>喷洒车,又称为多功能绿化洒水车,用于城市道路,大型厂区,部队、园林等单位清洁路面、卫生、防尘、浇水、喷洒农药等,以达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p> <p>20.春节前后,虽然要清洁路面,但却不太适合使用喷洒车的城市是</p> <p>A.广州市 B.上海市</p> <p>C.长春市 D.昆明市</p> <p>6.21.喷洒车可能会</p> <p>①临时应急消防 ②消除雾霾问题 ③造成路面结冰</p> <p>④节省环卫劳力 ⑤增加洗车机率 ⑥抬升地下水位</p> <p>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p> <p>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p> <p>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但20世纪90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2023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如图)的林带建设。完成各题。</p> <p>22.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p> <p>A.生活能源短缺,过度砍伐</p> <p>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p> <p>C.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p> <p>D.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p> <p>23.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明显影响是( )</p> <p>A.可开垦耕地面积增加</p> <p>B.荒漠化范围缩小</p> <p>C.区域土壤肥力增加</p> <p>D.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p> <p>24.2023年起喇叭泉林场开始的林带建设,使得林场( )</p> <p>①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p> <p>②虽没经济效益,但生态效益突出</p> <p>③农田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加</p> <p>④土壤熟化速度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p> <p>A.①② B.②③</p> <p>C.③④ D.①④</p> <p>下面左图为巴西兰索玛朗汉斯国家公园每年雨季出现的白沙碧水奇观(照片</p> <p>是面向北方拍摄的被白色沙丘围绕的淡水湖泊群),此地位于该国东北部的某河河</p> <p>口附近。下右图是该地区降水资料图。读图回答各题。</p> <p>25.图中所示景观最佳观赏时间是</p> <p>A.12、1月 B.7、8月</p> <p>C.10、11月 D.3、4月</p> <p>26.河口附近的白沙受定向风吹拂形成新月型沙丘,该风向是</p> <p>A.东北风 B.西南风</p> <p>C.东南风 D.西北风</p> <p>27.下列改善我国森林资源现状的做法中,合理的是( )</p> <p>①在青藏高原地区营造用材林</p> <p>②在塔里木盆地兴建薪炭林</p> <p>③在江南丘陵地区种植经济林</p> <p>④在城郊营造生态林</p> <p>A. ①② B. ①③</p> <p>C. ③④ D. ①④</p> <p>第八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于2023年6月18日至19日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本届论坛突出城市森林、绿色经济、幸福家庭的主题,深入探讨了城市森林与科学发展,城市森林与经济转型、城市森林与城乡生态一体化建议等议题,根据回答下列问题。</p> <p>28.森林除了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外,还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这包括( )</p> <p>A.提供农林牧副产品</p> <p>B.为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p> <p>C.减少空气污染、降低温室效应</p> <p>D.净化饮用水资源,提高生物多样性</p> <p>29.在城市森林建设中( )</p> <p>A.要多移植大树、古树进城</p> <p>B.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树种</p> <p>C.大力引种欧美等国家的优良树种</p> <p>D.为体现美观,树种要整齐划一</p> <p>30.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改善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在以下可以采取的相应措施中正确的有( )</p> <p>①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建设</p> <p>②确定合理的载畜量</p> <p>③进行大规模人工降雨</p> <p>④退耕还牧</p> <p>⑤大打机井,大规模开采地下水</p> <p>⑥开展大规模垦荒行动</p> <p>A.①⑤ B.③⑥</p> <p>C.①②④ D.④⑥</p> <p>二、填空题(40分)</p> <p>31.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p> <p>(1)甲图所示的是我国 平原地区;</p> <p>乙图所示的是我国 平原地区。(2分)</p> <p>(2)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5分)</p> <p>地区 土壤类型 耕地类型 人均耕地水平(与全国平均比较)</p> <p>甲 旱地</p> <p>乙</p> <p>(3)甲乙两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请指出乙地与甲地相比,其在农业生产条件方面的优势、劣势:(4分)</p> <p>优势: 劣势:</p> <p>32.(16分)下图中,甲、乙两图分别为世界某两个重要的国家的地理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p> <p>(1)两图中面积较大的是 (国家名称),判断依据是 。</p> <p>(2)②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影响G地工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p> <p>(3)图上①、③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造成两地降水丰富的共同原因是 。</p> <p>(4)两国在人口方面面临的共同突出问题是 。</p> <p>33.读 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图,回答问题。(8分)</p> <p>(1)造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生态环境脆弱的首要因素是 (2分)</p> <p>(2)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 、 、 等方面。(6分)</p> <p>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7分)</p> <p>材料一 我国北方部分区域示意图。</p> <p>材料二 在内蒙古绵延上千千米的奶牛带上饲养着130多万头奶牛,分布着l00多家乳品加工企业。近年来,某乳品企业还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岛、兰州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p> <p>(1)影响奶牛带上的乳品加工企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影响该乳品企业在上海等地建立加工基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2分)</p> <p>(2)在生产发展的同时,许多地区地表植被退化严重,图中甲地区尤为突出。其原因主要是由于 导致草原超载严重;由于 造成大范围的植被破坏。</p> <p>(3)宁东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点项目之一,该工程对电力输入地的有利影响是 。</p> <p>参考答案</p> <p>1.B</p> <p>2.D</p> <p>3.A</p> <p>【解析】</p> <p>试题分析:</p> <p>1.金沙江干热河谷蜿蜒于四川、西藏、云南三省(区),全长约为2023千米,森林覆盖率低,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适合脐橙种植,所以B正确。</p> <p>2.金沙江干热河谷蜿蜒于四川、西藏、云南三省(区),全长约为2023千米,森林覆盖率低,河流流速和流量减小,碎石大量沉积。</p> <p>3.金沙江干热河谷蜿蜒于四川、西藏、云南三省(区),全长约为2023千米,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对长江三峡水库存在着较大的危害,所以A正确。</p> <p>【知识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p> <p>4.B</p> <p>5.C</p> <p>6.D</p> <p>【解析】</p> <p>试题分析:</p> <p>4.从图中可以看出,紫蝶幽谷分布在纬度较低的南部山脉两侧地区,海拔高度大约在100米左右,地势较低,所以B正确。</p> <p>5.从图中可以看出,紫蝶幽谷分布在纬度较低的南部山脉两侧地区,海拔高度大约在100米左右,地势低、人口较多,而且所在山谷均背向冬季风,较为温暖,利于越冬,所以C正确。</p> <p>6.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紫斑蝶冬季在南部越冬,以避寒冷,所以应该春季北迁,秋季南迁,1月下旬在冬季、5月下旬在夏季,所以D正确。</p> <p>【知识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p> <p>7.D</p> <p>8.C</p> <p>【解析】</p> <p>试题分析:</p> <p>7.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长江三角洲纬度低,平均气温高;松嫩平原纬度高,气温低。所以两者之间的气温差异主要是纬度位置的影响和距离冬季风的远近。</p> <p>8.长三角地区人口稠密,故农业生产以劳动力生产为主,机械化水平低,A错误。长三角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B错误。长三角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等,甜菜为北方地区的农作物,D错误。所以选择C。</p> <p>【考点定位】影响区域气温差异的因素,我国的区域农业生产特点。</p> <p>9.B</p> <p>【解析】</p> <p>试题分析:开发早期,稠密的水系和黏重都是人类农业生产不利条件,A错;目前,由于该地区人多地少,故农业生产的商品率低,C错;多水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也为水运提供便利,D错误。答案选B,优越的自然条件,农业大发展时期,使其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p> <p>【考点定位】我国的区域地理和区域经济发展</p> <p>【名师点睛】学生要掌握我国区域农业的生产发展过程,注意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的变化。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稠密,河网密布,工农业基础较好,主要是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不同的时期这些条件的变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都在变化。</p> <p>10.B</p> <p>11.A</p> <p>【解析】</p> <p>试题分析:</p> <p>10.我国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A错误;东北平原的土壤为黑土,黑土肥沃,B项正确;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C错误;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湿润区,降水较丰富,盐碱化不严重,我国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地区在华北。</p> <p>11.西南地区由于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故多地震,则岩石破碎,地形起伏,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多暴雨,故滑坡、泥石流多发,A正确;我国酸雨危害主要集中于南方地区,B错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破坏严重,故土地荒漠化严重,我国土地盐碱化以华北地区最明显,C,D错误。</p> <p>【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环境问题。</p> <p>12.B</p> <p>【解析】</p> <p>试题分析:解题思路,是要掌握不同区域的划分和区域的基本特征。区域总有一定的界线,但其界线有明确的,也有模糊的,行政区具有明确的界线。A,C, D的界线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界线,比如商业区里有住宅区,住宅区里也有商业活动。答案选B。</p> <p>【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区域的基本特征</p> <p>【名师点睛】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有不同的区域特征,一般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区域之间差异明显,各有特色,自然区域的划分则综合了地形、气候两大自然要素,一般行政区划之类的区域是有明确界线的, 像一些自然分区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如自然带植被,气候区域。</p> <p>13.C</p> <p>【解析】</p> <p>试题分析:内蒙古比海南绿水足迹小,即存在于土壤中的雨水被蒸腾的量比海南小。主要是降水量和蒸发量小于海南,①对。内蒙古纬度高,年均温低于海南,②对。内蒙古的土地面积远大于海南,耕地面积也远大于海南,③错。内蒙古的农作物以耐旱的品种为主,海南以水田农业为主,④错。C对。</p> <p>【考点定位】不同区域绿水足迹差异及原因。</p> <p>14.C</p> <p>15.A</p> <p>16.B</p> <p>【解析】</p> <p>试题分析:</p> <p>14.公路建设目的主发展经济,方便人们出行,图中聚落的分布受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形影响,多分布在地形相对平坦的海岸附近地区。所以公路分布在沿海地区,影响圣卢西亚公路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地形与城市,C对。河流、政策、气候不是主要因素,A、B、D错。</p> <p>15.圣卢西亚农业以香蕉种植业为主,还有椰子、可可、香料等。气候是影响当地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种植的主导因素,A对。地形、劳动力 、政策不是区域热带经济作物分布主导因素,B、C、D错。</p> <p>16.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 该岛屿位于北美洲东侧,附近有暖流经过,A错。岛屿东部地区是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多于西部地区,B对。根据图中首都卡斯特里的经度,从北京向西到该地跨经度较少,该地位于北京(116E,40N)的西南方向,C错。 吉米山的形成主要是内力作用,地壳隆起形成,D错。</p> <p>【考点定位】区域公路分布特点及原因,区域农业生产类型的主导因素,地图上的方向。</p> <p>17.B</p> <p>18.D</p> <p>19.B</p> <p>【解析】</p> <p>试题分析:</p> <p>17.根据材料中信息,宁安市是黑龙江省唯一蔬菜出口示范基地县(市),建有黑龙江省首个内地对俄国际物流园,每年有大量的蔬菜出口俄罗斯。推测出该地设立对俄国际物流园的主要优势是蔬菜品种多、产量大,B对。公路、铁路运输发达、国家政策支持是重要影响因素,不是比其它地区多的优势,A、C错。距离市场较远,D错。</p> <p>18.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稀少,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是宁安市农民到俄罗斯远东地区从事蔬菜种植的主要原因,D对。国内没有大量闲置农民,蔬菜产业并不过剩,A错。远东地区比我国纬度高,气候较低,土壤不如东北黑土肥沃,B错。不是就地销售,是北菜南运,C错。</p> <p>19.宁安市北菜南运指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蔬菜向我国南方地区运输,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南方地区人口众多,市场广阔,②对。而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稀少,市场需求量少,已经饱和,③对。东北蔬菜品质优良,宁安蔬菜产量增加不是南运的主要原因,①、④错。高速铁路的兴建主是客运 ,⑤错。B对。</p> <p>【考点定位】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农业区位因素,北菜南运的原因。</p> <p>20.C</p> <p>21.A</p> <p>【解析】</p> <p>试题分析:</p> <p>20.我国的春节在阳历1、2月份,处于冬季;广州市、上海市、昆明市等城市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用喷洒车撒水后路面不会结冰;长春市所处纬度较高,冬季寒冷干燥,撒水后路面结冰,易引发交通事故,故选项C符合题意。</p> <p>21.喷洒车具备浇水功能,可用于临时消除火灾、适合应急消防;冬季纬度较高地区,洒水易造成路面结冰;喷洒车能够清洁路面、卫生等,可以节省环卫劳力;由图可以推断喷洒车可能会撒水可能增加洗车机率;雾霾存在于空气中高度较高、范围较大,喷洒车只是近地面撒水,不能够消除雾霾问题;喷洒车撒水量很小,而且是地表撒水,不会抬升地下水位,故选项A正确。</p> <p>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 <p>22.C</p> <p>23.D</p> <p>24.B</p> <p>【解析】</p> <p>试题分析:</p> <p>22.(喇叭泉林场位于干旱区,植被依靠地下水生存,上游引水过多,林场来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致使树木死亡。)</p> <p>23.(树木大量死亡,使清河绿洲北部的生态安全屏障整体防护功能大幅度衰退,林地内原已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流沙开始南侵,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向南扩大,区域土</p> <p>壤肥力降低。)</p> <p>24.(外围和内部林带建设,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农田蒸发量减少,树木蒸腾增加,空气湿度增加;大行距内耕作低杆农作物,林地间土壤熟化过程加速,水肥条件优越,沙棘和枸杞的生长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p> <p>25.D</p> <p>26.A</p> <p>【解析】</p> <p>试题分析:</p> <p>25.由材料可知,白沙碧水奇观出现在雨季,从右图可以看出,该地3、4月为降水最多的月份,也是该景观最佳观赏时间,所以D正确。</p> <p>26.从左图可以看出,该照片为面向北方拍摄,沙丘坡度小的一侧为迎风坡,所以该地盛行风为东北风。</p> <p>【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p> <p>27.C</p> <p>【解析】</p> <p>试题分析:青藏高原对外交通不便且环境脆弱,热量条件差,应以生态林和草原为主。塔里木盆地水源缺乏,不宜建设薪炭林。</p> <p>【考点定位】我国森林资源分布及原因</p> <p>28.B</p> <p>29.B</p> <p>【解析】</p> <p>试题分析:</p> <p>28.A项为城市森林的经济效益,C、D两项为城市森林的生态效益。</p> <p>29.因地制宜合理搭配树种,既能保障城市森林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节约投资;而移植大树、古树和引种欧美等国家的优良树种耗资大,成活率低;城市森林树种单一,森林系统的稳定性差,不利于城市森林品质生活的建设。</p> <p>【考点定位】环境保护。</p> <p>30.C</p> <p>【解析】</p> <p>试题分析:目前我国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在西北地区的防沙治沙中可以采取的相应措施有:植树种草,建设防护林, 合理载畜, 退耕还牧等。用排除法,答案选C。</p> <p>【考点定位】防治荒漠化的措施</p> <p>31.</p> <p>(1)东北 长江中下游平原</p> <p>(2)甲: 黑土 旱地 水平高</p> <p>乙:水稻土 水田 水平低</p> <p>(3)优势: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降水更为充足;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p> <p>劣势: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水网稠密,土地分散,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p> <p>【解析】</p> <p>试题分析:</p> <p>(1)根据图示的轮廓和河流水系图判断,甲表示我国东北地区,乙表示长江中下游平原。</p> <p>(2)东北地区黑土广布,由于地处北方,故耕地类型为旱地;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处湿润地区,河网稠密,故耕地类型为水田。</p> <p>(3)比较两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劳动力、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主要与当地的地理实际相结合。</p><p>32.</p> <p>(1)巴西 因两图图幅大小相当,巴西所跨的经纬度范围大于印度,因而巴西面积大于印度</p> <p>(2)灌溉水源不足 知识技术</p> <p>(3)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位于山地的迎风坡,由于地形的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p> <p>(4)人口数量大,人口增长快。</p> <p>【解析】</p> <p>试题分析:</p> <p>(1)由大陆轮廓图判断甲图为巴西,乙图为印度。因两图图幅大小相当,巴西所跨的经纬度范围大于印度,因而巴西面积大于印度</p> <p>(2)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因而雨水不足。G地是班家罗尔,是印度的高技术工业中心,知识技术是影响G地工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p> <p>(3)①、③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两地均位于山地的迎风坡,由于地形的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①河与③河分别是亚马逊河和恒河,亚马逊河,流域面积广,且该流域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河川径流量大,因而亚马逊河河口海水盐度低。</p> <p>(4)巴西和印度在人口方面面临的共同突出问题是人口数量大,人口增长快。</p> <p>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主要国家、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p> <p>33.</p> <p>(1)气候干旱</p> <p>(2)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等。(任答三点满分)</p> <p>【解析】</p> <p>试题分析:</p> <p>(1)决定西北地区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因素,受该地地理位置的影响,该地气候干旱,因此物理风化作用强,植被稀少,多大风,易形成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脆弱。</p> <p>(2)本题考查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知识记忆,基本没有什么难度,导致该地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是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p> <p>考点:该题考查荒漠化。</p> <p>34.</p> <p>(1)原料 市场(2分)</p> <p>(2)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2分)</p> <p>(3)缓解电力供应紧张、能源短缺的压力;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等(3分)</p> <p>【解析】</p> <p>试题分析:</p> <p>(1)在内蒙古建立乳品加工企业,是接近原料产地布局。在上海等大城市建,则是接近市场。</p> <p>(2)甲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地区,降水条件较好,自然条件优越。当地土地沙化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有过牧、过垦,导致植被破坏。</p> <p>(3)该工程为西电东送工程的一部分。可结合资源跨区域调配来分析,如缓解电力供应紧张、能源短缺的压力;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等。</p> <p>考点:工业区位因素、资源跨区域调配</p> <p><strong>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带答案</strong></p> <p>第I卷</p> <p>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p> <p>1.在山岳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原因是( )</p> <p>A.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p> <p>C.为了通过更多地山村 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p> <p>2.由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p> <p>下图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p> <p>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 <p>A.甲是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p> <p>B.出生率最低的是乙[来源:学科网]</p> <p>C.人口数量自然增速最慢的是丙</p> <p>D.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是丁</p> <p>4.与我国现在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是( )</p> <p>A.甲 B.乙 C.丙 D.丁</p> <p>老龄化指数指65岁以上人口占014岁人口比例。读下列国家和地区老龄化指数表,回答下列各题。</p> <p>国家和地区 台湾 日本 美国 法国 意大利</p> <p>老龄化指数(%) 42.3 125.1 58.4 85. 7 129.6</p> <p>5.造成上述五个国家和地区老龄化指数偏高的主要原因是( )</p> <p>A.经济发达,寿命延长 B.婴儿死亡率下降</p> <p>C.人口迁移率上升 D.出生率下降</p> <p>6.根据规定,美国家庭中如果有一个孩子,可从总收入中扣除2023美元再纳税。如果有两个以上小孩,最多也只能扣除 20230美元。美国该项税制不能( )</p> <p>A.控制人口自然增长 B.防止人口老龄化</p> <p>C.降低婴儿死亡率 D.提高出生率</p> <p>下表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山东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完成下列各题。 7.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p> <p>A.以中老年人口为主 B.老年人口比重低于青少年人口</p> <p>C.男性人口比重高于女性人口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一致</p> <p>8.迁入人口对该市可能导致的影响有( )</p> <p>A.导致该市非农业用地的减少 B.扩大该市的环境人口容量</p> <p>C.减轻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D.加剧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p> <p>生育率是是总出生数与相应人口中育龄妇女人数之间的比例,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2023~2023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p> <p>9.2023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p> <p>A.性别比例 B.年龄结构 C.教育程度 D.医疗水平</p> <p>10. 下列因果联系不正确的是:( )</p> <p>A.社会经济发展生育观念转变婚育年龄推迟生育率下降</p> <p>B.社会经济发展养育成本提高生育意愿降低生育率下降</p> <p>C.社会经济发展儿童抚养比下降生育率下降老年抚养比上升</p> <p>D.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进步人均寿命延长老年抚养比上升</p> <p>下图为某城镇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p> <p>1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p> <p>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B.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p> <p>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p> <p>12.若乙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反映其自然优美环境的是( )</p> <p>A.毗邻大学,文化氛围浓厚 B.交通便利,四通八达</p> <p>C.视野开阔,俯瞰全城 D.绝版水岸名邸,依山傍水</p> <p>13.下图是城市某地铁站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该地铁站位于城市的( )</p> <p>A.中心商务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文化区</p> <p>图为某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p> <p>14.该市不同地点中交通通达度最高的是( )</p> <p>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p> <p>15.上述地点最有可能位于( )</p> <p>A.高级住宅区 B.工业区</p> <p>C.商业中心 D.主 干道与外环道路交汇点</p> <p>16. 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p> <p>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p> <p>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p> <p>17.岁月留痕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沿线,这里有一处被称作十二门徒石的奇岸怪崖壁,其中漂亮的鸡形礁石最为著名,如今鸡形礁石已坍塌,可谓倩影永逝,令人叹息。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 <p>A.十二门徒石形态类似我国桂林山水的峰丛、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p> <p>B.十二门徒石的形成是由于海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而鸡形礁石是由于风化和侵蚀作用坍塌的</p> <p>C.十二门徒石是由于地壳运动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挤压碰撞而形成的岛弧链</p> <p>D.十二门徒石属于海岸侵蚀地貌中的海蚀柱,鸡形礁石是由于海浪侵蚀作用坍塌的</p> <p>下图为甲、乙两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p> <p>18.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p> <p>A.南坡为向阳坡 B.北坡为向阳坡</p> <p>C.南坡为迎风坡 D.北坡为迎风坡</p> <p>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 <p>A.甲乙两山位于南半球</p> <p>B.甲山位于地中海气候区,乙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p> <p>C.甲乙两山自然带的递变规律是由热量差异造成的</p> <p>D.甲地纬度高于 乙地</p> <p>20.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其中凹岸侵蚀属于( )</p> <p>A.溯源侵蚀 B.下蚀 C.侧蚀 D.垂直地面的侵蚀</p> <p>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p> <p>21.该地的几次主要地质作用,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是()</p> <p>A.褶皱、断层P2、断层P1 B.断层P1、断层P2、褶皱</p> <p>C.断层P2、断层P1、褶皱 D.褶皱、断层P1、断层P2</p> <p>22.据图判断c 岩层在断层P2右侧缺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p> <p>A.被a、b岩层覆盖 B.没有该岩层的沉积</p> <p>C.抬升以后遭外力侵蚀 D.下陷侵入d、e岩层</p> <p>读贺兰山东麓等高线图及其洪积扇纵剖面图,回答下题。</p> <p>23.关于图中等高线弯曲方向及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p> <p>A.以出山口为界,河流上游向高处凸出,下游向低处凸出;上游以河流侵蚀为主,下游以河流堆积为主</p> <p>B.以出山口为界,河流上下游都向高处凸出;为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p> <p>C.以出山口为界,河流上下游都向低处凸出,为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p> <p>D.以出山口为界,河流上游向低处凸出,下游向高处凸出;上游以河流堆积为主,下游以河流侵蚀为主</p> <p>下图示意我国某自然区主要名山垂直带谱。完成下列各题。</p> <p>24.该区域()</p> <p>A.景观呈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p> <p>B.风力作用微弱,以流水作用为主</p> <p>C.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p> <p>D.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p> <p>25.关于该区域各山的叙述,正确的是()</p> <p>A.①山东西坡带谱差异的形成基础是热量</p> <p>B.②山北坡为阳坡,基带上限高于南坡</p> <p>C.③山东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p> <p>D.该区域缺少冰雪带是因为纬度过高</p> <p>二、综合题(满分50分,共4小题)</p> <p>26.左图为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右图为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p> <p>(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 的地域分异规律,该规律的形成是以 为基础的。(4分)</p> <p>(2)自然景观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⑤为草原带,⑥为荒漠带,该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最典型的区域是________(低、中、高)纬度地区。(2分)</p> <p>(3)比较乙、丙两地纬度的高低,并说明理由。(4分)</p> <p>(4)分析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3分)</p> <p>27.读2023年世界七级以上地震分布示意图 与某地地质剖面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分)</p> <p>(1)A沿岸国家地震多发的原因是什么?(2分)</p> <p>(2)从地形上看,甲地是____________;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地属于________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原因。(4分)</p> <p>(3)乙地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__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4分)</p> <p>(4)遇上突然到来的地震,楼上教室里正上课的学生,正确的逃生方式是( )(2分)</p> <p>A.立即从窗户往外跳 B.躲在阳台、窗户边上</p> <p>C.快速进入电梯下楼 D.双手抱头,就近在桌旁躲避并且不能下楼,要躲避在相对安全的地方,避免砸伤。</p> <p>28.下面上图为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下图为G城人口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p> <p>(1)根据上图归纳出2023~2023年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2分)</p> <p>(2)根据上图简述E城发展成为大城市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2分)</p> <p>(3)根据下图描述2023年与2023年相比,G城人口变化的特点,并简述这种变化趋势可能带来的问题和影响。(7分)</p> <p>29. (14分)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p> <p>(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3分)</p> <p>(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析理由。(5分)</p> <p>(3)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p> <p>年份(年) 降水量(%) 蒸发量(%)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p> <p>2023 100 40 12 48</p> <p>2023 100 27 41 32</p> <p>分析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3分)</p> <p>(4)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3分)</p> <p>高一答案</p> <p>1~5ADABA 6~10CBDBC 11~15DDBCD 16~20 BDDDC 21~25ACACC</p> <p>26【答案】(13分)(1)由赤道向两极 ; 热量 (4分 (2)中 (2分)</p> <p>(3)(共4分)丙地纬度较低(2分),理由:丙地基带为雨林带,次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因此属于热带; 乙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次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因此属于亚热带地区,所以纬度较丙地高。(2分)</p> <p>(4)(共3分)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或甲地为我国天山),(1分)南坡为阳坡,气温较北坡高(1分),且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故雪线南坡高于北坡(1分)。</p> <p>【答案】</p> <p>27.(12分)</p> <p>(1)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挤压碰撞边界,地壳活动频繁,因此多地震(2分)</p> <p>(2)(共4分)山地(1分)向斜(1分)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2分)</p> <p>(3)(共4分)冲积扇(或洪积扇) (1分)山区河流流出山口(1分),水流速度减缓,(1分)携带的物质在山前(山麓)沉积。(1分)</p> <p>(4)D(2分)</p> <p>28【答案】(11分)</p> <p>(1)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或城市等级提高)。(2分)</p> <p>(2)E城附近公路交通线路增加,成为区域公路交通枢纽城市,与铁路运输的联系便捷。(2分)</p> <p>(3)(共7分)特点:出生率下降(从2023年的17左右降至2023年的9左右);死亡率稳定在5.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由2023年的11左右降至2023年的4以下)。(3分)</p> <p>问题和影响: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退休、养老费用增加)。(4分)</p> <p>29【答案】(14分)</p> <p>(1)(共4分)AC(2分); A地位于市中心(1分),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1分)</p> <p>(2)(共6分)D地(2分); ①靠近文化区; ②地势较高; ③临近森林公园,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 ④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 ⑤交通比较便利。(4分;每个要点1分,答出其中4个要点即可)</p> <p>(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建筑物覆盖;(1分)地表径流量增大,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使地下径流减少);(1分)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1分)</p> <p>(4)①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②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 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④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4分;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2个要点即可)</p> <p>或行政区。</p> <p>高一地理参考答案</p> <p>1~5ADABA 6~10CBDBC 11~15DDBCD 16~20 BDDDC 21~25ACACC</p> <p>26【答案】(13分)(1)由赤道向两极 ; 热量 (4分 (2)中 (2分)</p> <p>(3)(共4分)丙地纬度较低(2分),理由:丙地基带为雨林带,次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因此属于热带; 乙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次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因此属于亚热带地区,所以纬度较丙地高。(2分)</p> <p>(4)(共3分)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或甲地为我国天山),(1分)南坡为阳坡,气温较北坡高(1分),且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故雪线南坡高于北坡(1分)。</p> <p>【答案】</p> <p>27.(12分)</p> <p>(1)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挤压碰撞边界,地壳活动频繁,因此多地震(2分)</p> <p>(2)(共4分)山地(1分)向斜(1分)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2分)</p> <p>(3)(共4分)冲积扇(或洪积扇) (1分)山区河流流出山口(1分),水流速度减缓,(1分)携带的物质在山前(山麓)沉积。(1分)</p> <p>(4)D(2分)</p> <p>28【答案】(11分)</p> <p>(1)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或城市等级提高)。(2分)</p> <p>(2)E城附近公路交通线路增加,成为区域公路交通枢纽城市,与铁路运输的联系便捷。(2分)</p> <p>(3)(共7分)特点:出生率下降(从2023年的17左右降至2023年的9左右);死亡率稳定在5.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由2023年的11左右降至2023年的4以下)。(3分)</p> <p>问题和影响: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退休、养老费用增加)。(4分)</p> <p>29【答案】(14分)</p> <p>(1)(共4分)AC(2分); A地位于市中心(1分),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1分)</p> <p>(2)(共6分)D地(2分); ①靠近文化区; ②地势较高; ③临近森林公园,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 ④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 ⑤交通比较便利。(4分;每个要点1分,答出其中4个要点即可)</p> <p>(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建筑物覆盖;(1分)地表径流量增大,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使地下径流减少);(1分)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1分)</p> <p>(4)①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②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 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④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4分;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2个要点即可)</p> <p>或行政区。</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一级地理下册期中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