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级地理上学期期末试卷
<p>学习不好地理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大家要注意,小编今天下面就给大家整理高三地理,喜欢的就来阅读哦</p> <p></p> <p><strong>有关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卷</strong></p> <p>一、选择题:(44分)</p> <p>1.湟水谷地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区,是青海省重要的农业基地,属河谷农业。关于湟水谷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中,叙述正确的是 ( )</p> <p>①海拔较低,热量资源相对丰富</p> <p>②地形平坦,土层较深厚</p> <p>③降水较多,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水源</p> <p>④土壤较肥沃,农作物二年三熟</p> <p>A.①② B.②③</p> <p>C.①③ D.②④</p> <p>2.右图是我国东部某城市常住人口密度和商</p> <p>务楼相对高度(楼高)分布图,关于该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p> <p>①M处为中心商务区</p> <p>②P处为卫星城</p> <p>③N处为中心商务区</p> <p>④Q处为卫星城</p> <p>A.①③B.①④</p> <p>C.②③D.②④</p> <p>伊塞克湖位于天山中段的崇山峻岭中,湖水全年不结冰,水深巨大,湖内可定期航行,近些年来湖面明显下降。图2为伊塞克湖周边图,据此完成35题。</p> <p>3.关于伊塞克湖的叙述正确的是 ()</p> <p>A.湖泊为冰川侵蚀而成 B.西侧湖水的盐度较高</p> <p>C.为其周围河流的源头 D.周边山地无常年积雪</p> <p>4.伊塞克湖湖面下降的主要原因是()</p> <p>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B.填塘塞湖,围湖造田</p> <p>C.过度农垦,城镇发展 D.风沙沉积,湖盆淤塞</p> <p>5.伊塞克湖湖内定期航行的最佳时间为()</p> <p>A.45月 B.67月 C.89月 D.10~11月</p> <p>海岸线的进退主要是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完成6~7题。</p> <p>6.近现代以来,图中海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 ( )</p> <p>A.甲 B.乙 C.丙 D.丁</p> <p>7.图中乙处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p> <p>A.4至12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B.12至15世纪,堆积作用为主</p> <p>C.15至19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D.19世纪至现代,堆积作用为主</p> <p>采冰,即采集冰块。要达到采冰的程度,冰层厚度至少要在20厘米,大规模的采冰要到30厘米才可。冰块的形成是冰晶不断的生成,不断长大造成的。流动的水会阻扰晶核的长大的过程。据此回答8-9题。</p> <p>8.我国东北地区采冰,完全是因其独特的冰灯文化,它对冰块的透明度要求很高。松花江的冰块是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最好的原料,其最主要原因是 ()</p> <p>A. 松花江在冬季水流速度很慢 B.松花江淡水资源丰富</p> <p>C. 松花江冬季结冰期长 D.松花江水质良好,冬季含沙量较高</p> <p>9. 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也达到采冰标准,青藏高原采冰最可能是因为 ()</p> <p>A. 用于制作冷饮 B. 用于食品保鲜 C. 室内装饰的需要 D. 取水不方便</p> <p>2023年2月18日,深莞惠经济圈党政主要领导第九次联席会议在惠州召开。深圳、东莞、惠州、汕尾、河源5市共同签署共建区域创新体系合作协议。惠州环大亚高新区和仲恺高新区主动承接深圳产业转移。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0~11题。</p> <p>10.深圳产业转移到东莞、惠州、汕尾、河源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p> <p>A.市场B.劳动力价格和土地租金</p> <p>C.交通D.内部交易成本</p> <p>11.五市联手推动深圳的产业转移,对珠三角地区的区域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p> <p>A.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B.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p> <p>C.有利于推动深圳的城市化进程D.有利于实现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p> <p>二、综合题</p> <p>(一)必考题(56分)</p> <p>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p> <p>材料一:石斑鱼又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它们广泛栖息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的岛礁海域,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南海和东海南部。喜栖息在沿岸岛屿附近的岩礁、沙砾、珊瑚礁底质的海区,为肉食性凶猛鱼类,喜吞食鱼类和虾类。美济礁是南沙群岛中第一大岛。处于北纬9度52-56分,东经115度30-35分范围内,距离三亚1,000多公里。是我国石斑鱼主要的养殖基地,养殖区域位于泻湖内,水温、水质、盐度常年稳定,石斑鱼的流通渠道首先是供应海南省的市场需求,其次是通过海运、空运、陆运各种运输方式销往北京、上海、珠三角等地。</p> <p>材料二:</p> <p>(1).据图说明南海诸岛地理位置重要性,并简述南海开发具备的资源优势。(8分)</p> <p>(2).分析选择在美济礁养殖石斑鱼的主要原因。(8分)</p> <p>(3). 说明目前美济礁从事石斑鱼养殖业面临的突出问题。(8分)</p> <p>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p> <p>材料一:五常市地处黑龙江省南部,地处东经126-128,北纬44-45之间。是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所确定的水稻优势主产区,五常有千年水稻、百年贡米之誉。自然禀赋良好,发展基础雄厚,稻米产业规模、品牌和技术等优势非常突出,五常大米颗粒饱满,色泽清白透明,口感绵软,无污染,有中国优质稻米之乡的美誉。</p> <p>材料二:</p> <p>材料三:2023年8月24日电:据黑龙江省农情最新统计,今年这个省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023万亩,比上年新增近700万亩。水稻等高产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为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p> <p>(1).据图分析五常市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p> <p>(2).分析五常米获此中国优质稻米之乡美誉的原因。(10分)</p> <p>(3).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五常大米的种植规模,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8分)</p> <p>(二)选考题</p> <p>请考生在第42、43 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p> <p>42.[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p> <p>云南旅游景点分布图</p> <p>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角度分析云南地区发展旅游的优势。(10分)</p> <p>43.【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10 分)</p> <p>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资源消耗剧增,人口规模、地域规模急剧扩大,一些诸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外部性问题突显。尤为突出的是各个地区出现了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大量的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p> <p>城镇化的水环境负效应示意图</p> <p>分析城镇化造成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10分)</p> <p>地理参考答案</p> <p>1 2 3 4 5 6 7 8 9 10 11</p> <p>A C B C C C C A D B C</p> <p>36.⑴(8分)</p> <p>南沙群岛,地处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航道要冲,是西欧-中东-远东海运航线(世界最繁忙、最重要的海上航线之一)的重要组成部分。(4分)</p> <p>渔业资源丰富;矿物能源储量大,(储藏有丰富的新能源可燃冰。)气象能和海洋能及旅游资源丰富。(答出4点即可得4分)</p> <p>⑵.(8分)</p> <p>地处南沙 纬度较低,靠近赤道,水温、盐度相对稳定,适合石斑鱼的生长(4分);受台风天气的影响最小;受洋流的影响较小,养殖成活率高;远离大陆,受污染小,水质好。(4分)</p> <p>⑶.(8分)</p> <p>远离大陆,生产、生活补给、医疗救治、海难救助等条件差,抗风险能力低;(6分)。离大陆远,各项费用投入和支出都远高于近海养殖。(2分)</p> <p>37.⑴.(4分)</p> <p>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根据图中等高线和河流流向判断</p> <p>⑵.(10分)</p> <p>夏季雨热同期,水源充足;(2分),日照充沛,成熟期长,生长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3分)土壤肥沃,有机质、氮磷钾含量高(2分);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农药施用量少;天然河水灌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先进技术;品牌推广好,认知度高。</p> <p>(任答三点,每点1分)</p> <p>⑶.(8分)</p> <p>可行。理由: 光、热、水、土自然条件良好,(4分)</p> <p>发展基础雄厚(2分),自然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扩大种植规模的潜力大。(2分)</p> <p>不可行。理由:气温偏低,只能一年一熟, (2分)随着水稻种植面积扩大(2分),水田用水量急剧增加,水资源短缺。(2分)</p> <p>扩大种植规模的潜力不大;区域环境承载力有限。(2分)</p> <p>42题43题两题中任选一道作答。</p> <p>42.[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p> <p>旅游资源丰富,具有非凡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资源的游览价值高;(2分)且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好;(2分)铁路、公路等交通条件好,通达度高;(2分)从市场距离看,距经济发达地区较近(2分);接纳能力和环境承载量也相对较好。(2分)</p> <p>43.【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10 分)</p> <p>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增加,需水量增大,导致城市缺水;(4分)工业发展,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水退化,水质下降。损害居民身体健康。大量超采地下水,使地面下沉,引发地质灾害。(6分)</p> <p><strong>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卷阅读</strong></p> <p>一、选择题</p> <p>读我国某河流上游部分河段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p> <p>1.上图中某河流流域内海拔最低的地区是 ()</p> <p>A. 东南部 B. 西北部</p> <p>C. 西南部 D. 东北部</p> <p>2.水流速度最快的河段是()</p> <p>A. 甲乙河段 B. 乙丙河段</p> <p>C. 丙丁河段 D. 丁戊河段</p> <p>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阻止沙子移动。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p> <p>3.草方格沙障可以</p> <p>A. 黏合沙粒 B.吸取地下水 C. 拦截水分 D. 减少下渗</p> <p>4.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的优势是</p> <p>A. 技术难度小 B. 成土时间短 C. 环境污染小 D. 资金投人少</p> <p>5.与东部地区相比,沙漠改造后种植西瓜的优势是</p> <p>A. 土层厚 B. 温差大 C. 降水多 D. 风力大</p> <p>下图a为北半球海平面某区域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据此回答下面小题。</p> <p>6.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 <p>A. 甲地降水概率小于乙地 B. 甲地气温日较差小于乙地</p> <p>C. 丙地近地面风速大于丁地 D. 丙地近地面气压低于丁地</p> <p>7.未来几天,乙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可能是</p> <p>A. 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B. 气温降低,刮风下雨</p> <p>C. 连续阴雨,风力加大 D. 湿度增加,风和日丽</p> <p>汉江上游干流呈东西走向,穿行于秦岭,大巴山之间,河段弯曲系数1.78,河流两岸为古老变质岩,河谷形态均以峡谷为主,河宽大致相近,河槽长期稳定,形态规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p> <p>8.汉江上游河槽长期稳定、形态规则的主要原因可能是</p> <p>A. 植被覆盖率高,河流侵蚀作用弱</p> <p>B. 基岩为古老变质岩,岩性硬度大</p> <p>C. 河道平直,侧蚀作用不明显</p> <p>D. 水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小</p> <p>9.下图中能表示汉江古老变质岩及其形成过程的是</p> <p>A. 丙⑤ B. 乙② C. 丙① D. 乙④</p> <p>土壤水分状况是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同时植被也影响着土壤水分状况。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干旱河谷地带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p> <p>10.据图分析土壤水分随海拔的变化情况</p> <p>A. 各月土壤含水量随海拔上升整体呈上升趋势</p> <p>B. 雨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变化较大</p> <p>C. 旱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差异较小</p> <p>D. 土壤含水最低海拔地区高于高海拔地区</p> <p>11.与其他月份相比,4月份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普遍偏低的原因是</p> <p>A. 植被覆盖率高 B. 降水少,蒸发旺盛</p> <p>C. 地下水位较高 D. 土壤疏松,透气性好</p> <p>12.为维护生态安全,该河谷低海拔处适合栽种</p> <p>A. 喜湿的茶树 B. 耐旱的柏林</p> <p>C. 耐寒的胡杨林 D. 耐盐的红树林</p> <p>春分日,我国某地学生对当地部分时间的太阳高度和日影朝向进行了测量,并绘制出下图,图中OA为北京时间8:30测得的太阳高度,OB为北京时间10:00测得的太阳高度,OC、OD、OE、OF为四个不同时间测得的日影朝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p> <p>13.当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p> <p>A. 30 B. 50 C. 60 D. 90</p> <p>14.当日该地地方时为15时,日影朝向为</p> <p>A. OC方向 B. OD方向 C. OE方向 D. OF方向</p> <p>15.该地的经纬度为</p> <p>A. 30N,105E B. 40N,105E</p> <p>C. 30N,135E D. 40N,135E</p> <p>下图为我国植被覆盖率较差的某地,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p> <p>16.该地扬沙天气多出现在 ( )</p> <p>A. 1-3月 B. 3-5月 C. 7-9月 D. 10-12月</p> <p>17.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下列各图中,最能反映当前美国产业所处地位组合的是( )</p> <p>A. Ⅰ、乙、④、b B. Ⅲ、丙、③、c</p> <p>C. Ⅰ、甲、①、c D. Ⅲ、丙、②、a</p> <p>18.读某风景区等高线图,回答下题。</p> <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 <p>A. ①②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是80米</p> <p>B. ③点位于④点的西南方向</p> <p>C. 乙图中的地形剖面图是依据等高线图中的L1线绘制的</p> <p>D. 乙图中的地形剖面图是依据等高线图中的L2线绘制的</p> <p>交通等时线表示在给定的时间内从一个地点出发可以到达范围的边缘线。下图示意以S市为出发点的公路交通等时线(单位: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p> <p>19.从S市出发,20分钟内平均速度最慢的是</p> <p>A. 向正北方 B. 向东北方 C. 向正东方 D. 向东南方</p> <p>20.图中甲、乙、丙、丁四条虚线可以代表交通干线的是</p> <p>A. 甲 B. 乙 C. 丙 D. 丁</p> <p>二、综合题</p> <p>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p> <p>廊桥是在桥上加盖亭台楼阁等廊屋建筑的特殊桥梁。浙江庆元县多山地和溪流,气候湿润,木拱廊桥众多。后坑桥(见图)以抗腐蚀性强的杉木建造,至今已经历300多年风雨,桥上廊屋两侧多各式窗户,桥址选在两河交汇处的上游,桥墩避开河流弯曲处。明清时期,庆元县是全国重要的香菇种植区。庆元的香菇客商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形成了以香菇种植和贸易致富的菇帮。</p> <p>(1)推断可能破坏庆元县木拱廊桥的主要自然灾害。</p> <p>(2)从材质、选址和设计三方面分析后坑桥存留时间长的主要原因。</p> <p>(3)木拱廊桥造价昂贵。试分析庆元县木拱廊桥众多的主要原因。</p> <p>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 <p>燕麦适宜生长在温暖、潮湿的山区环境,芬兰自然环境优越。自古以来种植燕麦,所产燕麦品质优良,具有体积大、外观好、颜色淡、口感柔等特点。目前燕麦种植已成为芬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加工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为此芬兰计划继续扩大燕麦种植面积。如图为芬兰地理位置示意图。</p> <p>(1)说出芬兰燕麦品质优良的原因。</p> <p>(2)说明芬兰发展燕麦深加工的优势。</p> <p>(3)分析芬兰燕麦产业走向国际化具有的优势条件。</p> <p>参考答案</p> <p>1.D</p> <p>2.B</p> <p>3.C</p> <p>4.B</p> <p>5.B</p> <p>6.B</p> <p>7.B</p> <p>8.B</p> <p>9.D</p> <p>10.A</p> <p>11.B</p> <p>12.B</p> <p>13.C</p> <p>14.C</p> <p>15.A</p> <p>16.B</p> <p>17.C</p> <p>19.C</p> <p>20.B</p> <p>21.(1)暴雨、台风、山洪、滑坡和泥石流。</p> <p>(2)材质为杉树,抗腐蚀性强;选址在河流交汇处的上游,洪水水量较小;桥上的亭台楼阁减小雨水对桥身的浸泡和侵蚀,亭台楼阁中加开很多的窗户有利于通风,从而减小台风对廊桥的冲击。</p> <p>(3)该地多河流,修桥方便人们的来往;该地区受东南夏季风和多山地形的影响,降水多,修建廊屋建筑利于人们避雨;山上多林木,可就地取材修建木拱廊桥;山区香菇业发达,收入高,为修建造廊桥提供资金。</p> <p>22.(1)芬兰夏季气候温暖;冬春多积雪,夏初融化后,土壤水分多,由于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所以空气潮湿;芬兰水资源丰富,环境质量高。</p> <p>(2)生产规模大;劳动力素质高;工业基础雄厚;技术发达。</p> <p>(3)原料具有垄断优势;国际市场对燕麦需求旺盛;高端产品附加值高;政策支持。</p> <p><strong>表达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统考试卷</strong></p> <p>一、选择题组</p> <p>下图为甲、乙两地10~12月正午太阳高度折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p> <p>1.有关甲、乙两地所处温度带的描述,正确的是()</p> <p>A. 甲地位于北半球热带</p> <p>B. 乙地位于南半球热带</p> <p>C. 甲地位于南半球温带</p> <p>D. 乙地位于北半球温带</p> <p>2.图示时期()</p> <p>A. 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减小</p> <p>B. 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不变</p> <p>C. 乙地白昼时长先缩短后延长</p> <p>D. 两地白昼长度差值先增后减</p> <p>读某时刻太阳高度随经度和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p> <p>3.图示时刻可能出现的现象是()</p> <p>A. 伦敦昼渐长夜渐短</p> <p>B. 墨累达令盆地小麦黄熟</p> <p>C. 北京旭日东升</p> <p>D. 布宜诺斯艾利斯(33S,60W)夜幕深沉</p> <p>4.图中MN和PQ均是地球表面昼半球的圆弧,则()</p> <p>A. MN大于180,PQ大于180</p> <p>B. MN大于180,PQ等于180</p> <p>C. MN小于180,PQ小于180</p> <p>D. MN小于180,PQ等于180</p> <p>北京时间2023年11月25日下午5点30分,巴厘岛阿贡火山喷发,大量黑色火山灰喷发到2023米高空,之后火山灰上升到2023米处,不久扩散到M地。下图为巴厘岛位置示意图及阿贡火山喷发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p> <p>5.图右上方为某人拍到的火山喷发照片,拍摄位置应在图中的</p> <p>A. ① B. ② C. ③ D. ④</p> <p>6.阿贡火山是一座活火山,2023年曾发生过强烈喷发。下列关于阿贡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p> <p>A. 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p> <p>B. 在板块的张裂区,地壳深处的岩浆活动引起火山喷发</p> <p>C. 当地地震多发,因地震引发了此次火山喷发</p> <p>D. 火山口附近形成了厚厚的花岗岩</p> <p>7.某游客于当地时间12月4日7:00搭乘航班回北京(飞机时速900km/h),下列描述可信的是</p> <p>A. 在机场等待时,看到日出东南方 B. 飞机起飞时天空微露晨曦</p> <p>C. 飞机抵达北京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向 D. 走出机场阳光明媚,和风暖暖</p> <p>雪线是指常年积雪的下限。下图示意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雪线、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读图,完成下列问题。</p> <p>8.设雪线高度为3 km的纬线平均气温为T,年降水量为P,则()</p> <p>A. T=10℃;P=120 mm B. T=10℃;P=40 mm</p> <p>C. T=18℃;P=120 mm D. T=18℃;P=40 mm</p> <p>9.造成图中30纬线附近雪线分布与两侧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p> <p>A. 地形 B. 气压带 C. 风带 D. 纬度</p> <p>10.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p> <p>A. 全球爆发淡水危机 B. 高纬农区作物单产提高</p> <p>C. 作物种植北界南移 D. 低纬高山雪线降低</p> <p>下图示意大陆上某地区某时刻的气压形势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p> <p>11.上图中②⑤两地()</p> <p>A. ②地的自转线速度比⑤地小 B. ②地的年降水量比⑤地小</p> <p>C. ②地的地转偏向力比⑤地大 D. 七月份都吹西南风</p> <p>12.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天气情况,叙述正确的是()</p> <p>A. ①地天气晴朗 B. ②地风速比①地大</p> <p>C. ③地有冷锋移来,云层较薄 D. ④地吹偏北风,降水较多</p> <p>下图中洋流为中低纬大洋环流的一部分,XY为锋线,N位于陆地,完成下列各题。</p> <p>13.图上四地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 )</p> <p>A. M B. N C. P D. Q</p> <p>14.P地的天气状况是( )</p> <p>A. 晴朗天气 B. 阴雨绵绵 C. 电闪雷鸣 D. 寒风刺骨</p> <p>15.N地的气候特征是( )</p> <p>A. 终年高温多雨 B. 终年炎热干燥 C. 终年温和多雨 D. 终年寒冷干燥</p> <p>下图a为北半球海平面某区域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据此回答下面小题。</p> <p>16.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 <p>A. 甲地降水概率小于乙地 B. 甲地气温日较差小于乙地</p> <p>C. 丙地近地面风速大于丁地 D. 丙地近地面气压低于丁地</p> <p>17.未来几天,乙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可能是</p> <p>A. 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B. 气温降低,刮风下雨</p> <p>C. 连续阴雨,风力加大 D. 湿度增加,风和日丽</p> <p>汉江上游干流呈东西走向,穿行于秦岭,大巴山之间,河段弯曲系数1.78,河流两岸为古老变质岩,河谷形态均以峡谷为主,河宽大致相近,河槽长期稳定,形态规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p> <p>18.汉江上游河槽长期稳定、形态规则的主要原因可能是</p> <p>A. 植被覆盖率高,河流侵蚀作用弱</p> <p>B. 基岩为古老变质岩,岩性硬度大</p> <p>C. 河道平直,侧蚀作用不明显</p> <p>D. 水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小</p> <p>19.下图中能表示汉江古老变质岩及其形成过程的是</p> <p>A. 丙⑤ B. 乙② C. 丙① D. 乙④</p> <p>土壤水分状况是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同时植被也影响着土壤水分状况。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干旱河谷地带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p> <p>20.据图分析土壤水分随海拔的变化情况</p> <p>A. 各月土壤含水量随海拔上升整体呈上升趋势</p> <p>B. 雨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变化较大</p> <p>C. 旱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差异较小</p> <p>D. 土壤含水最低海拔地区高于高海拔地区</p> <p>21.与其他月份相比,4月份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普遍偏低的原因是</p> <p>A. 植被覆盖率高 B. 降水少,蒸发旺盛</p> <p>C. 地下水位较高 D. 土壤疏松,透气性好</p> <p>22.为维护生态安全,该河谷低海拔处适合栽种</p> <p>A. 喜湿的茶树 B. 耐旱的柏林</p> <p>C. 耐寒的胡杨林 D. 耐盐的红树林</p> <p>二、综合题</p> <p>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 <p>材料一 叶尼塞河(见下图)位于亚洲北部,是俄罗斯水量最大、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干流通航里程2023千米,大支流2023多千米,小支流在2023千米以上,流域内森林资源丰富。伊加尔卡是叶尼塞河下游港口城市,距河口673千米,港区河宽水深,2023吨级海轮可直达,是俄罗斯重要的木材输出港。</p> <p>材料二 2023年11月14日,叶尼塞河上游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段江雾漫漫,一艘船在雾气中航行,而此时当地的气温已低至-22℃。</p> <p>(1)简述叶尼塞河的水系特征。</p> <p>(2)分析叶尼塞河上游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段江雾漫漫的形成原因。</p> <p>(3)分析伊加尔卡成为重要的木材输出港的有利条件。</p> <p>(4)试评价叶尼塞河上游水电站建设的区位条件。</p> <p>24.读我国青藏高原局部地区河流和植被分布简图,完成下列问题。</p> <p>(1)分析S沿线由东南向西北的植被变化及原因。</p> <p>(2)简述图示地区东北部和西南部河流流向的差异及原因。</p> <p>(3)概括该区城市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自然原因。</p> <p>参考答案</p> <p>1.B</p> <p>2.D</p> <p>3.D</p> <p>4.B</p> <p>5.B</p> <p>6.A</p> <p>7.A</p> <p>8.D</p> <p>9.B</p> <p>10.B</p> <p>11.B</p> <p>12.A</p> <p>13.D</p> <p>14.A</p> <p>15.B</p> <p>16.B</p> <p>17.B</p> <p>18.B</p> <p>19.D</p> <p>20.A</p> <p>21.B</p> <p>22.B</p> <p>23.(l)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流域面积广;流程长;支流多,且主要分布在干流东部。</p> <p>(2)上游地区地势落差大,水流快,再加上水电站影响,水温较高,冬季不冻;温度较高的河水蒸发,遇到较冷的空气凝结成雾。</p> <p>(3)位于叶尼塞河下游,距离河流出海口近,便于河海联运:港区河宽水深,航运条件好;森林广布,木材资源丰富。</p> <p>(4)有利条件: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支持。不利条件:气候寒冷,施工难度大;交通不便,建设所需物资运输不便。</p> <p>24.(1)由常绿阔叶林过渡至草原。原因:S沿线东南部地处湿热河谷,向西北高原地区过渡,地形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东南部热量充沛,植被变化复杂 (2)西南部河流以东西流向为主,东北部以西北东南流向为主。原因:西南部山脉呈东西走向,河流沿山麓河谷发育;东北部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河流沿山麓河谷发育成西北东南流向 (3)沿河谷分布、数量较少。原因: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温度较高,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位于青藏</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