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东南亚地理教案
<p></p><p>一、课时:第1课时(共2课时)</p><p>二、教学目标:</p><p>1、识记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联系两大洋和两大洲的重要地理位置。</p><p>2、理解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p><p>3、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p><p>4、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p><p>5、会读东南亚政区图、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p><p>6、会利用东南亚地图分析地形特征和地理位置,培养学生观察、分判断的能力。</p><p>7、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p><p>三、教学重点和难点:</p><p>1、 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p><p>2、 热带气候的比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p><p>四、教具:东南亚政地形图、亚洲气候图、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和投影仪、多媒体</p><p>五、教学过程:</p><p>(一) 复习日本知识</p><p>1、 在日本地图上指出四大岛</p><p>2、 说出日本的特点</p><p>(1) 多火山、地震。――为什么?(提问学生)</p><p>(2) 发达的经济――为什么?(提问学生)</p><p>(3)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哪里――原因是什么?(提问学生)</p><p>(4) 日本的文化特点―――东西方兼容。</p><p>3、 引入新课:日本工业现在很多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大家平时有没有注意到,家里用的日本电器,特别是松下电视,它主要来自哪里?――马来西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东南亚</p><p>(二) 十字路口的位置</p><p>1、 读图7.17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和图7.18东南亚的地形</p><p>(1) 完成P28活动1</p><p>(2)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p><p>(3) 分析它的位置是位于哪两洲和哪两洋。</p><p>(4) 引入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完成活动2</p><p>2、 同学们交流各自对东南亚的情况了解</p><p>通过网上收集的资料,每组叫一位同学读出自己收集的资料。</p><p>(三) 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p><p>从与我国南方有很多相似,引入农业生产。</p><p>(1) 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说明原因。</p><p>(2) 是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读图7.22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分布。</p><p>说出有哪些农作物与其分布。</p><p>(3) 总结出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p><p>(4) 分析产生的原因―――湿热的气候,引入热带气候</p><p>(5) 完成P30活动1,2(教师逐步指导)</p><p>(6) 课件演示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的天气过程。</p><p>(四)小结。</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