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8:40

2023高中地理必修14.3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配套练习(带答案)

<p>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p><p>课时过关·能力提升</p><p>基础巩固</p><p>1.下列关于河谷的叙述,正确的是()</p><p>A.在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p><p>B.在发育初期,河谷横剖面呈槽型</p><p>C.在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呈“V”型</p><p>D.在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p><p>解析:河谷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横剖面呈“V”型。成熟期的河谷,横剖面呈槽型。</p><p>答案:D</p><p>下图表示一条河流流经不同性质的岩层地区。读图,完成第2~3题。</p><p>2.该地将会出现的地理景观是()</p><p>A.槽型谷B.喀斯特溶洞</p><p>C.河流瀑布D.河口三角洲</p><p>3.上图景观一般形成在河流的()</p><p>A.上游B.中游</p><p>C.下游D.入海口处</p><p>解析:据图可看出,河流流经地区岩层软硬程度不一,较软岩层易被侵蚀而形成河流瀑布。该景观一般形成在河流上游河段。</p><p>答案:2.C3.A</p><p>下图为“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第4~5题。</p><p>4.若该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的地貌是()</p><p>A.河漫滩平原B.洪(冲)积扇</p><p>C.沙洲D.三角洲</p><p>5.如果河中有沙金,淘金点产量最高的可能是()</p><p>A.a处B.b处C.c处D.d处</p><p>解析:第4题,河流流出山口形成洪(冲)积扇。第5题,河流弯曲处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故b处沙金沉积最多。</p><p>答案:4.B5.B</p><p>6.关于聚落分布与地形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p><p>A.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p><p>B.山区聚落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p><p>C.高原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p><p>D.我国青藏高原的聚落多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河谷地带</p><p>解析:冲积平原地区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适宜聚落的发展。热带平原地区,潮湿闷热,居住条件不佳,不适宜聚落发展。</p><p>答案:A</p><p>7.下图中四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p><p>A.aB.bC.cD.d</p><p>解析:由图示及比例尺不难看出,山间河流西侧a处有宽广平坦的沿河平原,又位于两河交汇处,为货物的集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城市区位选择的绝佳处。</p><p>答案:A</p><p>8.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图及沿BC剖面线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p><p>(1)图中字母A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其顶部与底部的高差至少为米。</p><p>(2)沿BC剖面线的地质剖面图中,①②两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是</p><p>;</p><p>。</p><p>(3)P、Q两支流,水流较缓的是,理由是</p><p>。</p><p>(4)在河流③和⑤两处中,河流横断面呈“V”型的是处,其成因是;</p><p>河流横断面呈槽型的是处,其成因是。</p><p>答案:(1)陡崖50</p><p>(2)①处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p><p>②处断层地带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沿断层线发育成河谷</p><p>(3)P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河流落差小</p><p>(4)③流水向下侵蚀切割河床⑤流水沉积作用和侧蚀作用显著</p><p>能力提升</p><p>读“黄河示意图”,完成第1~2题。</p><p>1.形成巨大冲积扇平原的地点是()</p><p>A.aB.bC.cD.d</p><p>2.关于d处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p><p>A.d处黄河泥沙含量大,为“地上河”</p><p>B. d处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洋运输</p><p>C. d处因河网密布、地势平坦,成为我国的“鱼米之乡”</p><p>D.d处无结冰期</p><p>解析:第1题,a处是黄河的上游,河水以下蚀作用为主,所以呈“V”型;c处河流流出山口,形成冲积扇平原。第2题,d处位于黄河下游,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严重,为“地上河”,没有便捷的内河航运,没有密布的河网。黄河下游冬季结冰。</p><p>答案:1.C2.A</p><p>读下列四幅图,完成第3~4题。</p><p>3.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p><p>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p><p>C.丙—乙—甲—丁D.丙—丁—甲—乙</p><p>4.影响图中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p><p>A.内力作用B.冰川作用</p><p>C.流水的侵蚀作用D.流水的搬运作用</p><p>解析:图示反映了河流侵蚀地貌——河谷的发育过程。发育初期的河谷呈“V”型,随着河谷的发展,河谷逐渐展宽,成熟期的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型。</p><p>答案:3.D4.C</p><p>读下面“局部地形图”,完成第5~6题。</p><p>5.图中所示的怒江河段,常见的河流地貌是()</p><p>A.峡谷B.三角洲</p><p>C.河漫滩平原D.沙丘</p><p>6.图中所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p><p>A.半山腰B.河谷平原</p><p>C.高原面上D.高山顶部</p><p>解析:图示为青藏高原地区,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高原边缘落差大,水流急,河流侵蚀作用强烈,多峡谷地貌。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聚落多分布在气温相对较高的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谷平原上。</p><p>答案:5.A6.B</p><p>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米)”。据图完成第7~8题。</p><p>7.河流上段(②处以上)的剖面图可能是()</p><p>8.为了改善该区域各居民点间的交通运输条件,该区最适宜的交通方式是()</p><p>A.铁路B.公路</p><p>C.水运D.管道</p><p>解析:图示河流上段位于山区,河流的下蚀作用显著,会形成“V”型谷。该地位于山区,地势起伏大,应优先发展公路交通。</p><p>答案:7.D8.B</p><p>下图是“北半球某段河流河道形态和河流断面图”,虚线表示河流主航道中心线。读图,完成第9~10题。</p><p>9.图中河道形态一般出现在()</p><p>A.河流发源地</p><p>B.河流上游</p><p>C.山区</p><p>D.河流下游平原</p><p>10.图中河道断面a—b形态不对称的原因主要是()</p><p>A.地转偏向力的影响</p><p>B.河道弯曲的影响</p><p>C.地势高低的影响</p><p>D.人类活动的影响</p><p>解析:图示河道曲折,河中多沙洲,说明沉积作用显著,应位于河流下游平原。弯曲河道处由于受弯道环流影响,造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故河道断面形态不对称。</p><p>答案:9.D10.B</p><p>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读图,完成第11~12 题。</p><p>11.八卦洲最可能是()</p><p>A.地壳抬升作用形成的</p><p>B.地壳下陷作用形成的</p><p>C.长江的侵蚀作用形成的</p><p>D.长江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p><p>12.由于流水的侵蚀与堆积作用,长江河道及八卦洲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可能是()</p><p>A.八卦洲将与长江南岸相连</p><p>B.八卦洲将与长江北岸相连</p><p>C.八卦洲以侵蚀为主,面积缩小</p><p>D.长江河道左偏,南岸淤塞</p><p>解析:第11题,在河流下游,由于河道展宽,流速减缓,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下来,形成沙洲。第12题,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长江右岸(南岸)冲刷严重,左岸(北岸)泥沙淤积,八卦洲最终将与北岸相连。</p><p>答案:11.D12.B</p><p>读图,完成第13~14题。</p><p>13.在a、c两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分别是()</p><p>A.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p><p>B.洪(冲)积扇、三角洲</p><p>C.河漫滩平原、三角洲</p><p>D.三角洲、河漫滩平原</p><p>14.a区建于河流上游地势较低处,b、c、d区建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其原因是()</p><p>A. 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平坦之处,水运便利</p><p>B. 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减少河流洪水的威胁</p><p>C. 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容易获取淡水资源</p><p>D. 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平坦处,有利于引进河流淡水</p><p>解析: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位于河流流出山谷口的开阔地带,最有可能发育洪(冲)积扇;c处位于河流较开阔的干流地区,可能会形成河漫滩平原。第14题,a处聚落建在上游地势较低平的河谷地带,温度适宜且耕作方便,便于定居;而到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水,为减少其对生存的威胁,居民区多选在地势较高处。</p><p>答案:13.A14.B</p><p>(2023·全国甲文综,9~11)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2023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2023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23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第15~17题。</p><p>15.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p><p>A.1~3月</p><p>B.3~6月</p><p>C.6~9月</p><p>D.9~12月</p><p>16.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p><p>A.径流量增大</p><p>B.河道淤积</p><p>C.流速加快</p><p>D.河床展宽</p><p>17.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p><p>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p><p>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p><p>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p><p>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p><p>解析:第15题,图中显示甲河床断面低于乙河床,甲到乙的变化过程是河床逐渐升高的过程。结合材料,甲为河流汛期对河床侵蚀作用强的阶段,乙为枯水期潮流带来泥沙堆积河床的阶段,由甲到乙为河流汛期结束转为枯水期的过程。浙江东部1~3月属于枯水期,3~6月为枯水期转为汛期,6~9月属于汛期,9~12月属于汛期转为枯水期的过程,故D项正确。第16题,河流上游水库对下游河段具有调蓄作用,导致下游河段径流量汛期减小、枯水期增大,A项错误;由于汛期流量减小,下泄径流对河床冲刷减弱,因此河道淤积加重,流速减慢,C项错误;图中显示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影响河床深度,对宽度影响较小,D项错误。第17题,结合材料可知该河河口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枯水期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问题,修建河口水闸可以阻挡枯水期时潮流倒灌入河,减轻泥沙淤积,A项正确;河口水闸会阻挡河流汛期洪水下泄,B项错误;潮流会带来泥沙淤积,而不是冲淤,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D选项拦截河流入海泥沙与治理泥沙淤积相矛盾。</p><p>答案:15.D16.B17.A</p><p>18.下面的三幅图为“某自西向东流的河流上、中、下游三个不同河段的河床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p><p>(1)判断三处河床剖面所处的位置。</p><p>A位于游;B位于游;C位于游。</p><p>(2)该河位于半球,判断理由是。</p><p>(3)简述上游森林资源的重要环境功能,分析该地过度采伐森林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p><p>答案:(1)上下中</p><p>(2)北河流的南岸(右岸)侵蚀较强,北岸(左岸)以堆积为主,地转偏向力向右偏</p><p>(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地下水补给量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多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p><p>★19.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2023年和202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p><p>(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p><p>(2)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是,成因是。</p><p>(3)分析图示地区2023年与2023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的影响。</p><p>(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原因是什么?</p><p>解析:第(1)题,A处于支流上游,河谷呈“V”型;B处于河流下游,河谷呈槽型。第(2)题,C处于河谷谷口,典型地貌为冲积扇。第(3)题,分析两图可知:耕地面积变大;林地、草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第(4)题,本区聚落形成沿河聚落带、沿海聚落带,与地形、水源、交通有关。</p><p>答案:(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呈“V”型。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型。</p><p>(2)冲积扇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p><p>(3)2023年与2023年比较,林地、草地减少,耕地增加,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p><p>(4)沿河、沿海岸分布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洋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高中地理必修14.3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配套练习(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