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_2023高中地理必修12.4全球气候变化同步配套练习新人教版
<p>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p><p>课时过关·能力提升</p><p>基础巩固</p><p>读图,完成第1~3题。</p><p>甲全球大气CO2体积分数变化曲线</p><p>乙我国近5 000年气温变化曲线</p><p>1.20世纪60年代后()</p><p>①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增加②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③2023年我国气温低于历史最高水平④2023年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p><p>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p><p>2.与两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p><p>①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②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③近5 000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 ℃以内④近30年,大气温室效应不断增强</p><p>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p><p>3.近年来,与图甲所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p><p>①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②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③大气层频发强“磁暴”④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减小</p><p>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p><p>解析:第1题,通过读图甲可知,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是持续增加的,但增加值远没有达到原数的5倍。由图乙可知,2023年我国气温尚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第2题,由图乙可知,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且近5 000年来气温的波动值超过了3 ℃。由图甲可知,近3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加,保温作用增强。第3题,由图甲可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由于气温升高,高纬度区域内冰雪融化,中纬度地区干旱加剧,而大气层频发强“磁暴”、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皆与之无关。</p><p>答案:1.C2.D3.C</p><p>4.全球变暖使农业受益匪浅的国家是()</p><p>A.新加坡B.印度</p><p>C.古巴D.俄罗斯</p><p>解析:全球变暖,使农作物生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高纬度地区的国家农作物产量会提高,而低纬度国家因各方面原因可能受到危害。</p><p>答案:D</p><p>下图是英国摄影师勒弗朗拍摄的北极熊母子被困在狭小浮冰上的照片,勒弗朗说:“它们看上去很焦虑,小北极熊显然是吓坏了,它的身体在微微颤抖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5~6题。</p><p>5.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巡游在海中捕食。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多次发现这些“浮冰行者”溺毙的现象,并为这一物种的未来深感忧虑。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p><p>A.全球气候变暖,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p><p>B.北极熊物种退化,体质下降</p><p>C.人类捕杀,北极熊向外海迁徙</p><p>D.海洋污染,导致食物减少</p><p>6.与上述结论相关的地理现象有()</p><p>①极端天气袭扰全球②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成为世界趋势③北冰洋有望开通夏季航线④近年来火山、地震频发</p><p>A.①②③B.①②④</p><p>C.①③④D.②③④</p><p>解析:第5题,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巡游在海中捕食,但近年来因全球气候变暖,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使北极熊溺毙。第6题,采用排除法,火山、地震频发与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有关,与全球变暖无关。</p><p>答案:5.A6.A</p><p>7.读图,完成下列各题。</p><p>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p><p>(能源消费构成是指各种能源消</p><p>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百分比)</p><p>(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p><p>a,b,c,d。</p><p>(2)为什么说我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任重而道远?</p><p>答案:(1)毁林燃烧矿物燃料(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极冰融化沿海低地被淹</p><p>(2)①我国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任务十分艰巨,能源需求量大;②我国以煤为主(71.9%)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很难大幅度转变;③受我国经济实力和科研能力的限制,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标准还不尽如人意。</p><p>能力提升</p><p>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完成第1~2题。</p><p>1.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是()</p><p>A.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p><p>B.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p><p>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p><p>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p><p>2.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p><p>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p><p>C.河流水灾常年发生D.海平面下降</p><p>解析:第1题,温暖期气温高,树木年轮宽;寒冷期气温低,树木年轮窄。第2题,M时期为寒冷期,冰川面积增加,雪线下降,海平面下降,河流水灾较少。</p><p>答案:1.A2.D</p><p>读“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比表”,完成第3~5题。</p><p>温室</p><p>气体年增长</p><p>率/%生存</p><p>期/年温室效</p><p>应强度</p><p>(CO2=1)对全球气</p><p>候变暖的</p><p>现有“贡</p><p>献”率/%</p><p>2023年2023年</p><p>CO20232023.550~202355</p><p>氟氯烃00.000 852.250~2023 400~</p><p>1 20234</p><p>CH40.81.720.912~202315</p><p>N2O0.000 290.000 310.202320236</p><p>3.表中所列四种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最大,主要原因是()</p><p>A.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p><p>B.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比其他温室气体短</p><p>C.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p><p>D.二氧化碳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p><p>4.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原因是()</p><p>A.使地面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多</p><p>B.使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加</p><p>C.使太阳活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p><p>D.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p><p>5.有利于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合理的措施是()</p><p>A.大量进口石油,减少煤炭使用量</p><p>B.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p><p>C.严格限制钢铁、核工业的发展</p><p>D.禁止乱砍滥伐,积极植树造林</p><p>解析:第3题,由表格数据可知,CO2的浓度远大于其他温室气体,而在年增长率、温室效应强度等方面并不比其他温室气体强。第4题,CO2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第5题,A、C两项不现实,核工业也并不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植树造林可以吸收部分二氧化碳,但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p><p>答案:3.D4.D5.B</p><p>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023年将升高18~59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完成第6~7题。</p><p>★6.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p><p>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②滩涂面积减少③淹没部分耕地④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p><p>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p><p>★7.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p><p>①臭氧层破坏②森林被大量砍伐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p><p>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p><p>解析:海平面上升18~59厘米,根据图上高程标示,能淹没部分滩涂,但不能淹没耕地,海水倒灌会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港口设施,不利于港口的建设。全球气候变暖主要与温室气体含量增加有关,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森林面积减少是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p><p>答案:6.A7.B</p><p>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据此完成第8~9题。</p><p>8.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p><p>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p><p>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p><p>9.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p><p>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p><p>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降低</p><p>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p><p>解析:第8题,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地区气候将变得更加暖干,天山雪线将上升。第9题,积雪面积减小,山地针叶林带海拔将会升高;羊八井地热温度与地球内部热能释放有关,与气温关系不大。</p><p>答案:8.A9.D</p><p>读右图,完成第10~11题。</p><p>10.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p><p>A.我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南移</p><p>B.农牧交错带将北移</p><p>C.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p><p>D.该问题不会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p><p>11.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是()</p><p>A.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大量增多—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p><p>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和热带雨林遭砍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减少砍伐</p><p>C.工业化进程加快—减缓工业化进程</p><p>D.生物物种增多,对食物的争夺加剧—控制生物多样性</p><p>解析:第10题,图片反映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将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我国冬小麦种植北界北移;但气温升高的同时伴随着蒸发加剧,我国内陆地区将会更加干旱,农牧交错带向东南移动;从全球来看,全球变暖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影响,对粮食安全也会产生重大影响。第11题,过量排放二氧化碳和毁林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保护环境不能以经济停滞不前为代价。</p><p>答案:10.C11.B</p><p>下图是CO2体积分数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读图完成第12~13题。</p><p>★12.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p><p>A.正比关系B.正相关关系</p><p>C.反比关系D.负相关关系</p><p>★13.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p><p>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p><p>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p><p>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p><p>D.海拔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p><p>解析:第12题,对比四图中两条曲线的变化可知,四个地区CO2浓度都呈上升趋势,其温度变化也呈波动上升趋势,二者呈正相关,而非正比关系。第13题,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CO2的浓度不是影响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p><p>答案:12.B13.A</p><p>14.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p><p>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p><p>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p><p>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p><p>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篮</p><p>解析: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因此,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p><p>答案:A</p><p>(2023·全国甲文综,8)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第15题。</p><p>15.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p><p>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p><p>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p><p>解析: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长白山降雪期缩短,裸露的矮小灌木缺少积雪的覆盖,使得冻害加剧;并且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得矮小灌木生长期延长,同样也使得冻害加剧,C项正确。</p><p>答案:C</p><p>(2023·重庆高考)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2023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损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右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右图,完成第16题。</p><p>16.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p><p>①水土流失②雾霾严重③珊瑚退化④海平面上升</p><p>A.①②B.①④</p><p>C.②③D.③④</p><p>答案:D</p><p>17.读“地球温室效应影响图”,完成下列各题。</p><p>(1)据研究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有和臭氧。其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①;②。</p><p>(2)据图分析温室效应对下列地区农业生产将会产生的可能影响有:①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②温带耕作业发达地区;③亚寒带某些地区。</p><p>(3)目前,非洲等地区严重缺粮的原因是;温室效应是否会进一步加剧那里的缺粮问题?,理由是。</p><p>答案:(1)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使大气增温</p><p>(2)水旱灾害增多,农作物产量不稳定蒸发加强,气候干旱加剧,影响农业生产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于农业生产</p><p>(3)降水少,水源不足会温度升高,地表蒸发量增大,将加剧干旱程度</p><p>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p><p>材料一全球大气人为产生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平均气温变化(图甲)和世界主要排放二氧化碳国家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图乙)。</p><p>材料二煤、石油、天然气燃烧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差别很大,燃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时,尾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比燃油汽车少90%,还可降低噪声40%,而且不会产生苯、铅等致癌物质。</p><p>(1)图甲中两条曲线之间的总体趋势的关系是,其原因是。</p><p>(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除与消费的增加有关外,还与面积的减少有关。</p><p>(3)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主要是由(“发达”或“发展中”)国家所致。今后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将要迅速增加的是(“发达”或“发展中”)国家。</p><p>(4)结合图乙可以看出,人均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国家是。</p><p>答案:(1)呈正相关(或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多温度越高)</p><p>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对地面有保温效应</p><p>(2)矿物能源(或煤、石油、天然气等)森林</p><p>(3)发达发展中</p><p>(4)新加坡</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