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_2023高中地理必修14.2山地的形成同步配套练习(带答案)
<p>第二节山地的形成</p><p>课时过关·能力提升</p><p>基础巩固</p><p>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图”,完成第1~3题。</p><p>1.图中乙处的地质构造是()</p><p>A.背斜B.褶皱C.向斜D.断层</p><p>2.若该地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哪处开采最合适?()</p><p>A.甲B.乙C.丙D.丁</p><p>3.若该地打算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最合适的地区是()</p><p>A.甲B.乙C.丙D.丁</p><p>解析:图中乙处岩层出现断裂、错位,为断层构造。丙地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有利于油、气富集,也适合修建隧道。</p><p>答案:1.D2.C3.C</p><p>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地地形和构造剖面图”。读图,完成第4~5题。</p><p>4.有关该地河流两岸平原的成因,正确的说法是()</p><p>①岩层断裂下陷②水平挤压使岩层上升③流水堆积</p><p>④流水侵蚀</p><p>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p><p>5.下列地形中成因与其相似的是()</p><p>A.黄河三角洲B.渭河平原</p><p>C.庐山D.华北平原</p><p>解析:依据图示岩层的相对位置及沉积物分布可知,该河谷地区岩层断裂下陷,接受泥沙沉积使两岸成为平原。渭河平原处于断层下陷地带,经渭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p><p>答案:4.C5.B</p><p>6.有关火山的说法,正确的是()</p><p>A.火山喷发一定会形成熔岩高原</p><p>B.日本的富士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p><p>C.火山锥只是由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p><p>D.由于火山锥是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所以火山高度多在5 000米以上</p><p>解析:火山喷发时,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宽广的熔岩高原;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日本的富士山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火山规模有大有小,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p><p>答案:B</p><p>7.高原和山地中的公路和铁路大多穿越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其主要原因是()</p><p>A.客货运量大</p><p>B.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p><p>C.水源充足</p><p>D.地势低,热量条件好</p><p>解析:山地地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较大,而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较小。</p><p>答案:B</p><p>8.读图,完成下列各题。</p><p>(1)A、B、C、D四处中属于背斜的是,属于向斜的是,属于断层的是。</p><p>(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原因是;向斜在地貌上是,原因是。</p><p>(3)找油、气应在图中的处,找地下水应在图中的处。</p><p>(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处,原因是。</p><p>答案:(1)DCB</p><p>(2)谷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山岭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p><p>(3)DC</p><p>(4)D在背斜部位可利用岩层的天然拱形,结构坚固,工程量小,而且不易积水</p><p>能力提升</p><p>读图,完成第1~2题。</p><p>1.图示地质构造为()</p><p>A.背斜构造B.断层构造</p><p>C.岩浆侵入构造D.褶皱构造</p><p>2.若图示范围内有丰富的资源,则()</p><p>A. Q地地下可能贮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p><p>B. Q地地下可能有大理岩矿分布</p><p>C.在P地向下钻探可找到④岩层所含资源</p><p>D. P地地下水丰富</p><p>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地质构造及其应用。常见的地质构造主要有褶皱和断层等。第1题,图中Q地岩层向下弯曲且中间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故为向斜构造;P地岩层向上拱起,且中间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为背斜构造。图中岩层无明显的断裂。因而图示地质构造为褶皱构造。第2题,P地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但不利于地下水的汇集;由图可知,P地顶部岩石被侵蚀,岩层④缺失,故在P地钻探不可能找到岩层④所含的资源;Q地为向斜,不利于油、气的贮藏;在Q地地下有岩浆岩的侵入,使靠近岩浆岩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故其地下可能有大理岩矿的分布。</p><p>答案:1.D2.B</p><p>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由甲到丁,岩层由老到新。读图,完成第3~4题。</p><p>3.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p><p>A.褶皱B.背斜</p><p>C.向斜D.断层</p><p>4.图中甲和丁两处可能都有含煤层和煤层气,从矿难成因上看,图中甲、丁两处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p><p>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p><p>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p><p>解析:第3题,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丁处岩层最新,而两翼岩层由新到老,故为向斜。第4题,读图可知,甲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所以顶部易含煤层气,最容易发生瓦斯爆炸或井喷事故;丁处为向斜,为良好的储水构造,所以最容易发生透水事故。</p><p>答案:3.C4.A</p><p>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据此完成第5~6题。</p><p>5.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①~④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p><p>A.①B.②C.③D.④</p><p>6.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p><p>A.①B.②C.③D.④</p><p>解析:庐山属于断块山,是由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的,图中③处是上升岩块。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储藏构造,图中①是背斜构造。</p><p>答案:5.C6.A</p><p>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完成第7~8题。</p><p>7.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p><p>A.向斜谷B.背斜谷</p><p>C.向斜山D.背斜山</p><p>8.图中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p><p>A.页岩B.板岩</p><p>C.石灰岩D.花岗岩</p><p>解析:隧道穿过区的岩层向上拱起,地形为山岭,应为背斜山。石芽、溶洞等属于喀斯特地貌,岩层应为可溶性的石灰岩。</p><p>答案:7.D8.C</p><p>读图,完成第9~10题。</p><p>9.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p><p>①苏②湘③滇④新⑤桂⑥内蒙古</p><p>A.①②B.③④C.③⑤D.⑤⑥</p><p>10.图中()</p><p>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p><p>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p><p>解析:第9题,甲地为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云南、广西地区分布广泛且典型。第10题,由图可知:乙处比甲处受到的侵蚀作用强烈,乙处地貌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丁处岩层向下弯曲,是典型的向斜山;丙处地表岩石破碎,地层倾斜方向和坡向一致,且位于断层附近,地质构造不稳定,易发生滑坡现象。</p><p>答案:9.C10.C</p><p>读图,完成第11~12题。</p><p>11.图中所示山岭是由()</p><p>A.背斜形成的</p><p>B.向斜形成的</p><p>C.岩浆喷发形成的</p><p>D.断层形成的</p><p>12.以下地形区中,由该图所示构造形成的是()</p><p>A.庐山</p><p>B.喜马拉雅山</p><p>C.阿尔卑斯山</p><p>D.唐古拉山</p><p>解析:第11题,从图中断层组合中岩体的升降运动方向可以判断为断层形成的断块山。第12题,只有庐山为断块山,其他为褶皱山。</p><p>答案:11.D12.A</p><p>读图,完成第13~14题。</p><p>★13.图中甲、乙、丙、丁按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p><p>A.甲、乙、丙、丁</p><p>B.甲、丁、乙、丙</p><p>C.丁、丙、甲、乙</p><p>D.丙、丁、甲、乙</p><p>★14.下列关于此地开发的叙述,合理的是()</p><p>A.可以在此地修建采石厂</p><p>B.地表可以修建铁路</p><p>C.褶皱内部肯定存在油、气,可以开发</p><p>D.可以利用天然拱形,修建隧道</p><p>解析:第13题,依据岩浆岩丙与断层甲的形态可知,该处应先出现褶皱,然后岩浆喷出形成岩浆岩,后来出现断层,最后上层接受沉积。第14题,褶皱顶部及断层处岩层破碎,易于采石。该处有断层存在,不宜修建大型工程。背斜内并不都存在油、气。</p><p>答案:13.C14.A</p><p>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5~16题。</p><p>材料一</p><p>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p><p>交通运输干线类型最大限制坡度</p><p>公路9°</p><p>铁路8°</p><p>材料二</p><p>在山地地区与在平原和丘陵地区修建</p><p>普通铁路的工程量与造价比</p><p>项目土石方桥梁与隧道总长度造价</p><p>山地/平原1.5~27~112.2~3</p><p>山地/丘陵1以上2~31.5</p><p>15.上述材料说明了()</p><p>A.在山区,修建公路的难度大于铁路</p><p>B.就对地形坡度的适应性而言,铁路优于公路</p><p>C.在山地地区,应优先建造铁路,其次才是公路</p><p>D.在山地地区,应优先建造公路,其次才是铁路</p><p>16.以下叙述正确的是()</p><p>A.修建普通铁路的工程量:山地平原丘陵</p><p>B.修建普通铁路的造价:平原丘陵山地</p><p>C.修建普通铁路的难度:山地丘陵平原</p><p>D.同样直线距离线路的弯曲程度:丘陵山地平原</p><p>解析:第15题,由材料一可知,修建公路的最大限制坡度大,故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区应优先修建公路,工程难度小。第16题,依据材料二,修建普通铁路的工程量、造价、难度都是山地丘陵平原,山区线路弯曲程度也大于丘陵和平原。</p><p>答案:15.D16.C</p><p>17.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平面地质图”,图中的地质界线大致与等高线(单位:米)平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p><p>(1)背斜中心在处,判断依据是,该地在地貌上表现为,其成因主要是。</p><p>(2)向斜中心在处,该地在地貌上表现为,其成因是。</p><p>(3)最可能发育有地下暗河的是(填序号),理由是。</p><p>(4)若在该地区修建公路,选择线路时应注意哪些自然因素?(可从地形、地质等方面分析)</p><p>答案:(1)⑥该处岩层最老,而两侧岩层较新谷地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较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该区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可溶性较强,易被侵蚀成谷地</p><p>(2)③山岭向斜槽部因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岭</p><p>(3)⑤该区域为石灰岩,可溶性强,易发生溶蚀作用</p><p>(4)注意地形的分布,山间河谷地带是公路选线的基本位置;注意山体坡度,应避开陡坡,且修成迂回曲折的“之”字形;注意地质情况,避开断层线及地下暗河、溶洞分布区等。</p><p>18.读“交通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p><p>(1)与平原相比较,山地相对高度比较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的选择、交通运输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p><p>(2)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以为主,原因是。</p><p>(3)若该地选择了山地地区主要的交通方式,那么从交通线示意图看,在a、b两处弯曲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p><p>a处,理由:。</p><p>b处,理由:。</p><p>(4)该交通线绕道经过甲、乙两地,原因是。</p><p>解析:依据图示,a地位于平原,地势平坦,该线路通向大城市,线路弯曲会增加运营时间和成本,增加工程量和土地占用;b地等高线密集,坡度大,线路应呈“之”字形弯曲。甲、乙均为中等规模城镇,线路经过既增加了线路的交通量,提高了利用率,又方便了甲、乙两城的交通出行。</p><p>答案:(1)方式线路</p><p>(2)公路建设成本低、难度小</p><p>(3)不合理地势平坦,通向大城市应选最短线路合理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p><p>(4)增加交通运输量,方便甲、乙两地客、货集散</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