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级地理科试题
<p>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级地理科试题</p><p>命题人:王放国 审题人:徐敏彤</p><p>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小题,共70分)</p><p>(1-30题,每题1分,31-50题,每题2分。)</p><p>2023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 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与“天空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3题。</p><p>1.“神州十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后形成的组合体不属于</p><p>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p><p>2.“神州十一号”成功发射后北京将迎来的节气是</p><p>A.立秋 B.秋分 C.霜降 D.冬至</p><p>3.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p><p>A.正在太空中运行的神州十一号 B.彗星 C.蟹状星云 D.陨石</p><p>2023年9月7日晚,中科院旧金山天文台首次观测到小行星2023ES。这颗小行星被国际天文学界列为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之一。9日南方日报发表《小行星又来“骚扰”地球?科学家称重视但勿慌张》的文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4-6。</p><p>4. 该小行星最可能来自</p><p>A. 类地行星和巨行星之间 B. 地月系 C. 河外星系 D. 土星和木星之间</p><p>5. 科学家称“勿慌张”主要源于</p><p>A.小行星距离地球远 B. 地球公转速度快 C. 两者公转方向相同 D. 地球有大气层保护</p><p>6. 2023ES四周没有气体聚集,其原因是2023ES</p><p>A.温度高 B.自转速度快 C.距太阳较远D.质量和体积过小</p><p>2023年4月,丹麦奥胡期大学利用我国大科学工程郭守敬望远镜数据取得了一项重大研究成果:太阳有一天可能会用比往常强烈数千倍万倍的超级耀斑“轰炸”地球,导致大气层沸腾,甚至让生命灭绝。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7-8题。</p><p>7. 关于材料中提到的“超级耀斑”,说法正确的是</p><p>A. 出现在太阳色球层 B. 每11年必爆发一次</p><p>C. 温度比其它区域低 D. 肉眼可以直接观测</p><p>8.“超级耀斑”导致大气层沸腾,甚至让生命灭绝的主要原因是</p><p>A. 使地球产生“磁暴”现象 B. 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通讯</p><p>C. 带来大量能量,使得地球大气异常升温 D.会产生极光现象</p><p>右图为扬州某住宅区的宣传海报,其采用的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浅层地能供热制冷的空调系统。浅层地能是数百米内的地下收集的太阳辐射能,大约占太阳辐射射向地面能量的60%。结合相关知识完成9-11题。</p><p>9.浅层地能</p><p>A.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 B.存在于地幔中</p><p>C.储量大,清洁无污染 D.仅冬季被利用</p><p>10.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利用的能源中属于太阳辐射能的是</p><p>①太阳能热水器;②用煤、石油发电;③用潮汐能发电;④核电站发电</p><p>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p><p>11.关于太阳能的叙述错误的是</p><p>A.来源于核聚变反应 B.能量巨大而且集中</p><p>C.清洁的能源 D.可以通过光热和光电转换来利用</p><p>12. 下列叙述中,与毛泽东诗句描述的“坐地日行八万里”情形最相吻合的是</p><p>A.赤道处的线速度 B.30°纬度处的角速度</p><p>C.赤道处的角速度 D.任何纬度,因为诗句描述的是地球公转线速度</p><p>13.下列图示(阴影表示黑夜)表示大致是12月20日前后日照情况的是</p><p>读右图,完成14~15题。</p><p>14.图中C点的昼长为</p><p>A.24小时 B.12小时</p><p>C.10小时 D.20小时</p><p>15.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日出时刻最早的是</p><p>A.广州 B.长春</p><p>C.南昌 D.昆明</p><p>新华网纽约10月29日电(记者李大玖)飓风“桑迪”美国东部时间(西4区区时)29</p><p>日晚8时许美国新泽西州海岸登陆,完成16-17题</p><p>16.北京时间和美国东部时间的关系是</p><p>A.北京时间较美国东部时间早B.美国东部时间较北京时间早</p><p>C.北京时间比美国东部时间早4个小时D.北京时间比美国东部时间晚4个小时</p><p>17.桑迪登陆新泽西州时,北京时间是</p><p>A.28日20时 B.30日8时 C.28日8时 D.30日20时</p><p>18.右图中箭头表示地表物体水平运动的初始方向,受地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则</p><p>A.都向西偏</p><p>B.A→B向东偏,C→D向西偏</p><p>C.都向东偏</p><p>D.A→B向西偏,C→D向东偏</p><p>由21个国家合作开展的大洋钻探项目中的“地球号”在日本的西南海岸外探测地球内部结构。在这艘船上重达5.75万吨的钻探设备上安装了一根2023米长的钻杆,预计将会钻入地壳以下2023米深的地方,到达半融化状态的地层。完成19-20题。</p><p>19.“地球号”计划钻探到地幔,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p><p>A.钻头不穿过古登堡界面 B.钻头将经过岩石圈</p><p>C.钻头要耐受高温高压 D.岩石圈是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p><p>20.人类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需要将钻杆设置在大洋中,是因为</p><p>A. 大洋上受人类活动干扰少 B.大洋中的地壳较薄</p><p>C.大洋中海水可以为探头降温 D.大洋有利于研究船的行驶</p><p>2023 年全球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 200 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协定为 2023 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请回答21-23 题。</p><p>21.图中数字代表的辐射类型正确的是</p><p>A. ①地面辐射 B. ②大气逆辐射 C. ③太阳辐射 D. ④大气辐射</p><p>22.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使图中 ,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p><p>A. ①增强 B. ②增强 C. ③减弱 D. ④不变</p><p>23.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p><p>A.① B.② C.③ D.④</p><p>24.读“下面是我校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p>A.10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 B.10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p><p>C.10月6日最易出现霜冻 D.10月5日昼夜温差最小</p><p>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模式图,读图回答25-26题</p><p>25.图中甲、乙、丙、丁四地</p><p>A.甲地气温低于丁地 B.丁地气温低于丙地</p><p>C.乙地气压高于丙地 D.甲地气压低于乙地</p><p>26.图中P、P′两点</p><p>A.风向、风速相同 B.大气受力状况相同</p><p>C.地转偏向力方向相反 D.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p><p>下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读图完成27-28题</p><p>27.图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问代表字母依次是</p><p>A.abcd B.abdc </p><p>C.badc D.cbad</p><p>28.图中决定风力大小的力主要是</p><p>A.a、d B.c、d</p><p>C.a、c D.b、d</p><p>读我国某地的城市热岛图 示意图,完成29-30题</p><p>29.“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A地乡村风的风向是</p><p>A.东南风B.东风 C.西风 D.西北风</p><p>30.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竖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p><p>A.A</p><p>B.B</p><p>C.C</p><p>D.D</p><p>31.下列四幅图中,经纬度位置相同的两点是</p><p>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p><p>32.从甲地(70°N、80°E)到乙地(70°N、15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p><p>A.一直向正东方向走</p><p>B.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p><p>C.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p><p>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走</p><p>2023年3月9日,东亚及东南亚地区迎来了一场日食。其中东南亚部分地区可见日全食,全食带从印度洋北部开始,经过印度尼西亚、西太平洋部分岛屿,在太平洋东北部结束。右图为某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某次日全食照片。据此回答下列33-34题。</p><p>33.肉眼所能看到的太阳大气层及相应的太阳活动是</p><p>A.光球、黑子 B.日冕、耀斑</p><p>C.色球、太阳风 D.色球、耀斑</p><p>34.日全食照片中未被遮住的这一层在太阳大气剧烈活动时产生的影响可能是</p><p>A.影响我国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 B.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有线网络通信</p><p>C.轮船航行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 D.流星现象突然异常增多</p><p>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左图)和地球公转线速度变化图(右图)回答35-36题</p><p>35.左图中P点的纬度,右图中N点对应的月份分别是</p><p>A.60° 1月 B.30° 1月 C.60° 7月 D.30° 7月</p><p>36.当地球公转线速度为M时</p><p>A.地球离太阳最近 B.地球离太阳最远 C.北半球为夏至 D.北半球为冬至</p><p>37.某炮兵位于(31°S,160°E)向北发射一枚射程为100km的炮弹(纬度相差1度的经线长度为111km),则着落点的位置是</p><p>A.西半球、中纬度 B.东半球、中纬度 C.西半球、低纬度 D.东半球、低纬度</p><p>2023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1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38~39题。</p><p>38. 芒种到立冬期间</p><p>A. 南京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B. 地球公转先变慢后变快</p><p>C. 上海昼夜长短差值减小 D. 海口正午旗杆影子变短</p><p>39. 与立冬节气相吻合的诗句是</p><p>A.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p><p>B.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p><p>C.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图1</p><p>D. 千杯浊酒吟风月,梅影疏香入栅栏</p><p>北京时间2023年11月14日21时52分夜空迎来“超级月亮”。此次满月是2023年以来最大、最接近地球的一次。右下图是一位天文爱好者在“超级月亮”出现时拍下的画面。读图完成40-41题。</p><p>40.从昼夜角度考虑,这位爱好者拍摄的地点不可能位于</p><p>A.伦敦(中时区) B.曼谷(东七区)</p><p>C.东京(东九区) D.悉尼(东十区)</p><p>41.这位天文爱好者在拍摄“超级月亮”的这个时间</p><p>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p><p>B.地球公转速度减慢</p><p>C.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p><p>D.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p><p>42.读“中心点为地球某一极点的示意图”,M 为地球某一同步通信卫星,箭头表示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方向。关于该同步卫星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p><p>A. M 绕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比a点大</p><p>B. 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个恒星日</p><p>C. M绕地球公转周期为24小时</p><p>D. 在 b 点观察到 M 的运动方向为自东向西</p><p>读“我国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图及统计表”,完成下列各题。</p><p>观测日期正午太阳高度</p><p>6月22日90°</p><p>8月22日75°</p><p>10月22日57°</p><p>12月22日43°</p><p>43.图中能正确反映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的曲线是</p><p>A.甲 B.乙 C.丙 D.丁</p><p>44.与8月20日正午太阳高度大致相等的是</p><p>A.4月22日 B.7月22日 C.9月22日 D. 11月22日</p><p>下左图为某地正午太阳光线示意图,右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读图完成45-46题。</p><p>45.四城市中,该日正午阳光照进屋内面积最小的是</p><p>A.乌兰巴托(48°N) B.北京(40°N) C.新加坡(1°N) D.珀斯(32°S)</p><p>46.只考虑光照条件,珀斯房屋的朝向最可能是</p><p>A.正南 B.正北 C.正东 D.正西</p><p>杭州(30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右图)。据此回答47~49题。</p><p>47.12月22日正午,为使热水器受热最多,需调节活动支架, 使热水器集热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p><p>A.23°26′ B.36°26′ C.53°26′ D.66°26′</p><p>48.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短的日期是</p><p>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p><p>49.该同学将太阳能热水器支架改造成可以升降的活动方式,主要依据的地理原理是</p><p>A.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B.正午太阳高度的经度变化规律</p><p>C.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D.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p><p>50.某地有一幢楼,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影长S与楼房高度h相同(如下图),该地的纬度可能是:</p><p>①68°26N ②21°34S ③21°34N ④68°26S</p><p>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p><p>二、综合题(共三大题,共30分)</p><p>51.读下图,回答问题:(15分)</p><p>(1)此图所示的日期是 月 日前后,判断依据是 。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 。此日后的一个月内,佛山市第一中学(23.05°N)操场旗杆的正午日影长度会变 (长或短)。(5分)</p><p>(2)图中 A.B.C.D 三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且 D 点的线速度约是60°N或60°S线速度的 倍。太阳直射点从A点移向D点的过程中,佛山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 。(4分)</p><p>(3)写出图中下列各点的经纬度:(4 分)</p><p>A D</p><p>(4)当图中 C 点为 10 月 11 日 8:00,则此时全球处于 10 月 10 日的范围占了全</p><p>球的( )(2 分)。</p><p>A.1/2 B. 1/3 C. 1/4 D. 1/6</p><p>52.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共7分)</p><p>(1)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圈,该圈层又垂直分为若干层,该圈层的最底层的热量来源主要是靠接受 辐射获得。外部圈层中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 圈。(3分)</p><p>(2)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 圈的上部。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1分)</p><p>(3)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3分)</p><p>53.(8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风能是炙手可热的绿色能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速变小了。</p><p>材料二某海岸附近的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p><p>(1)当发生材料二中图示情况时,应出现于下图中的哪个时段? (2分)</p><p>(2)“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速变小了”,若材料二图示为我国现在的等压面示意图,则图中a、b间等压面(线)的弯曲程度与50年前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说明理由。(4分)</p><p>(2)试在材料二图中画出此时的热力环流方向。(2分)</p><p>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级地理科试题参考答案:</p><p>1-10 DCDAD、DACCB 11-20 BABDB、ABCDB</p><p>21-30 BBDBC、DBAAA 31-40 BCACC、AABCA</p><p>41-50 DBDAB、BCBCA</p><p>51.(共15分)</p><p>(1)12(1分)22(1分)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1分)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1分) 短(1分)</p><p>(2)DACB(1分),1/2(1 分),昼短夜长且昼变长夜变短(2分)</p><p>(3)(23°26′S、90°E) (0°、60°W)(4 分)。</p><p>(4)C(2 分)</p><p>52.(共7分)</p><p>(1)大气(1分) 地面(1分) 水圈(1分) (2) 岩石 (1分)</p><p>(3)全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1分)。大陆地壳较厚,(1分);大洋地壳较薄(1分)。</p><p>53.(共8分)(1)8-16时。(2分) (2)弯曲程度变小(2分),根据材料风速变小判断气压差变小(1分),气压差变小,则等压面(线)的弯曲程度变小(1分)。</p><p>(3)如图(全对才得2分)</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