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8:32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认识地球》第二课时教案分析

<p>教学目标:</p><p>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p><p>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p><p>3、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p><p>4、 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p><p>教学重难点:</p><p>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p><p>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p><p>3、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p><p>教学方法:</p><p>直观教学法</p><p>教学过程:</p><p>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p><p>师:今天呀我们先来猜一则谜语:不是桔子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不要看它个子小,能载大河和山川。</p><p>生:地球仪。</p><p>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仪》。</p><p>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p><p>学习任务(一)认识地球仪</p><p>1、自主学习: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讨论。</p><p>1.地球仪的定义及作用。</p><p>2.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p><p>3.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p><p>2、小组交流:</p><p>3、合作探究:</p><p>【探究问题】用右手指示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从北极上空看(逆 )时针,从南极上空看( 顺 )时针。(也可以让学生用水杯来做演示)</p><p>【教师精讲点拨】地轴只是一个假想的轴,和地球仪上的线和点一样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观察地球仪,小组交流,初步掌握、理解基本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认识、了解地球仪,直观,印象深。</p><p>【探究结论】用右手指示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p><p>学习任务(二)经线和纬线</p><p>1、自主学习: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并填写表格:</p><p>①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状的?</p><p>②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p><p>③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p><p>④经线在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的分布三个方面与纬线有什么不同?</p><p>⑤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p><p>⑥经度的标度范围是多少度?</p><p>⑦对比纬度的变化规律,说明地球仪上经度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p><p>⑧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p><p>⑨在地球仪上找出主要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大洲,并说出它们的名称。</p><p>⑩高中低纬度是怎么划分的?</p><p>2、小组交流:</p><p>3、合作探究:</p><p>【探究问题】(1)学生动手画一条经线和纬线,完成下表。</p><p>小组观察讨论。</p><p>定义</p><p>形状</p><p>长度</p><p>指示方向</p><p>纬线</p><p>经线</p><p>【教师精讲点拨】</p><p>(1)经度和纬度的确定</p><p>规律:1、向哪去越来越大就用什么字母表示。(由此可以总结出经度纬度的变化规律)</p><p>2、0度和180度只有一条,所以后面不带字母。</p><p>(2)半球的划分</p><p>1、南北半球的划分想象从中部平分,学生很容易找到赤道。</p><p>2、东西半球的划分,学生黑容易认为是0度和180度组成的经线圈,然后老师进行引导</p><p>两方面的问题①东经30度和多少度组成的经线圈可以平分</p><p>地球?②为什么不用0度和180度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p><p>【探究结论】实践探索记录表</p><p>活动一:在下面的底图中绘出你在地球仪上找到的地轴、赤道,用文字标出南、北两极点。</p><p>活动二:在下面的底图中绘出你在地球仪上看到的纬线、经线。</p><p>活动三:在地球仪上,利用老师提供的绳子、刻度尺,通过观察、测量、对比等方法,小组同学合作共同总结出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并将活动结果记录在下表中。</p><p>活动内容</p><p>纬线</p><p>经线</p><p>它们的形状是圆圈还是半圆?</p><p>纬线的长短是否是一样的?</p><p>纬线的长短是否是一样的?</p><p>经线的长短是否是一样的?</p><p>若不一样哪条最长?</p><p>纬线之间是相互平行还是相交?</p><p>经线之间是相互平行还是相交?</p><p>纬线之间是相互平行还是相交?</p><p>经线之间是相互平行还是相交?</p><p>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活动,教师来回巡视指导。</p><p>4.活动四:在地球仪上,通过观察、寻找、归纳出纬度、经度划分的规律,并把活动结果记录在下表中。</p><p>探究内容</p><p>纬度</p><p>经度</p><p>你观察到的纬度、经度的最小度数是多少?</p><p>纬度值从起点向南、北两侧是增大还是减小?</p><p>经度值从起点向东、西两侧是增大还是减小?</p><p>你观察到的纬度、经度的最大度数是多少?</p><p>你知道从起点向北的纬度叫什么?从起点向南的纬度叫什么?</p><p>你知道从起点向东的经度叫什么?从起点向西的经度叫什么?</p><p>以两人为一小组进行活动,教师来回巡视并对有疑惑的学生进行讲解。</p><p>三、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p><p>自制地球仪</p><p>〔1〕材料: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彩笔等。</p><p>〔2〕在乒乓球上绘制〔两极与赤道〕:沿乒乓球两半接口处用红彩笔绘一个大圆圈,上书“赤道”;到赤道等距的点凿两个小孔,一小孔注明“N”,即北极,</p><p>另一小孔注明“S”,即南极。</p><p>纬线:作赤道的平行线,即得到长度小于赤道的圆圈。</p><p>经线:作连接南、北两极最近的线,得到长度相等的半</p><p>圆。</p><p>〔3〕把铁丝弯成底座的形状,代表地轴</p><p>的铁丝直线与地面成66.5°的夹角,所弯半圆比乒乓球稍大</p><p>一点。代表地轴的铁丝穿过乒乓球两极,并固定底座。</p><p>四、总结梳理 归纳方法:</p><p>对经线和纬线的学习,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不论是用手触摸地球仪;在上面找特殊经线和纬线;还是划一条经</p><p>线和纬线;都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注重对比法的学习。</p><p>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p><p>1、基础训练15页3 4 5 6 9题</p><p>2、赤道是(南北半球 )的分界线,本初子午线呢?</p><p>3、如果一架飞机从济南起飞,沿同一经线圈飞行,又回到济南。方向改变了吗?如果一直向西飞呢?</p><p>4、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 )。</p><p>六、附板书设计</p><p>:</p><p>定义</p><p>形状</p><p>长度</p><p>指示方向</p><p>特殊经纬线</p><p>度数的变化规律</p><p>半球的划分</p><p>纬线</p><p>经线</p><p>【教后反思】</p><p>本节知识比较多而抽象,师通过板图和地球仪,启发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并收到较好效果。</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认识地球》第二课时教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