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2.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练习含解析
<p>课时作业提升</p><p>一、选择题</p><p>1.当亚欧大陆被大陆高气压控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p>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热低压切断</p><p>B.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冷高压切断</p><p>C.此时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p><p>D.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p><p>答案:B</p><p>解析:当亚欧大陆被大陆高气压控制时正处于北半球的冬季,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冷高压切断,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p><p>2.7月份亚洲大陆分布的主要气压中心是()</p><p>A.亚洲高压B.阿留申低压</p><p>C.印度低压 D.夏威夷高压</p><p>答案:C</p><p>解析:7月份正处于北半球的夏季,此时陆地较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气压较低,形成了亚洲低压,也称为印度低压。</p><p>3.读下图,图中F地的气候类型为()</p><p>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p><p>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p><p>答案:C</p><p>解析:根据理想大陆气候分布规律可知,赤道附近气候类型A是热带雨林气候,向北依次为:E是热带草原气候,F位于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是热带沙漠气候;N位于30°N~40°N附近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B为热带季风气候,C是亚热带季风气候。</p><p>读下图,完成4~5题。</p><p>4.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判断图中M地的气候成因及特征是()</p><p>A.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p><p>B.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p><p>C.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p><p>D.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寒冷干燥</p><p>5.下列气候类型与M点气候类型相同的是()</p><p>答案:4.B5.A</p><p>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地位于意大利,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和多雨。第5题,A最冷月均温在0~15℃,夏季降水较少,冬季降水较多,为地中海气候;B最冷月均温在0~15℃,降水分配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C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D为亚热带季风气候。</p><p>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6~7题。</p><p>6.图中气压带代表()</p><p>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p><p>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p><p>7.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p><p>A.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p><p>B.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p><p>C.受风带2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p><p>D.受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罗马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p><p>答案:6.D7.C</p><p>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气压带两侧的风向南北两侧吹,说明该气压带为高气压带,排除A、B选项;该气压带两侧都有风带且风向不同,排除C选项,故D选项正确。第7题,从图中可以判断出,该地区位于南半球,风带1为东南信风带,风带2为盛行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受该气压带影响,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但北非地区在北半球,不可能受到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台湾在北半球,不可能受到南半球的信风带的控制;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是由于终年受盛行西风带的控制;图中的气压带、风带位于南半球,对罗马地中海气候的形成没有影响。</p><p>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p><p>8.有关M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p><p>A.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p><p>B.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p><p>C.图中此时的M地季风能带来高温多雨的天气</p><p>D.图中阴影所示气压中心为亚洲低压,是M地季风的源地</p><p>答案:B</p><p>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阴影部分应该为亚洲高压,该图所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M地处在东亚地区,冬季风的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由于此时季风来自冬季的大陆内部,故其特点应该是寒冷干燥。</p><p>分析下表,回答9~10题。</p><p>地区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p><p>甲大大7月1月</p><p>乙小小8月2月</p><p>9.甲、乙两地的位置()</p><p>A.甲、乙均在北半球</p><p>B.甲、乙均在南半球</p><p>C.甲位于北半球,乙位于南半球</p><p>D.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p><p>10.甲、乙两地气候()</p><p>A.都具有明显的海洋性</p><p>B.都具有明显的大陆性</p><p>C.甲具有明显的海洋性,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p><p>D.甲具有明显的大陆性,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p><p>答案:9.A10.D</p><p>解析:第9题,北半球最高气温,陆地出现在7月,海洋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陆地出现在1月,海洋出现在2月,而南半球正好与北半球相反,故两地都在北半球。第10题,从甲、乙两地日较差、年较差的大小,以及最高、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即可得出甲大陆性明显,乙海洋性明显。</p><p>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完成11~13题。</p><p>11.1月,图中A地盛行()</p><p>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p><p>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p><p>12.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p><p>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p><p>B.冬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p><p>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p><p>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p><p>13.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p><p>A.A地高温多雨 B.B地寒冷干燥</p><p>C.C地形成高压中心 D.正值1月份左右</p><p>答案:11.D12.D13.D</p><p>解析:第11题,图中A、B、C三个季风区分别是东亚、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三地的季风成因和性质不同。东亚1月吹西北风。第12题,南亚夏季风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造成的,性质湿热,其强弱进退影响降水的多少;冬季风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性质凉爽干燥;夏季风强于冬季风。第13题,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吹西北风;7月份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吹东南风。</p><p>二、综合题</p><p>14.下面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p><p>(1)当气压带如图1中甲所示位置时,简述A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p><p>(2)说出与A海沿岸地区相对应的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的名称及成因。</p><p>答案:(1)炎热干燥。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p><p>(2)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p><p>解析:第(1)题,地中海沿岸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炎热干燥。第(2)题,30°N~40°N大陆东岸,由于受冬、夏季风的交替控制,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p><p>15.读“中纬度大气环流理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p><p>(1)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a、b、c三种气流的流动方向,以完成中纬度大气环流。</p><p>(2)a气流在地面形成的气压带叫______________,此气压带是由于______________(热力或动力)作用而形成的,它在近地面形成的气团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与b气流有关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通常情况下,a气流在近地面形成的气压场不呈带状分布,而是一个个闭合系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年7月份在北半球的海洋上出现的主要气压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p><p>(5)常年受b气流影响的地区,其气候类型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在图中大致绘出该气候类型的气温变化曲线。</p><p>答案:(1)图略。(a为下沉气流,b为西南风,c为上升气流)</p><p>(2)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炎热干燥</p><p>(3)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p><p>(4)北纬30°附近海陆相间分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p><p>(5)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全年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小图略。</p><p>解析:从图中可知,中纬大气环流为北半球,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作用形成,气候炎热干燥。b为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有关。30°N海陆相间分布、气压带被切断。常年受西风带控制的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曲线变化和缓。</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