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8:14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p>第二章 地图——传输地理信息的工具</p><p>2.1认识地图</p><p>1、地图是按一定的法则,将地表的自然或社会现象缩小、概括,用地图符号表示的平面图。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基本要素。</p><p>2、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情况:</p><p>●一是无特殊标志的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p><p>●二是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p><p>●三是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线和纬线来确定方向。</p><p>3、问题:如果没有地图,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辨别方向?</p><p>●利用北极星判别方向。在晴朗的夜晚,生活在北半球的人们,面向北极星,前方为北,后方为南,左方为西,右方为东。</p><p>●利用指南针判别方向。将指南针水平放置,当磁针静止,磁针上有“北”字的一端指的就是当地的北方。这种方法不能在磁力异常的地区使用,要避开钢铁、高压线等带电、带磁的物体。</p><p>●利用太阳判别方向。太阳是大自然中最可靠的“指南针”,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来说,正午时的太阳永远位于正南方。春分、秋分时,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p><p>●利用手表和太阳判别方向。将手表放平,使时针对着太阳光(阳光射来的方向和人影的方向相反),时针和表上12时之间的角平分线所指示的方向即是南北方向。</p><p>●利用树木判别方向。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独立的大树,一般来说南面的树枝较为茂盛,树皮比较光滑,北面的树枝较稀少,树皮粗糙,有时还有青苔。树木砍伐后,树桩上的年轮间隔大的一面为南面,间隔小的一面为北面。</p><p>●利用建筑物判别方向。考虑到采光、挡风等因素,建筑物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如北半球居民的住房大多坐北朝南,阳台设置在正南方。</p><p>4、地图上的比例尺。</p><p>■概念: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缩小的程度越大,比例尺就越小。</p><p>■公式:比例尺的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p><p>■表示形式:比例尺有线段、数字和文字三种表示形式。</p><p>■一幅地图选用多大的比例尺,是根据地图的用途、所绘地区的大小和内容的详略等情况来决定的。</p><p>■利用比例尺,我们可以量算出地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实地距离。</p><p>■比例尺是个分式,比例尺的大小是指比值而说的。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例尺愈小。如果图幅的大小不变,采用的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的实地范围就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内容就越详细;若采用的比例尺越小,地图表示的实地范围就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内容就越简略。</p><p>5、图例和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符号、名称和数字,常用的图例有统一的规定。</p><p>------------------------------------------------------------------------------------------</p><p>2.2使用地图</p><p>1、常用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来表示地面的高度和起伏状况。绝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海拔。相对高度是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p><p>2、地形是各种地表形态的总称。按其形态可以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p><p>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点:</p><p>■等高线数值大,海拔高;数值小,海拔低。</p><p>■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p><p>■等高线闭合,外低内高为山顶;等高线闭合,外高内低为盆地。</p><p>■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p><p>■两组对称的闭合等高线中间部位为鞍部。</p><p>■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p><p>4、等高线的特点:</p><p>①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等。</p><p>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叫等高距,同一幅地图的等高距总是相等的。</p><p>③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p><p>5、●用等高线和等深线表示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地图,是等高线地形图。</p><p>●在几条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鲜明地表示出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各种地形的分布,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一般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褐色表示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雪山冰川;蓝色表示海洋,颜色浅蓝至深蓝,表示海水由浅至深的变化。</p><p>(要让学生理解两点:一是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二是图上的颜色是按海拔高低加以区分的。)</p><p>●为了直观地显示某一方向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人们可以将等高线地形图转绘成地形剖面图。</p><p>6、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的特征。</p><p>地形名称</p><p>等高线特征</p><p>海拔高度</p><p>地面起伏状况</p><p>山地</p><p>等高线较密集,山顶呈闭合曲线,</p><p>内高外低</p><p>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p><p>起伏很大</p><p>高原</p><p>高原面上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较密</p><p>较高,500米以上</p><p>起伏不大</p><p>丘陵</p><p>与山地相似</p><p>较低,500米以下</p><p>起伏和缓</p><p>平原</p><p>等高线稀疏</p><p>很低,200米以下</p><p>起伏很小</p><p>盆地</p><p>等高线呈闭合曲线,外高内低</p><p>无一定标准</p><p>起伏不大</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