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8:02

高中地理选择题和综合题的答题技巧

<p>掌握好答题的技巧,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下面优学地理网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中地理的选择题的答题技巧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p><strong> 高中地理的选择题的答题技巧</strong> <p>技巧1、基本方法</p> <p>仔细审清每一小题题干的题意,明确其表示的地理内容的知识类别、时空范围及数量特征。针对题干,联系地理事物的概念、分类、原理及规律,进行全面思考和综合分析,并通过对比答案的异同,得出结论。这是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和技巧。</p> <p>选择题一般有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第一步选细读题干和选项,看题干提供了什么条件,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排除干扰信息。第二步进行回忆联想,联想调动与本题有关的地理名词、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因果联系等基础知识。第三步,对选项进行综合分析、提取有效信息、比较得出正确答案。</p> <p>技巧2、排除法</p> <p>逆向进行,从选项入手,一边审题一边排除,一个一个地排除掉,直至得到正确选项,看似复杂的问题会变得很简单。</p> <p>技巧3、图形与辅助线法</p> <p>对于一些计算类的题目和读图选择题可能其本身没有图形,或者图形不能准确的表达题目的含义,我们可以画出示意图,或者在图上作出一些辅助线,题目就迎刃而解了。</p> <p>技巧4、相互印证法</p> <p>一题多问的题目,注意前后题目的相互印证。 一题多问的题目,一般是在呈现一张信息量丰富的图表或信息量较大的材料的基础上,设计若干个相关提问。其综合性特别强,着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解这类题目的时候往往可以根据题目之间的相互印证增大正确率。</p> <p>技巧5、选优法</p> <p>在高考的过程中,有的试题所涉及到的内容我们可能陌生,没有十分的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在解题中先把一定错误的选项排除,再在剩下的选项中选出下你认为最有可能的选项。</p> <p>选优即选出你认为最合理的,在做选择题时,即使能快速得出答案,最好也对剩余的选项进行分析,以免由于疏忽造成不必要的错误.</p> <strong> 高中地理的意义类设问题型综合题的答题技巧</strong> <p>1、设问形式</p> <p>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以开放性为特征的地理意义类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其命题的基本形式是针对某一地理事物来设问,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在方面的意义运用知识(原理),分析对的意义等。</p> <p>2、答题模板</p> <p>所谓地理意义,是指某事物所产生的地理方面的影响。意义实质上是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可以将意义、积极影响、作用三者划等号。</p> <p>(1)地理环境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特征,因此,分析自然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时,通常从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岩石、土壤、城市、交通、产业等)来组织答案,对各要素的影响有则回答,没有则舍弃。</p> <p>(2)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应该围绕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四个方面来宏观把握,并按照试题的具体要求,从四个方面或其中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进行微观深入分析。例如在思考修建青藏铁路的地理意义时,首先应进行宏观背景分析。西藏自治区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青藏铁路通车前,进出西藏主要依靠公路和航空运输;受交通制约,西藏资源开发受到限制,产品缺乏竞争力、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西部大开发战略,修建青藏铁路十分必要。青藏铁路对强化进出藏运输通道、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加强西藏同北京及内地省市的联系,增进民族团结,加强国防建设以及调整区内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分析青藏铁路的意义就应该围绕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四个方面来宏观把握。</p> <p>3、常见地理事物的意义</p> <table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width="670"> <tbody> <tr> <td height="47"><p><span>我国地势特征的地理意义</span></p></td> <td height="47"><p><span>利于海洋上湿润空气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江河在地势阶梯交界处产生巨大的水能</span></p></td> </tr> <tr> <td height="92"><p><span>秦岭淮河</span></p> <p><span>的地理意义</span></p></td> <td height="92"><p><span>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区(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的分界线;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的分界线;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半湿润地区(北)与湿润地区(南)的分界线;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冬季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小麦主产区(北方旱作农业)与水稻主产区(南方水田农业)的分界线</span></p></td> </tr> <tr> <td height="51"><p><span>水循环的</span></p> <p><span>地理意义</span></p></td> <td height="51"><p><span>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和交换</span></p></td> </tr> <tr> <td height="92"><p><span>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span></p></td> <td height="92"><p><span>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解决云南磷矿和贵州煤炭的外运,促进红水河水能和广西平果铝矿的开发);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利于开发西南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并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快脱贫步伐,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span></p></td> </tr> <tr> <td height="92"><p><span>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span></p></td> <td height="92"><p><span>防洪(提高荆江河段防洪标准;减轻洞庭湖泥沙淤积;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大幅度减少分蓄洪造成的损失);发电(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紧张状况);航运(改善川江航运条件;增加下游枯水期流量,河口淤泥减少,提高了河口的通航能力);供水和灌溉;水产养殖;旅游;变输煤为输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水电代替火电,减轻大气污染;调节局部气候;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span></p></td> </tr> </tbody> </table> <strong> 高中地理的评价类设问题型综合题的答题技巧</strong> <p>1、设问形式</p> <p>评价类设问词一般有评价影响分析利弊等,常见问题有评价大型工程(如水库建设、跨流域调水、能源跨区域调配等)带来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优劣,评价工农业、城市区位等。</p> <p>2、答题模板</p> <p>评价类设问一般有两种情况:</p> <p>(1)要求直接评价某个地理事物或者现象,包括评价地理事象的影响、区位条件或发展条件等。此类设问一般从两方面进行分析:①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②要从多角度分析利弊。影响类的问题可以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加以分析;而区位问题或发展条件评价类问题,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p> <p>(2)给出限定条件,比如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或从方面进行评价。这类设问分析思路同第一种,但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是评价利还是弊,是对比分析还是没有限定,是从哪方面进行评价等,这样就缩小了答题范围。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就要先注意前者的优势或者不足,然后对比分析要评价事物的优势或者不足。</p> <p>3、常见评价类问题的答题思路总结如下:</p> <table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width="670"> <tbody> <tr> <td height="30"><p><span>评价类问题</span></p></td> <td height="30"><p><span>评价要素</span></p></td> <td height="30"><p><span>评价参考方向或指标</span></p></td> </tr> <tr> <td height="50" rowspan="2"><p><span>水利工程(水库)利弊评价</span></p></td> <td height="50"><p><span>有利影响</span></p></td> <td height="50"><p><span>经济效益: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提高水质</span></p></td> </tr> <tr> <td height="97"><p><span>不利影响</span></p></td> <td height="97"><p><span>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span></p></td> </tr> <tr> <td height="39" rowspan="2"><p><span>河流航运条件</span></p></td> <td height="39"><p><span>自然条件</span></p></td> <td height="39"><p><span>地势落差大,则航运不便;径流量大,水位深,则通航能力强;结冰期长的河流航运价值较低</span></p></td> </tr> <tr> <td height="40"><p><span>人文条件</span></p></td> <td height="40"><p><span>河流流经地区的经济水平、人口和城市密度均可以通过影响河流航运的货源和客源流量而影响航运的经济效益;配套设施完善的水运网络有利于提高河流航运的价值</span></p></td> </tr> <tr> <td height="72" rowspan="2"><p><span>城市化影响</span></p></td> <td height="72"><p><span>正面影响</span></p></td> <td height="72"><p><span>利于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农村发展;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便于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span></p></td> </tr> <tr> <td height="41"><p><span>负面影响</span></p></td> <td height="41"><p><span>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地面下沉和环境污染等;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span></p></td> </tr> <tr> <td height="41" rowspan="2"><p><span>区域发展条件</span></p></td> <td height="41"><p><span>优势</span></p></td> <td height="41"><p><span>自然条件主要影响农业、旅游业;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三大产业</span></p></td> </tr> <tr> <td height="39"><p><span>劣势</span></p></td> <td height="39"><p><span>自然灾害会影响农业发展;劳动力素质低不适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交通不便不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等</span></p></td> </tr> </tbody> </tabl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中地理选择题和综合题的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