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的简答题的答题规范详解
<p>简答是地理的固定的题型,也是不少学生常见的失分的题型,简答题是有一定的答题规范的,下面优学地理网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中地理的简答题的答题规范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p> <strong> 高中地理的简答题的答题规范</strong> <p>1.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p> <p>⑴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p> <p>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p> <p>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p> <p>⑵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p> <p>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p> <p>⑶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p> <p>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p> <p>⑷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p> <p>⑸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p> <p>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p> <p>⑹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p> <p>2.海洋资源小专题:</p> <p>⑴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原因:</p> <p>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p> <p>②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p> <p>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p> <p>⑵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①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p> <p>②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p> <p>③海盆: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p> <p>3.盐度和洋流小专题:</p> <p>⑴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p> <p>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p> <p>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p> <p>⑵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p> <p>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p> <p>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p> <p>⑶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p> <p>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p> <p>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p> <p>③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p> <p>⑷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p> <p>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⑸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p> <p>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p> <p>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p> <p>4.河流及交通小专题:</p> <p>⑴中国南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变化:</p> <p>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p> <p>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p> <p>⑵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p> <p>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p> <p>⑶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p> <p>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p> <p>⑷极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缩短航程,节时节能.</p> <p>⑸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p> <p>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p> <p>②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p> <p>变式: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p> <p>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p> <p>②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p> <p>⑹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p> <p>经济意义:①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p> <p>②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p> <p>③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p> <p>政治意义:①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p> <p>②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p> <p>③有利于社会稳定;</p> <p>战略意义:①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p> <p>②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p> <p>⑺俄罗斯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重要意义:</p> <p>①加强东西部经济联系,促进物资交流;</p> <p>②加快资源开发,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p> <p>5.地质地形小专题:</p> <p>⑴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p> <p>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p> <p>⑵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p> <p>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p> <p>⑶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p> <p>⑷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p> <p>⑸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p> <p>⑹七大洲地形特色:</p> <p>亚洲:①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p> <p>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p> <p>非洲:①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p> <p>②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p> <p>③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p> <p>欧洲:①欧洲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p> <p>②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p> <p>③冰川地形广布</p> <p>北美洲: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p> <p>②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p> <p>③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p> <p>南美洲:①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p> <p>②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p> <p>大洋洲:①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p> <p>②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p> <p>南极洲:①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023m);</p> <p>②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23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p> <p>⑺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p> <p>自然原因: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②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p> <p>③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p> <p>人为原因:④对植被的破坏</p> <strong> 高中地理图文结合是有效的复习方法</strong> <p>正确处理点线面关系</p> <p>在地理复习策略的运用上,应认真抓好点、线、面之间的关系。</p> <p>首先是点,即《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点和考点,这是复习的基石。这些考点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元素,逐个落实这些考点,就能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考试时,若能将试题快速返回教材、检索到相应考点,便能事半功倍。</p> <p>其次是线,即人地关系这条主线。这是学科功能的重要体现。高中地理教材集中讲述了当前人类共同关心的资源、人口与环境三大问题,考生应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现实表现和解决措施,树立科学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与环境观。</p> <p>第三是面,即以地图为截面,培养考生的读图、绘图能力。</p> <p>小提醒:说到点,除了知识点、考点外,考生还应注意热点。高考不回避社会热点,近年的文科综合测试以热点材料作为试题的切入口已成为一大趋势。因此,在复习中以热点为载体,并将之题型化处理,达到学用结合的目标很有必要。考生应以社会热点为载体,培养应用型能力。比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航天基地、沪宁杭和环渤海与珠三角三大经济区、中东地区、美国金融危机等热点和焦点。</p> <p>加强知识内在联系</p> <p>通过研究考纲和高考试题,可以发现所有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规律:取材于课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这就要求复习应回归课本,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p> <p>有了地理基本知识后,就能以此为知识的生长点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就能够运用这些共性的原理去解决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就能够进行创造。地理课本中运用这些共性的原理去解决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就能够进行创造。地理课本中的文字系统、图像系统、练习系统三者是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成为该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p> <p>有的考生在复习课本时,只重文字,忽视图像,不看课后练习,而高考以能力立意,往往又与图像、课后练习有关联,这样就会出现知识弱点和盲区,在不该失分的地方失分。因此,后期复习不可忽视图像和练习部分,更应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科的知识结构,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p> <p>□小提醒:复习课本时,一定要建立起知识网络。例如,复习气候时,可以从气候的四大因子:气温、降水、气压和风展开联想。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可能拓展其外延,尽量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这样,知识才能转化成能力。</p> <p>宜将图文有机结合</p> <p>高考考查考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地理思维能力及运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图表、地图去阐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设置新情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显著特色。因此,夯实基础和培养能力是整个地理复习过程的两个根本着眼点。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及高考的要求,地理复习必须注意图文结合。</p> <p>图像考查是地理高考题的主要特征,所以考生要学会运用经纬度、海陆轮廓形态、地形、河流分布及政区边界等方法进行区域定位。</p> <p>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的配合,地理教学就无法有效地展开。因此,复习时,考生要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养成左图右文的学习习惯,更要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正确方法,掌握绘制相关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的配合,地理教学就无法有效地展开。因此,复习时,考生要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养成左图右文的学习习惯,更要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正确方法,掌握绘制相关地理图像的一般技巧。</p> <p>□小提醒: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考生要具有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地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的能力,获取有效信息成了解题的关键之一。为此在认定图表材料时应该仔细、完整,做到看清一切图文信息,不丢掉任何一个信息点,包括容易被忽略的图例、注记、标题说明等。</p> <p>保证题量提高能力</p> <p>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试题以问题立意入手,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要努力体会地理学科的思维特点,总结解题规律和技巧,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科学训练,提高解题能力。</p> <p>保证每天都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需要,但是考生必须防止沉溺于题海而不能自拔。</p> <p>为此,考生应有计划、适度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试题,以培养答题的感觉。建议考生对众多的复习资料进行精选,最好有针对性练一些几年来各地的高考真题,通过做题培养答题的思路,通过做题检测自己答题的准确性,在精细方面下工夫。同时将最近一段时间做过的模拟题、仿真题进行整理,适当汇总一下最近自己常见的知识漏洞和解题方法的不足。</p> <p>对于每考必失误的弱点知识,除加强相关课本知识的复习外,还必须针对弱点进行定点训练。采用练习找到出错原因回归课本再练习的复习模式,让弱点不再弱。□小提醒:对不同的题可以采取不同处理方式,有的题要一步一步认真解答,而有的题则可略去复杂过程,或干脆看题,即寻找解题思路而不动笔。对超教材、超教学大纲的偏、难、怪题应坚决放弃,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掌握复习的主动权。</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