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7:59

吉林第二中学高三月考地理试题

<p>在考试快要到来的时候,学生需要多做试卷,下面是优学地理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于吉林第二中学的地理试卷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p> <strong> 吉林第二中学高三月考地理试题分析</strong> <p>选择题(共28题,每题2分,共56分)</p> <p>我国沿海地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学校附近开展实地高程测量,按一定等高距绘制了下面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并在图中按相同比例绘出学校的范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p> <p>1.该地理兴趣小组采用的比例尺最可能是</p> <p>A.1:200 B.1:20 000 C.1:200 000 D.</p> <p>2.图示信息反映了</p> <p>①测量区域地形以丘陵为主 ②图中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p> <p>③在学校可能看到海上日出 ④河流上游比下游流速快</p> <p>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p> <p>2023年10月22日印度第一颗探月器月球飞船一号在印度南部东海岸的斯里哈里科塔岛上的斯里哈里科塔发射场成功发射,并于当地(东六区)时间11月14日20时31分成功撞月。回答下面问题。</p> <p>3.印度在南部东海岸的斯里哈里科塔岛上建设卫星发射中心的主要原因是</p> <p>①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的影响,该地降水时间集中,其余大部分时间天气晴朗,适合卫星发射</p> <p>②该岛人口较少,适合卫星发射实验③该地科学技术发达④发射场位于岛屿,海运方便运输大型火箭及其零部件⑤该地附近工业发达,距离航天器材产地近⑥该地纬度低,易于卫星发射</p> <p>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⑤</p> <p>4.经度相同的地方</p> <p>A.地方时相同 B.季节相同 C.角速度相同 D.线速度相同</p> <p>如图所示,哈格迈尔先生在他2023年生日当天,乘飞机从奥克兰出发,经过l3小时l0分钟,于当地时间01:10降落在夏威夷,刷新了最长生日的世界纪录。读图完成下列问题。</p> <p>5.哈格迈尔先生从奥克兰乘飞机出发时,当地时间最接近</p> <p>A.07:30 B.10:00 C.12:30 D.14: 00</p> <p>6.这趟旅程长约</p> <p>A.2023km B.20230km C.20230km D.20230km</p> <p>2023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2023S,2023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 <p>7.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若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位于观测者的</p> <p>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p> <p>8.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p> <p>A.30天左右 B.50天左右 C.70天左右 D.90天左右</p> <p>数九又称冬九九,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节气。读图完成下列问题。</p> <p>9.数九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 <p>A.地球公转速度持续加快 B.北京的昼长短于海口</p> <p>C.北极地区极昼范围持续扩大 D.北印度洋洋流自西向东流</p> <p>10.数九中最冷的是三九四九,是因为</p> <p>①太阳高度最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最少②地面植被少,吸收的太阳辐射最少</p> <p>③大气的热量收入低于热量支出④冷空气活动频繁</p> <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 <p>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两部分:一是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一是经过大气中的小水滴、尘埃等质点散射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的,称为散射辐射,两者之和称为总辐射。读图A、图B,完成11-12题。</p> <p>图A 图B</p> <p>11.以下对北京市直接辐射不产生作用的因素是</p> <p>A.太阳高度 B.气温变化 C.降水变化 D.大气洁净度</p> <p>12.由图B可知</p> <p>A.阴天时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大,所以散射辐射的日变化也大</p> <p>B.散射辐射的变化,只取决于天气的变化</p> <p>C.阴天时云层对太阳散射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散射辐射日变化大于晴天</p> <p>D.晴天时参与散射作用的质点少,散射辐射较弱</p> <p>下图是某地气象台绘制的该地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点左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p> <p>13.此地大致</p> <p>A.位于90E,昼长14小时左右 B.位于90E,昼长12小时左右</p> <p>C.位于120E,昼长12小时左右 D.位于150E,昼长14小时左右</p> <p>14.据图判断</p> <p>A.16点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 B.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p> <p>C.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 D.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p> <p>逆温是指某高度大气实际温度高于理论温度的现象,河流和湖泊中有时也会出现逆温现象。读阿根廷某湖泊不同季节垂直水温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p> <p>15.图中能反映逆温现象的曲线及其出现的月份是:</p> <p>A. ①;1月 B.②;7月 C.①;7月 D.②;1月</p> <p>16.此时该湖泊出现逆温的原因,正确的是:</p> <p>A.处于夏季,湖泊水温上升过快 B.处于冬季,表层湖水受外界降温影响大</p> <p>C.湖底在此时因为有火山喷发,从底部释放大量热能 D.该季节,湖水运动频率过高</p> <p>读下列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p> <p>17.两幅图中所表示的空气环流运动,均属于</p> <p>A.大气环流 B.海陆风 C.热力环流 D.季风环流</p> <p>18.左右两图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空气环流运动,其主要差异是</p> <p>①时间尺度不同 ②空间尺度不同 ③成因不同 ④气流性质不同</p> <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 <p>19.右图中,等压面的起伏变化与气压分布的对应关系是</p> <p>①同一高度,等压面高的地方,其气压就低 ②同一高度,等压面高的地方,其气压就高</p> <p>③同一高度,等压面低的地方,其气压就高 ④同一高度,等压面低的地方,其气压就低</p> <p>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p> <p>下图表示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及16~24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p> <p>20.该日20时</p> <p>A.东海海域天气晴朗,风大浪高 B.北京大风扬沙,空气污染加重</p> <p>C.低压天气系统中,P强度最强 D.Q地位于暖锋锋前,出现降水</p> <p>下图为沿某岛屿20纬线地形剖面及两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p> <p>21.下列关于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p> <p>A.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高度集中 B.1-6月的降水量逐月增加</p> <p>C.终年高温多雨 D.非洲第一大岛</p> <p>22.乙地比甲地降水量多的主要原因是</p> <p>A.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B.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p> <p>C.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 D.受赤道低压控制</p> <p>读甲、乙两种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 <p>23.下列关于甲、乙两种气候类型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p> <p>A.处于迎风坡B.向高纬延伸 C.随附近洋流流向延伸D.向低纬延伸</p> <p>24.下列关于甲、乙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p> <p>A.甲气温年较差小B.甲降水季节变化大 C.乙年平均气温低D.乙夏季降水丰富</p> <p>气象部门用五天平均气温的高低作为划分四季的指标;低于10℃的时间段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两季。读某年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p> <p>25.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p> <p>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地形地貌差异 C.各地纬度差异 D.各地经度差异</p> <p>26.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变化相符合,现在北温带的许多国家在气候统计上一般认为冬季包含</p> <p>A.10、11、12月 B.11、12、1月 C.12、1、2月 D.1、2、3月</p> <p>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读图完成下列问题。</p> <p>27.图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是</p> <p>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B.受河流流向的影响</p> <p>C.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D.受热带季风的影响</p> <p>28.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p> <p>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p> <p>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p> <p>第II卷</p> <p>二、综合题(共2题,共计44分)</p> <p>29.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及某年1月0℃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p> <p>(1)说出1月0℃等温线的走向及其影响因素。(6分)</p> <p>(2)图示区域生物资源丰富,简析其自然原因。(4分)</p> <p>(3)比较R1、R2河段流速和流量的差异,并说明判断的理由。(8分)</p> <p>(4)简析古汉中在历史上的交通地位,并说明理由。(6分)</p> <p>30.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分)</p> <p>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p> <p>(1)阅读表1、表2,比较巴西与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变化的不同点。(4分)</p> <p>结合材料从农业生产条件角度,分析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的原因。(4分)</p> <p>(3)据图a、图b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p> <p>(4)巴西将于2023年8月举办第31届夏季奥运会,届时将有大量游客来到巴西,这将</p> <p>会给巴西的社会和文化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6分)</p><p></p><p align="center"></p><strong> 吉林第二中学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strong> <p>选择题(共28题,每题2分,共56分)</p> <p>我国沿海地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学校附近开展实地高程测量,按一定等高距绘制了下面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并在图中按相同比例绘出学校的范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p> <p>1.该地理兴趣小组采用的比例尺最可能是</p> <p>A.1:200 B.1:20 000 C.1:200 000 D.</p> <p>2.图示信息反映了</p> <p>①测量区域地形以丘陵为主 ②图中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p> <p>③在学校可能看到海上日出 ④河流上游比下游流速快</p> <p>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p> <p>【答案】</p> <p>B</p> <p>2.D</p> <p>【解析】</p> <p>试题分析:</p> <p>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采用的比例尺大小要结合实际选取。若比例尺为1:20230,则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0米,符合图中学校的实际大小。</p> <p>2.图示地区海拔不超过50米,故地形以平原为主;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图中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海洋位于学校以东,且学校东部没有地形障碍,故在学校可能看到海上日出;河流上游地区的等高线密集程度明显大于下游地区,故上游流速较快。</p> <p>考点: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地图的基本知识。</p> <p>2023年10月22日印度第一颗探月器月球飞船一号在印度南部东海岸的斯里哈里科塔岛上的斯里哈里科塔发射场成功发射,并于当地(东六区)时间11月14日20时31分成功撞月。回答下面问题。</p> <p>3.印度在南部东海岸的斯里哈里科塔岛上建设卫星发射中心的主要原因是</p> <p>①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的影响,该地降水时间集中,其余大部分时间天气晴朗,适合卫星发射</p> <p>②该岛人口较少,适合卫星发射实验③该地科学技术发达④发射场位于岛屿,海运方便运输大型火箭及其零部件⑤该地附近工业发达,距离航天器材产地近⑥该地纬度低,易于卫星发射</p> <p>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⑤</p> <p>4.经度相同的地方</p> <p>A.地方时相同 B.季节相同 C.角速度相同 D.线速度相同</p> <p>【答案】</p> <p>3.C</p> <p>4.A</p> <p>【解析】</p> <p>试题分析:</p> <p>3.位于印度南部东海岸的斯里哈里科塔岛,气候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影响,10、11月份是大雨季节,但一年内多数月份阳光充足,天气晴朗,可以进行室外静态试车和发射试验;该岛人口较少,适合卫星发射实验;发射场位于岛屿,海运方便运输大型火箭及其零部件;该地纬度低,易于卫星发射。</p> <p>4.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 。</p> <p>考点:本题组考查卫星发射基地条件、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p> <p>如图所示,哈格迈尔先生在他2023年生日当天,乘飞机从奥克兰出发,经过l3小时l0分钟,于当地时间01:10降落在夏威夷,刷新了最长生日的世界纪录。读图完成下列问题。</p> <p>5.哈格迈尔先生从奥克兰乘飞机出发时,当地时间最接近</p> <p>A.07:30 B.10:00 C.12:30 D.14: 00</p> <p>6.这趟旅程长约</p> <p>A.2023km B.20230km C.20230km D.20230km</p> <p>【答案】</p> <p>5.B</p> <p>6.B</p> <p>【解析】</p> <p>试题分析:</p> <p>5.根据材料,哈格迈尔先生于夏威夷当地时间01:10降落,读图判断,夏威夷位于西10区,奥克兰位于东十二区。两地时区差是22小时,即飞机降落时,奥克兰的当地时间是23:10。飞机飞行 13小时10分钟,可以计算出出发时,当地时间约是10:00,B对。</p> <p>6.根据图中纬度,这趟旅程跨纬度约50度,图上距离约2.5厘米,比例尺大约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23千米。图中飞行航线的图上距离约长4厘米,实际长度约2023千米,最接近20230千米,B对。其它数值差距较大,A、C、D 错。</p> <p>考点:本题组考查时差计算。</p> <p>2023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2023S,2023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 <p>7.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若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位于观测者的</p> <p>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p> <p>8.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p> <p>A.30天左右 B.50天左右 C.70天左右 D.90天左右</p> <p>【答案】</p> <p>7.C</p> <p>8.B</p> <p>【解析】</p> <p>试题分析:</p> <p>7.当中山站位于南极圈内,7月17日,当中山站极夜后出现第一次日出时,该日昼长由前一天的0小时,到大于0小时,即日出的地方时(2023E)为12时之前的较短时刻,太阳直射在北半球,直射点经度约为76E,此时天津大约是15点左右,所以太阳位于天津观测者的西南方向。</p> <p>8.根据对称原理,6月22日到7月17日出现极夜的天数为25天,那么6月22日前也有25天,即中山站极夜持续时间为50天。</p> <p>考点:本题组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p> <p>数九又称冬九九,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节气。读图完成下列问题。</p> <p>9.数九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 <p>A.地球公转速度持续加快 B.北京的昼长短于海口</p> <p>C.北极地区极昼范围持续扩大 D.北印度洋洋流自西向东流</p> <p>10.数九中最冷的是三九四九,是因为</p> <p>①太阳高度最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最少②地面植被少,吸收的太阳辐射最少</p> <p>③大气的热量收入低于热量支出④冷空气活动频繁</p> <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 <p>【答案】</p> <p>9.B</p> <p>10.D</p> <p>【解析】</p> <p>试题分析:</p> <p>9.从图中可以看出,数九大约从1月9日开始,到3月4日结束,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向赤道移动,但是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所以北京的昼长短于海口,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地球公转速度将变慢,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流动,即自东向西流,所以B项正确。</p> <p>10.从图中可以看出,数九大约从1月9日开始,到3月4日结束,数九中最冷的是三九四九,因为此时大气的热量收入低于热量支出、冷空气活动频繁,三九四九期间,太阳高度不是最低,吸收的太阳辐射不是最少,所以③④正确。</p> <p>考点:本题组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p> <p>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两部分:一是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一是经过大气中的小水滴、尘埃等质点散射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的,称为散射辐射,两者之和称为总辐射。读图A、图B,完成11-12题。</p> <p>图A 图B</p> <p>11.以下对北京市直接辐射不产生作用的因素是</p> <p>A.太阳高度 B.气温变化 C.降水变化 D.大气洁净度</p> <p>12.由图B可知</p> <p>A.阴天时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大,所以散射辐射的日变化也大</p> <p>B.散射辐射的变化,只取决于天气的变化</p> <p>C.阴天时云层对太阳散射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散射辐射日变化大于晴天</p> <p>D.晴天时参与散射作用的质点少,散射辐射较弱</p> <p>【答案】</p> <p>11.B</p> <p>12.D</p> <p>【解析】</p> <p>试题分析:</p> <p>11.直接辐射主要和太阳有关,气温变化不会对太阳产生影响,选B。</p> <p>12.散射作用的强弱与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明度有关,太阳高度角增大时,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增强,散射辐射也就相应增强,故B错。太阳的散射辐射指到达地面的一部分太阳辐射,而云层削弱的是穿透大气层时的太阳辐射,所以云层无法对太阳散射辐射起到削弱作用,故C错。晴天时,大气透明度好,参与散射的物质少,故散射到地面的辐射也少,D对。阴天时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小,A错。</p> <p>考点:本题组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大气的受热过程等。</p> <p>下图是某地气象台绘制的该地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点左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p> <p>13.此地大致</p> <p>A.位于90E,昼长14小时左右 B.位于90E,昼长12小时左右</p> <p>C.位于120E,昼长12小时左右 D.位于150E,昼长14小时左右</p> <p>14.据图判断</p> <p>A.16点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 B.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p> <p>C.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 D.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p> <p>【答案】</p> <p>13.A</p> <p>14.C</p> <p>【解析】</p> <p>试题分析:</p> <p>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时间16:00时,该地气温最高,据此可以计算出该地位于90该地地面从太阳吸收热量的时间为6:2023:00之间,因此昼长时间约为15小时左右。</p> <p>14.从图中可以看出,地面吸收太阳热量最多的时间是14点左右;从0:2023:00,地面散失热量始终大于0,因此,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气温最低出现在8点左右,而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间大约是15点左右;大约7:2023:00之间,地面吸收热量大于散失的热量,其余时间小于散失的热量。</p> <p>考点:本题组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p> <p>逆温是指某高度大气实际温度高于理论温度的现象,河流和湖泊中有时也会出现逆温现象。读阿根廷某湖泊不同季节垂直水温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p> <p>15.图中能反映逆温现象的曲线及其出现的月份是:</p> <p>A. ①;1月 B.②;7月 C.①;7月 D.②;1月</p> <p>16.此时该湖泊出现逆温的原因,正确的是:</p> <p>A.处于夏季,湖泊水温上升过快 B.处于冬季,表层湖水受外界降温影响大</p> <p>C.湖底在此时因为有火山喷发,从底部释放大量热能 D.该季节,湖水运动频率过高</p> <p>【答案】</p> <p>15.C</p> <p>16.B</p> <p>【解析】</p> <p>试题分析:</p> <p>15.湖水逆温是指距离湖面一定距离内,湖水温度随水深增加而升高的分布形式。图中曲线①出现逆温现象。湖面温度较低,为冬季,阿根廷位于南半球,其冬季是7月份。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p> <p>16.冬季,太阳辐射少,湖面受受外界降温影响大,底部受影响小,水温较高。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p> <p>考点:本题组考查逆温现象。</p> <p>读下列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p> <p>17.两幅图中所表示的空气环流运动,均属于</p> <p>A.大气环流 B.海陆风 C.热力环流 D.季风环流</p> <p>18.左右两图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空气环流运动,其主要差异是</p> <p>①时间尺度不同 ②空间尺度不同 ③成因不同 ④气流性质不同</p> <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 <p>19.右图中,等压面的起伏变化与气压分布的对应关系是</p> <p>①同一高度,等压面高的地方,其气压就低 ②同一高度,等压面高的地方,其气压就高</p> <p>③同一高度,等压面低的地方,其气压就高 ④同一高度,等压面低的地方,其气压就低</p> <p>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p> <p>【答案】</p> <p>17.C</p> <p>18.A</p> <p>19.B</p> <p>【解析】</p> <p>试题分析:</p> <p>17.左面图为东南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力的季风环流,右侧图表示海陆白昼与黑夜热力性质不同引起的海陆风,二者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都是热力环流,D。</p> <p>18.季风和海陆风都是海陆陆风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成因相同,气流性质相同,但左图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夏季,右图是沿海地区海陆风,时间和空间尺度不同,A对。</p> <p>19.在同一高度,等压面向上凸出的地方应比同一海拔高度的其他地区气压要高,反之亦然。</p> <p>考点:本题组考查大气运动、等压线图的判读。</p> <p>下图表示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及16~24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p> <p>20.该日20时</p> <p>A.东海海域天气晴朗,风大浪高 B.北京大风扬沙,空气污染加重</p> <p>C.低压天气系统中,P强度最强 D.Q地位于暖锋锋前,出现降水</p> <p>【答案】B</p> <p>【解析】</p> <p>试题分析:</p> <p>根据图示信息,该日20时空气质量指数非常高,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再根据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来判断,北京此时受冷锋影响,若暖气团较为干燥,北京会出现大风扬尘天气,空气污染加剧,B对;东海海域受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天气晴朗,风浪小,A错;低压天气系统中,Q强度最强,C错;Q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冷锋锋前位置,可能出现降水,D错。</p> <p>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p> <p>下图为沿某岛屿20纬线地形剖面及两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p> <p>21下列关于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p> <p>A.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高度集中 B.1-6月的降水量逐月增加</p> <p>C.终年高温多雨 D.非洲第一大岛</p> <p>22.乙地比甲地降水量多的主要原因是</p> <p>A.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B.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p> <p>C.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 D.受赤道低压控制</p> <p>【答案】</p> <p>21.D</p> <p>22.A</p> <p>【解析】</p> <p>试题分析:</p> <p>21结合题目信息可知,该岛位于低纬度地区大陆东岸,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水汽充足,降水集中,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从柱状图看,1-6月降水量较少,且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为非洲第一大岛。</p> <p>22.乙地位于岛屿的东侧,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影响,降水丰富;而甲地处于岛屿的西侧,位于山地背风坡,因此降水较少。</p> <p>考点:本题组考查地图的基本知识、气候类型的综合应用。</p> <p>读甲、乙两种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 <p>23.下列关于甲、乙两种气候类型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p> <p>A.处于迎风坡B.向高纬延伸 C.随附近洋流流向延伸D.向低纬延伸</p> <p>24.下列关于甲、乙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p> <p>A.甲气温年较差小B.甲降水季节变化大 C.乙年平均气温低D.乙夏季降水丰富</p> <p>【答案】</p> <p>23.C</p> <p>24.A</p> <p>【解析】</p> <p>考点:本题组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区域地理、气候类型的综合应用。</p> <p>气象部门用五天平均气温的高低作为划分四季的指标;低于10℃的时间段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两季。读某年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p> <p>25.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p> <p>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地形地貌差异 C.各地纬度差异 D.各地经度差异</p> <p>26.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变化相符合,现在北温带的许多国家在气候统计上一般认为冬季包含</p> <p>A.10、11、12月 B.11、12、1月 C.12、1、2月 D.1、2、3月</p> <p>【答案】</p> <p>25.C</p> <p>26.C</p> <p>【解析】</p> <p>试题分析:</p> <p>25.我国南北跨度大,不同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纬度越高,获得的热量越少,因此,我国各地在同一天会出现三种季节的自然现象。</p> <p>26.北半球北温带大陆上1月份一般是最冷的月份,所以,北温带的许多国家在气候统计上一般认为冬季包含12、1、2月。</p> <p>考点:本题组考查中国自然地理。</p> <p>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读图完成下列问题。</p> <p>27.图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是</p> <p>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B.受河流流向的影响</p> <p>C.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D.受热带季风的影响</p> <p>28.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p> <p>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p> <p>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p> <p>【答案】</p> <p>27.C</p> <p>28.D</p> <p>【解析】</p> <p>试题分析:</p> <p>27.陆地上等温线的凹凸变化往往和区域的地形有关系。根据图示经纬度信息,图中区域为云南省,4℃等温线向北突出,说明该地气温较高,主要是受到较低地势的影响。</p> <p>28.长江洪水的泛滥区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4处湿地的形成均与长江泛滥积水无关。</p> <p>考点:本题组考查湿地的形成与等温线图的判读。</p> <p>第II卷</p> <p>二、综合题(共2题,共计44分)</p> <p>29.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及某年1月0℃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p> <p>(1)说出1月0℃等温线的走向及其影响因素。(6分)</p> <p>(2)图示区域生物资源丰富,简析其自然原因。(4分)</p> <p>(3)比较R1、R2河段流速和流量的差异,并说明判断的理由。(8分)</p> <p>(4)简析古汉中在历史上的交通地位,并说明理由。(6分)</p> <p>【答案】</p> <p>(1)呈东西走向(2分) 主要受纬度和地形(秦岭)影响。(4分)</p> <p>(2)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气候条件复杂(2分);地形起伏大,垂直分异明显(2分),为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p> <p>(3)流速:R1河段流速较小(或R2河段流速较大)(2分);因为R1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R2河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2分)。</p> <p>流量:R2河段流量较大(或R1河段流量较小)(2分);因为在R1、R2间有支流汇入(或R1位于上游,R2位于下游)(2分)</p> <p>(4)地位:交通枢纽(2分) 理由:通过古栈道向北沟通渭河平原及城市(如西安)(2分),向南联系四川盆地及城市(如成都和重庆)(2分);向东通过汉江联系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城市(如武汉)(2分)。(答出2点即可)</p> <p>【解析】</p> <p>试题分析:</p> <p>(1)从图中直接可看出1月0℃等温线呈东西走向,与纬线和秦岭山地走向平行,影响因素为纬度和地形。</p> <p>(2)生物资源丰富是因为气候和地形条件复杂,该地处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气候条件复杂;秦岭山地地势起伏大,垂直分异明显,为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p> <p>(3)从图例中可看出R1河段为沉积作用明显区,而R2河段沉积作用不明显,流速慢的沉积作用明显,因此R1较R2流速慢。下游支流多,集水面积大,水量大,R1位于R2上游,因此R1较R2流量小。</p> <p>(4)从图例中可看出汉中有多条古栈道,北与宝鸡、西安相连,南与成都、重庆相连。同时通过长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联系,因此为交通枢纽。</p> <p>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等温线图的判读。</p> <p>30.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分)</p> <p>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p> <p>(1)阅读表1、表2,比较巴西与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变化的不同点。(4分)</p> <p>结合材料从农业生产条件角度,分析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的原因。(4分)</p> <p>(3)据图a、图b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p> <p>(4)巴西将于2023年8月举办第31届夏季奥运会,届时将有大量游客来到巴西,这将</p> <p>会给巴西的社会和文化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6分)</p> <p>【答案】</p> <p>【答案】</p> <p>(1)我国耕地面积大,粮食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大,粮食产量逐年上升,粮食单产高;巴西粮食种植面积占耕地比重小,但粮食产量增长慢,单产不高。</p> <p>(2)后备耕地数量大(可开垦土地面积广);单产较低,农业技术发展潜力大。</p> <p>(3)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p> <p>(4)有利:促进文化交流(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不利: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给当地居民健康带来不良影响)。</p> <p>【解析】</p> <p>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地理、农业区位因素,气候类型的综合应用,旅游业的作用与影响。</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吉林第二中学高三月考地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