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7:56

广东广东实验中学高三地理试卷

<p>在生活中学生会经常接触关于地理的知识,在地理的学习中学生离不开做题,下面是优学地理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于广东的高三的地理试卷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p> <strong> 广东广东实验中学高三地理试卷</strong> <p>读2023年-2023年APEC举办城市位置及举办时间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p> <p>1.图中城市 A.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B.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p> <p>C.会议期间始终昼短夜长 D.会议期间日出时刻都早于6时</p> <p>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1月,日本横滨日出时间最早 B.符拉迪沃斯托克位于北温带,典型植被为温带草原 C.巴厘岛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 D.马尼拉是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城市</p> <p>3.该地最可能位于A.潘帕斯草原B.图兰平原C.西欧平原D.华北平原</p> <p>4.该地区A.河流汛期出现在9~12月B.农作物以油橄榄、葡萄为主 C.春季多大风、沙尘天气D.冻土分布广泛</p> <p>5.图示聚落遗址主要分布在</p> <p>A.海拔较高的地区B.河流中下游的地区</p> <p>C.山麓冲积扇地区D.地势平坦地区</p> <p>6.冬季,巢湖水域面积减少最大的方向可能位于</p> <p>A.西北面B.西南面C.东北面D.东南面</p> <p>7.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A.自然带差异显著,发电稳定B.距离夏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C.城市密集,需求量大D.临近京津冀地区,向外输电条件好</p> <p>8.海上风力发电将成为风力发电的发展趋势,下列不属于其产生负面影响的是 A.大面积污染海水B.影响海洋运输</p> <p>C.影响渔业生产D.影响候鸟的迁徙</p> <p>9.图中显示,2023~2023年A.两城市老城区人口均有所减少B.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小 C.两城市远郊区农业用地大部分转为工业和住宅用地 D.近郊人口集聚效应比远郊区强</p> <p>10.图示甲河</p> <p>A.水能资源丰富 B.主要受乙湖补给</p> <p>C.自南向北流 D.冬季水位较高</p> <p>11.乙湖南北分裂的主要原因是</p> <p>A.围湖造田 B.制盐工业发达</p> <p>C.入湖河水减少 D.沿湖居民点增加</p> <p>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13题,共160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p> <p>36.(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 <p>材料一 乌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乌江干流全长2023公里,流域面积8.79万平方公里,天然落差2023.5米,年均流量2023立方米/秒,汛期5~9月占全年径流量的80%。六盘水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素有江南煤都、西南煤海之称,是全国十大煤灰基地之一。</p> <p>材料二 图7示意乌江流域。</p> <p>说明乌江流域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8分)</p> <p>写出乌江流域梯级开发产生的综合效益。(8分)(3)六盘水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当地有人认为水电投资大,迁移人口困难大,六盘水地区应该紧抓煤炭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煤炭资源。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8分)</p> <p>材料三图9示意乞拉朋齐(海拔2023米)与金奈(海拔6米)降水量柱状图。</p> <p>(1)分析图中一月份25C等温线向南凸出的原因。(4分)</p> <p>(2)比较金奈与乞拉朋齐的降水差异并说明原因。(10分)</p> <p>(3)简析气候对印度东北部黄麻种植的影响。(8分)</p> <p>请考生在第42、43二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道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的方框涂黑。</p> <p>42.(10分)【旅游地理】</p> <p>每到深秋霜降之际,我国各地纷纷进入红叶纷飞,层林尽染的最佳观赏期。示意我国常年红叶最佳观赏期。</p> <p>描述我国红叶观赏期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p> <p>下表是2023年一2023年新疆某县人口、牲畜增长及草场退化情况。</p> <p>简述该县草场退化的原因并说明可能带来的问题。</p><p></p><p align="center"></p><strong> 广东广东实验中学高三地理试卷解析版</strong> <p>读2023年-2023年APEC举办城市位置及举办时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p> <p>1.图中城市 A.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B.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p> <p>C.会议期间始终昼短夜长 D.会议期间日出时刻都早于6时</p> <p>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1月,日本横滨日出时间最早 B.符拉迪沃斯托克位于北温带,典型植被为温带草原 C.巴厘岛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 D.马尼拉是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城市</p> <p>3.该地最可能位于A.潘帕斯草原B.图兰平原C.西欧平原D.华北平原</p> <p>4.该地区A.河流汛期出现在9~12月B.农作物以油橄榄、葡萄为主 C.春季多大风、沙尘天气D.冻土分布广泛</p> <p>5.图示聚落遗址主要分布在</p> <p>A.海拔较高的地区B.河流中下游的地区</p> <p>C.山麓冲积扇地区D.地势平坦地区</p> <p>6.冬季,巢湖水域面积减少最大的方向可能位于</p> <p>A.西北面 B.西南面 C.东北面 D.东南面</p> <p>【答案】</p> <p>5.D</p> <p>6.B</p> <p>【考点定位】地形与聚落分布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p> <p>地分布图和海上发电场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p> <p>7.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A.自然带差异显著,发电稳定 B.距离夏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C.城市密集,需求量大 D.临近京津冀地区,向外输电条件好</p> <p>8.海上风力发电将成为风力发电的发展趋势,下列不属于其产生负面影响的是 A.大面积污染海水 B.影响海洋运输</p> <p>C.影响渔业生产 D.影响候鸟的迁徙</p> <p>【答案】</p> <p>7.D</p> <p>8.A</p> <p>【考点定位】风力发电的条件 海上风力发电的影响</p> <p>9.图中显示,2023~2023年</p> <p>B.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小 C.两城市远郊区农业用地大部分转为工业和住宅用地 D.近郊人口集聚效应比远郊区强</p> <p>9.【答案】D</p> <p>【考点定位】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p> <p>10.图示甲河流</p> <p>A.水能资源丰富 B.主要受乙湖补给 C.自南向北流 D.冬季水位较高</p> <p>11.乙湖南北分裂的主要原因是</p> <p>A.围湖造田 B.制盐工业发达 C.入湖河水减少 D.沿湖居民点增加</p> <p>【答案】</p> <p>10.D</p> <p>11.C</p> <p>【解析】</p> <p>试题分析:</p> <p>【考点定位】河流的水文特征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p> <p>【名师点睛】河流水文特征分析:</p> <p>1.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p> <p>2.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p> <p>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p> <p>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p> <p>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p> <p>第Ⅱ卷</p> <p>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13题,共160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p> <p>36.(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 <p>材料一 乌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乌江干流全长2023公里,流域面积8.79万平方公里,天然落差2023.5米,年均流量2023立方米/秒,汛期5~9月占全年径流量的80%。六盘水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素有江南煤都、西南煤海之称,是全国十大煤灰基地之一。</p> <p>材料二 下图示意乌江流域。</p> <p>(1)说明乌江流域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8分)</p> <p>(2)写出乌江流域梯级开发产生的综合效益。(8分)</p> <p>(3)六盘水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当地有人认为水电投资大,迁移人口困难大,六盘水地区应该紧抓煤炭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煤炭资源。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8分)</p> <p>【答案】</p> <p>(1)降水丰富,支流多,径流量大;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多峡谷,利于建坝,工程 量相对较小;能源市场需求量大。(每点2分,共8分)</p> <p>(2)发电、灌溉、防洪、航运、水产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每点2分,答出4点即可)</p> <p>(3)赞成:开发煤炭资源可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2分)可以带动电力、化工、建材、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分)可以增加就业机会;(2分)弥补枯水期水电发电量不足。(2分)</p> <p>不赞成:煤炭开发造成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2分)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2分)诱发滑坡、泥石流 等自然灾害;(2分)生态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p> <p>(3)是否赞成六盘水地区开发煤炭资源属于开放性题目,赞成不赞成均可,只要言之有理。赞成:从煤炭开发对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开发煤炭资源可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可以带动电力、化工、建材、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弥补枯水期水电发电量不足。反对则从煤炭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分析。煤炭开发造成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诱发滑坡、泥石流 等自然灾害;生态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p> <p>【考点定位】水能开发条件及开发的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方向</p> <p>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 <p>材料一 黄麻,种子小,顶土能力弱,苗期长,怕旱涝,生长期喜温湿。一般在3~5月播种,6~7月进入旺长期,印度东北部广泛种植黄麻。</p> <p>材料二 下图示意南亚部分区域。</p> <p>材料三 下图示意乞拉朋齐(海拔2023米)与金奈(海拔6米)降水量柱状图。</p> <p>(1)分析图中一月份25C等温线向南凸出的原因。(4分)</p> <p>(2)比较金奈与乞拉朋齐的降水差异并说明原因。(10分)</p> <p>(3)简析气候对印度东北部黄麻种植的影响。(8分)</p> <p>【答案】</p> <p>(1)受山地和高原地形的影响,气温较同纬度偏低;(2分)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气温较海洋低。(2分)</p> <p>(2)差异:乞拉朋齐降水总量极为丰富,降水集中于夏季;(2分)金奈降水总量少,且集中在秋(冬)季节。 (2分)</p> <p>原因:乞拉朋齐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夏季多地形雨;(2分)金奈地处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夏季降水少,(2 分)秋(冬)季节受来自孟加拉湾的东北季风和飓风影响,降水较多。(2分)</p> <p>(3)不利:35月黄麻播种期气候干旱,不利于幼苗生长;一年内明显分为旱、雨两季,旱涝灾害多发,对黄 麻生长影响大。(6分)有利:生长期高温多雨,利于黄麻生长。(2分)</p> <p>【考点定位】影响气温的因素 影响降水的因素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p> <p>【名师点睛】影响降水的因素包括大气环流、地形、洋流、下垫面性质等。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p> <p>(1)海陆位置:沿海迎风区降水多(如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西风带影响的大陆西岸),离岸风区降水少(如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岸、西风带影响的大东西岸),内陆地区空气干燥降水少;</p> <p>(2)大气环流: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降水多;盛行下沉气流的地区,例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区(尤其是大陆西部),降水少;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或季节降水多,受冬季风影响的地区或季节降水少;</p> <p>(3)洋流::寒流流经的沿海地区降水少,暖流流经的沿海地区降水多;</p> <p>(4)地形:暖湿气流流经的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山地背风坡降水少.</p> <p>请考生在第42、43二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道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的方框涂黑。</p> <p>42.(10分)【旅游地理】</p> <p>每到深秋霜降之际,我国各地纷纷进入红叶纷飞,层林尽染的最佳观赏期。下图示意我国常年红叶最佳观赏期。</p> <p>描述我国红叶观赏期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p> <p>【答案】</p> <p>分布特征:红叶观赏期北方早于南方,山区早于平原。(4分)</p> <p>原因:受纬度因素影响,我国北方气温低于南方,因此北方观赏红叶时间早于南方;(3分)受地形因素影响, 气温随着山地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因此山区红叶观赏时间早于平原。(3分)</p> <p>【考点定位】地理事物分布特征及原因</p> <p>下表是2023年一2023年新疆某县人口、牲畜增长及草场退化情况。</p> <p>简述该县草场退化的原因并说明可能带来的问题。</p> <p>【答案】</p> <p>原因:全球气候变暖,蒸发旺盛;(2分)人口激增,引起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2分)</p> <p>问题: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草场载畜量下降。(答出3点即可,6分)</p> <p>【考点定位】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影响</p> <p>【名师点睛】土地荒漠化的原因</p> <p>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包括人为原因与自然原因</p> <p>1.人为原因</p> <p>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乱挖中药材、毁林等更是直接形成土地荒漠化的人为活动.另外,不合理灌溉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p> <p>2.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p> <p>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近年来频繁发生于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地区的沙尘暴,更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荒漠化过程。</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广东实验中学高三地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