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7:55

高中地理关于地球上的大气的专题练习和答案

<p>地理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想要学好地理需要多做题,下面优学地理网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中地理关于地球上的大气的专题练习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p> <strong> 高中地理关于地球上的大气的专题练习</strong> <p>一、选择题</p> <p>(2023山东济南高三期末考试)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受热过程。读图,回答下题。</p> <p>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主要是因为此时()</p> <p>A.①强 B.②弱 C.③弱 D.④强</p> <p>解析诗句的意思是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因为阴天,大气逆辐射强,大气D对。诗人庆幸留下了干枯的荷叶,可以听到雨打荷叶的声音,与图示内容无关。①是太阳辐射,②是云层的反射作用,③是地面辐射,对霜来的晚无影响,A、B、C错。</p> <p>答案D</p> <p>(2023山东济宁3月一模)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俄国作家契诃夫曾描写道: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令人赏心悦目。下面甲图为贝加尔湖位置示意图,乙图为某年5月贝加尔湖遥感影像。读图完成2~4题。</p> <p>甲</p> <p>乙</p> <p>2.贝加尔湖湖水清澈、温柔碧绿的主要原因,不包括()</p> <p>A.水量大,自净能力强 B.湖中藻类植物繁殖快</p> <p>C.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 D.湖泊周围人类活动少</p> <p>3.贝加尔湖区与周边地区的气温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贝加尔湖与周边水域相比()</p> <p>A.结冰期早,化冰期早 B.结冰期早,化冰期晚</p> <p>C.结冰期晚,化冰期早 D.结冰期晚,化冰期晚</p> <p>4.贝加尔湖周围地区冬季平均气温约为-38℃,而冰层以下的水温与夏季接近,其原因是()</p> <p>A.湖底地壳运动活跃,释放大量热能</p> <p>B.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p> <p>C.冬季阳光透过冰层,形成温室效应</p> <p>D.夏季冰雪融水注入</p> <p>解析第2题,湖中藻类植物繁殖快会使湖水变绿,影响湖水清澈透明程度。第3题,贝加尔湖面积较大,热容量大,与周边(小块)水域相比,升温慢,降温慢,故其结冰期晚,化冰期也晚。第4题,冰层起到玻璃温室的作用,使得冰层以下的水温较高。</p> <p>答案2.B3.D4.C</p> <p>(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图1示意洞庭湖与岳阳市之间一天中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图2示意洞庭湖东北部的岳阳市某日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据此完成5~7题。</p> <p>5.图1所示时刻()</p> <p>A.①处为陆风 B.②处更易形成降水</p> <p>C.③处风力小于① D.④处盛行上升气流</p> <p>6.图2所示日期()</p> <p>A.6:00~7:00 B.7:30~8:30</p> <p>C.10:00~11:00 D.13:00~14:00</p> <p>7.关于岳阳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p> <p>A.岳阳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p> <p>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p> <p>C.湖陆风使岳阳市昼夜温差减小</p> <p>D.湖陆风使岳阳市降水减少</p> <p>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处风向从湖水面吹向陆地,是湖风,左图气流运动为逆时针方向。②D正确。第6题,由于湖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湖风湿度较大且温度变化小,而陆风正好相反。由图可直观看出二者转化时刻在10:00~11:00。第7题,城市地面硬化,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得湖陆风加强,湖陆风将湿润的空气带入城市,使城市湿度加大,缩小城市昼夜温差,城市规模扩大,湖水位下降,湖陆间热力差异减弱,使湖陆风减弱,所以C正确。</p> <p>答案5.D6.C7.C</p> <p>(2023河南洛阳市高三期中测试)霾的形成与水平方向的静风现象、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悬浮颗粒物的增加有关。当大气湿度增加时,霾可以转化为雾,因而霾与雾常常相伴而生,统称雾霾。在我国雾霾天气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中西部地区少东部地区多,乡村少城市多,春夏季节少秋冬季节多。据此回答8~9题。</p> <p>8.下图所示天气状况容易出现严重雾霾的是()</p> <p>A.① B.② C.③ D.④</p> <p>9.雾霾天气对下列相关产业,直接影响最大的是()</p> <p>A.果林园艺及乳畜业 B.旅游业及交通运输业</p> <p>C.钢铁及汽车制造业 D.环境保护及文教事业</p> <p>解析第8题,注意材料中介绍霾的形成与水平方向的静风现象、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悬浮颗粒物的增加有关。①图在垂直方向约1千米以下出现逆温现象,空气稳定,容易形成雾霾天气。第9题,出现雾霾天气时,大气透明度差,空气质量不好,直接影响的是交通运输和旅游业。</p> <p>答案8.A9.B</p> <p>(2023湖南长沙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气流由陆面经湖面时,速度会持续增强。下图示意某锋面系统过境后的风速等值线分布(单位米/秒)状况。读图完成10~11题。</p> <p>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 <p>A.此时甲测站的风向为西北风</p> <p>B.此时丁测站的风向为东南风</p> <p>C.此时四测站中风速最大的为丙</p> <p>D.此时四测站中风速最大的为乙</p> <p>11.关于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p> <p>A.纬度低气温高导致甲测站风速大</p> <p>B.摩擦力变化导致甲、乙两测站间风速变化</p> <p>C.天气系统过境时丙测站大风、增温、降水</p> <p>D.天气系统过境后丁测站气压降低</p> <p>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该湖为太湖,从风速等值线图上判断出风从太湖西北岸至东南岸速度持续增强,最大风力在东南部甲处,由题干可知气流由陆面经湖面时,因摩擦力减小,速度会持续增强所以甲处的风向是由西北部经过湖泊吹向东南部的,所以甲测站为西北风。选AB错;甲处是风力最大处,C、D错。第11题,甲处风力较大是因为气流由陆面经湖面时,因摩擦力减小,速度会持续增大的缘故,摩擦力的大小,会产生风力大小的差异,A错,B对;由上题判断,该地吹的为西北风,故该锋面应为冷锋天气系统,而冷锋过境后一般会出现大风、降温、气压上升等现象,C错;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丁处气压应该升高,D项错。此题选B项。</p> <p>答案10.A11.B</p> <p>二、非选择题</p> <p>12.(2023四川成都调研)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下列各题。</p> <p>(1)在下面图中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p> <p>由此总结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________同一水平面上的____大气________热力环流。</p> <p>(2)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请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的等压面。</p> <p>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低压处等压面________弯曲,高压处等压面________弯曲。</p> <p>(3)上图中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A、B、C、D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由此可总结出不同高度上气压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p> <p>(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你能说出一个生活实例吗?</p> <p>解析本题通过实验现象总结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及相关知识。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地表冷热不均,因此要紧密结合冷热差异对气压的影响进行分析,就气压分布和变化规律而言,注意区分不同高度上的气压变化及近地面与高空绝对气压值的差别。</p> <p>(1)如下图。</p> <p>空气上升或下降气压差异水平运动</p> <p>(2)如下图所示。</p> <p>向下向上</p> <p>(3)BDC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近地面与相应高空气压高低相反</p> <p>(4)房间内的暖气装在下部,空调冷风口装在上部。</p> <p>创新导向题</p> <p>命题角度一大气受热过程</p> <p>(对接2023新课标,37)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通过多年冻土区约552 km,对多年冻土区路基的防护成为青藏铁路建设施工的重点,片石通风路基是冻土区常用的路基防护措施。下图示意青藏铁路片石通风路基横断面。据此完成1~2题。</p> <p>1.片石通风路基散热效果最显著的季节是()</p> <p>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p> <p>2.专家建议青藏铁路东西走向路段路基两侧增加片石护坡层,且南坡厚度要大于北坡,其目的是()</p> <p>A.进一步降低路基的温度 B.保持路基两侧降温一致</p> <p>C.降低南坡风力侵蚀强度 D.增加北坡路基散热效率</p> <p>解析第1题,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通过多年冻土区约552 km,对多年冻土区路基的防护成为青藏铁路建设施工的重点,片石通风路基是常用的冻土区防护措施 片石通风路基是一种控制热量传输过程的工程措施。观察片石通风路基横断面获知,片石层由较大的砾石组成,砾石之间有较大的孔隙,孔隙充满空气。根据大气受热原理分析,夏季,外界气温高于路基内部温度,形成温度梯度,外界热空气不易进入片石通风路基内部,阻止了路基与外界的热交换,2题,根据以上分析,选B。</p> <p>答案1.D2.B</p> <p>命题角度二等压线与风</p> <p>(对接2023江苏地理卷,5~6)下图示意2023年某日亚洲部分地区天气状况。读图完成3~5题。</p> <p>3.这一天最有可能是()</p> <p>A.10月12日 B.9月21日</p> <p>C.12月31日 D.5月22日</p> <p>4.对该日天气形势分析符合实际的是()</p> <p>A.西安(34N,109E)风力等于北京</p> <p>B.台北晴,偏北风</p> <p>C.首尔阴雨,西南风</p> <p>D.东京阴雨,偏东风</p> <p>5.若图示天气状况保持稳定,北部各天气系统略有东移,则对次日天气推断可信的是()</p> <p>A.北京大风降温 B.我国东北地区天气晴好</p> <p>C.香港大风降温 D.东京日均温下降</p> <p>解析第3题,从亚欧大陆上高压势力较强可知这一天最有可能是12月31日。第4题,由图可知台北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盛行偏北风。第5题,北部天气系统略有东移,北京的等压线更加密集,风力加大,受来自冷高压中心气流的影响,气温降低。</p> <p>答案3.C4.B5.A</p> <p>命题角度三热力环流</p> <p>6.(对接2023全国卷,9~10)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p> <p>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有日光城的美誉,独特的高原风光,日趋便捷的交通,使拉萨成为新兴避暑旅游城市。下图为拉萨位置图、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p> <p>拉萨位置图</p> <p>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p> <p>(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特征。</p> <p>(2)推测拉萨的气温日较差特征,并简述原因。</p> <p>(3)说明拉萨作为避暑旅游城市的自然条件。</p> <p>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等高线分布特点进行描述,主要从地势高低、地形类型等方面进行描述。等高线在500米以上,说明地形以高原为主;西北部有高山分布,海拔高,东南部海拔低;南部分布有宽阔的河谷。第(2)题,拉萨的气温日较差较大,主要从天气状况、白天大气对太阳3)题,拉萨作为避暑城市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温、光照、湿度等方面分析。拉萨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感觉凉爽;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濒临拉萨河,夏季夜雨较多,空气湿度适中;白天晴天多</p> <p>答案(1)以高原为主,在高原中部、南部分布着宽阔河谷,西北部有高山分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答出两点即可)</p> <p>(2)气温日较差大。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气温较高 ; 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 气温日较差较大。</p> <p>[河谷地形白天热量不易散发,夜晚有沿坡下沉的冷空气(山风),增大了气温日较差。]</p> <p>(3)有利条件:海拔高,夏季凉爽;濒临拉萨河,夏季夜雨多,湿度适中;空</p><span><strong>点击下页查看更多高中地理关于地球上的大气专题2练习题</strong></span> <p></p><p align="center"></p><strong> 高中地理关于地球上的大气专题2练习题</strong> <p>一、选择题</p> <p>(2023河南洛阳高三期中测试)下图为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示意图。m表示大陆海岸线,据此,完成1~2题。</p> <p>1.有关图示区域的判断,正确的是()</p> <p>A.北半球,甲位于陆地 B.北半球,乙位于陆地</p> <p>C.南半球,甲位于海洋 D.南半球,乙位于陆地</p> <p>2.若甲16 ℃和6 ℃,b、d两线数值分别为24 ℃、25 ℃,则a、c两线数值依次为()</p> <p>A.18 ℃8 ℃ B.9 ℃19 ℃</p> <p>C.8 ℃18 ℃ D.19 ℃9 ℃</p> <p>解析第1题,根据1陆南,7陆北规律可知,甲地1月等温线向南弯曲,应该为陆地;结合选择项,排除BCD,A正确。第2题,根据甲地一月和七月温差为16 ℃,b线数值为24 ℃可知,a为8 ℃;根据乙地一6 ℃,b线数值为24 ℃可知,c为18 ℃。</p> <p>答案1.A2.C</p> <p>(2023湖南长沙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下图为非洲局部地区某季节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p> <p>3.据图推测,图示季节下列气压系统最强的是()</p> <p>A.印度低压 B.蒙古高压</p> <p>C.亚速尔高压 D.夏威夷高压</p> <p>4.图示时间,图中①②③④四城中最可能吹偏西风的城市有()</p> <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p> <p>解析第3题,从图中等压线数值和形状可以看出,图示为北部非洲,北部气压较高,该高压为副热带高压带,和平均位置相比,副热带高压带的位置较为偏南,说明为北半球冬季,蒙古高压最强。第4题,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据此推断,图中最可能吹偏西风的城市有①和②。</p> <p>答案3.B4.A</p> <p>(2023山东济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下图中四地位于同一大陆西岸沿海低地。读图完成5~6题。</p> <p>5.图中四地,位置最南的是()</p> <p>A.① B.② C.③ D.④</p> <p>6.下列地区的组合中,气候特征大致相同的是()</p> <p>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③和④</p> <p>解析①、③都为热带沙漠气候,②、④都为地中海气候,且④为南半球。同种气候,气候特征大致相同。</p> <p>答案5.D6.A</p> <p>(2023山东济宁三校联考)吊脚楼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之一,一般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如图),是当地重要的特色旅游景观之一。据此完成7~8题。</p> <p>7.吊脚楼架空建造的主要原因是(</p> <p>A.防寒保温 B.通风防潮 C.遮风挡雨 D.登高望远</p> <p>8.以下气候类型图能反映吊脚楼所在地区气候特点的是()</p> <p>解析第7题,西南地区由于气候湿热,所以吊脚楼架空建造,是为了通风防潮。第8题,西南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与B气候特点相对应,而A是温带季风气候,C、D明显与西南地区不符。</p> <p>答案7.B8.B</p> <p>(2023江西赣州模拟)读图,回答9~10题。</p> <p>9.如果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正确的叙述为()</p> <p>A.丙为极地高气压带</p> <p>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p> <p>C.在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下会形成地中海气候</p> <p>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气压带成因相同</p> <p>10.如果此图表示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p> <p>A.丙、丁两地中,丁是陆地</p> <p>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p> <p>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p> <p>D.①气流温暖湿润</p> <p>解析第9题,在低纬环流中,盛行上升气流的丁为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的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为动力原因,而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①为低纬信风带。常年受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干燥,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第10题,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东亚季风环流,冬季盛行干燥的西北风</p> <p>答案9.B10.C</p> <p>(2023山东济宁三校联考)下图为北美洲沿45N局部地区的地形剖面及1月气温、7月气温、年降水量随地势起伏变化的示意图,回答11~13题。</p> <p>11.按照1月气温曲线、7月气温曲线、年降水量曲线的排序,正确的是()</p> <p>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p> <p>12.该山地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海拔大约为()</p> <p>A.3 000 米 B.4 000 米 C.5 000 米 D.6 000 米</p> <p>13.关于图中甲、乙两坡的叙述,正确的是()</p> <p>A.甲为西坡,迎风坡 B.乙为西坡,背风坡</p> <p>C.甲为东坡,背风坡 D.乙为东坡,迎风坡</p> <p>解析第11题,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北半球1月为冬季气温低,7月为夏季气温较高,故三条曲线很易分辨出。12题,在①曲线找到降水量最大点,向横坐标作垂线与地形剖面有一交点,读出该交点的海拔高度为3 000 米左右。第13题,该纬度处于西风带,甲坡降水多,故为迎风坡。</p> <p>答案11.B12.A13.A</p> <p>二、非选择题</p> <p>14.(2023山西临汾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分析材料,回答问题。</p> <p>材料一智利首都利马是一座闻名世界的无</p> <p>材料二M湖泊位于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湖面海拔约3 800米。</p> <p>(1)利马既是著名的无雨城市, 同时又被人们称为气温宜人,气候潮湿,绿树繁花,风景秀丽的花园城市,试分析原因。</p> <p>(2)推测M湖沿岸地区气温的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p> <p>解析第(1)题,无雨与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多下沉气流有关;秘鲁寒流的影响,使气温降低;而充足水汽和较低的气温形成大雾,所以气候潮湿,虽地处热带沙漠之中,却空气清新,一尘不染。第(2)题,由于该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小,白天增温快,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散热快,气温低,所以日较差较大。</p> <p>答案(1)位于低纬太平洋沿岸,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多下沉气流和离岸风影响,为降水少(无雨)的热带沙漠气候;但由于秘鲁寒</p> <p>(2)日变化(日较差)较大。因为海拔高(3 800米,高原湖泊),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小,白天增温快,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散热快,气温低(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及以下)。</p> <p>15.(2023湖北武汉模拟)根据材料,完成下列</p> <p>左下图为南美洲某地区地形略图,右下图为该地区A、B两城市的多年平均降水逐月分布示意图。表格为A、B两城市平均海拔和多年平均气温比较表。</p> <p>A(34.6S) B(33.4S) 海拔(米) 25 520 年均温(℃) 17.5 14.4 (1)简述A城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p> <p>(2)比较AB两城市年平均气温差异产生的原因。</p> <p>(3)B城布附近多数河流流量较丰富且季节变化较小,试分析其原因。</p> <p>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城市10月至次年3月,降水量较大,由于该地位于南半球,所以夏半年降水量多,冬半年降水量少,降水季节变化大。第(2)题,由A、B两城市平均海拔和多年平均气温比较表可知,A城地势较低,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可知,该海岸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气温较高;B城地势较高,同时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气温低,所以A城气温较B城高。第(3)题,B城位于30S~40S大陆西岸,该区域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对河流补给量较大;冬季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雨水补给量较大,所以该城市附近多数河流流量较丰富且季节变化较小。</p> <p>答案(1)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半年降水量多,冬半年降水量少。</p> <p>(2)A城气温较B城高;A城地势较低,受沿岸暖流(增温增湿)影响。B城地势较高,受沿岸寒流(降温减湿)影响。</p> <p>(3)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量较大;冬季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雨水补给量较大。</p> <p>创新导向题</p> <p>命题角度气候类型判定、成因及其特征分析</p> <p>(对接2023江苏地理卷,26)读北美洲局部区域气候分布图,回答1~2题。</p> <p>1.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p> <p>A.Ⅰ B.Ⅱ C.Ⅲ D.Ⅳ</p> <p>2.有关图示四类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p> <p>A.Ⅰ终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p> <p>B.Ⅱ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p> <p>C.Ⅲ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p> <p>D.Ⅳ受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p> <p>解析第1题,世界各大洲(除南极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第2题,Ⅰ位于40N以北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Ⅱ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p> <p>答案1.B2.C</p> <p>3.(对接2023新课标,37、2023天津文综卷,13)读北美部分地区7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回答问题。</p> <p>(1)图中等温线M的值为________,请说出判断理</p> <p>(2)图中加利福尼亚半岛(甲)与佛罗里达半岛(乙)的纬度位置大致相同,试比较它们的气候特点和成因差异。</p> <p>(3)A、B两处7月的气温明显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试分析其原因。</p> <p>解析第(1)题,M处既可能以高值闭合,也可能以低值闭合,但由图可知,M处为河流源头,则M处海拔高,应以低值闭合。第(2)题,两地的纬度虽然大致相同,但分别处于大陆的东西两岸,大气环流形势不同,从而出现不同的气候特点。第(3)题,可从洋流、地形等方面分析。</p> <p>答案(1)20M等值线为20和24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其值可能为20或24;但M等值线内为河流的源头,海拔高,气温应较低;故M等值线的值为20。</p> <p>(2)加利福尼亚半岛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成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佛罗里达半岛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p> <p>(3)A处沿海有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导致A处气温偏低;B处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该地海拔高,故气温偏低。</p> <p>4.[对接2023新课标,6~7、2023新课标,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p> <p>材料一图1为伊犁河流域局部图,该流域降水丰富,图中阴影部分(甲地)年降水量约为700 mm;图2为伊宁市气候资料图。</p> <p>图1图2</p> <p>材料二土壤有机碳(TOC)和氧化铁(Fe2O3)含量是反映一表植被生长的状况,进而反映当时气候的干湿条件。下图示意伊犁河谷某地土壤剖面有机碳和氧化铁曲线变化图(虚线为平均值),反映了距今3 710年以来的气候变化。</p> <p>材料三花蜜来自植物的蜜腺,是由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和光合作用制造成的,除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外,多余的就贮存在植物体内。伊犁河谷地区蜜源分布广、数量大,蜜源品质高,素有蜜库之</p> <p>(1)分析甲地与伊宁市年降水量存在差异的原因。</p> <p>(2)根据材料二,推断伊犁河谷地区3 710年前至今气候的干湿变化情况。</p> <p>(3)分析材料三所述地区成为高品质蜜库的原因。</p> <p>解析第(1)题,从伊宁市气候资料图中可以看出,伊宁市年降水量约为300 mm,降水明显比甲地少。受地形影响,伊犁河谷属于向西敞开的地形(呈喇叭口形),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在此聚集,甲地位于西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偏多;而伊宁市地处河谷地区,地势较为低平,对气流抬升作用不2)题,从图上可以看出,伊犁河谷地区气候的干湿变化复杂,距今3 710年至1 500年期间,土壤有机碳和氧化铁含量平均值较小,说明该时期气候相对干旱,降水少;距今1 500年至500年期间土壤有机碳和氧化铁含量平均值较大,反映该时期降水较为丰沛,为近4 000年来最为湿润的时期;距今500年以来,土壤有机碳和氧化铁含量平均值小,反映出气候迅速变干。第(3)题,伊犁河谷地区成为高品质蜜库的原因可从当地气候条件、植被状况、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p> <p>答案(1)伊宁市地处河谷地区,地势较为低平,对气流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较少;甲地位于西风迎风坡,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偏多。</p> <p>(2)干湿变化复杂;距今3 710年至1 500年期间,气候相对干旱,降水少;距今1 500年至500年期间降水较为丰沛,为近4 000年来最为湿润的时期;距今500年以来,气候迅速变干。</p> <p>(3)地势起伏较大,位于西风的迎风坡,气候较为湿润,植被类型丰富;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花蜜(糖分)积累;该地生态环境好,污染小,花蜜品质高。</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中地理关于地球上的大气的专题练习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