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非洲》复习学案
<p>第二节 非洲</p><p>课时安排 第1课时</p><p>教学目标</p><p>知识目标</p><p>1.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p><p>2.初步学会从自然角度分析非洲的人种特征;从历史原因分析非洲的人口分布,以及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这一现象。</p><p>3.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p><p>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p><p>教育目标 :训练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人人平等的观念。</p><p>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p><p>教学难点:训练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人人平等的观念。</p><p>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 讲授式</p><p>教学用具:多媒体</p><p>教学过程:</p><p>一、导入新课</p><p>通过海陆分布的内容,可以考察学生亚洲、欧洲相临近的大洲——非洲。而非洲的名称“亚非利加”的本意是“阳光灼热”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呢?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也了解到,居住在非洲的人大都是黑色人种,这又是为什么呢?创设地理情境,提出假设,调动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图。</p><p>板书:</p><p>㈠ 国家最多的大洲</p><p>二、讲授新课</p><p>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析某一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地图学习地理的方法。</p><p>1、通过读图总结非洲的地理位置:</p><p>海陆位置:</p><p>北面与欧洲之间隔着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东北与亚洲之间隔苏伊士运河、红海;东临印度洋,与大洋洲隔海相望;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临大西洋,与美洲隔海相望。</p><p>经纬位置:</p><p>最北在30N以北,最南在30S以南;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都穿过非洲;最东在50E以东,最西在20W左右。</p><p>半球位置:</p><p>多半在北半球,少半在南半球</p><p>2、主要在东半球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非洲的民族斗争历史,重点知道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p><p>㈡高原为主的地形</p><p>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己总结。</p><p>通过读地形图和各种统计图表,逐步回答问题总结亚洲地形的特点。</p><p>1. 根据“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饼状图)及地形图上山脉高原的名称总结“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p><p>2. 根据“全球、各大洲平均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总结“非洲的平均海拔一般” 定基础。</p><p>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地形图,及各种统计图表,掌握读图的方法,锻炼读图能力熟练读图的技巧。</p><p>3. 根据“全球、各大洲最高、最低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计算相对高度,总结“非地形地面起伏不太大”</p><p>4. 根据地形图,总结“非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p><p>通过地图、课本使学生观察到非洲的几处特别之处:</p><p>非洲东部的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陆地裂谷;非洲中部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非洲的海岸线十分平直。</p><p>阅读课文,简单介绍、以人文教育、德育为主。</p><p>三、小练习:利用书、目标检测当堂练习。</p><p>四、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p><p>五、布置作业</p><p>提前看图尝试分析非洲的气候 突出的特点,旨在让学生熟练这种方法。</p><p>教学后记 :</p><p>非洲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个大洲,讲课时适当插入一些关于例如:裂谷、刚果盆地的一些地理讲述,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后的课堂中要适当加入一些录像效果会更好。</p><p>课时安排 第2课时</p><p>教学目标</p><p>知识目标</p><p>1、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p><p>2、读图分析非洲气温、降水的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p><p>能力目标</p><p>1、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p><p>2、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p><p>3、学会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p><p>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管自然环境观的教育。</p><p>教学重点:</p><p>1、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p><p>2、分析非洲气温、降水的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p><p>3、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p><p>教学难点:</p><p>1、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p><p>2、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p><p>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p><p>教学用具:多媒体</p><p>教学过程:</p><p>一、引入新课</p><p>通过非洲地理位置、地形等直接过渡到非洲的气候</p><p>二、讲授新课</p><p>㈢读图1-22非洲1月平均气温</p><p>1.看读数,</p><p>2.看分布,等温线稀疏</p><p>3.看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西北、东部、南部有小面积闭合曲线。 用一连串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大部分在20℃~30℃之间,北部以及东部南部一些地区在 10℃左右。</p><p>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图分析</p><p>㈡读图1-23非洲7月平均气温</p><p>1.看读数,</p><p>2.看分布,等温线稀疏,比1月时密集</p><p>3.看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为明显的闭合曲线,是非洲的炎热中心。</p><p>通过这两幅图可以总结,非洲无论冬夏气温总在0℃以上,且绝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说明非洲是“热带大陆”并试着分析其中原因。</p><p>三.读图1-24非洲年降水量</p><p>1. 看读数,小于200㎜,到大于2023㎜的地区都有分布。</p><p>2.看分布,等降水量线密集,差异显著</p><p>3.看走向,北部地区大致与纬线平行,中部、南部沿海地区大致与海岸线平行。</p><p>四.读图1-25非洲气候类型</p><p>1.看类型,非洲的气候类型很少,除高山气候外都是热带气候类型2.看典型,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非洲的热带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积在各大洲中面积最大;非洲刚果盆地是世界三大热带雨林区之一。</p><p>3.看分布,气候类型呈带状分布,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 10℃~20℃之间,小部分在0℃~10℃之间,没有高于30℃的地区,也没有低于0℃的地区。大部分在20℃~30℃之间,北部撒哈拉沙漠在30℃~40℃之间,东部南部一些地区在10℃~20℃之间,小部分在0℃~10℃之间,没有高于40℃的地区,也没有低于0℃的地区。由此可以总结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赤道附近和几内亚湾沿岸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南北回归线两侧的热带沙漠地区则降水很少。</p><p>五.气候、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p><p>指导学生读图归纳</p><p>读图1-26完成题目要求学生读图分析</p><p>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练习读图分析能力</p><p>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p><p>1.乞立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为什么山顶却终年被积雪覆盖,成为“赤道雪峰”乞力马扎罗山以2023米的海拔为非洲的最高峰</p><p>2.说说从山下至山顶自然景观发生了哪些变化?</p><p>训练读图分析能力。</p><p>根据上学期所学的知识总结原因(而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p><p>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也就使得非洲的河流作用显著。</p><p>读图1-27尼罗河和刚果河</p><p>1.说出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流向,比一比哪一条河的支流更多。</p><p>2.尼罗河和刚果河的干流各流经哪些气候区?想一想,哪条河的水量较小、水位季节变化大?</p><p>3.找出尼罗河的两个源头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结合图1-25,看看他们分别位于哪个气候区。你能解释历史上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吗?</p><p>4.尼罗河与刚果河在流经山区时,形成一系列峡谷,多险滩瀑布。所以,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水利资源都很丰富。请问这种推断是不是正确?</p><p>三、总结:总结整节课的知识体系。</p><p>四、布置作业 目标检测的相关内容。</p><p>教学后记 :</p><p>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学生全部掌握较为困难,图表也很多。</p><p>课时安排 第3课时</p><p>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p><p>1. 从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方面了解非洲富饶的物产。</p><p>2. 通过非洲人口的增长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各国的主要农产品、矿产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非洲是一个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大洲。</p><p>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知识的能力。</p><p>教育目标:通过教学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p><p>教学重点:</p><p>通过非洲人口的增长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各国的主要农产品、矿产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非洲是一个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大洲。</p><p>教学难点:</p><p>通过教学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p><p>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媒体 班班通</p><p>教学过程:</p><p>一、复习提问</p><p>通过复习前面所学知识,回忆非洲的民族解放斗争和非洲的国家,</p><p>二、引入新课</p><p>创设情境:欧洲的殖民者为什么要来非洲开辟殖民地?正是受到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吸引。简单介绍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的建设种植园、矿厂等情况。引起学生兴趣。</p><p>三、讲授新课</p><p>㈤丰饶的资源</p><p>读图1-29非洲主要矿产与农产品分布。指导学生读图,尤其是培养学生读图的习惯,强调图例的作用。</p><p>观察非洲主要的矿产品:石油、金、铁、铜、铀、铝土、磷灰石、金刚石</p><p>非洲的主要农产品:可可、咖啡、花生、棉花、香蕉、油棕、剑麻。</p><p>通过阅读“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以及对气候、景观的复习,对照地图册列举非洲的野生动物。</p><p>如有学生熟悉这方面知识,请他为同学介绍,树立目标。</p><p>对照图例在图中找出各种矿产品、农产品的名称、分布地区。</p><p>讨论。列举。初步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养成科学的资源观。</p><p>通过阅读课文总结:</p><p>1.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p><p>2、植物资源丰富(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名贵树种、热带经济作物)</p><p>3、动物资源丰富(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各洲之首)</p><p>简单介绍非洲的粮食作物(玉米)</p><p>虽然非洲有这么丰富的自然资源但非洲并没有因此富裕起来</p><p>㈥亟待发展的经济</p><p>通过一些调查结果说明非洲贫穷落后的经济现状</p><p>读图1-30思考书上练习</p><p>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出生率减去人口的死亡率。</p><p>2.从全世界来看,非洲的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是最高的,而欧洲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是最低的</p><p>3.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迅速,而非洲的人口绝对数也很高,庞大的人口数量使得有限的粮食分散,人均占有粮食量少,很多地区食不果腹</p><p>阅读课文、总结非洲经济落后的原因:</p><p>1.人口问题</p><p>2.长期的殖民统治</p><p>3.落后的科学技术水平</p><p>4.恶劣的自然环境</p><p>学生普遍了解这一现象,最好找学生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题目很简单,学生独立完成以便教师掌握情况对掌握不好的学生及时加以辅导分析。</p><p>四、总结、布置作业: 目标检测相关内容。</p><p>教学后记:</p><p>本节课有较多的直观资料,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自己总结较多的地理知识,积极主动的从各个方面思考问题,逐步锻炼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总体掌握情况较好。</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