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7:30

高一地理必修一需要做哪些笔记

<p>上了高中,就要开始学会自己做笔记了,特别是对于地理这种知识点比较多的学科而言。下面是小编为你推荐高一地理必修一的笔记,希望能帮到你。</p> <strong> 高一地理必修一城市与城市化的笔记</strong> <p>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p> <p>一、城市形态(课本P18图2.1)</p> <p>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p> <p>1.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等。2.常见功能区: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界限,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课本P19~21)</p> <p>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p> <p>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典型模式(参看课本P22图2.7)</p> <p>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p> <p>一、城市的不同等级(课本P25~26)</p> <p>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课本P28~29图2.13,2.15)1.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城市相距较远.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p> <p>3.城市服务范围六边形嵌套模式可以用来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p> <p>第三节城市化</p> <p>一、什么是城市化(课本P31~32图2.17,2.18)</p> <p>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p> <p>1.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和特点(课本P33图2.20)</p> <p>2.逆城市化</p> <p>3.世界城市化的地区差异(课本P32图2.19)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本P36~37图2.25)</p> <p>2.城市环境问题(课本P37图2.26)</p> <p>3.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课本P38)</p> <p>⑴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污染。⑵使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p> <strong> 高一地理必修一笔记: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strong> <p>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p> <p>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p> <p>2.不同类型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原则(课本P58图4.2)</p> <p>二、工业区位选择(课本P59~60)1.工业区位因素及其作用的变化</p> <p>2.案例分析钢铁工业区位变化(课本P60图4.5)</p> <p>3.社会、环境需求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课本P61图4.6)</p> <p>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课本P62~63)1.工业联系</p> <p>⑴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工厂之间存在产品与原料的联系⑵空间利用上的联系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或廉价劳动力</p> <p>3.工业地域</p> <p>⑵工业地域按形成分类</p> <p>⑶工业地域按性质分类</p> <p>业地域形成原因:工业集聚</p> <p>二、工业分散和工业地域联系(课本P63~64)</p> <p>1.工业分散</p> <p>2.工业地域联系</p> <p>一、传统工业区1.概述(课本P65)</p> <p>2.鲁尔区(课本P65~67图4.9、4.12、4.13、)</p> <p>⑴区位优势: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离铁矿区较近(法国洛林铁矿);③充沛的水源;④便捷的水陆交通;⑤广阔的市场。2.衰落原因:</p> <p>①生产局限于传统工业;②煤炭在世界能源费消构成中的比重下降(原因: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减少);③钢铁市场竞争激烈及其替代品的广泛应用;④重化工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⑤新技术革命的冲击。</p> <p>4.辽中南工业区与鲁尔区发展条件的对比(课本P67~68图4.14)二、新兴工业区1.概述(课本P68)</p> <p>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课本P69图4.15、4.16)</p> <p>3.美国硅谷(课本P71~72图4.19)</p> <p>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p> <p>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p> <p>1.主要运输方式及特点(课本P78表5.1)</p> <p>2.运输发展趋势: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二、交通运输布局</p> <p>1.交通运输网(课本P79~80图5.3)</p> <p>2.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经济、社会、技术、自然</p> <p>3.南昆铁路的建设(课本P80~81图5.4)</p> <p>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p> <p>1.对聚落形态的影响(课本P82图5.5、5.6)</p> <p>2.对商业网点分布点的影响(课本P83~84图5.8、5.9)3.集镇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改变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如陕西勉县的长林镇。</p> <strong>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strong> <p>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p> <p>一、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p> <p>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p> <p>2.农业区位因素(课本P42图3.3)</p> <p>二、农业地域的形成</p> <p>1.农业地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具有相同特征。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课本P45~46图3.9)</p> <p>一、季风水田农业(课本P47~48图3.10)</p> <p>二、商品谷物农业(课本P49~50图3.13,3.14)</p> <p>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p> <p>一、大牧场放牧业(课本P47~48图3.10)</p> <p>二、乳畜业(课本P52~54图3.19,3.20)</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一地理必修一需要做哪些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