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点归纳:我国重要的地理界限
<p>第十二章:我国重要的地理界限</p><p>⑴ 年等降水量及干湿状况分界线:</p><p>①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p><p>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此线也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p><p>此线以东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上,为湿润地区,此线以西以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为半湿润地区。</p><p>②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p><p>大致是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一线,最后到喜马拉雅山东部,此线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此线以东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上,为半湿润地区,此线以西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下,为半干旱地区。</p><p>③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经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线,此线也是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p><p>⑵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p><p>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p><p>此线以东以南可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即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或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则难于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稀少。</p><p>⑶ 地势界线:</p><p>① 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p><p>② 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p><p>⑷ 地形区界线:</p><p>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 太行山: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p><p>巫山: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 武夷山: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p><p>天山: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 长城: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p><p>秦岭:汉江谷地与渭河平原 大巴山:汉江谷地与四川盆地</p><p>祁连山: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 南岭:江南丘陵与两广丘陵</p><p>横断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p><p>⑸ 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p><p>大兴安岭西侧——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p><p>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大部分是内流区(除额尔齐斯河流域),以南以东地区大部分属外流区(除鄂尔多斯高原的无流区和松嫩平原的个别无流区外)</p><p>⑹ 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p><p>⑺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p><p>⑻ 水系分界线:</p><p>①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秦岭</p><p>② 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南岭</p><p>③ 淮河水系与海河水系:黄河(黄河下游是地上河)</p><p>⑼ 年太阳辐射量线</p><p>大兴安岭——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x藏南部。这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十分丰富,特别是青藏地区和x疆南部,太阳辐射尤其丰富。这条线以东、以南地区太阳辐射弱。</p><p>⑽ 我国的人文地理界线</p><p>① 人口分界线:黑龙江的黑河——云南的腾冲。</p><p>此线以东以南地区,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人口却占了全国的绝大部分,而此线以西以北地区,面积占全国的绝大部分,但却是地广人稀。</p><p>② 以水田为主的耕地和与旱地为主的耕地分界线:秦岭——淮河线</p><p>③ 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横断山。</p><p>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在北方的分界线也可以以大兴安岭及长城为界,大兴安岭以东及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以耕作业为主,大兴安岭以西及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主要以游牧业为主。</p><p>⑾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p><p>① 黄土高原的南界;</p><p>② 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p><p>③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p><p>④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p><p>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p><p>⑥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p><p>⑦ 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p><p>⑧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p><p>⑿ 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p><p>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p><p>②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p><p>③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p><p>④ 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p><p>⑤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p><p>⑥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p><p>⑦ 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p><p>(思路:地形界线、气候(气温、降水、风)界线、植被界线、农业界线)</p><p>纠错盘点:</p><p>1)容易混淆的概念</p><p>问题</p><p>错误答法</p><p>正确答法</p><p>某地的自然带类型</p><p>热带雨林</p><p>热带雨林带</p><p>某地的农业地域类型</p><p>水稻</p><p>水稻种植也</p><p>某地的地形类型</p><p>背斜|地垒</p><p>山地|平原|高原</p><p>某地的地质构造类型</p><p>山地|丘陵</p><p>背斜|向斜</p><p>某地的地貌类型</p><p>平原</p><p>冲积平原、冲(洪)积扇、沙丘</p><p>某地的土壤类型</p><p>耕地|草地</p><p>黄土|黑土</p><p>某地的常规能源有哪些</p><p>太阳能|风能</p><p>煤炭|石油|水力</p><p>某地属于五带中的那个</p><p>亚热带</p><p>热带|北温|带亚寒带</p><p>2)等潜水水位线的判读</p><p>a) 等潜水水位线上的数值表示地下潜水位的高度,等潜水水位线的数值与等高线的数值之差就是地下水的埋藏深度;</p><p>b) 潜水的流向总是垂直于等潜水水位线,从高水位流向低水位;</p><p>c) 确定取水井与排水沟的位置时,应尽量沿等潜水水位线方向布设,以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或排水沟;</p><p>d) 潜水流动方向上两点间的水位差除以这两点间的水平实际距离就是该方向上的潜水面的坡度;</p><p>e) 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要根据接近地表水地段的等潜水水位线数值的变化特点来确定。一般来说,潜水与河水的互补关系是:汛期河水补给给潜水,枯水期相反。</p><p>f) .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p><p>g) 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p><p>h) 受暖流影响海水盐度会升高,水温高的地方海水盐度小</p><p>i) 国道走向平直的主要原因:缩短线路长度,节省运营时间(不是降低建筑成本)</p><p>原料指向型:甜菜、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和水果罐头厂</p><p>市场指向型: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化工、硫酸、水泥</p><p>劳动力指向型: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p><p>j) 分析某国或者某地区位置的优越性: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等方面确定),分析其优越性可以从(自然和人文因素)入手进行分析。如气候、地形、河流、交通等方面。</p><p>k) 山风和谷风:白天山坡附近的气温比山谷上空同一水平面处的气温高,因此在山坡附近形成低气压,在山谷上空形成高气压,大气从谷中心向山坡运动——形成谷风,山风相反。</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