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7:17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同步测试和答案

<p>在学习地理的时候,学生最好根据学习的知识点做一些的同步测试,这样可以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下面优学地理网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自然地理环境的同步测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p> <strong>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同步测试</strong> <p>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p> <p>1.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剧变所致。据此回答下题。</p> <p>什么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最准确的说法是()</p> <p>A.气候变化 B.植物变化</p> <p>C.水的变化 D.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p> <p>2.关于生物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p> <p>①生物改变了大气圈和水圈的成分</p> <p>②生物促进了环境中物质的迁移运动</p> <p>③生物的呼吸作用是其改造的根本原因</p> <p>④生物促进了土壤的形成</p> <p>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p> <p>3.(2023徐州模拟)下图反映了地理要素间的哪一功能()</p> <p>A.生产功能 B.平衡功能</p> <p>C.消费功能 D.选择功能</p> <p>下图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读图完成4~6题。</p> <p>4.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p> <p>A.土壤条件 B.气候条件</p> <p>C.生物条件 D.地质条件</p> <p>5.图中所示三个自然带纬度由高向低排列的顺序是()</p> <p>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p> <p>6.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p> <p>A.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p> <p>B.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p> <p>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p> <p>D.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p> <p>(2023盐城模拟)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7~8题。</p> <p>7.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p> <p>A.土地盐碱化</p> <p>B.大气污染</p> <p>C.森林破坏</p> <p>D.温室效应</p> <p>8.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p> <p>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同一性</p> <p>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回答9~11题。</p> <p>9.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p> <p>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大</p> <p>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p> <p>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p> <p>10.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p> <p>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p> <p>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p> <p>11.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p> <p>①土壤肥力下降②产生土壤盐碱化③洪涝灾害加剧④渔业产量下降⑤三角洲面积扩大</p> <p>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p> <p>读下面两幅漫画,完成12~13题。</p> <p>12.两图反映的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p> <p>A.全球变暖 B.降水减少</p> <p>C.砍伐森林 D.酸雨严重</p> <p>13.两图现象主要体现了()</p> <p>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p> <p>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p> <p>(2023聊城模拟)生物入侵是指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桉树原生长地是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是在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引种地区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桉树林及其附近的草木大量枯死分析材料,回答14~15题。</p> <p>14.桉树在澳大利亚和云贵高原生长的自然条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p> <p>A.澳大利亚降水多,而云贵高原降水少</p> <p>B.澳大利亚地势低,而云贵高原地势高</p> <p>C.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地下水储存条件不利</p> <p>D.澳大利亚光照条件好,而云贵高原光照条件不好</p> <p>15.以上案例,能够给予我们的启示是()</p> <p>①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p> <p>②引进外来物种,需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p> <p>③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改变</p> <p>④引进外来物种,必然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p> <p>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p> <p>二、综合题(共40分)</p> <p>16.(2023浙江温州五校联考)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高达4 500多米,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图所示。阅读并分析以下联系框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p> <p>(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字母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p> <p>①太阳辐射强②气温低③空气稀薄</p> <p>(2)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在青藏高原地区,牵一发指的是什么?</p> <p>(3)据图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p> <p>17.(2023南京模拟)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p> <p>材料一甲、乙两幅区域图。</p> <p>材料二凌汛是冬季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冰凌对河水阻碍,使河水水位抬升而形成的水位上涨现象。</p> <p>(1) 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内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p> <p>江汉平原 宁夏平原</p> <p>自然带类型 草原、荒漠过渡带</p> <p>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p> <p>根据当地自然、社会等特点,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 xx地区酸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p> <p>(2)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p> <p>(3)试解析黄河在本区河段易发生凌汛现象的原因。</p> <p>(4)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乙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列流程图中</p> <p>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p> <p>B.地面变干燥</p> <p>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少</p> <p>答案及解析</p> <p>1【解析】由恐龙时代到恐龙灭绝,说明这期间地理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地理环境是由众多地理要素构成的,因而可以推断中生代后期,使环境恶化的不仅仅是气候或植物等单个要素,而应是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明显变化。</p> <p>【答案】D</p> <p>2【解析】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p> <p>【答案】B</p> <p>3【解析】从图中关系不难看出,藏羚羊的存活率、数量与环境有关,环境影响藏羚羊的数量,藏羚羊的数量也影响环境,它们之间要达到某种平衡状态。答案为B。</p> <p>【答案】B</p> <p>4-6【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看出,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这三者之间在生态系统中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但在不同纬度,它们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是不同的,这主要与不同纬度气候条件中水热状况的差异密切相关。第5题,低纬度地区的水热条件一般较好,因此利于生物生长,生物量较大,生物储存养分所占的百分比大;同时,低纬度地区,因热量条件好,枯枝落叶极易分解,故它所储存的养分百分比最小。高纬度的情况刚好相反,据此可知这三地的纬度由低向高依次是③、②、①。第6题,图中反映了物质和能量在各圈层的交换。</p> <p>【答案】4.B5.A6.A</p> <p>7-8【解析】图示漫画为荒漠景观,反映的主题是人类对植被破坏,导致区域内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气候变干,土地沙化严重。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p> <p>【答案】7.C8.A</p> <p>9-10【解析】第9题,修水库后,土壤水增多,植被覆盖率增大,库区蒸发量增大、植物蒸腾作用加强,会使库区周围的降水增多。第10题,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11题,阿斯旺大坝建成之后,拦截大量泥沙,洪涝灾害减轻;河口地带,随着泥沙淤积的减少,土壤肥力下降;输入河口的营养物质减少,饵料减少,渔业产量下降;海水的入侵导致土壤的盐碱化,</p> <p>海水的侵蚀也会导致三角洲面积减小。</p> <p>【答案】9.C10.A11.D</p> <p>12-13【解析】人类滥伐森林,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 <p>【答案】12.C13.A</p> <p>14-15【解析】第14题,桉树需水量较大,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而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裂隙发育,地下水下渗严重。第15题,该案例反映出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甚至会使整个环境发生改变。这说明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引进外来物种,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以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p> <p>【答案】14.C15.A</p> <p>16【解析】第(1)题,依据结构图中的因果关系:地势高气温低多冰川、冻土;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第(2)题,地理环境各要素发展演化具有整体性。牵一发指的是其动力来源。</p> <p>第(3)题,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应从各要素的变化分别叙述。</p> <p>【答案】(1)自上而下分别是②③①。</p> <p>(2)地壳隆起,海拔不断升高。</p> <p>(3)随着印度洋板块北移,青藏高原地壳不断隆起,海拔不断升高(地势高),气候逐步寒冷、干燥,终年气温低,多冰川;土壤贫瘠,多冻土;植被为高寒草甸草原;以食草、抵御寒冷能力强的动物为主,如牦牛。</p> <p>17【解析】第(1)题,结合江汉平原、宁夏平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填写。第(2)题,考查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3)题,图示黄河河段纬度较高有结冰期,河流流向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河流封冻首先发生在下游,而上游纬度较低春季融冰首先在此发生,碎冰顺河而下易在下游形成冰坝,产生凌汛。第(4)题,结合选项与题框图中相关内容的因果关系填写。</p> <p>【答案】(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水稻铁路沿线固沙植被的研究等(只要符合当地情况即可)(2)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变化增大、降水减少、变率增大)、对河流调节作用下降、洪涝灾害加重、水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p> <p>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3)冬季气候寒冷,河流有结冰期;河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动。(4)从上至下依次为A、B、C</p> <strong> 高中地理地形对于聚落和交通分布的影响同步测试</strong> <p>一、单项选择题</p> <p>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 )</p> <p>A.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p> <p>B. 流水的冲刷作用</p> <p>C. 对可溶性岩石的淀积作用</p> <p>D.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p> <p>2.关于水对碳酸岩类岩石的溶蚀力的大小不叙述正确的是( )</p> <p>A. 二氧化碳越 多,溶蚀力越大 B. 有机酸越多,溶蚀力越大</p> <p>C. 无机酸越多,溶蚀力越大 D. 水的流动性越弱,溶蚀力越大</p> <p>3.下列地貌类型全部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p> <p>A. 石柱、峰林、溶蚀洼地 B. 峰丛、落水洞、溶蚀洼地</p> <p>C. 石柱、石钟乳、地下河 D. 孤峰、溶洞、落水洞</p> <p>4.有关我国桂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p> <p>A. 石灰岩广布,可溶性、透水性差</p> <p>B.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沛,尤其以58月降水较多</p> <p>C. 漓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p> <p>D. 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土壤中 有机质积累丰富</p> <p>5.有关桂林山水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p> <p>A. 其形成、发育与岩石条件、气候条件有关</p> <p>B. 其形成、发育与生物条件无关</p> <p>C. 其形成、发育与水循环无关</p> <p>D. 其形成、与发育与陆地环境下形成的石灰岩广布有关</p> <p>6.有关桂林山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p> <p>A.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p> <p>B.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p> <p>C.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p> <p>D.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p> <p>7.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p> <p>① U型冰川谷 ② 夏威夷群岛的形成 ③ 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 ④ 我国桂林山水的形成</p> <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 <p>8.兼有喀斯特地貌和热带植物等自然景观的地区位于( )</p> <p>A. 长江中下游平原 B. 四川盆地 C. 云贵高原 D. 青藏高原</p> <p>9.与喀斯特地貌成因相同的地貌是( )</p> <p>A 黄土高原的成因 B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形成 C 华北平原 D 山麓冲积扇</p> <p>10.关于石钟乳的叙 述正确的是( )</p> <p>A. 它是悬垂于洞顶的碳酸钙堆积 B. 它是洞底往上增高的碳酸钙堆积</p> <p>C. 它是散立在溶蚀谷地的低矮山峰 D. 其形态呈柱状</p> <p>二、综合题</p> <p>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p> <p>(1)甲河流经 高原,其典型的地貌类型是 地貌。</p> <p>(2)乙省南部是我国 作物的生产基地,种植这类作物的有利条件是</p> <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p>。该省近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业,其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p> <p>。</p> <p>(3)丙地气候湿润,但地表却缺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p> <p>_____ 。</p> <p>(4)丁地所在的国家是 。</p> <p>12.读下列材料分析:</p> <p>徐霞客在考察了广西、贵州、云南后,对这一带发育的峰林地貌作了总结:峭峰离立,分行竟颖 ,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他还指出这磅礴数千里的岩溶地貌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各省有各省的特点:广西之山的特点是有纯石者,有间石者,各自分行独挺,不相混杂云南之山则皆士峰缭绕,兼有缀石,亦十不一、二,故环洼为多贵州之山则介于二者之间,独以逼耸见奇。又说:云南之山,惟多土,故多壅流成海, 而流多浑浊广西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至贵州则介于二者之间。</p> <p>(1)徐霞客为 _ 朝代人,著名的地理 学家。</p> <p>(2)比《徐霞客游记》更早记载溶洞的著作包括成熟于战国年间的《 _______ 》和北魏骊道元的《 ______ 》等。</p> <p>(3)岩溶地貌形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 。</p> <p>(4)西南地区岩溶地貌发育的主要自然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p> <p>。</p> <p>(5)文中壅流成海的海是指 ,流多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p> <p>。</p> <p>(6)文中穿穴之流是指 。</p> <p>一、单项选择题</p> <p>1.D 2.D 3.B 4.D 5.A 6.B 7.C 8.C 9.B 10.A</p> <p>二、综合题</p> <p>11.(1)云贵高原 喀斯特</p> <p>(2)热带经济 热带气候类型,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冬季受寒潮影响小,夏季不受台风侵袭 既有景色各异的自然风光,又有多种多样的民俗(族)风情;交通发展很快,我国及东南亚经济发展快</p> <p>(3)此处石岩分布广,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河,造成地表缺水</p> <p>(4)泰国</p> <p>12.(1)明朝 (2)《山海经 山经》 《水经注》</p> <p>(3)CO2 + H2O +CaCO3 Ca(HCO3)2</p> <p>(4)岩石条件:海相沉积形成大量的石灰岩,地壳活跃,升降明显;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与富积;生物条件: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所以岩溶地貌发 育。</p> <p>(5)湖泊 惟多土即泥沙入河流,水变浑浊 (6)地下河</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同步测试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