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7:15

2023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

<p>我们在复习高中地理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对地理的复习要学会总结归类,这样对地理知识点的记忆更有帮助。下面是优学地理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难点总结,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p> <strong>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难点总结篇一</strong> <p>地球自转与时差</p> <p>晨昏线(圈):晨昏线平分地球,太阳光线垂直于晨昏线</p> <p>地方时:经度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加。正午时,太阳高度角为一天中的最大值,地方时为12点</p> <p>区时:</p> <p>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个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相连的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加西减。</p> <p>国际日界线:基本沿东经180度。由西向东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减一天;由东向西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加一天。</p> <p>日期变更:0时区和国际日界线把全球日期分为今天和昨天。当0时区和中时区重合时,今天的日期和昨天的日期相等。</p> <p>时区=经度/15,十分位四舍五入</p> <p>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东经120度地方时</p> <p>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p> <strong>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难点总结篇二</strong> <p>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 <p>①昼夜长短的变化</p> <p>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p> <p>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p> <p>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p> <p>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p> <p>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p> <p>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p> <p>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p> <p>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023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p> <p>冬至日:由2023S向南北降低</p> <p>2023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p> <p>随季节的变化 2023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p> <p>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p> <strong>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难点总结篇三</strong> <p>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23度26分,</p> <p>正午太阳高度角:地方时12点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p> <p>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度,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图中红线为太阳直射)</p> <p>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从直射点向两边递减。</p> <p>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900∣某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南纬用负值代入。</p> <p>太阳直射点的移动:</p> <p>春分/秋分:</p> <p>侧视图:</p> <p>日期:春分3月21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p> <p>太阳直射点在赤道,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p> <p>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经过地心</p> <p>地轴和晨昏线重合</p> <p>昼夜等长</p> <p>正午太阳高度角从赤道向两边递减</p> <p>夏至:</p> <p>侧视图:</p> <p>日期:6月22日前后</p> <p>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分,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p> <p>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经过地心</p> <p>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极昼;南半球夜长昼短,南极圈极夜。赤道昼夜等长。</p> <p>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北回归线向两边递减</p> <p>冬至:</p> <p>日期:12月22日前后</p> <p>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南纬23度26分,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p> <p>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经过地心</p> <p>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极夜;南半球夜短昼长,南极圈极昼。赤道昼夜等长。</p> <p>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南回归线向两边递减</p> <p>夏半年与冬半年:</p> <p>夏半年昼长大于夜长</p> <p>冬半年夜长大于昼长</p> <p>四季划分:</p> <p>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太阳辐射最多</p> <p>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角最低、太阳辐射最少</p> <p>春秋季:冬夏的过渡季节</p> <strong>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难点总结篇四</strong> <p>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p> <p>2):大气的垂直分层</p> <p>高层大气 2023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p> <p>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p> <p>平流层大气主要是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增温,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是人类生存的天然屏障,有利于高空飞行。</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