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纲要(第四单元)
<p>第四章 居民和聚落</p><p>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p><p>公式:人口密度= 居民数量÷ 单位面积。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 死亡率。</p><p>分布: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临海地带。</p><p>人口稀疏区主要分布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p><p>问题:亚、非一些国家增长速度过快;欧洲一些国家处于负增长。</p><p>①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社会治安受到影响等。</p><p>②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等。</p><p>③乡村人口过量的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p><p>④措施:人类必须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p><p>世界的人种:人中是根据人类体制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属于黄色人种。黑色人种:非洲中部和南部。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混血人种:三大人种通婚。</p><p>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p><p>类别人种</p><p>特 征</p><p>皮肤</p><p>眼睛</p><p>头发</p><p>鼻梁</p><p>嘴唇</p><p>身材</p><p>黄色人种</p><p>黄(棕)色</p><p>棕色</p><p>黑而直</p><p>中等高度</p><p>中等</p><p>中等</p><p>白色人种</p><p>白色</p><p>浅灰色</p><p>浅蓝色、金黄色、呈波浪状</p><p>细高</p><p>薄</p><p>较高</p><p>黑色人种</p><p>黑棕色</p><p>黑棕色</p><p>短而卷曲</p><p>低而宽(扁平)</p><p>厚</p><p>四肢较长</p><p>世界的语言: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p><p>汉语: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语言,达到13亿;英语: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p><p>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三大宗教分布文化特征:</p><p>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教堂(巴黎圣母院),分天主教和东正教,天主教中心是梵蒂冈。</p><p>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清真寺(泰姬陵) 教徒叫穆斯林,中国的回教和清真教属于伊斯兰教(回族、维吾尔族等信仰)。</p><p>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寺院(布达拉宫) 喇嘛教属于佛教一支(藏族、蒙古族、满族等信仰)。</p><p>道教是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p><p>聚落的主要形式:城市和乡村。一般来说,先有乡村后有城市。</p><p>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①水源充足;②土壤肥沃、适宜耕作;③地形平坦;④交通便利;⑤自然资源丰富等(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p><p>分布:沿海平原聚落密集;内陆地区聚落稀少。</p><p>居民建筑的差异:主要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不同地区的聚落景观存在巨大差异。如:多雨的热带多吊脚楼;少雨的沙漠地区则多厚墙石屋。</p><p>聚落发展的标志: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的数量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p><p>发展与保护: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民俗等信息。因此应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