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分享:高考地理选择题技巧
<p>高考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一次至关重要的一次考试,要考好高考,就一定要好好复习。优学地理网编辑为您准备了高考地理选择题技巧,对你有帮助吗?</p><p>一、选择题解题技巧和规律</p><p>(一)选择题的命题规律</p><p>1.选择题的命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p><p>2.多为单项选择题(如全国卷、天津卷等)</p><p>3.多为连题型选择题(一个材料包括多个选择题)</p><p>4.选择题内容更加关注社会热点</p><p>(二)应试策略</p><p>1.沉着冷静,相信自己判断</p><p>2.认真审题</p><p>3.先易后难,跳过难题或自己认为没有把握的题目,回头再做</p><p>4.认真检查,但不要轻易改动答案</p><p>(三)应试技巧</p><p>1.做到:“三审”,即一审材料(加以引申)、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p><p>2.读完题组内每一个小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前后提示语,然后再从容做题。</p><p>3.仔细分析题干,明确解题条件</p><p>例如: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p><p>A.东南方向B、西南方向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p><p>答案:D 点拨:题干条件是北极附近盛行风向、门窗避开的朝向。北极附近风带为极地东风带,具体风向为东北风,故门窗应避开东北方向。</p><p>4.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p><p>(1)因果颠倒(2)前后矛盾(3)表述绝对化(4)概念混淆(5)表述错误或不完整(6)以偏概全,以点带面(7)与题干无关</p><p>(四)解题方法介绍</p><p>1.直选法: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察记忆性知识,注意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p><p>2.排除法:如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重点分析剩余选项。</p><p>例如:(2023年江苏卷)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p><p>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p><p>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p><p>答案:D 点拨:既然全流域要综合治理,部分河段就不应该利用绝大部分河水,故排除了A、C;用人工加速冰川消融来补给河水,不现实,又可以排除B,正确答案为D。</p><p>3.优选法:如果选项中有多项合理,但题干中有“最”、“主导”、“第一”等字样时,要选择最合理选项。</p><p>例如:美国“硅谷”形成的主导因素是:</p><p>A.环境优美 B.交通便利 C.知识技术 D.市场广阔</p><p>答案:C 点拨:形成高技术工业区的区位因素包括知识技术、快捷交通、优美的环境,但主导因素是科技发达。</p><p>4.转换法:即将条件换成另外一种相同的说法,该说法与选项更直接,利于选择。</p><p>例如: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地区,不会有:</p><p>A.热带沙漠气候 B.寒流 C.冷锋活动 D.从极地漂来的浮冰</p><p>答案:D 点拨:将条件转化为“一年中有两次直射的地区”属于热带地区,不会存在从极地漂来的浮冰。</p><p>5.图示法:将比较抽象的内容用直观示意图表示出来,利于选择,如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等题目。</p><p>例如:10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移动方向是:</p><p>A.北半球,向北移动 B.南半球,向南移动 C.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动</p><p>答案:B 点拨:可以用下图帮助理解选择。</p><p>6.逻辑推理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判断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结果,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为逻辑推理法。</p><p>例如:(2023年江苏卷)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p><p>A.6月B.7月C.8月D.9月</p><p>答案:C 点拨:首先明确塔里木河为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河流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其次虽然7月气温最高,但冰雪融水补给河流还需一段过程,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8月。</p><p>(五)选择题类型:</p><p>1.正误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直选法来选择,但必须将所有选项都看完再决定对错。</p><p>2.最佳选择题:可以用比较法、优选法、直选法来选择。</p><p>3.因果选择题:由因推果,或由果推因,可以用直选法、推理法、逆向思维法。</p><p>4.组合型选择题:由多项选择转化为单项选择题,方法是排除法,先确定明显正确或错误选项,最后分析剩下的选项。</p><p>5.时间和空间顺序排列选择题:解题关键是根据自己最熟悉或有把握的点,确定一个或多个即可选择正确顺序。</p><p>6.选择题组:先给定材料,图表或文字,然后从几个角度命制几道选择题。</p><p>做题时注意以下方面:</p><p>(1)分析材料,画出文字中的关键词,图表反映出的信息,如概念规律、变化趋势、分布等,并将各个信息进行联系或汇总。</p><p>(2)统览给出的几道选择题,看一下它们之间是否具有条件继承关系、后面题目对前面题目有无启示、每道题用哪个条件,所有条件是否都用到了。</p><p>二、综合问答题解题技巧和规律</p><p>综合题常见类别有:</p><p>(一)、描述和阐释事物</p><p>1.特征问题: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如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地表植被特征、土壤特征等;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生产特征(区位特征、结构特征、地域类型等)、工业生产特征、交通特征(运输形式、线网的疏密、分布、地位等)、</p><p>资源特征等。</p><p>2.地理成因问题: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如地形成因分析、气候类型成因、气温成因、降水成因、河流相关成因、湖泊、沼泽成因、洋流成因、海水盐度成因、土壤成因。</p><p>3.自然灾害类:包括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气候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p><p>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类: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p><p>(二)论证和探讨问题</p><p>1.评价问题: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p><p>答题思路:三套答题系统</p><p>①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益统一入手;</p><p>②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辨证阐述;</p><p>③从不同对象的角度来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对不同对象影响效果不同)。例如:迁出地和迁入地(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输出地和输入地(天然气、电力)</p><p>2.比较问题</p><p>注意一点:两边都要回答</p><p>常见:特征比较、区位比较、成因比较、分布比较、结构比较等</p><p>3.措施问题</p><p>回答思路:三套系统</p><p>①对症下药(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现象成因,然后逐一对照找出对策)</p><p>②(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p><p>③开源节流(对资源类而言)</p><p>常见问题例如:</p><p>①河流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②环境污染措施③生态破坏措施④自然灾害措施</p><p>4.规律问题</p><p>①地理点:如地带性、非地带性</p><p>②等值线分布特征:数值变化规律、极值分布、走向、疏密、曲直、局部闭合</p><p>③面:形状、大小</p><p>④变化规律:包括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变化量、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变率大小等</p><p>审题时注意以下表述要求:</p><p>①简述:简单扼要叙述,必须把握要点;</p><p>②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p><p>③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p><p>④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p><p>⑤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p><p>⑥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p><p>⑦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p><p>⑧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间的差别、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p><p>⑨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p><p>⑩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p><p>语言表达时要落实三要领:</p><p>(1)条理性:一个问题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也可分点叙述;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p><p>(2)层次性: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教师造成不分主次、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的评分标准,则不如适当多答。</p><p>(3)完整性:答题时要求将地理原理与题目设问之间串以一个个地理链,使之巧妙相接,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把握,可适度模糊处理,否则可能会自露马脚。</p><p>(4)注意“死”的采点、“活”的采点。</p><p>地理考试中考生常见的能力问题</p><p>①审题不到位,不理解,不全面。题目没看完就开始作答。</p><p>②读图和提取资料信息能力差,不能充分挖掘解题条件。</p><p>③不能准确认定区域位置,对地理空间位置的相互关系把握不准。</p><p>④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不能准确理解题目的设问重点,导致答非所问。</p><p>综合题答题过程:</p><p>第一步审材料:看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图材料,文字要画出关键词,进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数字、线条、方向、经纬度、关键地点等,分析材料含义和用意,可能用在什么地方,然后将所有能用的条件归纳,准备用。</p><p>第二步审问题:通过题目中的问题,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平时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题框架系统。如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交通、市场、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p><p>第三步语言表达:用自己形成的答题框架系统,联系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逐项表达。</p><p>第四步检查答案和条件:看所给条件是否有没有用上的,与答案进一步对应补充。</p><p>高考地理选择题技巧就到这儿了,体会每篇文章的不同,摘取自己想要的,友情提醒,理解最重要哦!!!</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