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6:44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四章复习提纲

<p>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复习提纲</p><p>1.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p><p>2.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p><p>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p><p>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数×100%</p><p>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p><p>3.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单位:人/平方千米</p><p>4.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p><p>纬度:中低纬度 气候:气候温和、降水较多。</p><p>地形:平原、盆地 海陆:沿海地带</p><p>5.人口稀疏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p><p>6.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1)环境方面:大气污染、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2)资源方面:资源短缺。(3)社会方面:就业困难、住房紧张、教育、医疗等问题。</p><p>措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p><p>7.人口过少、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力不足。</p><p>措施: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p><p>8.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p><p>9.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黄、白、黑三种,混血人种。</p><p>10.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p><p>黑色人种:非洲中部和南部。</p><p>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p><p>11.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p><p>12.汉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p><p>英语: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p><p>13.阿拉伯语:流行于西亚和北非地区。</p><p>14.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p><p>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p><p>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沙特阿拉伯,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教徒被称为穆斯林。</p><p>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p><p>15.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p><p>16.乡村划分为村庄和集镇。乡村的外围通常是大片的农田。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p><p>17.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相挤、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生活垃圾污染、住房紧张、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p><p>18.河流汇合处、入海处形成城市原因:(1)临近水源,为居民提供生活用水。(2)为农业、工业提供水源。(3)航运发达,交通便利。</p><p>19.影响聚落形成发展的因素:地形平坦、气候适宜、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水源充足。</p><p>20.对文化遗产的保护:(1)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2)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建筑物。(3)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p><p>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p><p>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p><p>1.天气: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p><p>天气是短时间的,特点是:多变,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p><p>描述天气的词语:(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3)暴风骤雨,飞砂走石。(4)风和日丽、阴雨绵绵。(5)清明时节雨纷纷。(6)小楼一夜听春雨。(7)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冬。(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9)秋高气爽。</p><p>2.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p><p>气候是长时间的,具有稳定性。</p><p>气候要素:一是气温,二是降水。</p><p>描述气候的词语:(1)冬冷夏热,四季分明;(2)长冬无夏。(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4)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来挂丝。(5)寒冷干燥、炎热多雨。</p><p>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越厚的地方雨量越大。</p><p>3.风的符号:风尾的朝向就是风向,风向即风吹来的方向。一个竖杆表示风力二级.</p><p>4.课本58页图4—1主要天气符号。</p><p>5.空气污染指数: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p><p>第二节气温和降水</p><p>1.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气温、降水。</p><p>2.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0C)表示。</p><p>3.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p><p>4.一年中,气温北半球陆地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季节相反。</p><p>北半球陆地</p><p>北半球海洋</p><p>南半球陆地</p><p>南半球海洋</p><p>最高气温</p><p>7月</p><p>8月</p><p>1月</p><p>2月</p><p>最低气温</p><p>1月</p><p>2月</p><p>7月</p><p>8月</p><p>5.描述一个地方的气温常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p><p>6.气温的观测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p><p>7.观测时间: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p><p>8.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p><p>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p><p>9.热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小,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大。</p><p>10.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p><p>(1).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最高,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p><p>(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p><p>(3).同纬度陆地上,海拔高处气温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 ℃ 。)</p><p>(4).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平直,北半球等温线比较弯曲。(北半球地形复杂,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p><p>11.等温线判读</p><p>⑴等温线密集,温差大;等温线稀疏,温差小</p><p>⑵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p><p>⑶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陆影响显著</p><p>⑷等温线呈封闭曲线,气温内高外低为盆地、低地,反之为高原、山地</p><p>⑸等温线向北数值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为北半球</p><p>⑹等温线向高纬凸起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高;向低纬凸起气温比同纬低(若为夏季,等温线向高纬凸起处为陆地,向低纬凸起处为海洋;若为冬季,等温线向低纬凸起处为陆地,向高纬凸起处纬海洋)</p><p>{7}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同。</p><p>12.最炎热的大陆:非洲。</p><p>13.最寒冷的大陆:南极洲。除南极洲外,寒冷面积最大的是亚洲。</p><p>14.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把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p><p>15.降雨量的测定用雨量器。单位:mm(毫米)雨量器应安置在相对开阔、较少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p><p>16.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p><p>17.降水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p><p>对流雨:发生在太阳辐射强烈的地区(赤道)特点:历时短、范围小、强度大。</p><p>地形雨:发生在山地的迎风坡。</p><p>锋面雨:发生在中纬度地区(温带)特点;持续时间长、雨区范围广、降雨强度小。</p><p>18.雨极: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原因:从印度洋来的大量水汽遇到高大的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形成地形雨。)夏威夷群岛卡维金尼山。</p><p>19.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1).赤道附近降水多,由赤道向两极地,降水量逐渐减少;(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3).中纬度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4).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p><p>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p><p>1.气候现象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p><p>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 地球的形状 (2) 地球的运动 (3)海陆的分布 (4)地表的起伏 (5)人类的活动。</p><p>3.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p><p>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最强。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当太阳直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p><p>4.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一年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p><p>5.太阳能与地面的夹角=90°-太阳高度</p><p>6.地球的运动:分地球自转和公转。</p><p>7.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影响一日的天气变化。</p><p>8.地球公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除赤道之外);</p><p>影响:在中纬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四季更替,寒带的极昼、极夜现象,热带地区的阳光直射现象。</p><p>方向</p><p>周期</p><p>产生的现象</p><p>自转</p><p>自西向东</p><p>一天</p><p>昼夜交替</p><p>公转</p><p>自西向东</p><p>一年</p><p>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除赤道外)</p><p>北极上空:逆时针 南极上空:顺时针</p><p>9.课本69页 图4-19 识记地球公转示意图</p><p>时间</p><p>太阳直射点</p><p>现象</p><p>春分</p><p>3月21日前后</p><p>赤道</p><p>全球昼夜等长</p><p>夏至</p><p>6月22日前后</p><p>北回归线</p><p>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p><p>北极圈以北:极昼 南极圈以南:极夜</p><p>秋分</p><p>9月23日前后</p><p>赤道</p><p>全球昼夜等长</p><p>冬至</p><p>12月22日前后</p><p>南回归线</p><p>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p><p>北极圈以北:极夜 南极圈以南:极昼</p><p>10.课本69页图4-20 识记名称及角度</p><p>11.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p><p>第四章世界的气候复习资料</p><p>12.赤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23.5°。</p><p>13.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是否有阳光垂直照射,划分为五带。识记 课本70页 图4-22 地球五带示意图</p><p>天文特征</p><p>气候特征</p><p>热带</p><p>有太阳直射现象</p><p>终年炎热</p><p>温带(北温带、南温带)</p><p>既无直射又无极昼极夜</p><p>四季分明</p><p>寒带(北寒带、南寒带)</p><p>有极昼极夜现象</p><p>终年严寒</p><p>14.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气温高。</p><p>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p><p>内陆地区的温差大于沿海地区。</p><p>15.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p><p>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p><p>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p><p>16.城市热岛效应</p><p>低空: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市</p><p>高空:空气由城市流向郊区</p><p>17.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p><p>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p><p>低云增多。</p><p>第四章世界的气候复习资料</p><p>第四节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p><p>1.各种气候名称、景观、分布、特征、图示</p><p>气候名称</p><p>景观</p><p>分布</p><p>特征</p><p>图示</p><p>热带雨林气候</p><p>热带雨林</p><p>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p><p>终年高温多雨</p><p>第四章世界的气候复习资料</p><p>热带草原气候</p><p>热带草原</p><p>热带雨林南北两侧,非洲面积最广</p><p>终年高温,降水一年分干湿两季</p><p>热带季风气候</p><p>热带季雨林</p><p>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亚洲最广</p><p>终年高温,降水一年分旱雨两季</p><p>第四章世界的气候复习资料</p><p>热带沙漠气候</p><p>热带荒漠</p><p>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的西岸地区,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p><p>终年高温干燥</p><p>第四章世界的气候复习资料</p><p>亚热带季风气候</p><p>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p><p>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p><p>地中海气候</p><p>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蜡质层)</p><p>柑橘</p><p>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p><p>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p><p>第四章世界的气候复习资料</p><p>温带季风气候</p><p>温带落叶阔叶林</p><p>中国的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及附近岛屿</p><p>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p><p>第四章世界的气候复习资料</p><p>温带海洋性气候</p><p>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p><p>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p><p>温带大陆性气候</p><p>温带森林、森林草原、温带草原、半荒漠、温带荒漠</p><p>亚欧大陆中部北美洲中部</p><p>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p><p>第四章世界的气候复习资料</p><p>亚寒带针叶林气候</p><p>耐寒的针叶林</p><p>俄罗斯、加拿大</p><p>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p><p>苔原气候</p><p>苔藓、地衣、低矮耐寒的灌木丛</p><p>亚欧大陆北冰洋沿岸、北美洲北冰洋沿岸</p><p>气候寒冷降水少</p><p>南极地区没有苔原气候</p><p>冰原气候</p><p>几乎没有植物</p><p>格陵兰岛和其他北极地区岛屿</p><p>终年严寒,降水气少。</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四章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