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6:37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p>地球和地图</p><p>1.地球的①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p><p>②大小:平均半径:2023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p><p>2.纬线与经线的特点</p><p>形状</p><p>长度</p><p>指示的方向</p><p>纬线</p><p>圆圈</p><p>长度不相等,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p><p>东西方向</p><p>经线</p><p>半圆</p><p>长度都相等</p><p>南北方向</p><p>3.纬度的划分:</p><p>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p><p>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p><p>(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p><p>4.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p><p>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p><p>(判断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p><p>5.特殊经线</p><p>本初子午线(0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p><p>180度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本初子午线(00经线)和180度经线是东西经的界线。</p><p>200W、2023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2023E以东是西半球,</p><p>以西是东半球。</p><p>(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0W向东到2023E之间或2023E向西到200W之间;</p><p>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0W向西到2023E之间间或2023E向东到200W之间的经度)</p><p>6.特殊的纬线</p><p>赤道(0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p><p>五带的分界线界线:23.50N、23.50S、66.50N、66.50S纬线</p><p>低、中、高纬的分界线:00、300、600、900</p><p>极点:900是</p><p>7.地球的运动</p><p>种类</p><p>方向</p><p>周期</p><p>产生的现象(地理意义)</p><p>地球的自转</p><p>自西向东</p><p>一天(24小时)</p><p>昼夜交替现象,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p><p>地球的公转</p><p>自西向东</p><p>一年(365天)</p><p>季节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p><p>地球和地图资料二:</p><p>8.五带划分:①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p><p>②五带:热带、南温带 .北温带、南寒带 .北寒带</p><p>9.地球公转中的四个节气:</p><p>节气</p><p>发生时间</p><p>太阳直射点的位置</p><p>昼夜分布情况</p><p>春分日</p><p>3月20或21日</p><p>赤道附近</p><p>各地昼夜相等</p><p>夏至日</p><p>6月21或22日</p><p>北回归线</p><p>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p><p>秋分日</p><p>9月22或23日</p><p>赤道附近</p><p>各地昼夜相等</p><p>冬至日</p><p>12月22或23日</p><p>南回归线</p><p>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p><p>10.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p><p>11.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p><p>数字式</p><p>文字式</p><p>直线式</p><p>1/20230或1:20230</p><p>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千米</p><p>12.比例尺的大小比较及与所画地图表示内容之间的关系</p><p>比例尺大小比较</p><p>比例尺与所表示内容之间的关系(图幅相同)</p><p>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如:1/2023/20230</p><p>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范围越小</p><p>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大</p><p>13.地图上的方向的表示方法:三种</p><p>一般情况</p><p>指向标法</p><p>经纬网指示方向</p><p>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p><p>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p><p>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p><p>14.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填绘地图时,要写得清晰匀正,大小合适。字的排列横写从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p><p>15.高度的计算方法:</p><p>地面高度的基本表示方法</p><p>概念</p><p>海拔(米)</p><p>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p><p>相对高度</p><p>地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p><p>16.地形剖面图: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p><p>17.地形的表示方法: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常用)、地形的剖面图。</p><p>18.能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地局部地形:例如: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p><p>19.如果你想让你住的地方永远昼夜平分,哪你应选择住在哪里?(赤道上)</p><p>第二单元</p><p>世界的陆地和海洋</p><p>1.海洋与陆地的比较: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概括的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p><p>2.大洲:(共七个大洲)面积最大的是亚洲,最小的是大洋洲。(由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p><p>全部在北半球</p><p>全部在南半球</p><p>跨南北半球</p><p>欧洲、北美洲</p><p>南极洲</p><p>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p><p>3.主要洲界:</p><p>亚洲和欧洲</p><p>亚洲和非洲</p><p>南北美洲</p><p>亚洲和北美洲</p><p>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p><p>苏伊士运河</p><p>巴拿马运河</p><p>白令海峡</p><p>4.大洋: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是北冰洋。(由大到小:太大印北)</p><p>全部在东半球</p><p>全部在北半球</p><p>跨经度最广的</p><p>跨南北半球</p><p>印度洋</p><p>北冰洋</p><p>北冰洋</p><p>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p><p>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等。</p><p>6.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是有六大板块组成的;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p><p>7. 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仍在升高?(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对运动,二者相互挤压,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而且这种运动仍在继续,所以,珠穆朗玛峰仍在上升。)</p><p>8.大陆、大洲、大洋的分布:(图2.1-9)</p><p>六块大陆</p><p>七大洲</p><p>四大洋</p><p>全部位于北半球</p><p>北美大陆、亚欧大陆</p><p>欧洲、北美洲</p><p>北冰洋</p><p>全部位于南半球</p><p>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p><p>南极洲</p><p>跨南北半球</p><p>南美大陆、非洲大陆</p><p>亚洲、非洲</p><p>大洋洲、南美洲</p><p>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p><p>全部位于东半球</p><p>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p><p>非洲</p><p>印度洋</p><p>全部位于西半球</p><p>北美大陆、南美大陆</p><p>南美洲</p><p>跨东西半球</p><p>亚欧大陆、南极大陆</p><p>欧洲、北美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p><p>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p><p>大家想想:通过复习你提高了多少?</p><p>天气和气候</p><p>1.气候的要素:气温、降水</p><p>2.气温的变化: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p><p>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p><p>3.气温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p><p>纬度因素</p><p>①世界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p><p>海陆因素</p><p>②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p><p>地形因素</p><p>③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p><p>人为因素</p><p>④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p><p>4.降水的分布规律:(四多四少)</p><p>纬度因素</p><p>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p><p>②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p><p>海陆因素</p><p>③温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距海洋远,降水少</p><p>地形因素</p><p>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北风坡降水少</p><p>5.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0C.)、人类活动。</p><p>6.几种主要的气候及其特点:</p><p>气候类型</p><p>热带雨林气候</p><p>温带季风气候</p><p>地中海气候</p><p>温带海洋气候</p><p>气候特点</p><p>终年高温多雨</p><p>冬季寒冷干燥,</p><p>夏季高温多雨</p><p>冬季温和多雨</p><p>夏季火热干燥</p><p>终年温和多雨</p><p>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p><p>7.以上气候图的分析方法:先看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的月份——确定南北半球</p><p>第二,看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差值(年较差)——确定所处温度带</p><p>第三,看降水的季节分配情况——确定气候类型</p><p>老师这样认为:学会运用地图,你就能学好地理</p><p>居民和聚落</p><p>1、2023年,全球人口已超过65亿,而且全球人口总数仍然在增长。</p><p>2、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p><p>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死亡率,它表示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表示人口在减少。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较低,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较高。</p><p>4、人口的疏密程度可用人口密度来表示,其计算公式是人口总数/面积总数,某地区面积为2023平方千米,人口为40万,其人口密度为202300/2023=200人/平方千米。</p><p>5、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位置沿海,自然条件优越)。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困难,是人口稀疏地区。</p><p>6、当今世界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过多。</p><p>8、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p><p>9三大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其中黄种人集中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的集中分布区是非洲南部,白种人集中分布在非洲北部、亚洲西部、欧洲及北美洲。</p><p>10、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讲汉语的人主要分布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英语最初是英国的民族语言,后来由于英国的殖民扩张和国际贸易等活动的扩展,英语的使用就越来越广。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讲其中的西班牙语。</p><p>11、世界的三大宗教中,信仰人数最多的是基督教,该宗教形成于亚洲,第二大宗教是伊斯兰教,该宗教被中国称为回教和清真教,第三大宗教是佛教,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全球有近一半的人信仰宗教。</p><p>12、聚落不仅是人们居住地,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它可以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类。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p><p>13、聚落发展的表现有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p><p>14、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p><p>15、世界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很大,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聚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不同的建筑风格。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p><p>16、在城市和乡村和建设和发展中,如何保护好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p><p>17、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p><p>18、世界遗产可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遗产三大类。</p><p>发展与合作</p><p>1.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面积居前六位的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人口居前十位的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p><p>2.国界是人为划分的,有的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等自然界线,有的依据民族、语言、宗教等来划分。</p><p>3.领土: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p><p>4.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有20多个,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及亚洲的日本。(北半球及南半球北部)。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p><p>5.国际合作虽然存在着不平等,但是互惠互利的。发达国家要在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出售产品。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设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并购买一些本国难以生产的产品。二者都需要积极的交往与合作。</p><p>6.联合国正式成立于2023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联合国中,安理会是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构,由中国、美国、法国、俄罗斯、英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在美国和伊朗之间和核问题上,国际原子能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p><p>7.南南合作、南北对话中的南是指发展中国家,北是指发达国家。</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