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地理高考考试大纲
<p>熟读2023年地理高考的最新考试大纲,让我们更有准备。下面是由优学地理网小编带来的2023地理高考考试大纲,希望对您有所帮助。</p> <p><span>2023年地理高考考试大纲:</span></p><p>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p> <p>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p> <p>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p> <p>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p> <p>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p> <p>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p> <p>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p> <p>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p> <p>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p> <p>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p> <p>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p> <p>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p> <p>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p> <p>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p> <p>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p> <p>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p> <p>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p> <p>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p> <p>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p> <p>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p> <p>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p> <p>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p> <p>必考内容</p> <p>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p> <p>1。 宇宙中的地球</p> <p>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p> <p>太阳对地球的影响。</p> <p>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p> <p>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p> <p>2。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p> <p>地壳物质循环。</p> <p>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p> <p>大气受热过程。</p> <p>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p> <p>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p> <p>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p> <p>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 <p>3。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 <p>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p> <p>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 <p>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p> <p>4。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p> <p>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p> <p>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p> <p>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p> <p>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p> <p>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p> <p>1。 人口与城市</p> <p>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p> <p>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p> <p>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p> <p>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p> <p>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p> <p>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 <p>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p> <p>2。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p> <p>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p> <p>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p> <p>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 <p>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p> <p>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p> <p>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 <p>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p> <p>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p> <p>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p> <p>走可持续发展之路。</p> <p>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p> <p>1。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p> <p>区域的含义。</p> <p>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p> <p>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p> <p>2。 区域可持续发展</p> <p>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p> <p>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p> <p>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p> <p>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p> <p>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p> <p>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p> <p>3。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p> <p>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p> <p>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p> <p>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p> <p>数字地球的含义。</p> <p>选考内容</p> <p>选考一 旅游地理</p> <p>1。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p> <p>(1) 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p> <p>(2)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p> <p>2。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p> <p>(1) 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p> <p>(2)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p> <p>3。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p> <p>(1) 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p> <p>(2) 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p> <p>4。 旅游与区域发展</p> <p>(1)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p> <p>(2)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p> <p>选考二 环境保护</p> <p>1。 环境与环境问题</p> <p>(1)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p> <p>(2)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p> <p>2。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p> <p>(1) 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p> <p>(2) 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p> <p>3。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p> <p>(1) 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p> <p>(2)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p> <p>4。 环境污染与防治</p> <p>(1)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p> <p>(2)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p> <p>5。 环境管理</p> <p>(1)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p> <p>(2)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p> <strong> 附2023年地理高考考试大纲:</strong> <p>考纲解读</p> <p>近年来地理高考大纲没有本质的差异和变化。可以理解为高考的主导方向就是力求稳定。大纲中对于考生地理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尤为突出,即重点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p> <p>复习建议</p> <p>1。了解考纲,把握复习方向。考纲规定了高考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及考试范围,是确定高考命题范围、难度的基本依据。</p> <p>2。梳理教材,构建知识体系。一轮复习阶段要全面梳理高考考查要求的内容和知识点,熟悉教材;二轮复习阶段要侧重于从整体上去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构建知识体系。</p> <p>3。专题复习,进行归类整合。整合教材内容,同类知识集中归类复习,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复习效果。</p> <p>4。重视典例,掌握分析方法。通过教材中提供的案例分析,了解、掌握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也是新课程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要求。考生在复习中,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强化这方面的能力。</p> <p>5。联系区域,学会综合分析。自然地理的复习要与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复习相结合。</p> <p>6。以图为纲,提高学科能力。地图(包括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以图示材料作为载体提供信息,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是近年来地理试题命题的重要形式。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识记、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时要结合、运用相应的地图。</p> <strong> </strong> <p align="center"></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