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选修三笔记
<p>2023年的期中考试题已出炉,高二地理选修三的考点多出现在平时的上课笔记里。下面是由优学地理网小编带来的高二地理选修三笔记,欢迎翻阅。</p> <p><span> 高二地理选修三笔记:第一章</span></p><p>1.自然旅游资源:直接来自于自然界,自然形成的。</p> <p>2.人文旅游资源: 由人类创造的。</p> <p>3.世界遗产可分为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p> <p>4.中国已有35处世界遗产。</p> <p>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武陵源、三江并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 乐山大佛、武夷山(4处)</p> <p>5.中国的世界遗产 或旅游资源的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p> <p>6.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p> <p>①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②旅游形式的多样化</p> <p>③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④旅游目的的娱乐化</p> <p>7.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p> <p>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p> <p>关系: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p> <p>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旅游交通</p> <p>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p> <p>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购、娱</p> <p>8.现代旅游拉动经济发展:</p> <p>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p> <p>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p> <p>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p> <p>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p> <p>9.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p> <p>a.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总体促进社会发展)</p> <p>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p> <p>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p> <p>10.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p> <p>a.促进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p> <p>b.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总体促进文化繁荣)特色和吸引力</p> <strong> 高二地理选修三笔记:第二章</strong> <p>1.季节性的景观:我国的名山多夏季;哈尔滨冰灯冬季;香山红叶秋季</p> <p>2.特定时间的特定景观:日出、日落、云海雨过天晴;钱塘大潮八月十八;泼水节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 ;青海湖鸟岛5月</p> <p>3.特定条件的景观:海市蜃楼 佛光</p> <p>4.山地景观黄山</p> <p>以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地旅游风景名胜区。</p> <p>72峰:崔巍雄浑、峻峭秀丽、错落有致,天然巧成。</p> <p>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名冠于世。</p> <p>成因: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植被茂密, 河瀑众多,海拔较高,空气湿度大,常出现云海景观。</p> <p>8.分析旅游景区的成因思路:</p> <p>①内力作用(如断块山,褶皱山 等 板块碰撞形成的山脉 板块交界处多火山 温泉等)</p> <p>②外力作用(如风力侵蚀 风力沉积 流水侵蚀 流水沉积等如云贵高原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云南石林 石灰岩流水侵蚀)</p> <p>③自然环境5大要素(气候 地形 水文 植被 土壤)</p> <p>9.旅游资源本身的评价:</p> <p>①旅游资源特色吸引旅游者的关键性因素;</p> <p>②旅游资源的价值(4大价值);</p> <p>③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p> <p>10.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p> <p>①环境容量;②自然环境质量;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p> <strong> 高二地理选修三笔记:第三章</strong> <p>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p> <p>(1)自然美:</p> <p>a.形象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具体表现: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p> <p>如:山的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大漠烟波之旷;秘洞之奥;丛林荒原之野等)</p> <p>b.色彩美(特征:丰富且富于变化。如:时间变化、季节变化、天气变化)</p> <p>c.动态美(特征:动静相对,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如:山为水动、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p> <p>d.朦胧美(如:烟、雨、云、雾、晨曦、暮霭呈现出的美)</p> <p>(2)人工美:</p> <p>a.古典园林美(表现在:山、水、花木、建筑桥、亭、廊等组合之美)</p> <p>b.古建筑和古遗迹美(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饰等方面)</p> <p>c.民俗风情美</p> <p>d.书画艺术美</p> <p>e.雕塑艺术美</p> <p>(3)名人轶事和民间传说营造的情趣意境之美</p> <p>2.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p> <p>(1)了解景观信息(在景观观赏前,应通过查看有关资料,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了解景观形成原理,景观的美学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等)</p> <p>(2)选择观赏位置(确定好观赏距离、观赏角度和选择是否动态观赏)</p> <p>(3)把握观赏时机(如: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p> <p>(4)抓住景观特色(在观赏的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方面应保持一定的节奏)</p> <p>(5)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主要有寺、庙、亭、阁、塔、摩崖石刻等。</p> <p>3.园林的构景手法</p> <p>①主配(即主景和配景)②层次 ③框景 ④借景</p> <p>4.泰山的自然景观美,突出表现为雄伟壮丽的形象美;泰山还蕴含着奇、秀、险、幽、旷等美的形象。</p> <p>5.泰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及地质发育历史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泰山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地层和岩石,其岩层年龄在20亿年左右。</p> <p>6.泰山的文物古迹众多,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帝王的封禅活动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20237年,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7.黄山风景名胜区的概况</p> <p>①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著名的有36大峰、36小峰,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三大主峰。</p> <p>②2023年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p> <p>③黄山由花岗岩构成,是我国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p> <p>④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p> <p>8.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p> <p>(1)大堡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离岸16-240千米的珊瑚海上,绵延2023余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距今至少有2023万年的历史了。</p> <p>(2)大堡礁的形成原因:</p> <p>a.大堡礁附近海域水面温度高达21-38℃</p> <p>b.温度的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都比较小。</p> <p>c.平均盐度高,达3.5%</p> <p>d.海水清晰度高</p> <p>e.水面较平静</p> <p>由上,海域环境适合珊瑚虫繁衍。</p> <p>(3)景区内的其他特色:a.热带风光的大陆性岛屿 b.土著部落</p> <p>9.云南元阳梯田景区</p> <p>(1)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南部,与昆明相距290千米。</p> <p>(2)元阳梯田的形成原因</p> <p>自然原因:哀牢山区一年四季有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附近元江水汽蒸腾升空,形成了连绵雨水。</p> <p>人为原因:当地人修建水渠网络,引山泉溪流进田,解决水源问题。</p> <p>10.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p> <p>(1)塞纳河概况:由东南向西北穿过巴黎,水位稳定,少洪涝,全年不冻,利于航行。被法国人称作母亲河。</p> <p>(2)塞纳河畔的建筑艺术和名胜古迹:埃菲尔铁塔、戴高乐广场、爱丽舍宫、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p> <strong> 高二地理选修三笔记:第四章</strong> <p>1.旅游规划在旅游发展的基础方面:</p> <p>a.开发地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p> <p>b.开发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p> <p>c.交通条件</p> <p>2.旅游具体规划方案:</p> <p>a.客源市场和导向</p> <p>b.基础设施的建设(住宿设施、其他旅游设施和服务、其他基础设施)</p> <p>c.所需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p> <p>3.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意义</p> <p>a.旅游景区规划以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为基础</p> <p>b.以旅游者对旅游过程中的食、宿、行、游、购、娱的需要为导向</p> <p>c.以旅游审美原理为指导</p> <p>d.对提升旅游景区的品位,扩大旅游景区的规模,提高旅游景区的效益,意义十分重大</p> <p>4.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流程</p> <p>a.对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大量的有关资料</p> <p>b.还要对旅游景区开发的外部条件加以调查和评估分析</p> <p>c.要对旅游景区的发展进行总体定位</p> <p>d.根据总体定位对旅游六要素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p> <p>e.对景点的规划设计最为重要(根据景点区位、开发性质和规模,规划设计旅游交通和各项服务设施)</p> <p>5.旅游景区开发中的不和谐音及其启示</p> <p>a.品牌之争 b.重复开发现象严重</p> <p>c.低水平开发屡见不鲜 d.不顾市场需求,不和谐音:盲目开发</p> <p>启示:旅游景区不做规划,只会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旅游环境的破坏、旅游景区的低效益</p> <p>6.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p> <p>a.污染</p> <p>b.对生物的危害(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线、甚至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的灭绝)</p> <p>c.开发建设和游人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如: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结、滑坡、雪崩等)</p> <p>d.对视觉效果的破坏</p> <p>7.旅游开发对社会环境的破坏:</p> <p>a.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p> <p>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p> <p>c.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造成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如:城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于密集、交通拥挤等)</p> <p>8.旅游环境容量(或称旅游承载能力,简称旅游容量)</p> <p>a.定义:指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量。</p> <p>b.旅游开发地域及级别排列:旅游景点旅游景区旅游地</p> <p>c.意义:旅游环境容量的合理测算,是旅游景区规划的科学依据,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p> <p>d.表示:游客流量</p> <p>e.分类:</p> <p>旅游极限容量(达到旅游极限容量称为饱和)</p> <p>旅游合理容量(或称:旅游最适容量或旅游最佳容量,指旅游环境处于最佳状态)</p> <p>9.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p> <p>(1)政府:a.建设排污处理设施 b.倡导绿色旅游 c.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p> <p>(2)旅游研究和教育专家:</p> <p>a.评价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 b.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p> <p>(3)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p> <p>a.评定旅游环境容量 b.禁止破坏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工程</p> <p>(4)立法机关:</p> <p>a.编制旅游开发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和法规 b.健全旅游环境保护法规</p> <p>10.绿色的旅游六要素</p> <p>餐饮、住宿、交通、游览、商品、娱乐都不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退化,实现物质和能 量的可循环利用。</p> <strong> </strong><p align="center"></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