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中地理重要知识点汇总三
<p>304</p><p>聚落的形成</p><p>人类为生存而聚居,居所由流动到稳定,逐步确立</p><p>了乡村聚落。</p><p>305</p><p>村落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p><p>①圆形或多边形村落(少河的平原)②带状村落(沿</p><p>河道)</p><p>306</p><p>古代城市出现的基本条件</p><p>①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②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p><p>现</p><p>307</p><p>古代城市的分布特点</p><p>一些大河冲积平原,农耕业发展早的地区。</p><p>308</p><p>著名古代城市发源地</p><p>①美索不达米亚②尼罗河谷地③印度河谷地④黄河-</p><p>长江中下游</p><p>309</p><p>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p><p>①大多数在平原②热带在高原③山区在谷地或低地</p><p>310</p><p>美国三大城市带</p><p>①波士顿-纽约-华盛顿②芝加哥-匹兹堡③旧金山-圣</p><p>迭戈</p><p>311</p><p>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地区</p><p>①60°N以南的欧洲地区②东亚③美国东北部</p><p>312</p><p>城市分布与气候的密切关系</p><p>①适度的降水,又有适中的气温②干旱、高寒、湿</p><p>热区为稀少区</p><p>313</p><p>中国特大城市分布</p><p>①大城市最多的省②没有大城市的省③与自然条件</p><p>的关系</p><p>314</p><p>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p><p>①供水②运输③军事防卫</p><p>315</p><p>矿产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p><p>①煤炭②铁矿③石油④有色金属</p><p>316</p><p>交通对城市区位的影响</p><p>①现代:沿海、沿江、沿线②古代:河流、大道的</p><p>汇合处</p><p>317</p><p>政治、军事、宗教对城市发展的影</p><p>响</p><p>①经济中心②政治中心③军事中心④宗教中心</p><p>318</p><p>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p><p>①军事、宗教(减弱)②交通、自然资源(一直)③旅游、</p><p>科技(新)</p><p>319</p><p>城市化的含义</p><p>指人口向城市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p><p>程。</p><p>320</p><p>城市化的作用</p><p>①带动区域经济发展②缩小城乡差别</p><p>321</p><p>城市化的主要标志</p><p>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p><p>模扩大</p><p>322</p><p>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p><p>①产业革命前(缓慢)②二战前(加快)③二战后</p><p>(空前)</p><p>323</p><p>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p><p>①起步早②城市化水平高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p><p>324</p><p>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p><p>①起步晚②城市化水平低③城市发展不合理</p><p>325</p><p>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p><p>①环境质量下降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③就业困</p><p>难</p><p>326</p><p>上海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p><p>措施</p><p>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②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③</p><p>治理环境</p><p>327</p><p>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p><p>①铁路(量大)②公路(灵活)③水路(廉价)④航空</p><p>(快)⑤管道(连续)</p><p>328</p><p>亚欧大陆桥</p><p>①西伯利亚大铁路(海参崴-莫斯科)②连云港-鹿特丹</p><p>329</p><p>世界主要航海线</p><p>①北大西洋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③巴拿马运河④</p><p>北太平洋</p><p>330</p><p>邮政通信的主要任务及特点</p><p>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易受自然灾</p><p>害影响。</p><p>331</p><p>电信通信的主要任务及特点</p><p>利用电磁系统,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易</p><p>受地形影响。</p><p>332</p><p>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p><p>①收购②储存、调运③销售</p><p>333</p><p>影响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p><p>经济、社会(决定性因素);技术、自然。</p><p>334</p><p>建设京九铁路的意义</p><p>激活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发展经济。</p><p>335</p><p>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p><p>平原地区要少占好地,山区要避开条件复杂的地段。</p><p>336</p><p>内河航道网的组成</p><p>内河航道网是由天然水系航道和人工运河组成的网</p><p>络系统。</p><p>337</p><p>港口的概念</p><p>供船舶出入和停泊、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所。</p><p>338</p><p>港口的区位因素分析</p><p>①自然条件(航行、停泊、筑港)②经济和社会条件(腹</p><p>地、城市)</p><p>339</p><p>汽车站的区位因素</p><p>与市内干道系统及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的联系</p><p>340</p><p>航空港的区位因素</p><p>①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条件)②综合因素(用地、交</p><p>通、环境)</p><p>341</p><p>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p><p>①点线面结合②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③混合交</p><p>通④占地多</p><p>342</p><p>城市道路网规划原则</p><p>①便利出行②节约用地③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④保</p><p>护环境</p><p>343</p><p>城市交通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及解</p><p>决方法</p><p>①线路拥堵(合理规划)②环境污染(减少尾气技术、</p><p>绿化、规划)</p><p>344</p><p>电子通信的发展</p><p>①利用电话、电报②利用计算机(声音、图像、文</p><p>字和数字)</p><p>345</p><p>信息高速公路</p><p>集电话、电视、电脑于一体,传输图、文、声、像</p><p>等的通信网。</p><p>346</p><p>国际互联网的影响</p><p>发展最快、作用最大、影响最广、公众关注程度最</p><p>高的通信网络</p><p>347</p><p>国际互联网的应用</p><p>①开展电子商务②提供各种远程服务③举行电子会</p><p>议</p><p>348</p><p>商业中心的形成</p><p>商业活动的人流、商品流达到一定规模,就形成商</p><p>业中心。</p><p>349</p><p>商业中心的功能</p><p>物资集聚、服务、商品流通。</p><p>350</p><p>商业街的区位选择</p><p>①以市场最优为原则(城市几何中心)②交通最优</p><p>为原则(沿线)</p><p>351</p><p>商业小区的区位选择</p><p>设在居民住宅区内。</p><p>352</p><p>商业网点的形成、密度、效益和组</p><p>织形式</p><p>都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因素的制约。</p><p>353</p><p>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含义</p><p>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国家之间货币资金的周转</p><p>和运动。</p><p>354</p><p>发达国家国际贸易的特点</p><p>出口工业制成品、资本、技术以及少数农产品,进</p><p>口燃料和原料</p><p>355</p><p>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的特点</p><p>出口农矿初级产品,出口商品种类单一,处于不利</p><p>地位。</p><p>356</p><p>世界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p><p>纽约、伦敦、苏黎世;巴黎、法兰克福、东京、香</p><p>港。</p><p>357</p><p>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模式图</p><p>①人类获取物质和能量②消费活动排放废弃物③环</p><p>境反作用于人类</p><p>358</p><p>环境问题的两大类主要表现</p><p>①环境污染②生态破坏</p><p>359</p><p>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p><p>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p><p>降。</p><p>360</p><p>环境污染的种类</p><p>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噪声、放射性、海</p><p>洋污染等</p><p>361</p><p>生态破坏产生的原因</p><p>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p><p>人类生产和生活。</p><p>362</p><p>生态破坏的影响</p><p>①滥伐森林②不合理灌溉③燃煤和使用消耗臭氧物</p><p>质④过度捕猎</p><p>363</p><p>城市环境问题和农村环境问题</p><p>城市主要是环境污染;农村主要是生态破坏。</p><p>364</p><p>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p><p>①发展和人口双重压力②经济和技术水平低③发达</p><p>国家转移污染</p><p>365</p><p>全球性环境问题</p><p>①酸雨②国际河流污染③热带雨林的破坏④温室效</p><p>应和臭氧层破坏</p><p>366</p><p>世界人口增长状况</p><p>①产业革命前(缓慢)②二战前(加快)③二战后(猛</p><p>长)④60年代放慢</p><p>367</p><p>世界60亿人口日</p><p>2023年10月12日</p><p>368</p><p>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p><p>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造成资源和</p><p>环境问题。</p><p>369</p><p>不合理利用资源对环境的影响</p><p>导致自然资源的衰竭,生态系统的破坏,自然生产</p><p>力下降。</p><p>370</p><p>环境问题的本质</p><p>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p><p>展的过程中解决。</p><p>371</p><p>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p><p>①崇拜自然②改造自然③征服自然④谋求人地协调</p><p>372</p><p>可持续发展的概念</p><p>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p><p>求的能力。</p><p>373</p><p>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p><p>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p><p>共同构成系统。</p><p>374</p><p>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p><p>①公平性原则②持续性原则③共同性原则</p><p>375</p><p>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的意义</p><p>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p><p>式的变革。</p><p>376</p><p>清洁生产的全过程</p><p>①原料开采②生产制造③消费使用④废弃物处理</p><p>377</p><p>中国古代的可持续发展思想</p><p>①封山育林②定期开禁③休养生息</p><p>378</p><p>中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p><p>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③深刻的环境危机</p><p>379</p><p>中国《21世纪议程》的发布</p><p>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span>案。</span></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