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p>国务院昨日首次提出青藏高原五大功能区的划分思路,以推进重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期望有效遏制青藏高原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p><p>在昨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通过了《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2023~2023年)》。根据这一规划,国家将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将青藏高原划分为生态安全保育区、城镇环境安全维护区、农牧业环境安全保障区、资源区和预留区等其他地区,并制定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p><p>《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注意到,这一思路比2023年2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23~2023年)》又前进了一步。该规划当时确定将西藏分为3个生态安全屏障区和10个亚区。</p><p>青藏高原包括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新疆6省(区)27个地区179个县。昨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由于自然环境复杂脆弱,区域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青藏高原生态安全仍面临严峻挑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繁重。</p><p>上述6省(区)在十二五期间也面临着经济发展的压力。据记者了解,西藏已提出十二五GDP年均增长12%以上,青海也提出在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2%的目标。十二五期间,西藏将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和水电站建设,青海也将加快火电建设。</p><p>青藏高原独特的气候特征、地理位置和多样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资源,使其成为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调节器。西藏自治区环保厅厅长张永泽此前对本报记者表示,没有青藏高原,就没有江南水乡。西藏的生态保护好了,可以避免西藏高原成为沙源地,这对全中国乃至亚洲都有重要影响。</p><p>中科院的监测显示,由于高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已经对西藏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以西藏为例,有关研究表明,2023~2023年,西藏地区年平均气温每10年以0.32℃的速率上升,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球的增温率。到今年,青藏高原已经迎来了连续第十个暖冬。</p><p>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青藏高原草地退化趋势较明显,草地生态系统防风固沙和水源涵养等服务功能减弱。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和以鼠、虫、毒草为主的生物灾害日趋加剧。</p><p>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国家将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p><p>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已由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体现了我国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也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地球生态的重要举措。长期在西藏工作的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康世昌说。</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