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连日东南风,乌贼匆匆入山中
<p>我国领土宽广,海岸线长达一万多公里,沿海有五千多个大小岛屿,海底平坦的大陆架,约占世界大陆架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三。沿海蕴藏着丰富的水产资源,仅鱼类就有一千五百多种,主要经济鱼类也有二百多种,是世界鱼产量较多的国家之一。</p><p>渔民在日常的捕鱼劳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把这些经验用生动的语言编成渔谚。例如:舟山渔谚立夏连日东南风,乌贼(墨鱼)匆匆入山中,就是说在五月初立夏季节,舟山外海连续吹刮东南风,会使水温上升,水流自东南外海向西北岛屿沿岸,这时乌贼正值产卵时间,卵要附在水中礁石上,加上乌贼本身游动能力很弱,它就随水流游到山边,形成乌贼匆匆入山中的现象,这时是捕捞乌贼的旺季。另外还有立夏打暴,乌贼抛锚一说,暴在渔业上是指海上刮偏北大风,抛锚是指乌贼停止在原地。在立夏季节,乌贼原来是随水流向西北的舟山岛屿游去,当刮了西北大风后,乌贼移动速度减慢,也不易集群,产生抛锚现象。</p><p>又如渔谚寒伏温浮,日伏夜浮,清伏混浮,是说水温降低,鱼群下沉,水温上升,鱼群上浮;中午日光强,鱼群下沉,黎明或傍晚日光减弱,鱼群上浮;水色清晰,鱼群下沉,水色混浊,鱼群上浮。这是鱼和水温、日光、水色的矛盾所产生的运动规律,渔业工人根据这个规律,利用灯光把分散的鱼群诱集成群,根据水温的升降和水色的清浊程度,将网具高低进行适当调整,进行瞄准捕捞。这样就能使淡季变旺季,旺季更加旺。</p><p>在淡水渔业中也有:天热捕流水,天冷打深潭,刮风打风脚,下雪打流水,清水打晚上,浑水打白天,早上捕黎明,晚上捕黄昏等说法,它阐明了淡水鱼类与天气、季节变化的矛盾运动的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可以采用因时因地制宜的捕捞方法。</p><p>总之,很多渔谚都说明了鱼群的活动是受季节、气候、水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是有朕兆可寻,有端倪可察,有前后现象可供思索,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努力学习,就可以掌握捕鱼的主动权,大力发展渔业生产。</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