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2:39

《国家地理》摄影师教你如何拍古迹

<p>河北阳原开阳堡玉皇阁</p><p>我做了二十年职业摄影师,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土地。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拍摄古迹。从开始接触它们的时候,我就对这些历史遗留的痕迹充满兴趣,它们带给我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不论是建筑、壁画、雕塑还是碑刻,让我着迷的是时间在它们身上留下的痕迹。自然的风化力量、阳光的消融作用、人为的使用和破坏痕迹都让这些实物所显现了比最初诞生时更丰富的信息。它们就是可见的历史,时间的载体。</p><p>河北阳原开阳堡内残碑</p><p>现存的历史遗迹,大多是寺庙、祠堂、宫殿、陵墓这类公共建筑及其附属品,在建造之初,它们就是当时信仰、礼仪、等级、权力的象征。在我看来,它们不仅是实用物,更像是纪念碑——作为意识的载体昭于后世。</p><p>河北蔚县古堡残垣</p><p>山西云冈石窟第十六窟造像</p><p>我曾经用很多种方式拍摄这些遗迹。最初用数码相机以记录的方式为杂志拍摄专题,从历史和建筑学的角度描述它们,但并未呈现我的主观感受。2023年至2023年,我使用湿版摄影法拍摄古建筑:一方面这种古法摄影术工艺的特点就自然带有“古老”的意味,另一方面希望表现出中国古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关系:自然风景因为有了建筑,成为人文风景。</p><p>陕西唐建陵</p><p>河北蔚县暖泉真武庙内壁画</p><p>2023年,我开始用光绘的手段在夜晚拍摄古迹,为的是显现它们的“纪念碑性”。最初的尝试之后,我发现主体的形态虽然得到了表现,但是它们变得孤立了,脱离了时空。而它们所在的空间才是引人之处:那是发生和消亡的地方,是时间的舞台。拍摄中,只有在昼夜转换的很短时间内,天空和大地的亮度才能在底片上被恰当地表现为那个永恒意味的空间。这个短暂的时间大约15分钟,在中国古老的时间计量上称为“一刻”(一天为一百刻),这一刻,由昼转夜,由阳转阴。在阴阳转换的时刻,天地在底片上呈现的空间最为深邃,若有若无。</p><p>河北蔚县藏身于于古柏之后的小小龙王庙</p><p>山阴长城遗迹,此图已成绝景</p><p>中国古代智者通过观察天地运行而形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世界观,昼夜转换的一瞬仿佛是由混沌而生天地的初始时刻,它是万物与意识的起点,也是终点。黄昏时刻,我用光线描画那些遗迹,将它们从幽暗中浮现出来,那是它们即生即灭的状态。</p><p>河北蔚县古堡,塌落后的墙体仿佛老子所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家地理》摄影师教你如何拍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