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2:15

初三地理教案

<p>初三地理的后期教学主要以复习为主,以往的教案就是重要的资料。下面是优学地理网小编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初三地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 <strong> 初三地理教案:世界的海陆分布</strong> <p>一、教材分析:</p> <p>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是学好世界地理的基础。七大洲是人类的居住地,人地关系的研究又是地理研究的重点,所以这一节的内容就显得十分的重要。</p> <p>二、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p> <p>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生学习时,主要利用课件和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p> <p>三、课程目标:</p> <p>⑴教学目的:</p> <p>①让学生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p> <p>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p> <p>③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的具体位置。</p> <p>⑵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p> <p>⑶情感目标:通过对地球的名称地球与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p> <p>四、教学重点: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布。</p> <p>五、教学用具:</p> <p>⑴自制的多媒体课件⑵地球仪⑶自制的大洲和大洋的拼图</p> <p>六、教学方法:</p> <p>参与式开放型教学,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p> <p>七、教学过程:</p> <p>〖老师〗向学生展示太空之旅照片</p> <p>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太空的宇航员,他是谁呢?</p> <p>(学生回答)他在宇宙中看到一个美丽的、呈蔚蓝色的星球,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星球吗?</p> <p>〖老师〗接着向学生展示在太空中地球照片</p> <p>然后,指着照片问,这颜色代表什么?(海洋)那颜色代表什么?(陆地)那么,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世界的大洲和大洋的知识。</p> <p>【板书】</p> <p>第二节</p> <p>世界的海陆分布〖课件〗通过对比人类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和人造地球卫星所拍摄的卫星照片,然后提问:两幅图中的陆地面积都比海洋面积小,为什么还要叫它地球?</p> <p>〖活动〗指导学生先把地球仪上的地球拆下,然后随意地把地球抛向上空,让地球仪转动,当用手接住地球后,注意观察你右手大拇指的位置――是按在了陆地上还是按在了海洋上,另一位同学统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次数,并计算出海洋、陆地各占的比例。〖教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知道按在了海洋上的次数要多一些,当然,由于我们班只有几十个人,加上抛地球仪的次数有限,所以我们算出的海陆比例是不准确的,那么根据科学家的计算,海洋和陆地各占全球面积的多少呢?</p> <p>〖课件〗展示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承转〗人类是如何了解海陆分布的呢?尤其在过去交通不发达而各种勘测、探测手段还很落后的情况下。只能靠远行:丝绸之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等。这些古代的远行活动,可以说对人类认识世界做出了贡献。目前我们已经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那么分布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p> <p>【板书】</p> <p>一、世界海陆分布特点</p> <p>⒈海洋占全球面积的71%,陆地占全球面积的29%</p> <p>〖课件〗接着出现提问地球?水球?</p> <p>〖教师〗问:同学们对地球的名称有什么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为学生的奇思异想加油。)</p> <p>〖教师〗根据人们的计算,我们知道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按这个比例来说,地球其实应该叫作水球,对吗?那为什么我们还叫它地球呢?</p> <p>〖师生〗由于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占71%)大于陆地的面积(占29%),概括地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所以可以将地球改叫为水球称它为地球是因: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所以叫地球。</p> <p>〖课件〗依次展示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水陆半球上海洋与陆地的分布特点。〖教师〗通过刚才课件的演示,我们知道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是不均匀的。</p> <p>【板书】</p> <p>⒉世界海陆分布特征,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则大多分布在南半球。</p> <p>〖课件〗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p> <p>〖过渡〗从地图上看,全球的陆地都被海洋包围着,并被分割成几块面积广大的部分和许多面积较小的部分;面积广大的海洋也被陆地分割成几大片。我们也经常听到大洲、大洋、大陆、半岛、岛屿、海峡等众多的称谓,这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课件〗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接着展示自已绘制的大陆、半岛、岛屿、海峡图以及某地区的立体示意图,两图上均标有注注记。〖教师〗让学生从图上自学大陆、半岛、岛屿、海峡等地理名词的意义。</p> <p>〖课件〗依次点击画面上的大洲、半岛、岛屿、海峡、海洋等地理名词便会进入相应的地图以及各地理名词的解释,直到再次出现世界海陆分布图</p> <p>〖教师〗世界上有哪几大洲和哪几大洋?</p> <p>〖学生〗七大洲、 学生边看图,边回答。四大洋</p> <p>〖课件〗展示世界七大洲的面积比较图</p> <p>【板书】</p> <p>二、七大洲、四大洋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面积从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p> <p>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p> <p>〖补充〗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欧洲是欧罗巴洲的简称,意为西方日落之地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阿非利加在希腊文中有阳光灼热的意思;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是以第一个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亚美利哥的名字命名的;澳大利亚拉丁语原意是南方大陆直到19世纪初,俄国探险队首次进入南极圈,发现新大陆,南极洲意为地球最南端。</p> <p>〖教师〗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快速记住这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以及它们的位置后,教师指图上的大洲或大洋的位置,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课件最后给出它们的正确答案。</p> <p>〖教师〗让学生注意各个大洲的轮廓,以及它们各个大洲对应的简单的几何图形,练习画出它们的形状。</p> <p>〖课件〗展示世界七大洲的几何图形,一笔画世界。</p> <p>〖练习〗</p> <p>⒈用铅笔在教材P53的图3.17中填出七大洲的名称。</p> <p>⒉让学生在课件上练习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填图⒊用自制的七大洲的几何图形,再给定了南北回归线、赤道、00经线、2023经线的情况下,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拼图。</p> <p>〖备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安排以下问题,也可将以下问题放到该节的第二课时去〖读图回答〗</p> <p>①太平洋、北冰洋沿岸各有哪几个大洲?</p> <p>②东半球主要有哪些大洲?</p> <p>③西半球主要有哪些大洲?</p> <p>④赤道穿过了哪些大陆?穿过了哪些大洲?</p> <p>⑤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分别是什么?</p> <p>⑥世界上最小的大洲和最小的大洋分别是什么?</p> <p>⑦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什么?</p> <p>⑧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什么?</p> <p>⑨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什么?</p> <p>〖答案〗</p> <p>①太平洋沿岸有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北冰洋沿岸有亚洲、欧洲、北美洲;</p> <p>②大洋洲、亚洲、欧洲、非洲;</p> <p>③南、北美洲;</p> <p>④穿过了南美大陆、非洲大陆;穿过了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p> <p>⑤亚洲、太平洋;</p> <p>⑥大洋洲、北冰洋;</p> <p>⑦欧洲、北美洲;</p> <p>⑧南极洲、北冰洋;</p> <p>⑨南极洲、北冰洋。</p> <strong> 初三地理教案:海陆的变迁</strong> <p>教学目标</p> <p>①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p> <p>②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p> <p>③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p> <p>教学重点和难点</p> <p>重点: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p> <p>难点:寻找大陆源移的证据。</p> <p>课时安排:</p> <p>1课时。</p> <p>教学设计</p> <p>一、 海陆是变迁的</p> <p>导入:歌曲东方之珠引出沧海桑田这个成语。</p> <p>提问: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p> <p>生: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p> <p>师:其实它的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其实古人早就觉察到海陆是变迁的,因而在我国就有了沧海桑田的成语。</p> <p>二、海陆变迁的方式</p> <p>师: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出示海陆变迁的动态课件。(可以出示喜马拉雅山、我国东部海底、荷兰围海造田图片。)</p> <p>活动:(观察、分析、讨论)</p> <p>提示: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p> <p>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状况?</p> <p>3)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p> <p>(总结)生:变迁方式有三种:1.地壳变动;2.海平面升降;3.人类活动。</p> <p>师:海陆是变迁的,七大洲四大洋是否就是固定不变的呢?20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机会总是垂青善于观察、思考的人。正像牛顿坐在树下看到苹果落下建立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一样,这一次是一个躺在病床上的气象学家解决了这个问题。</p> <p>下面我们来阅读一下《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p> <p>生:阅读。(最好出示资料片)</p> <p>三、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假说过程</p> <p>师:魏格纳发现非洲大陆、美洲大陆轮廓吻合后能不能直接提出它们原先是连在一起的?为什么?同学们都学过剪纸能否用这种剪纸的办法证明一下你的观点。</p> <p>生:讨论,用剪刀、白纸活动。</p> <p>师:巡视,指导。</p> <p>师:谁能把你们讨论的方法演示一下呢?</p> <p>生:上前演示。</p> <p>师:结合学生演示评价。事实表明不能看到轮廓吻合就主观认为二者是连接在一起的。咱们同学做事也是一样,要注意认真求证,不能想当然。谁来介绍一个魏格纳寻找证据的过程?</p> <p>生:(简单介绍)魏格纳最终为科学而献身。</p> <p>师:从魏格纳发现并创立大陆漂移假说的过程,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呢?</p> <p>生:认真观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p> <p>四、大陆漂移假说观点</p> <p>师:魏格纳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大陆漂移假说的建立,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大陆漂移假说。(出示大陆漂移课件)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 <p>生:两亿年前,各大洲是连在一起的,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才分裂为几块,(南北美洲向西漂移,非洲向北漂移,大洋洲向东北漂移,南极洲向南漂移。)缓慢漂移逐渐形成今天的布局。</p> <strong> 初三地理教案:南方与北方的人差异</strong> <p>【教学目标】</p> <p>1、了解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以及存在差异的原因。</p> <p>2、通过南北两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使学生受到生动 人地关系的教育.</p> <p>3、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p> <p>【教学重点、难点】:</p> <p>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p> <p>【课前准备】:</p> <p>1、把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56人为宜。</p> <p>2、教学课件:有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图片和录像资料。</p> <p>【教学过程】</p> <p>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p> <p>多媒体显示:失意的饺子馆</p> <p>好吃不如饺子东北饺子店,在老家 河北秦皇岛开第一家店时生意就非常 火爆,2023年落户南昌时,经营场面 和秦皇岛一样火爆,一时间,南昌市兴起了一股饺子热。但是,没过多久好景不复存在,生意开始渐渐冷淡下来,渐渐发展到门可罗雀,饺子店不是转换经营就是大门紧闭,老板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好吃不如饺子店失意洪城,同学们能不能告诉老板?(请几位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p> <p>多媒体显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p> <p>多媒体显示:</p> <p>我国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明显差异,在经济发展、生活习惯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别,蕴育了不同的风土人情。今天我们学习南方与北方的人文差异。(板书课题: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p> <p>二、合作学习,掌握内容</p> <p>1、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图。多媒体显示六幅具有南方与北方特点的图片。</p> <p>请同学们观察思考:你能够区分上面的景观最常出现在哪个地区吗?</p> <p>欣赏后,请同学们讨论回答。</p> <p>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页图5.12和图5.13,阅读课本中的阅读材料。然后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表:</p> <p>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完成表格,教师纠正、引导,达成共识。</p> <p>3、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个问题:造成南北方农村生活景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p> <p>多媒体显示:</p> <p>南北方农村生活景观差异的原因</p> <p>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完成表格,教师纠正、引导,达成共识</p> <p>4、我国历时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亦不尽相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录像,更深层次地去了解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p> <p>多媒体播放介绍南北方民居的录像。</p> <p>三、进行游戏,精括知识。</p> <p>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回忆今天所学内容。</p> <p>2、进行填字游戏。</p> <p>多媒体显示:</p> <p>耕地类型:南( )北( )</p> <p>粮食作物:南( )北( )</p> <p>糖料作物:南( )北( )</p> <p>气候灾害:南( )北( )</p> <p>交通运输:南( )北( )</p> <p>饮食习惯:南( )北( )</p> <p>工业结构:南( )北( )</p> <p>民居建筑:南( )北( )、南( )( )</p> <p>武术专长:南( )北( )</p> <p>方言种类:南( )北( )</p> <p>你还能说出哪些?南( )北( )</p> <p>全班同学合作完成。</p> <p>四、小结</p> <p>五、作业布置</p> <br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三地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