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备考:整合优化专题之五天气气候
<p><strong>【社会热点】</strong></p><p>☆命题专家对热点预测:我国南方遭遇50年一遇的冰雪冻害</p><p>中新网2023年1月27日电:中央气象台26日下午六点钟发布了最高等级的暴雪红色警报:受来自乌拉尔山地区高压脊前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未来三天,南方大部分地区仍将维持阴雨雪天气,南方部分地区将有大到暴雪,江南东部和南部、华南北部的部分地区有大雨,希望有关各方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结合下图回答问题。</p><p></p><p></p><p>(1)图乙中的南支西风气流中部向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p><p>(2)与周围同高度自由大气相比,青藏高原近地面</p><p>①1月,存在冷低压 ②8月,存在暖低压 ③1月,存在冷高压 ④8月,存在暖高压</p><p>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p><p>(3)从降水的形成条件看,在此次大到暴雪的形成过程中,南支西风气流与A气流所起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p><p>☆实战演练,金榜题名!</p><p>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完成l~2题。</p><p></p><p></p><p>1.终年受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p><p>A.终年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p><p>2.在④风带吹拂下形成的洋流,其类型、性质和方向可能是</p><p>A.风海流、暖流、自西北向东南 B.密度流、暖流、自东向西</p><p>C.补偿流、寒流、自西南向东北 D.风海流、寒流、自西向东</p><p>下图为我国某地夏季某日天气系统示意图,甲、乙、丙、丁四地为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四个城市。甲地气压990百帕,乙地气压l010百帕。读图完成3~5题。</p><p></p><p></p><p>3.图中天气系统的气压分布状况最可能是</p><p></p><p></p><p>4.丙地的风向最有可能是</p><p>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p><p>5.当前丙地潜水补给量较丁地多,下列原因中最不可能的是</p><p>A.丙地地形比丁地平坦 B.丙地植被较丁地覆盖率高</p><p>C.丙地地表水较丁地丰富 D.丙地当前处于雨区,丁地为晴天</p><p>下图为乌鲁木齐(20237/N)、拉萨(20230/N)、重庆(20231/N)、海口(20232/N)四个城市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6~7题。</p><p></p><p></p><p>6.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与四个城市对应正确的是</p><p>A.①一乌鲁木齐 B.②一海口</p><p>C.③一拉萨 D.④一重庆</p><p>7.关于四地气温变化的特点和原因,叙述正确的是</p><p>A.①地气温年较差最小是因为太阳辐射弱 B.②地夏季温度较高是因为深居内陆</p><p>C.③地夏季气温较低主要受地势的影响 D.④地气温年较差最大是因为纬度最高</p><p>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下图是2月10—12日某地区锋线移动情况,读下图回答8~10题。</p><p></p><p></p><p>8.该锋面属于</p><p>A.北半球冷锋 B.南半球暖锋 C.北半球暖锋 D.南半球暖锋</p><p>9.12日没有形成云雨现象,其原因可能是</p><p>A.锋面移动速度减慢 B.锋面性质发生变化</p><p>C.暖气团中水汽含量很少 D.冷气团中水汽含量很少</p><p>10.10--12日期间,甲地气温最低的时刻出现于</p><p>A.11口的深夜 B.12日的深夜 C.11日的日出前后 D.12日的日出前后</p><p>11.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问题。</p><p></p><p></p><p>(1)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p><p>;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 过程有关。</p><p>(2)多云的白天比晴天气温低,原因是</p><p>;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 过程相关。</p><p>(3)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是</p><p>;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 过程有关。</p><p>(4)一般情况下,多年平均而言,有B:A+C+D,但是,这些年来,上述平衡被打破,变成了不等式,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有 ,这种趋势带来的具体危害是 。</p><p>【社会热点】【答案】11.(1)受喜马拉雅山脉及青藏高原的阻挡。(2)D (3)南支西风气流为降雪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A气流加快了水汽的凝结过程。</p><p>【解析】根据南支西风气流弯曲位置处的地形可得出其弯曲的原因,大到暴雪的形成要具备足够的水汽及促成水汽凝结的条件,根据图中气流的来向即可得出结论。</p><p>【实战演练】</p><p>【答案】1.B【解析】据图可知,①、②、③、④风带分别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西风带,以及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西风带。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是热带雨林气候,其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p><p>【答案】2.D【解析】④风带是南半球的西风带,其产生的环球运行的西风漂流属于风海流、寒流,且自西向东流。</p><p>【答案】3.A 【解析】由题干可知,甲地为低压,乙地为高压,而在甲、乙连线的上面有暖锋的符号,根据相关知识,锋面一般形成于低压槽,而低压槽在等压线上表现为等值线向气压变高的方向凸起。</p><p>【答案】4.B【解析】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所以应为偏南风。</p><p>【答案】5.D【解析】在暖锋中,降水区域出现在锋前,所以丁地位于降水区域,而丙地应为晴天。</p><p>【答案】6.C【解析】在四地中,乌鲁木齐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最大,所以④为乌鲁木齐;拉萨因位于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最低,所以③为拉萨;海口因位于最南方,夏季气温最高,所以①为海口;则②为重庆,所以选项C正确。</p><p>【答案】7.C【解析】①地气温年较差最小是因为海洋的影响;②地夏季气温较高是因为受盆地地形的影响;③地因地势高,夏季气温较低,所以选项C正确。</p><p>【答案】8.A【解析】雨区在锋后,所以为冷锋;冷空气在北侧,所以为北半球。</p><p>【答案】9.C【解析】充足的水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p><p>【答案】10.D【解析】对甲而言,11日为冷锋过境时,12日为冷锋过境后。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且一天气温在日出前后最低。</p><p>【答案】11.(1)晴夜少云,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 丙</p><p>(2)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甲</p><p>(3)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 乙</p><p>(4)大气中C02等温室气体增加 引起海平面上升,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p><p><strong>【命题趋向】</strong></p><p>☆明确最后冲刺的针对性</p><p>本专题可分为五个部分:一部分是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季节移动;二部分是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三部分是常见的天气系统及特点;四部分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五部分是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分布。</p><p>最后冲刺的针对性:学习本专题,一要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二要多运用图表,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三要运用图表,对比分析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p><p>☆分析高考重点,把握命题趋向</p><p>高考重点:本专题内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在历年各地高考试题中均占有一定比重。一、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于考查对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判断和特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特点和成因,以及特殊地区的气候类型及成因。二、从考核形式上看,主要是运用背景材料,或运用气候资料,气候分布图,或某地经纬网图等形式,考查考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多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考查。三、从能力考查上看,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p><p>命题趋势:此部分内容在今后仍可能是命题的重点,还会重点考查天气系统和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其一可能利用图表来考查天气系统、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气候变化;其二估计多以选择题为主,结合热点区域进行综合考查。</p><p><strong>【回归教材】</strong></p><p>☆回归书本,夯实基础!</p><p>测试要点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①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②纬度30°形成了副热带高气压带③纬度60°形成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也形成了六个风带</p><p>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可以把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看成整体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大致与其方向和周期相一致,即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注意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幅度大致在10°左右,没有太阳直射点移动幅度大。)</p><p>测试要点二: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p><p>1.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由于海陆的热容量不同,使得海洋比陆地升温慢降温也慢,进而出现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的温度在夏季是陆地高海洋低,陆地形成热低压;在冬季是海洋高陆地低,陆地形成冷高压。</p><p>2.季风的形成原因: 一、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季风 冬季风是因为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之间形成的西北季风;夏季风是因为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和夏威夷高压之间形成的东南季风。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南亚季风的夏季风——西南季风包括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改为向右偏转而成的。</p><p>测试要点三: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p><p></p><p></p><p>测试要点四: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p><p></p><p></p><p>☆思路清晰,提升能力!</p><p>一.大气环流的一些规律:</p><p>(1))气流方向与冷暖性质:气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则性质暖湿(例如:中纬西风性质暖湿,受其影响,大陆西岸气候温和湿润);气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性质一般较干(例如:极地东风冷干,低纬信风热干。但在大陆东岸,由于是迎风海岸,会带来降水)。</p><p>(2) 低压带上降水多,高压带上降水较少。</p><p>(3)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是热力气压带,稳定;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是动力气压带,不稳定。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大陆上形成的热力低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冬季大陆上形成的热力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p><p>(4) 季风影响的范围内,季风取代了原有的风带。</p><p>(5) 7月份气压带、风带向北移,1月份气压带、风带向南移。</p><p>二.冷锋、暖锋的识别:</p><p></p><p></p><p>三.锋面气旋</p><p>①在中高纬度地区,一般气旋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之为锋面气旋。如图所示,这是一个低气压区域,低气压向外延伸的狭长区域称为低压槽,如同地形上的山谷,图中AB、CD为两条槽线,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p><p></p><p></p><p>②北半球的气旋是一个按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漩涡,它同样也带着已生成的锋面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p><p>③在图中,冷锋和暖锋的降水区域会略有不同。因冷气团密度大于暖气团,冷气团始终位于暖气团之下,锋面始终倒向冷气团一侧,降水区域也总是位于锋面的冷气团的一侧,图中在CD前方会形成宽阔的暖锋云系和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在AB后方会形成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气旋中部(冷锋雨区与暖锋雨区之间)则是单一暖气团控制下的晴好天气。</p><p><strong>【真题亮相】</strong></p><p>☆两年高考真题 精彩无限</p><p>(2023山东卷)下表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据表回答1~2题。</p><p></p><p></p><p>1.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p><p>A.30°N~40°N西海岸 B. 30°N~40°N东海岸 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D.五大湖区</p><p>2.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p><p>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 ②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p><p>③夏季光照条件较好 ④劳动力成本较低</p><p>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p><p>(2023年江苏卷)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双选)</p><p></p><p></p><p>3.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p><p>A.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p><p>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D.华北地区干燥少雨</p><p>4.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p><p>A.清明时节雨纷纷 B.黄梅时节家家雨</p><p>C.雨滴梧桐秋夜长 D.清风细雨湿梅花</p><p>☆三年名校模拟 图文并茂</p><p>(2023 江苏南通)读以北极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AB为晨昏线,阴影部分为气压带),完成1~2题。</p><p></p><p></p><p>1.图中甲所在地的气压带名称应该是</p><p>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p><p>2.在上题所示期间,以下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p><p>A.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刮西北风 B.开普敦处于炎热干燥的季节</p><p>C.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p><p>(2023.宿迁)读我国某区域简图,回答3~4题。</p><p></p><p></p><p>3.导致甲、乙两地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的主要原因是</p><p>A.黄河流经 B.地形起伏 C.矿产开采 D.距海远近</p><p>4.下列四幅图中,正确反映图中京包铁路沿线气温变化的是</p><p>(2023 江苏预测卷)读北半球某地天气系统示意图(图1、图2)。完成5~6题。(双选)</p><p></p><p></p><p>5.图1、图2两幅图中,位置相同或气团性质相同的地点有</p><p>A.①和b B.②和a C.①和d D.④和b</p><p>6.下列关于图1和图2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p><p>A.图1中①地气温最高 B.图2中城市盛行上升气流</p><p>C.图1中④地未来受暖气团控制 D.图2中四地均存在连续性降水</p><p>(2023.淮安)阅读下面的气候资料,回答7~9题。</p><p></p><p></p><p>7.气候资料中四个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排序正确的是</p><p>A.①水稻②冬小麦③玉米④甜菜 B.①天然橡胶②冬小麦③葡萄④水稻</p><p>C.①椰子②甜菜③油橄榄④甘蔗 D.①甘蔗②冬小麦③棉花④柑橘</p><p>8.表中气候资料与国家主要气候特征相匹配的是</p><p>A.①英国 B.②中国 C.③智利 D.④美国</p><p>9.表中四个气候区荒漠化现象最严重的地区可能是</p><p>A.① B.② C.③ D.④</p><p>10.(2023.苏北五市联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p><p></p><p></p><p>(1)D、C两处相比 处气温较高, 处气压较高。A、D两处相比,白天 处气温较高,夜晚则 处气温较高。</p><p>(2)图中所示的是 天气系统,数字代号所表示的现象分别是:① ,② ,③ 。</p><p>(3)若该锋面形成了我国北方的暴雨天气,这时,影响亚洲的主要气压中心是 ,我国盛行 季风和 季风。</p><p>参考答案与解析</p><p>两年高考真题</p><p>【答案】1.A【解析】看1月平均气温是6~8℃可以排除B、D两项,因为30°N~40°N东海岸的东海岸和五大湖区1月平均气温低于0℃,而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无论是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夏季平均气温还是年降水量都要比表中的要高,结合该地区是苹果产区得出正确答案。</p><p>【答案】2.C【解析】气温的日较差大才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所以②错,由上题知美国产区是30°N~40°N西海岸,是地中海气候,而中国的苹果产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光照美国产区好于中国产区,故③错,所以选C答案。</p><p>【答案】3.BD【解析】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25oN时,时间是6月份,雨带位于长江流域,此时正值梅雨季节;或者处于雨带南移的9、10月份。</p><p>【答案】4.BC【解析】6月份正是“黄梅时节家家雨”的时节,而9、10月份又被许多文人墨客描绘成“雨滴梧桐秋夜长”,A、D选项则分别描绘的是春季和冬季,该题有很多学生容易将雨带南移漏选。</p><p>三年名校模拟</p><p>【答案】1.B【解析】甲地位于300N~400N之间,只能是副热带高压带。</p><p>【答案】2.D【解析】副热带高压带控制300N~400N时,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大陆等温线向北弯曲。</p><p>【答案】3.B【解析】甲、乙两地分别位于黄土高原和太行山区,地势较高,气温较低。</p><p>【答案】4.A【解析】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变化可以判断为A。</p><p>【答案】5.BC 6.AB【解析】根据冷锋前为暖气团,暖锋后为暖气团,判断①和d为暖气团,②和a为冷气团;暖气团为上升气团。</p><p>【答案】7.C 8. B 9.B【解析】由表格中材料推断,四个地方都是1月气温低,7月气温高,应位于北半球。①应处于热带,②位于纬度高的寒温带,③位于亚热带,④也位于亚热带。可种植的农作物依次为椰子、甜菜、油橄榄和甘蔗。英国主要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与①全年高温不符,智利位于南半球,与题意不符,美国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月均温应在O℃以下,故④也不符。只有B符合题意,在中高纬度的内陆干旱地区存在荒漠化问题。故只有②地区有可能。</p><p>【答案】10.(1)D C A D (2)冷锋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云层反射 (3)亚洲低压 东南 西南</p><p>【解析】锋面向冷气团方向倾斜,D位于暖气团一侧;气温高,气压低;云层能增强大气逆辐射,起保温作用。</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