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2:02

2023高中地理会考必备知识点

<p>地理知识点是在背诵的基础上加以理解。下面是由优学地理网小编带来的2023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p> <strong> <strong>2023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一)</strong></strong> <p>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p> <p>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023和2023纬线</p> <p>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p> <p>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p> <p>5、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p> <p>6、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p> <p>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p> <p>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p> <p>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p> <p>1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p> <p>11、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p> <p>1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p> <p>13、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p> <p>14、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p> <p>15、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023。</p> <p>16、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p> <p>17、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p> <p>18、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p> <p>19、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p> <p>20、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p> <p>21、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p> <p>22、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p> <p>23、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p> <p>2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p> <p>25、太阳直射点的判断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p> <p>26、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p> <p>27、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p> <p>28、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p> <p>29、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p> <p>30、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p> <strong> <strong>2023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二)</strong></strong> <p>一:巧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p> <p>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p> <p>二:如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p> <p>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 0,南北纬 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p> <p>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 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 15/小时。</p> <p>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 30 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 1/日。</p> <p>三:日照图中进行图图转换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两个方面</p> <p>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常见图,转换时都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p> <p>1.绘制转换新图时,一定要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归纳起来主要有:</p> <p>(1)地轴、直射点的太阳光线一定通过地球球心。</p> <p>(2)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2023的夹角。</p> <p>(3)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p> <p>(4)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p> <p>(5)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极圈上出现极昼或极夜);平分赤道 (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差180,即赤道昼夜平分);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p> <p>(6)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根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所跨经度)可确定该纬线的昼夜长短;如果与各纬线垂直,则晨昏线必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日全球昼夜平分。</p> <p>2.把握好时间点的转换。转换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p> <p>(1)赤道上昼夜始终平分,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置可以通过时间计算(6时、18时)或通过经度判读在新图中找到。</p> <p>(2)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的确定,可以通过切点时间(12时、0时或24时)推算出经度,再通过直射点位置确定其纬度。</p> <p>(3)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确定后,就可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但要注意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始终垂直。</p> <p>(4)太阳直射点永远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点永远位于极圈上及其以内。</p> <strong> <strong>2023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三)</strong></strong> <p>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p> <p>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p> <p>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p> <p>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p> <p>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p> <p>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p> <p>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p> <p>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p> <p>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p> <p>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p> <p>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p> <p>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p> <p>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p> <p>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p> <p>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p> <p>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p> <p>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p> <p>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p> <p>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p> <p>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p> <p>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2023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p> <p>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2023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p> <p>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2023年东方红一号、2023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p> <p>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p> <p>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p> <p>26、地球的平均半径2023千米</p> <p>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p> <p>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p> <p>2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p> <p>30、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p> <p>2023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四)</p> <p>1.三大自然区及其划分依据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气候和地貌)</p> <p>2.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地形地势、气候、植被土壤、水文、人类活动</p> <p>3.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热量差异)</p> <p>4.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 (距海远近)</p> <p>5.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 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地势高低)</p> <p>6. 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东部(沿海)、中部、西部(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渝)</p> <p>7. 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及其原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自然原因、社会和经济原因)</p> <p>8.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p> <p>9.世界政治地图演变的主要原因 国家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p> <p>10.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美国、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p> <p>11.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科技进步(交通和信息)、跨国公司的建立。</p> <p>12.主要区域经济集团 西欧、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p> <p>13.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 基本实体、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内政和外交、科学和技术。</p> <p>14.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重视三农、计划生育、独立自主的外交。</p> <p>15.旅游活动的三要素 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和旅游业(媒介)</p> <p>16.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主体的大众化、空间的扩大化、方式和内容的多样化、目的的娱乐性</p> <p>17.旅游活动的作用 满足人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扩大交流</p> <p>18. 旅游资源及其特性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长存性。</p> <p>19.旅游资源的价值 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p> <p>20.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 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以情观景。全面了解</p> <p>21.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 主配、层次、框景、借景。</p> <p>22.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破坏生物资源、背景环境、文物古迹;冲击社会秩序。</p> <p>23.文化的定义 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p> <p>24.文化的分类 物质文化(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生活用具)和精神文化(文艺)</p> <p>25.文化景观的构成 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固定在地表上的人类创造物)。</p> <p>26.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 功能性、空间性、时代性</p> <p>27.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指示物(有一定的局限性)。</p> <p>28.文化景观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关系 了解当地物质文化环境(公交汽车站牌)和精神文化环境(地名)</p> <p>29.文化源地 文化事物、文化现象(常点状)和文化系统(常面状)最初产生</p> <p>30.文化区的空间特点 范围有大有小、边界有实有虚、不一定与自然区重合</p><p><span><span><strong><span></span></strong></span></span></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高中地理会考必备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