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1:57

最全的二十四节气

<p>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p><p>二十四节气来历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p><p>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即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又称日短至、短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p><p>由于2023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落下闳、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p><p>什么是二十四节气?<table border="1" bordercolor="#cccccc" cellpadding="2" cellspacing="1"><tbody><tr><td colspan="1" rowspan="1">季</td><td align="center" colspan="3" rowspan="1">春</td><td align="center" colspan="3" rowspan="1">夏</td><td align="center" colspan="3" rowspan="1">秋</td><td align="center" colspan="3" rowspan="1">冬</td></tr><tr><td>月</td><td>正月 JAN</td><td>二月 FEB</td><td>三月 MAR</td><td>四月 APR</td><td>五月 MAY</td><td>六月 JUN</td><td>七月 JUL</td><td>八月 AUG</td><td>九月 SEP</td><td>十月OCT</td><td>冬月 NOV</td><td>腊月 DEC</td></tr><tr><td>节</td><td>立春</td><td>惊蛰</td><td>清明</td><td>立夏</td><td>芒种</td><td>小暑</td><td>立秋</td><td>白露</td><td>寒露</td><td>立冬</td><td>大雪</td><td>小寒</td></tr><tr><td>气</td><td>雨水</td><td>春分</td><td>谷雨</td><td>小满</td><td>夏至</td><td>大暑</td><td>处暑</td><td>秋分</td><td>霜降</td><td>小雪</td><td>冬至</td><td>大寒</td></tr></tbody></table> 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2023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p><p>二十四节气表(简表)<table border="1" bordercolor="#cccccc" cellpadding="2" cellspacing="1"><tbody><tr><td rowspan="2" width="20%">春季</td></tr></tbody></table></p><p>Spring    立春 Spring begins</p><p>2月3-5日    雨水 The rains</p><p>2月18-20日    惊蛰 Insects awaken</p><p>3月5-7日      春分 Vernal Equinox</p><p>3月20-22日    清明 Clear and bright</p><p>4月4-6日    谷雨 Grain rain</p><p>4月19-21日      夏季</p><p>Summer    立夏 Summer begins</p><p>5月5-7日    小满 Grain buds</p><p>5月20-27日    芒种 Grain in ear</p><p>6月5-7日      夏至 Summer solstice</p><p>6月21-22日    小暑 Slight heat</p><p>7月6-8日    大暑 Great heat</p><p>7月22-24日      秋季</p><p>Autumn    立秋 Autumn begins</p><p>8月7-9日    处暑 Stopping the heat</p><p>8月22-24日    白露 White dews</p><p>9月7-9日      秋分 Autumn equinox</p><p>9月22-24日    寒露 Cold dews</p><p>10月8-9日    霜降 Hoar-frost falls</p><p>10月23-24日      冬季</p><p>Winter    立冬 Winter begins</p><p>11月7-8日    小雪 Light snow</p><p>11月22-23日    大雪 Heavy snow</p><p>12月6-8日      冬至 Winter solstice</p><p>12月21-23日    小寒 Slight cold</p><p>1月5-7日    大寒 Great cold</p><p>1月20-21日      二十四节气歌</p><p>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p><p>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表(详表) <table bgcolor="#f0fbfb" border="1" bordercolor="#cccccc" cellpadding="2" cellspacing="1"><tbody><tr bgcolor="#99cc00"><th colspan="7" height="30">春季 Spring</th></tr><tr><th rowspan="2" width="50">季节</th><th rowspan="2" width="50">月份</th><th rowspan="2" width="170">节 气</th><th rowspan="2" width="100">太阳到达黄经</th><th colspan="3">七十二候</th></tr><tr><th>第一候</th><th>第二候</th><th>第三候</th></tr><tr><td rowspan="6">春</td><td rowspan="2">孟 春</td><td> </td></tr></tbody></table></p><p>立 春</p><p>2月35日    315    东风解冻    蛰虫始振    鱼上冰      雨 水</p><p>2月2023日    330    獭祭鱼    鸿雁来    草木萌动      仲 春惊 蛰</p><p>3月57日    345    桃始华    仓庚鸣    鹰化为鸠      春 分</p><p>3月2023日    0    玄鸟至    雷乃发声    始电      季 春清 明</p><p>4月46日    15    桐始华    田鼠化为鴽    虹始见戴      谷 雨</p><p>4月2023日    30    苹始生    鸣鸠拂其羽    胜降于桑            夏季 Summer          季节    月份    节 气    太阳到达黄经    七十二候      第一候    第二候    第三候      夏    孟 夏立 夏</p><p>5月57日    45    蝼蝈鸣    蚯蚓出    王瓜生      小 满</p><p>5月2023日    60    苦菜秀    靡草死    小暑至      仲 夏芒 种</p><p>6月57日    75    螳螂生    鶰始鸣    反舌无声      夏 至</p><p>6月21日22日    90    鹿角解    蜩始鸣    半夏生      季 夏小 暑</p><p>7月68日    105    温风至    蟋蟀居辟    鹰乃学习      大 暑</p><p>7月2023日    120    腐草为蠲    土润溽暑    大雨时行            秋季 Autumn          季节    月份    节 气    太阳到达黄经    七十二候      第一候    第二候    第三候      秋    孟 秋立 秋</p><p>8月79日    135    凉风至    白露降    寒蝉鸣      处 暑</p><p>8月2023日    150    鹰乃祭鸟    天地始肃    禾乃登      仲 秋白 露</p><p>9月79日    165    鸿雁来    玄鸟归    群鸟养羞      秋 分</p><p>9月2023日    180    雷始收声    蛰虫培户    水始涸      季 秋寒 露</p><p>10月89日    195    鸿雁来宾    雀入大水为蛤    菊有黄华      霜 降</p><p>10月2023日    210    豺乃祭兽    草木黄落    蛰虫咸俯            冬季 Winter          季节    月份    节 气    太阳到达黄经    七十二候      第一候    第二候    第三候      冬    孟 冬立 冬</p><p>11月78日    225    水始冰    地始冻    雉入大水为蜃      小 雪</p><p>11月2023日    240    虹藏不见    天气上腾</p><p>地气下降    闭塞而成冬      仲 冬大 雪</p><p>12月68日    255    鶡旦不鸣    虎始交    荔挺生      冬 至</p><p>12月2023日    270    蚯蚓结    麋角解    水泉动      季 冬小 寒</p><p>1月57日    285    雁北向    鹊始巢    雉始雊      大 寒</p><p>1月2023日    300    鸡始乳    鸷鸟厉疾    水泽腹坚   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统称,其中包括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中气和节气相间地排列。从春分起十二个中气分别是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和雨水,分属于十二个以地支排列的月份。春分后的节气是清明,其后的节气依次是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立春和惊蛰。</p><p>二十四节气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p><p>我们现在普遍知道的是太阳和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不停地公转和自转,通常把地球绕太阳的轨道称为黄道,而二十四节气正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首先,当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时定为黄经零度,即春分点。从这里出发,每前进15度就为一个节气,从春分往下依次顺延,清明、谷雨、立夏等等。待运行一周后就又回到春分点,此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p><p>24节气其实是一个时刻,而非一日。在地球的公转与自转中,由于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公转轴有23.5度的倾角,使得夏季正午时太阳仰角高度较高,冬季时较低,影响一年四季气温与季候。为了让先民们能得知寒暑气候变化而决定农事进展或作为生活起居的参考,古代历法学家于是规定:将每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一回归年时间平分为十二等分,称为中气;再将二个中气等分称为节气,此为24节气的来源,这种节气的制订法称为「平气法」。 然而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为椭圆形。离太阳较近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较远时则较慢,对当时制订此历法的中原地区而言,某些节气无法反映出真实的气候状况。所以从清代开始,才另定以春分点为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订为一个节气或中气,现在的中气和节气统称为节气。</p><p>二十四节气日期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p><p>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现在的农历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而是阴历与阳历结合的一种阴阳历。农历存在闰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腊月除夕算作一年,则农历每一年的天数相差比很大(闰年13个月)。为了规范年的天数,农历纪年(天干地支)每年的第一天并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即农历的一年是从当年的立春到次年立春的前一天。例如2023年是农历戊子年,戊子年的第一天不是公历2023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一),而是公历2023年2月4日。</p><p>关于24节气的准确日期,请参照该年苗族历法的每月一、十六日,如冬至为苗历新年,2023年冬至为12月21日,但2023年冬至却为12月22日,因为2023年12月21日为苗历十月三十日(苗历除夕),22日才是苗历新年。</p><p>二十四节气意义<table border="0" cellpadding="1" cellspacing="2"><tbody><tr><td>春</td><td> </td></tr></tbody></table></p><p>夏秋冬图:二十四节气组图,美得令人窒息的二十四节气图</p><p>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因此二十四节气又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类:</p><p>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p><p>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p><p>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p><p>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p><p><table bgcolor="#fff" border="1" bordercolor="#666" cellpadding="2" cellspacing="1"><tbody><tr><td>表示寒来暑往(四季)的变化(8个)</td><td>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td></tr><tr><td>象征气温变化(5个)</td><td>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td></tr><tr><td>反映降水量(7个)</td><td>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td></tr><tr><td>反映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4个)</td><td>惊蛰、清明、小满、芒种</td></tr></tbody></table>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p><p>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p><p>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p><p>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p><p>二十四节气命名的讲究</p><p>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春夏秋冬四个立,就表示了四个节气的开始。</p><p>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为四立。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p><p>至是意极、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极致。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太阳直射北纬23.5度,黄经90度,北半球白昼最长。冬至,太阳直射南纬23.5度,黄经270度,北半球白昼最短。</p><p>分在这里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春分、秋分,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时黄经分别为0度、180度,太阳直射赤道上,昼夜相等。</p><p>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p><p>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p><p>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p><p>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p><p>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p><p>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p><p>立夏:夏季的开始。</p><p>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p><p>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p><p>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p><p>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p><p>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p><p>立秋:秋季的开始。</p><p>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p><p>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p><p>秋分:昼夜平分。</p><p>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p><p>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p><p>立冬:冬季的开始。</p><p>小雪:开始下雪。</p><p>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p><p>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p><p>小寒:气候开始寒冷。</p><p>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p><p>节气日期速算法 二十四节气简表</p><p><table border="1" bordercolor="#cccccc" cellpadding="2" cellspacing="1"><tbody><tr><td>春季</td><td>夏季</td><td>秋季</td><td>冬季</td></tr><tr><td>立春 01月03-05日</td></tr></tbody></table></p><p>雨水 02月18-20日</p><p>惊蛰 03月05-07日</p><p>春分 03月20-22日</p><p>清明 04月04-06日</p><p>谷雨 04月19-21日    立夏 05月05-07日</p><p>小满 05月20-27日</p><p>芒种 06月05-07日</p><p>夏至 06月21-22日</p><p>小暑 07月06-08日</p><p>大暑 07月22-24日    立秋 08月07-09日</p><p>处暑 08月22-24日</p><p>白露 09月07-09日</p><p>秋分 09月22-24日</p><p>寒露 10月08-09日</p><p>霜降 10月23-24日    立冬 11月07-08日</p><p>小雪 11月22-23日</p><p>大雪 12月06-08日</p><p>冬至 12月21-23日</p><p>小寒 01月05-07日</p><p>大寒 01月20-21日      节气日期速算法</p><p>通式寿星公式-L</p><p>Y=年代数、D=0.2023、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p><p>本世纪立春的C值=4.475,求2023年的立春日期如下:</p><p>-=492-489=3</p><p>所以2023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日,就是这么简单。</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全的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