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包括答案
<p>八年级地理期末考试的成功,不在于你复习多长的时间,而在于时间、效率、耐力三者的乘积。下面是优学地理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p> <strong>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题</strong> <p>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p> <p>读甲、乙、丙、丁四省轮廓图,完成1-2题。</p> <p>1.四省和其简称、行政中心对应正确的是</p> <p>A.甲甘银川 B.乙黑吉林 C.丙晋太原 D.丁秦郑州</p> <p>2.四省中山脉为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是</p> <p>A.甲 B.乙 C.丙 D.丁</p> <p>读图2我国人口分布界线图,完成3-4题。</p> <p>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p> <p>A.图中A线的地理意义是此线把我国人口分布按稠密和稀疏特点分成两种地区</p> <p>B.①是黑龙江省的黑河市,②是云南省的腾冲</p> <p>C.A线以西人口稀疏,只占 全国总人口的40%左右</p> <p>D.A线以西人口稀疏,以东人口稠密</p> <p>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最准确的说法是</p> <p>A.农业区人口密度大 B.降水量大的地区人口密度大</p> <p>C.自然条件好,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大 D.铁路和公路沿线人口密度大图3为某年立冬日我国大陆部分地区季节状况图,读图完成5-6题。</p> <p>5.形成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同一天出现有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p> <p>A.纬度差异</p> <p>B.经度差 异</p> <p>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p> <p>D.地形地貌差异</p> <p>6.位于几乎同纬度的甲乙两地出现两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p> <p>A.经度差异</p> <p>B.距海远近差异</p> <p>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p> <p>D.地形地势差异</p> <p>读图4完成7-9题。</p> <p>7.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 <p>A.甲乙属于同一地形区,即黄土高原</p> <p>B.①山脉大致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p> <p>C.②河段易发生凌汛现象</p> <p>D.黄河中的泥沙主要来自于乙地区,所以下游形成了地上河</p> <p>8.在甲地常常能听到高亢、豪放、激越的秦腔,但往往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可能是因为这里</p> <p>A.冰川广布,雪峰连绵 B.地势平坦,一望无际</p> <p>C.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D.山岭众多,山高谷深</p> <p>9.制约乙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p> <p>A.多高原山地 B.能源不足 C.劳动力资源不足 D.水资源紧张</p> <p>图5为长江和黄河流量示意图 ,结合图完成10-11题。</p> <p>10.从图中可以直接得出</p> <p>A.两条河流都为外流河 B.长江的径流量比黄河大的多</p> <p>C.两条河流 都有结冰期 D.黄河含沙量比长江大</p> <p>11.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p> <p>A. 长江、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注入东海</p> <p>B.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黄河是我国二大河</p> <p>C. 长江和黄河下游都位于东部平原区</p> <p>D. 水能资源丰富是长江、黄河中下游的共同特征</p> <p>电视纪录片《第三极》首次聚焦青藏高原,与南北两极比,它是唯一有人类生存活动的极地地带。读图回答12﹣14题。</p> <p>12.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的原因是</p> <p>A.干旱 B.湿热 C.高寒 D.炎热</p> <p>13.相比于高原上的其他地区,藏南谷地成为农田、城市最集中的区域,其最大的优势是</p> <p>A.纬度较低,交通很便利 B.地势较低,水热较充足</p> <p>C.地形平坦,交通较便利 D.距海较近,水热较充足</p> <p>14.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以下关于三江源的描述正确的是</p> <p>①被誉为中华水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长江、黄河、珠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③雪山、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④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p> <p>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p> <p>15.作为我国的首都,北京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下列对北京的表述,正确的是</p> <p>A.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商业中心</p> <p>B.是一个重要的国际交往城市</p> <p>C.中关村是著名的商业区</p> <p>D.地势东北高西南低</p> <p>16.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有关台湾的叙述,错误的是</p> <p>A.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p> <p>B.多火山、地震,玉山是我国东部最高峰</p> <p>C. 森林树种丰富,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p> <p>D.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p> <p>图6是某年我国局部区域的春运规模图(数字代表由广州乘火车的春节回流总人数)。读图 完成17-18题。</p> <p>17.依图可推测,该区域春运期间压力最大的铁路干线应是</p> <p>A.京广线 B.焦柳线 C.浙赣线 D.陇海线</p> <p>18.春节期间,一批鲜花由海南省运往陕西省,最佳的运输方式是</p> <p>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航空运输</p> <p>19.据新浪财经报道,预计到2023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使用工业机器人最多的国家。关于工业机器人增多给我国带 来的影响,说法不准确的是</p> <p>A.将提高工业创造水平</p> <p>B.将提高劳动生产率</p> <p>C.将促进高新技术的应用</p> <p>D.将缓解劳动力过剩的现象</p> <p>20.下列地区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p> <p>A.连云港的沿海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p> <p>B.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利用夏季丰富的光热资源发展种植业</p> <p>C.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p> <p>D.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地种植香蕉</p> <p>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30分)</p> <p>21.读图7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p> <p>(1)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p> <p>(2)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p> <p>①石油 ②水资源 ③土地资源</p> <p>④太阳能 ⑤天然气 ⑥小麦</p> <p>A.①②③ B.②③④</p> <p>C.③④⑤ D.④⑤⑥</p> <p>(3)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则,①~④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中最适合发展畜牧业的是 ,②类型所在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p> <p>( 4)从干湿地区来看,②类型区主要分布在 。</p> <p>( 5)①与②类型之间大体以 一线为界,也是我国一月 ℃等温线通过的地方。</p> <p>2 2.读图8和图9,完成下列问题。(7分)</p> <p>(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p> <p>B D 。</p> <p>(2)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山脉名称:</p> <p>①是 ②是 。</p> <p>(3)③地区大部分属于图9中 气候类型(填序号)。</p> <p>(4)A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由东到西的景观变化依次是 。</p> <p>23.图10为西气东输主干线路走向示意图,结合图完成以下各小题。(7分)</p> <p>(1) 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位于 (填地形区名称),这里分布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填河流名称);终点是 (填城市)。</p> <p>(2)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不穿过的是()</p> <p>A.河西走廊 B.黄土高原</p> <p>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p> <p>(3)西气东输主干线走向设计所考虑的最主要的人文因素是______(填字母)</p> <p>A.地形类型 B.城市分布</p> <p>C.农业发展水平 D.交通便利程度</p> <p>(4)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意义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条2分)</p> <p>24.读图11,完成下列问题。(8分)</p> <p>(1)A是__________(邻国);C是___________海。</p> <p>(2)阴影区B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该区域农作物的熟制是____________。</p> <p>(3)这里纬度较_______(填高或低),大部分地区冬季__________,夏季____________。</p> <p>( 4)每年的春秋季节,该区域经常发生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p> <p>(5)该区域内有以重工业为主的____________工业基地。</p> <strong>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参考答案</strong> <p>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p> <p>CACCA DCCDB CCBDB DADDA</p> <p>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30分)</p> <p>21.(8分)</p> <p>(1)总量丰富,人均不足</p> <p>(2)B</p> <p>(3)④ 小麦 林地</p> <p>(4)半湿润地区</p> <p>(5)秦岭淮河 0</p> <p>22.(7分)</p> <p>(1)北方地区 青藏地 区</p> <p>(2)昆仑山脉 秦岭</p> <p>(3)丙</p> <p>(4)干旱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p> <p>23.(7分)</p> <p>(1)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河 上海市</p> <p>(2)C</p> <p>(3)B</p> <p>(4)①东部地区的环境得到了改善 ②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p> <p>③ 能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问题 ④可以缓解我国南北方的交 通运输(任意两条得2分)</p> <p>24.(8分)</p> <p>(1)朝鲜 渤海</p> <p>(2)一年一熟</p> <p>(3)高 漫长严寒 短促温暖</p> <p>(4)寒潮</p> <p>(5)辽中南</p> <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