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1:46

七年级-地形图的判读

<p>地形图的判读</p><p>1、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p><p>我们都知道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报2023.43米。2023年5月,中国重测珠峰高度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2023年10月9日,我国政府正式宣布,珠峰岩石面海拔高程为2023.43米, 测量精度为±0.21米。我国于2023年公布的珠峰高程数据2023.13米停止使用。</p><p>海拔是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p><p>攀登珠穆朗玛峰可一件非常艰难而艰巨的事情,它不像我们平时喜欢登山,花半天时间去登山休闲一下。重测珠峰登山队成立后在上海休整了一段时间。这里在东海边,空气清新,是休养的好地方。东海海平面为0米,当然这不是标准的0米,因为海平面也有高有低,有较小的差别,我国的标准海平面0米是以青岛附近的黄海海平面为起算点。上海的海拔不到5米,从这里往西走是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一般小于50米,继续往西翻过海拔2023多米的巫山,进入四川盆地。登山队在进入西藏前还需要在成都休整一段时间,做好物质和心理上的准备。四川盆地的海拔大约有400米左右,西部的成都大约有500米,重庆的朝天门码头大约是四川盆地最低的地方了,海拔200米左右,四川盆地的水都汇到这里从三峡出去。三峡大坝的最高蓄水位就是175米,水库尾部就到了重庆了。</p><p>登山队从成都出发向西藏进发,前面的海拔就高多了,进入横断山区,海拔就上升到了几千米了。横断山区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而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2023米。在这里,还要到拉萨休整一段两天。拉萨虽在青藏高原上,但海拔稍低,它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里,海拔大约2023米。从拉萨出发向喜马拉雅山脉进发。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平均海拔2023米以上。喜马拉雅山脉的气候条件就明显恶劣了,这里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呼吸困难,如果登山有困难的,在这里就可以打道回府了,反正以后有的是机会,将身体调整好了再来。当然,登山队的队员都是经过选拔的,都有丰富的登山经验。登山队继续向前进发,向珠穆朗玛峰推进。当然这时登上珠穆朗玛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有一号营地、二号营地、三号营地等各个营地,供登山队员休整,还要不断观察气候和地形。这时最可怕就是雪崩了,几年前就有北京大学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山攀登另一座山峰时,5人全部葬身于雪崩下,洁白的冰雪下,就是15名队员最后的归宿。我们的珠峰登山测量队全部队员于2023年5月22日登顶成功。</p><p></p><p></p><p>(上课边讲办绘)</p><p>我们刚才看的都是海拔,即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现在我们来看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就是指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珠穆朗玛峰虽然高,它在喜马拉雅山脉上,相对高度就只有2023多米,相当于四川的峨眉山。峨眉山海拔2023米,而山脚下的峨眉山市海拔大约和成都差不多,也就是500左右,那么峨眉山的相对高度就和珠穆朗玛峰差不多了。喜马拉雅山脉在青藏高原上也就是2023多米,青藏高原相对于四川盆地有点高,有2023多米,特别是西部靠成都这边,垂直高差,即相对高度挺大的,特别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地震呀、滑坡呀、泥石流呀。这次汶川地震伤亡那么惨重与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有很大关系。</p><p>2、等高线地形图:</p><p>等高线故名思意就是将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了。</p><p>大家看我手上的这个等高线模型,上面的线全是将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等高线。这些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我们从上面看下去就是一圈套一圈的。也就是说,将这些等高线从上面投影到平面上就成了等高线地形图。</p><p>等高线上一般标注了高度,这些高度就是我们上面讲的海拔。通过海拔以及等高线形状,我们就能看出地形的起伏情况。同理,把相同深度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深线了。</p><p>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坡度较缓。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图上比较不同坡面的陡缓。</p><p>我们现在来看几种常见地形的等高线地形图。</p><p>⑴山顶和洼地:</p><p>山顶和洼地都是一圈又一圈的等高线套在一起,大的套小一点的。</p><p>山顶实际上就是山峰,表现外面低,里面高。许多山峰还有一个黑三角符号。洼地,大一点的地形就是盆地,表现为外面高,里面低。</p><p>⑵山脊和山谷:</p><p></p><p></p><p>山脊就像我们的背脊一样,是中间高,两侧低。而山谷刚好相反,是中间低,两侧高。山脊和山谷一般都存在于等高线最弯曲的地方,这个最弯曲的地方表现为脊还是谷,就看中间与两侧的比较。</p><p>⑶鞍部和陡崖:</p><p>都看到过马鞍,马鞍为什么要做成那种形状呢?就是前面高,后面也高,座在中间比较稳。鞍部就两边高,中间低的地方。</p><p>刚才我们学习了等高线的基本特点,知道了等高线的疏密程度体现坡度的陡缓。在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就是陡坡。现在我们要说陡崖。陡崖就是等高线重迭,说明那个地方坡度为90度。当然还有超过90度的,那叫悬崖。</p><p>看下面的图:</p><p></p><p></p><p>现在我们看教材上的分层设色的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图上,先绘好等高线,然后再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褐色、黄色、绿色等颜色,这样可以更加鲜明地表示地面起伏的状态;在不同的等深线之间,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用来表示海洋的深度。从这张分层设色的地形图上的高度,我们可以大体知道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的海拔和起伏情况。大家读图将活动1中的表格填一填。</p><p>3、地形剖面图:</p><p>剖面,是物质切开后呈现出的切面。地形剖面,是沿地面某一条线下切的垂直切面。地形剖面图,是依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的,它能直观地表示出某一条线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p><p>现在我们看这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上,可以看出我国是西部高,东部低。但沿我们成都所在的北纬30度地形的起伏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这样想,我用一把又长一大的刀,沿北纬30度切下去,然后,拉开,看切面,就能看出这条线上的起伏情况。我这节课开头画的这个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线路图,实际上就是我国沿北纬30度附近的地形图剖面图。</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七年级-地形图的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