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1:46

七年级-地球的公转

<p>地球的公转</p><p>课前准备:准备绳子一根,编织带最好,用来在黑板上画圆。随手画的圆,情绪好坏决定了画得圆不圆。怕上课一画下面的学生就窃窃私语“没有画圆”。准备彩色粉笔若干,用来画光照图。预备铃响过就提前进入教室,在黑板上一左一右画出两个大圆,用来准备画夏至和冬至光照图。</p><p>今天该讲公转了。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p><p>三、地球公转:</p><p>1、定义:地球围绕太阳旋转。</p><p>2、方向:自西向东。</p><p>这个方向要解释一下。自转的方向好说,当我们面对地球,上面为北极,下面为南极,当地球正对我们,从左转到右就是自西向东自转。但公转有所不同。你想,在茫茫的宇宙空间,地球围绕太阳在转圈圈,你怎么就能说是自西向东公转呢?宇宙空间哪来的东方、西方。所以要解释一下公转方向。这里所说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是指:当我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时,地球围绕地轴逆时针方向自转,同时地球围绕太阳也是逆时针方向公转。这样,我们就认为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相同,即都是自西向东。</p><p>3、周期:一年,也可以说是365.25天。</p><p>怎么还有小数点呢?这也就是说,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不是刚好多少天,而是还多了几个小时,甚至还有几分几秒。</p><p>为了使我们的一年尽可能与公转周期一致,我们的历法安排了“四年一闰”。即四年中被4整除的年份就是闰年——366天(年份的后两位被4整除即可)。</p><p>(这时有位学生举手了,我允许他起来提问:我看书上说,被400整除的不闰。)</p><p>这个同学知识面比较广,看得书比较多。你说的的确有这么一回事。那我就要讲复杂一点了,当然你注意听也能听懂。</p><p>一年的长度再说精确点应该是365.2023天。如果安排四年一闰,我们的一年平均应该是多长呢?对了,大家都知道是365.25天。那么这样的一天比实际的一年是长了还是短了?对是长了,闰多了一点,多了大约0.01天。别小看这0.01天,100年会累积成1天。所以历法上安排100年少闰一天,即世纪年不闰,比如2023年、2023年这种。世纪年不闰,使一年平均减少了0.01天,一年的长度就随之变成了365.24天。我们再看,这个长度比实际的一年是长了还是短了。对,是短了,短了大约0.2023天,大约400年会累积为一天,所以历法上又加了一条:被400整除的世纪年要闰。400年加一天,平均一年加了0.2023天。这样的一年变成了365.2023天。到此为止,历法家们没有再进行修订,因为相差的0.2023天,要2023年才会累加成一天,等到2023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再来修订。可能许多同学是有点晕了,我总结一下历法上的闰年,即2月为29天,它是这样安排的:四年一闰,世纪年不闰,被400整除的世纪年要闰。我这把它简化一下,2023年已经过去太久了,就不说它了;2023年被400整除要闰;2023年不闰。大家算一下我们能不能活到2023年呢?我反正是没有希望了,你们在座的同学努点力也许有希望。如果你不能活到2023年,知道一个“四年一闰”就足够了,因为2023年就是被4整除。但是有一点要提醒你们,你要给你的儿子辈、孙子辈的孩子们说:2023年虽然被4整除,但不闰。(同学们满脸笑容,相信他们能完成这个任务)</p><p>4、意义:四季变化。</p><p>曾经有学生问过我::夏天的太阳东升西落,冬天的太阳也是东升西落,我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夏天就更热,而冬天就更冷呢?</p><p>同学一:因为地球在自转,而且还在绕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轨道,有时距离地球近,有时距离地球远,公转一周需要一年,就出现了四季变化。</p><p>同学二:因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会儿给北半球的热量多一点,一会儿给南半球的热量多一点,就形成四季变化。</p><p>同学三、同学四……不少同学说得很多,但都没有说到点子上。上面两个同学算是比较有代表性。</p><p>老师总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的确是椭圆轨道,平均半径大约为1亿5千万千米。但是这个椭圆轨道椭得不厉害,是近似正圆的椭圆。椭圆的远日点和近日点相差很少,在1亿5千万千米的地方没有对地球上的气温构成大的变化,可以是变化是微乎其微的。而且还要告诉大家,近日点出现在1月初,远日点出现在7月初,就是近日点反而是我们最冷的时候,远日点反而是我们最热的时候。第二个同学说得有一定的道理,但没有把这个问题说得很明白,大家都没有听懂。我要解释一下的是,夏天热是因为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我们感觉到夏天的太阳更高,我们落在地上的影子更短。换句话说就太阳光线更接近直射,太阳辐射更集中。而冬季太阳太阳更低,我们落在地上的影子更长。换句话说就是太阳光线斜得比较厉害。还有一点大家有所感受,夏天的昼更长,冬天的昼更短。打个比方,夏天的太阳就像烧火,火烧得更旺,烧得更久,而冬天火烧得更小,烧得时间更短。</p><p>现在来看黑板上这个夏至的图,北极侧向太阳,平行的太阳光照到地球上就是这样…………(以相同的纬度,我是以成都北纬30度和南纬30度两条纬线来比较,画出图,如下图)。</p><p></p><p></p><p>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北纬30度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更大,对应的白昼更长。而南半球恰恰相反,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当然,我这个图是表示夏至时的状态,夏季比较接近这个状态。(冬至光照图也画了一遍,从略。)</p><p>夏至为每年的6月22日前后,但这并不代表,夏至就是气温最高的时候。实际上,6月22日是太阳辐射最强,这个最强要等地面慢慢升温,地面升温后大气再升温,这需要一个过程,大约要经历10多20天时间,所以7月是我国平均气温最高的时候,加上它前面的6月和后面的8月,构成夏季。反之,1月是我国平均气温最低的一份,加上它前面的12月和后面的2月,构成冬季。冬季到夏季中间的三个月是气温逐渐回升的时期,万物复苏,这是春季。夏季到冬季中间的三个月是气温逐渐下降,收获并逐渐休耕的时候,这是秋季。</p><p>我们在小学学过24节气歌,它是另一种四季的划分,是以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的24节气中的“四立”作为24节气的开头,它与月份划分的四季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差异。</p><p>(学生背诵“二十四节气”歌,教师讲解“二十四节气”歌中一些代表性节气的含义,从而反映一年四季的气温变化情况。)</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七年级-地球的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