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1:45

教材分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p><strong>第二节 土地资源</strong></p><p><strong>教材内容详解</strong></p><p><strong>学习目标</strong></p><p><strong>1.</strong><strong>知识与技能</strong></p><p>(1)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的资源特点,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p><p>(2)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p><p>(3)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p><p><strong>2.</strong><strong>过程与方法</strong></p><p>(1)通过回忆“中国的地形”特点,并结合图3.2-1“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分析得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p><p>(2)通过读图3.2-2“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分布示意”,分析得出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p><p>(3)通过读“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的材料,分析得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p><p>(4)通过活动(2)和(3),查阅资料及社会调查,加上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土地资源中存在的问题的措施。</p><p><strong>3.</strong><strong>情感态度与价值观</strong></p><p>(1)逐步树立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地区发展潜力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逐步学会运用这些科学观点分析和解决我国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中的一些实际问题。</p><p>(2)正确对待我国自然资源,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落实我国有关自然资源方面的法规,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逐步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p><p><strong>快乐点击</strong></p><p><strong>1.</strong><strong>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分布</strong></p><p>(1)土地蕴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土地资源类型也就多种多样。不同的土地类型由于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也就不同。基本的利用类型如下表:</p><p><table><tbody><tr><td width="127"><span><span>利用类型</span></span><br /></td><td width="120"><span><span>利用方式</span></span><br /></td><td width="96"><span><span>分<br />布</span></span><br /></td><td width="168"><span><span>面临主要问题</span></span><br /></td></tr><tr><td width="127"><span><span>耕地</span></span><br /></td><td width="120"><span><span>种植业</span></span><br /></td><td width="96"><span><span>平源和河谷</span></span><br /></td><td width="168"><span><span>被挤战友,沙化,肥力下降</span></span><br /></td></tr><tr><td width="127"><span><span>草原或草场</span></span><br /></td><td width="120"><span><span>畜牧业</span></span><br /></td><td width="96"><span><span>高原、山坡</span></span><br /></td><td width="168"><span><span>弄垦,过度放牧,鼠虫为害等</span></span><br /></td></tr><tr><td width="127"><span><span>林<br />地</span></span><br /></td><td width="120"><span><span>环境资源、林业</span></span><br /></td><td width="96"><span><span>山地、丘陵</span></span><br /></td><td width="168"><span><span>滥伐,污染;数量剧减</span></span><br /></td></tr><tr><td width="127"><span><span>建筑、工矿和交通用地</span></span><br /></td><td width="120"><span><span>居住、工矿业、交通运输业</span></span><br /></td><td width="96"><span><span>经济发达地区</span></span><br /></td><td width="168"><span><span>挤战友优良耕地、林地</span></span><br /></td></tr><tr><td width="127"><span><span>滩涂、沼泽</span></span><br /></td><td width="120"><span><span>利用较少</span></span><br /></td><td width="96"><span><span>沿海、低地</span></span><br /></td><td width="168"><span><span>污染</span></span><br /></td></tr><tr><td width="127"><span><span>荒漠、戈壁、石山</span></span><br /></td><td width="120"><span><span>基本未利用</span></span><br /></td><td width="96"><span><span>内陆及高山</span></span><br /></td><td width="168"><span><span>荒漠面积扩大</span></span></td></tr></tbody></table><span><span></span><p>(2)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从“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可以看出: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因此国家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p><p>(3)我国各类土地资源,不仅比例构成不合理,而且分布不均。从图3.2-2“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可以看出:</p><table><tbody><tr><td width="61"><span><span>地土资</span></span><br /><span><span>源类型</span></span><br /></td><td width="73"><span><span>季风区或非季风区</span></span><br /></td><td width="121"><span><span>干湿地区</span></span><br /></td><td width="133"><span><span>主要地形类型</span></span><br /></td><td width="140"><span><span>主要分布地区</span></span><br /></td></tr><tr><td width="61"><span><span>耕地</span></span><br /></td><td width="73"><span><span>季风区</span></span><br /></td><td width="121"><span><span>湿润、半湿润区</span></span><br /></td><td width="133"><span><span>平原、低缓丘陵</span></span><br /></td><td width="140"><span><span>东部地区,北方是旱地,南方是水田</span></span><br /></td></tr><tr><td width="61"><span><span>林地</span></span><br /></td><td width="73"><span><span>季风区</span></span><br /></td><td width="121"><span><span>湿润区</span></span><br /></td><td width="133"><span><span>山地</span></span><br /></td><td width="140"><span><span>东北,西南和东南部</span></span><br /></td></tr><tr><td width="61"><span><span>草地</span></span><br /></td><td width="73"><span><span>非季风区</span></span><br /></td><td width="121"><span><span>半干旱、干旱区</span></span><br /></td><td width="133"><span><span>高原、山地</span></span><br /></td><td width="140"><span><span>西部内陆地区</span></span><br /></td></tr><tr><td width="61"><span><span>未利用土地</span></span><br /></td><td width="73"><span><span>非季风区</span></span><br /></td><td width="121"><span><span>干旱区</span></span><br /></td><td width="133"><span><span>沙漠、戈壁、石山、高原荒漠、永久积雪冰川</span></span><br /></td><td width="140"><span><span>西部内陆地区</span></span></td></tr></tbody></table><p>活动(1)读“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分布”,说说旱地和水田的分布大致以什么地方为界?与哪条年降水量线的分布比较接近?北方的旱地和南方的水田种植的农作物有何不同?为什么?</p><p><strong>2.</strong><strong>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strong></p><p>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如果合理利用,能够供人们永续使用,如果利用不当,或者遭到人为破坏,就会引起土地资源退化,生产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生产能力。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p><p>(1)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p><p>①水土流失严重。由于植被的破坏,每年平均表土流失量在50亿吨以上,居世界之首。</p><p>②土地沙化严重。我国沙漠化土地的面积平均每年增加2023多平方千米,相当于一个中等面积县的范围。甚至一向与沙漠无缘的我国南方,也出现了成片的沙荒地。</p><p>③草场退化,草质下降。我国草场资源普遍超载,20世纪50年代一只羊平均可占有约4公顷草地,到了80年代只占有0.7公顷,而且草质也在不断下降。</p><p>④森林有日益减少的趋势。我国森林资源在一些重要林区有日益减少的趋势,如东北长白山林区,森林覆盖率比新中国建立初期减少了约18%。</p><p>土地乃立国之本,对于我们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尤为重要。</p><p>(1)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有:</p><p>①解决立法问题。要坚持有法可依,立法必严,奖罚分明,违法必究:的原则。现我国已经颁布了《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严格执法。</p><p>②对土地资源实行“开源”与“节流”并重。“开源”包括把开垦荒地辟为耕地,在宜林的荒地。荒山进行植树造林。“节流”则要严格控制非农业生产用地,在农村建房时要把平房改建成楼房或将居民住宅迁移到荒坡,尽量少占用农业生产用地,特别是耕地。</p><p>③要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培育优良牧草,改变靠天养畜的落后经营方式,提高畜产品质量。在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营造水土保护林、防风林。水源林等多种防护林。</p><p>通过该节的学习,应明确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耕地面积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而且人们在利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致使耕地日趋减少,因此应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才能使其被我们永续使用。</p><p>活动(2):请阅读材料:</p><p><strong>全国土地日</strong></p><p>2023年5月,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每年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纪念日,为全国土地日。</p><p>历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如下:</p><p>2023年:土地与国情</p><p>2023年:土地与改革</p><p>2023年:土地与经济</p><p>2023年:土地与市场</p><p>2023年:土地与法制</p><p>2023年:土地与发展,保护我们的生命线</p><p>2023年:土地与国家,爱护我们的家园</p><p>2023年:土地与未来节约用地,造福后代</p><p>2023年:依法行政,合理用地</p><p>2023年:保护耕地,为了美好的明天</p><p>2023年:规划用地,利国利民</p><p>2023年:规范土地市场,促进经济发展</p><p>2023年:规范土地市场,促进可持续发展</p><p>2023年: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p><p>2023年: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p><p>2023年:依法合理用地,促进科学发展</p><p>2023年: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p><p>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两个主题,谈谈你的看法。</p><p>活动(3):到当地土地管理局调查:</p><p>①当地的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有哪些?</p><p>②土地资源利用中有哪些不合理的现象?</p><p>③应如何保护现有的土地资源?写一份调查报告,并呼吁人们保护土地资源。</p><p><strong>热点考点聚集</strong></p><p><strong>命题方向</strong></p><p><strong>1.</strong><strong>考点:</strong></p><p>(1)通过读图、材料分析、漫画分析等形式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p><p>(2)通过读图、选择等的形式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p><p>(3)通过读图、材料分析、漫画分析等形式考查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p><p><strong>2.</strong><strong>动向:</strong></p><p>结合漫画、材料、地图,分析说明土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p><p>【例1】</p><p>读漫画图3.2-3,回答问题:</p><p>(1)该图反映了什么现象?(2)设想将来会产生什么后果?(3)你认为下列哪种做法切实可行()</p><p>A.建设人工草场,培植优良牧草</p><p>B.退牧还草,牧民调整经济结构,从事牧业以外的行业</p><p>C.划区轮牧,规定合理载畜量</p><p>D.禁止放牧,保护草场,保护环境</p><p>导析:该题考查的是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过度放牧(草场资源超载)。长此以行,地面裸露,缺少植被保护,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耕地减少,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建设人工草场,培植优良牧草,划区轮牧,规定合理载畜量。</p><p>答案:(1)过度放牧(草场资源超载)(2)草场被破坏,土地沙化,春秋季沙尘加剧,影响畜牧业的发展(3)AC</p><p>【例2】</p><p>目前,我国最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p><p>A.耕地B.林地C.草场D.未开发土地</p><p>导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在农业中战友主导地位的是种植业,因此,在几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如草地、耕地、林地中,耕地是最重要的。本题应当注意的是,尽管耕地的比重比草地和林地都小,但地位最重要。“最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和“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切勿混浠。</p><p>答案:A</p><p>金钥匙: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在农业部门中占主导地位是种植业。该题易出错的地方是将“最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与“比重最大的上地利用类型”混淆。耕地虽然占很小比重,但地位最重要。</p><p><strong>典型例题剖析</strong></p><p>【例1】</p><p>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有()</p><p>A.地大物博,耕地、林地资源十分丰富</p><p>B.目前我国大量开垦荒地,土地资源越来越多</p><p>C.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挖掘土地资源的潜力无限</p><p>D.我国人均土地资源贫乏,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p><p>剖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我问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订:①我的土地资源、耕地、林地的绝对数计大(国土面积世界第3位,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林地面积居世界第6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战友有的土地资源、耕地和林地贫乏(如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只有世界人均土地资源的1/3,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人均林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林地面积的1/5),所以我们必须一分为二地对待这个问题:②我国土地资源中,耕地和林地的比重小(耕地只占13.5%,林地只战友16.6%);③在我国土地资源中,难以利用的荒地比较多,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足。④我国土地资源分而不均;⑤针对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又由于我国目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为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p><p>答案:D</p><p>金钥匙:通过该题的解答,明确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不佳,耕地面积小,但人们在利用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应立法保护上地资源。</p><p>【例2】</p><p>我国西北地区某村有宜林山地2 100公顷。十年前,这里生态环境恶化:储黄色的天地,满目疮痍的荒山秃岭,水土流失严重。结果山越开越荒,粮越产越少。后来,北京林业大学专家对该村提出了“让黄土地披上绿装”的建议。该村实施了“封山育林”对戈妍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现在,昔日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p><p>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p><p>(1)造成当地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当地人民植树种草的主要作用是什么?</p><p>(2)我国政府为什么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p><p>剖析:该题考查的是上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我国西北地区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面积逐年增加,寻求其原因就是人们无节制的滥伐森林、滥垦草地,地面缺少植被保护,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当地人民植树种草的作用是储蓄水源,因为西北地区降水很少,水资源十分缺乏;保护水上是因为水土流失严重,防风固沙是因为土地沙化严重,我国政府之所以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足因为我国土地资源现状不佳,耕地很少,而人们利用中义存在很多问题。</p><p>答案:</p><p>(1)滥垦滥伐,地面缺少植被保护 含蓄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p><p>(2)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p><p>滥垦滥伐现象严重,人们对上地资源的保护意识不强;人口增多,人们对土地的利用增多,保护不够等。</p><p>金钥匙:通过该题的解答,明确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不容乐观,应采取有利措施,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保护上地资源,尤其是耕地。</p><p><strong>创新例题点拨</strong></p><p>【例1】</p><p>我国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大的是()</p><p>A.耕地 B.草地 C.林地 D.工交、城市用地</p><p>点拨:在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最重要的是耕地,而积最大的则是草地。其面积所占比重达33.8%,远高于耕地(10.4%)和林地(12.7%)及工厂交城市(7%)。</p><p>答案:B</p><p>金钥匙:通过该题解答明确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易出错的地方是将“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与“最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混淆,因此做题时一定要审好题意。</p><p>【例2】</p><p>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材料一:“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示意图(如图3.2-4所示)”</p><p>材料二:2023年春季,在内蒙古中西部、甘肃、兰州出现了沙尘暴天气,近8年来,西北地区遭受沙尘暴袭击 34次之多,直接经济损失 20多亿,80%地区受灾。沙尘已成为全国性的新的环境杀手。北京、南京、天津、哈尔滨等东部城市也成为沙尘光顾的新地。扬沙、沙尘、沙尘暴天气形成的原因除自然因素外,北部过度放牧、垦荒、挖药材等,致使北方沙漠地区的植被以每年66m多公顷的速度锐减。</p><p>材料三:我国专家利用遥感技术得出结论:</p><p>多年来对沙化土地总体上破坏大于治理,全国的沙化土地面积由50至 60年代每年扩展2 400平方千米,其中部分地区近年开垦的土地中,有近一半已撂荒,成为新的沙尘源头。</p><p>(1)从材料一可知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是:(2)我国已利用土地资源中比重最大的是    ,主要分布于    ,林地主要分布于    。如今由于人为因素,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恶化。因此,我们在利用土地资源时,应坚持“         ”的基本国策。</p><p>(3)由资料二、三可知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请依据可持续发展观点提出你的建议:点拨:该题考查的是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是: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但人们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却存在许多问题,致使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环境恶化,因此国家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p><p>答案:</p><p>(1)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p><p>(2)草地 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山地环境“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p><p>(3)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的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植树造林,合理放牧,退耕还林,退耕还牧等。</p><p>爱心提示: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读图归纳,紧扣材料进行分析。</p><p><strong>学用方法指导</strong></p><p>1.运用对比法区分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相应的地形类型</p><p>2.列表对比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p><table><tbody><tr><td colspan="2" width="216"><span><span>主要分布地区</span></span><br /></td><td width="144"><span><span>季风区或非季风区</span></span><br /></td></tr><tr><td rowspan="2" width="60"><span><span>耕地</span></span><br /></td><td width="48"><span><span>旱地</span></span><br /></td><td width="168"><span><span>秦岭—淮河以北的平原</span></span><br /></td><td rowspan="2" width="144"><span><span>季风区</span></span><br /></td></tr><tr><td width="48"><span><span>水田</span></span><br /></td><td width="168"><span><span>秦岭—淮河以南的平原</span></span><br /></td></tr><tr><td width="60"><span><span>草地</span></span><br /></td><td colspan="2" width="216"><span><span>降水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span></span><br /></td><td width="144"><span><span>非季风区</span></span><br /></td></tr><tr><td width="60"><span><span>林地</span></span><br /></td><td colspan="2" width="216"><span><span>气候湿润的山地</span></span><br /></td><td width="144"><span><span>季风区</span></span></td></tr></tbody></table><p>3.前后知识联系,对比归纳:秦岭一淮河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与一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布一致,还与暖温带、亚热带的分界、半湿润、湿润区的分界吻合。</p><p> </p><p><strong>学习效果评估</strong></p><p><strong>一、单项选择题</strong></p><p>1.关于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p><p>A.土地资源等于耕地、草地、林地、滩涂和沼泽的总和</p><p>B.土地资源是人类可居住和利用的陆地表层部分</p><p>C.土地资源无限,可大量填海造田</p><p>D.土地资源属可再生资源,应不加限制地开发利用</p><p>2.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表述不正确的是()</p><p>A.我国水土流失不严重</p><p>B.森林资源有日益减少的趋势</p><p>C.草场普遍超载,导致草质下降,草场遭到破坏</p><p>D.土地沙化严重,南方也出现了成片的沙荒地</p><p>3.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下列搭配合理的是()</p><p>A.我国西北地区一发展林业为主</p><p>B.我国南方丘陵、山地一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为主</p><p>C.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围湖造田、扩大商品粮基地</p><p>D.内蒙古高原一退耕还牧</p><p>4.下面每一幅表示我国一种土地利用状况的分布情况,下列选项中图序与内容全部正确的是()</p><p>A.a水田b旱地c林地d荒地B.a水田 b旱地c草地d林地</p><p>C.a水田b旱地c林地d草地D.a水田 b林地c草地d荒地</p><p>5.在黄土高原,森林的环境效益突出体现在()</p><p>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p><p>C.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   D.增加空气湿度、净化空气</p><p>6.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p><p>A.耕地。草地比重小          B.后备土地资源充足</p><p>C.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人    D.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利用合理</p><p>7.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的土地类型是()</p><p>A.旱地B.水田C.草地D.林地</p><p>8.有关我国耕地分布的叙述,其中组合正确的是()</p><p>①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②主要分布在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南;③主要分布在湿润的平原地区;④南方以水田为主;⑤北方以旱地为主。</p><p>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④⑤D.①②③</p><p>9.有关我国土地类型利用的做法不正确的是()</p><p>A.积极毁林垦荒,不断扩大耕地面积</p><p>B.大量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p><p>C.在半干旱Kt#地采取退耕还牧政策</p><p>D.控制工业、交通、城镇建设和生活用地</p><p>10.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是()</p><p>A.由于大规模的植树种草,使耕地迅速减少</p><p>B.由于大规模的垦荒,使耕地面积不断增加</p><p>C.近几年我国土地面积没有变化</p><p>D.由于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利用不合理,使耕地迅速减少</p><p>11.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中,我国面积最大的是()</p><p>A.建筑用地   B.林地C.草地D.工交、城市用地</p><p>12.下列地区中,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的是()</p><p>A.长白山地B.内蒙古高原C.塔里木盆地D.四川盆地</p><p>13.与秦岭一淮河一线相吻合的界线有()</p><p>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一月0℃等温线</p><p>C.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D.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p><p>14.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为非农业用地的有()</p><p>A.耕地 B.林地 C.建筑用地 D.草地</p><p>15.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p><p>A.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p><p>B.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p><p>C.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p><p>D.气候于燥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p><p>二、综合题</p><p>1.读漫画图3.2-6,回答:</p><p>(1)该漫画所示的现象是      ,我国每年由于这种状况而流失的表土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分之一。</p><p>(2)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资源受到了破坏。</p><p>(3)针对这种状况,国家制定并颁布了《         》、《         》、《      》等,加强对土地管理的保护,并且把“         ,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p><p>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p><p>近几年的春季,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地区出现沙尘天气,并出现强劲之势。沙尘暴天气给交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环境问题。</p><p>(1)目前,我国      、          和华北一带冬春经常遭受风沙灾害。</p><p>(2)风将沙尘吹向华北一带,形成沙尘暴天气。</p><p>(3)试分析造成沙尘暴天气增多的人为原因</p><p>①</p><p>②(4)如何才能减少甚至消除沙尘天气?请谈谈你的想法。</p><p>3.读图3.2-7分析回答:</p><p>(1)A、B、C对四地中,地区是我国目前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黄土高原土质         ,破坏严重,暴雨集中,地表径流季节变化大。为保持本区水土,我们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2)四地中,         地区目前供水相当紧张,其原因是:本区水资源缺乏,再加上         大量增加,造成用水需求量大增。为解决本区缺水问题,目前正在建设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是(3)          地区是我国草原退化现象最突出地区。</p><p>(4)滥垦滥伐现象近年来在            严重蔓延,它造成的最直接后果是严重,致使大量泥沙淤积在河床中,从而造成         灾害。</p><p>4.根据建国以来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示部(如图3.2-8所示),分析回答:</p><p>(1)图中实线表明,建国以来我国人口数量呈现                      的特点; 图中虚线表明,我国人均耕地变化的特点是(2)该图反映出我国人口与耕地关系中,存在着突出的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是(3)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的基本国策是                和</p><p><strong>参考答案</strong></p><p>一、1.B2.A3.D4.C5.B6.B7.C8.B9.A10.D11.C12.D13.B 14.C15.A</p><p>二、1.(1)水土流失 五 (2)森林(3)土地管理法 草原法 森林法 十分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p><p>2.(1)西北 东北 (2)西北 (3)①滥伐森林②滥垦草地(4)①植树造林</p><p>②退耕还林还收③禁止过度放牧④保护现有的森林、草地等(只要答的合理就可以)。</p><p>3.(1)B 疏松 植被 造林种草 (2)A 城市人口 南水北调(3)D(4)C 水十流失 洪涝</p><p>4.(1)人口增长迅速 人均耕地面积迅速减少 (2)人口多,人均耕地少人口增长快 耕地遭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面积增加,建筑用地增多等导致耕地减少。</p><p>(3)实行计划生育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p><br /></span></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材分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