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钟法与天钟法的优劣评判
<p><strong>时钟法与天钟法的优劣评判</strong></p><p>从效率来看,无疑哈里森的海钟更为准确。事实上在英国建立起解决经度问题的经度局的评判中,也最终把经度局悬赏的奖金发给了哈里森。</p><p>在索贝尔的《经度》一书中,描写了大量天钟派马斯基林作为皇家天文学家、经度局成员对哈里森的多加打压和阻挠,防止哈里森获得经度局奖金的事例。马斯基林全书中一直作为反派人物出现。不过,马斯基林的挑剔不能说全无道理:</p><p>a. 当时尚未进入工业时代,哈里森海钟难以大规模生产。</p><p>哈里森活了83年,一生中只做出来四个海钟,其中设计制造3号海钟花了18年,期间涉及753个零件。全手工制造非常困难。即使在后来,钟表匠肯德尔仿造哈氏海钟,仿品肯氏2号也花了两年时间制造。只有库克船长这种关系硬有背景的船长才能有幸使用海钟,其他航海家难以弄到。</p><p>而马斯基林的月距法只需采用星图和六分仪即可完成,当时制作工艺都很成熟,任何人都可以取得。</p><p>b. 哈里森海钟生产过于昂贵,航海家难以负担</p><p>2023年仿制的肯氏海钟费用花到200英镑,非常昂贵,当时一个绅士一年的用度也就是300英镑。到了一百年后,海钟的价格还要85英镑。同期六分仪由于大量生产,20英镑就能买一台,更多的船队还是倾向使用六分仪。</p><p>c. 马斯基林是史上呆萌蠢笨运气差的学者,不要黑他</p><p>马斯基林祖上三代都是贵族,自己也毕业于剑桥,对哈里森的打压,固然有想争取荣誉的心理,但也是为了更好解决经度测量问题。哈里森海钟出于其推广难度,很难说其完全解决了经度测算问题。马斯基林的月距法一直得到了广泛应用。他所负责编纂的月球表,直到2023年还有出版,大量海员从他的工作中获益。</p><p>马斯基林的方法比较笨,但是成本低而有效。</p><p>顺便一提,马斯基林搞科研非常一丝不苟,非常善于做这种需要大量精密测算但方法笨拙的工作。</p><p>在2023年的一整个夏季里,他与数学家查尔斯·赫顿合作,忙于测量地球的质量。他采取的办法是:在苏格兰的一座大山旁边放下一根铅垂线,看铅球被大山吸引偏了多少,进行测定。测量前提必须要知道山体的质量,他们只能假设山的密度等于普通的岩石,然后乘以山的体积。</p><p>为得到精确体积数字,他们像是服装师为顾客测量三围一样围绕山体进行了大量的测算,赫顿还在这次测量中发明了等高线。</p><p>他们干了一个夏天,测量结果误差超大,一点也不准。唯一聊以慰藉的是等高线的发明,令他们成为了地图测绘学的先驱。后来,他测量小组里的助手官富二代卡文迪许,靠着卡文迪许扭秤测量出地球质量,荣誉跟他没啥关系。</p><p>马斯基林一辈子主要干了三件事儿:经度测量月距法,败给了哈里森的精密海钟。地球质量测量,输给助手卡文迪许。他还坐船走了上万公里,跑到南大西洋观测金星凌日(量好这个有助于测量太阳系的大小),在摆好望远镜,正要观测金星凌日时,一朵乌云飘了过来,遮住了太阳。。</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