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的独特学习法
<p><strong>一、地理学习基本能力</strong></p><p><strong>(</strong><strong>一</strong><strong>)</strong><strong>地图运用能力</strong></p><p>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它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纳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借助地图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理解地理概念、原理。</p><p>要运用地图,首先必须会读地图。这也是考试大纲中能力要求的重要部分。</p><p></p><p></p><p>一般的地图都会涉及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等要素,读图时必须先看一下这些要素。接下来要根据提供的图表特点,判断这是哪一类地图,分布图、原理图、统计图、景观图还是其他的图。根据具体图类,运用具体方法读图。如等高线图,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读:等高距为多少,何处为山峰,何处为山谷,何处为山脊线,何处为集水线,等等。究竟读哪几个方面要视题目要求而定。</p><p>地图的运用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p><p>1、运用政区图,记国家、省(区)、市的空间分布及彼此相对位置关系。读政区图,要注意观察国家、省(区)的轮廓特征,境内河流等地理事物在此基础上多次重复阅读,渐渐地在自己同形成有关国家与地区图。这样当时卷中出现某国家图形时,头脑中存储有关国家的图形会立刻浮现出来,经过联系、核对,片刻即可判断出该图所示国家。</p><p>2、运用地形图、记地势变化、地形区分布、河流流向、河流形状。现行的图册中的地形图均为分层设色法所绘制,给人的感官刺激强,印象深,反复运读后,可在头脑中形成立体感很强的地形图,借此科教容易地记注大洲、国家、地区的地势起伏、地形区分布及受制于地形的河流流向、水系形状。</p><p>3、运用示意图,及有关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在复习中要记的概念、原理、规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还较相似,这就给记忆带来了麻烦。若能借助于示意图,寓文于图,则十分简单得一幅示意图就会把有关概念、原理的本质反映的淋漓尽致、印象深刻、难以忘记。</p><p><strong>(</strong><strong>二</strong><strong>)</strong><strong>空间分析能力</strong></p><p>由于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性特点,因此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许多以空间有关的知识内容。能否对它们进行有效的分析,对学习的效果影响甚大。在中学地理中,空间性最强的学习内容就是球大圆有关的知识。</p><p>下面我们结合球大圆知识介绍如何进行空间分析,以提高学习能力。过球心得平面截球面所得的圆叫球大圆。由于过球心平面可在三维空间任意变化方向因此球大圆有无数个。球面上任意两点的最短距离(球面距离),即为过这两点的大圆上劣弧的长。这就是球打圆的基本知识。地理中与球大圆相关知识很多,如果能巧妙地结合球大圆知识进行空间分析,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易于学习和掌握。</p><p>剖析地转偏向力。</p><p>地转偏向力是地球自转中产生的,相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而“存在”的一种惯性力,其偏向原理尤其是沿纬线自东向西运动的偏向问题,一直是高中地理学习中的一个难点。结合球大圆知识进行空间分析以辅助学习,则可大大降低学习难度。</p><p></p><p></p><p>确定两地间的最短距离。</p><p>在近几年的高考及有关习题集中,经常出现有关最短航线、最近走法的题目,这类题目客观上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空间想象的要求较高。许多学生对此类试题常常不知所措,有的知其然,而不只其所以然。下面结合几个实例,谈谈球大圆知识进行空间分析,以解答之类试题的思路与技巧。</p><p>例:从华盛顿到北京在以下四条航线中,最短的一条是:</p><p>(1)华盛顿——夏威夷——北京</p><p>(2)华盛顿——悉尼——北京</p><p>(3)华盛顿——阿拉斯加——北京</p><p>(4)华盛顿——开罗——北京</p><p>解析:这道题目要正确选出最近航线,首先必须掌握华盛顿、北京的经纬度位置,夏威夷、悉尼、阿拉斯加、开罗于这两地的相对(纬度)位置关系。由于华盛顿、北京的经纬度均为40度附近,且华盛顿在西五区,北京在东八区,一次过华盛顿、北京的大圆上劣弧必向北凸出,且劣弧必为由华盛顿向西至北京的弧段(跨十一个时区,如向东到北京,则跨十三个时区)。而航线(1)(2)均明显的向南凸出,航线(4)既向南凸出(开罗纬度低于华盛顿、北京)由向东航行(非大圆劣弧),故都不对。航线(3)既符合向北突出,又符合由华盛顿向西航行,故位最短航线。</p><p><p><strong>二、规律归纳法</strong></p><p><strong>(一)直归法</strong></p><p>所谓“直归法”,就是根据教材内容,按某一标准进行分类组合,直接归纳出其规律内容。</p><p>直归法可用于一般规律的整理。地理规律按性质可分为地理分布规律、演变规律、因果规律等。比如地理分布规律,它是地理分布知识的深化和发展,也是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必然联系的反映。</p><p>就高中课本而言,它主要包括:</p><p>1、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p><p>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p><p>3、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的规律;</p><p>4、1、7月份全球高、低气压中心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的规律;</p><p>5、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p><p>6、世界洋流分布的基本规律;</p><p>7、世界高大山系和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p><p>8、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p><p>9、由地球上动植物的分布规律;</p><p>10、各类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p><p>11、各类能源的分布规律;</p><p>12、工业和农业的布局规律;</p><p>13、交通和城市的分布规律;</p><p>14、人口的分布规律等等。</p><p>直归法还用于个体规律的归纳。比如根据大洋洋流分布模式,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洋流系统,将其分布和成因的规律,归纳为:</p><p>15、这三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p><p>16、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反气旋型)运动,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反气旋型)运动;</p><p>17、热带、副热带海区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是寒流。这种直归的方法,使规律明晰,有条理,避免知识支离破碎,便于孩子分门别类系统掌握。</p><p><strong>(二)范例法</strong></p><p>所谓“范例法”,就是选取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例题,通过解析,从中归纳出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以下题为例说明。</p><p>关于等温线凸出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p><p>1、在北半球陆地一月等温线向北凸出;</p><p>2、在南半球一月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p><p>3、在南半球夏季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p><p>4、在北半球暖流附近等温线向北凸出。(正确答案D)</p><p>经过分析,可归纳出如下规律:</p><p>1、就纬度方向看,无论是一月还是七月,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海洋上和陆地上的等温线,凸出的纬度方向正好相反。</p><p>2、就其实地方向看,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一月陆地等温线都向南凸出,海洋等温线都向北凸出;七月陆地等温线都向北凸出,海洋等温线都向。南凸出。</p><p>3、由于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则夏季,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陆地等温线都向高纬凸出,海洋等温线都向低纬凸出,冬季则相反。</p><p>4、洋流对海上等温线的影响是,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暖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都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都向低纬凸出。</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