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文地理必修-人口
<p><strong>第一章 人口</strong></p><p>一、人口增长</p><p>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p><p>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三低(发达国家)、“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p><p>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p><p>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p><p>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p><p>二、人口迁移</p><p>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p><p>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p><p>(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 ②加强文化交流 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p><p>(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 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p><p>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p><p>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p><p>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p><p>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p><p>四、地域文化与人口</p><p>第二章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p><p>一、城市的空间结构</p><p>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p><p>(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p><p>★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p><p>(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p><p>(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p><p>(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p><p>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p><p>3、 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p><p>★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p><p>★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p><span></span>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