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1:10

高二地理《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教学设计

<p>【考点搜索】</p><p>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问题</p><p>【教材分析】</p><p>教材首先介绍了三峡工程生态环境效应,即三峡工程建设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三峡工程作为一个超大型水利工程,它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十分复杂。教材对三峡工程建设产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分类说明。最后,教材简要介绍了三峡工程对三峡的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p><p>知识纲要</p><p>三 防洪</p><p>峡 三 防治血吸虫病</p><p>工 峡 有利于中下游 减轻洞庭湖淤积</p><p>程 工 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p><p>对 程 调节局部气候,减轻环境污染</p><p>生 的 淹没土地、耕地</p><p>态 生 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p><p>环 态 诱发地质灾害(地震、滑坡)</p><p>境 环 对库区不利 加重泥沙淤积</p><p>和 境 加重泥沙淤积</p><p>名 效 影响物种生存</p><p>胜 应 增加蚊虫孳生</p><p>古 不可逆转的——补救或挽回</p><p>迹 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 影响较大的——有效控制</p><p>的 影响较小的——有效防治</p><p>影 自然景观:影响不大、形成新景观</p><p>响 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和对策 文物古迹:迁建、保护、抢救</p><p>【学习策略】</p><p>1、 知识准备:在课前通过查找报刊、书籍和上网搜集有关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p><p>2、读图分析:通过读图了解钉螺、中华鲟、白鳍豚的生活习性,理解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p><p>【教学内容】</p><p>一、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p><p>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是指建设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p><p>1、有利影响</p><p>(1)防洪:三峡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p><p>(2)防治血吸虫病:三峡工程的建设,将改变钉螺“夏水冬陆”的生存环境,从而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p><p>(3)减轻洞庭湖淤积:三峡工程的建设,使长江中游的水位在洪水期间有所降低,减轻了长江洪水对洞庭湖湖水的顶托作用,从而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p><p>(4)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三峡工程的建设,可以调节长江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p><p>(5)调节局部气候:三峡工程的建设,使三峡库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泊,从而调节了三峡地区的局部气候。</p><p>(6)减轻环境污染:三峡水电的使用,改善了华中、华东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减少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p><p>综上所述,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二地理《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