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考地理期末试题
<p>考生注意: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p><p>第1卷(选择题,共50分)</p><p>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p><p>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p><p>我国于2023年9月15日22时04分在酒泉成功发射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预计在2023年前后发射空间站的核心舱,逐步建立自己的空间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p><p>1.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入轨道之后,该实验室</p><p>A.始终在地月系 B.脱离了地月系</p><p>C.脱离了太阳系D.进入了银河系</p><p>2.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主要在于</p><p>A.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p><p>B.纬度较高,地球自转线速度小,可节省燃料</p><p>C.无人区面积广,发射后残骸不危及人民安全</p><p>D.降水少,晴天多</p><p>3.对“神舟十一号”与地面之间通讯传输可能产生干扰的主要因素是</p><p>A.紫外线辐射 B.雷暴天气 C.太阳风 D.昼夜变化</p><p>201 6年8月22上午9时第3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在北京开幕。这也是大会自2023年创办以来首次来</p><p>到中国。往届大会曾在华盛顿、首尔等地举办。读图1,回答第4-5题。</p><p>4.本届大会期间</p><p>A.适逢中国农历立夏节气 B.地球公转速度较快</p><p>C.北京比首尔正午太阳高度大 D.北京比华盛顿的白昼长</p><p>5.本届大会开幕时,如果世界各地地理学专家和学者要观看大会现场直播,下列城市中最不便利的是</p><p>A.北京 B.首尔 C.伦敦 D.华盛顿</p><p>6.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p><p>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2).回答7-8题。</p><p>7.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p><p>A、通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p><p>B、通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得以不断地改变</p><p>C、地壳的物质循环的动力主要来自太阳能和地球重力势能</p><p>D、在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中,矿物和岩石有时也会相互转化</p><p>8.下列能反映出露于云贵高原上大理岩的形成过程的是</p><p>A.②④ B.③⑤ C.⑦⑤ D.③⑥⑩⑧</p><p>读某地地貌景观及其沿MOQ -线还原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图3)。完成9-10题。</p><p>9.字母所示区域,属于断块山的是</p><p>A.M B.0 C.P D.Q</p><p>10.根据地质构造示意图分析,该地</p><p>A.该地属喀斯特地貌 B.地壳水平运动作用不强烈</p><p>C.大部分地层有整体抬升过程 D.内、外力作用均比较明显</p><p>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有一处被称作“十二门徒石”的神奇崖壁可谓鬼斧神工,以其中漂亮的鸡形礁石</p><p>最为著名。如今鸡形礁石已坍塌,可谓倩影永逝,令人叹息。读图回答:</p><p>11.关于“十二门徒石”的说法,正确的是</p><p>A.类似我国湖南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为峰林地貌</p><p>B.属于海岸侵蚀地貌,鸡形礁石是由于海浪侵蚀作用而坍塌</p><p>C.属于海岸堆积地貌,鸡形礁石是因为外力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坍塌</p><p>D.是由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挤压碰撞而形成的岛弧链</p><p>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的抬升,现在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超</p><p>过4 500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结合图5完成12-13题。</p><p>12.方框内甲、乙、丙对应的内容分别是</p><p>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 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p><p>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p><p>1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p><p>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p><p>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p><p>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p><p>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p><p>图6为“某区域城审和乡村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城市或乡村,甲、乙、丙、丁代</p><p>表区域中的四个居民点。读图完成14-15题。</p><p>14.图6中规模最大的城市是</p><p>A.① B.② C.③ D.④</p><p>15.因图示热力环流而形成东南风的居民点是</p><p>A.甲 B.乙 C.丙 D.丁</p><p>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图7),据此完成16-17题。</p><p>16.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p><p>A.海陆热力差异 B.热力环流 C.温室效应 D.风的形成</p><p>17.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p><p>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图8),完成18-19题。</p><p>18.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p><p>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p><p>C.极地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p><p>19.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是()</p><p>A.受丙气压带影响,撒哈拉沙漠炎热干燥</p><p>B.甲风带季节移动,形成南亚的夏季风</p><p>C.受乙风带影响,西欧地区全年温和湿润</p><p>D.受丙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新西兰形成地中海气候</p><p>图9为“某年1 1月26日02时东亚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20-21题。</p><p>20.图示时间P地的风向是</p><p>A.西北 B.东南 C.东北 D.西南</p><p>21.图示地区,此时</p><p>A.丙地盛行上升气流 B.乙地风力较大</p><p>C.甲地受暖气团控制 D.丁为气旋系统</p><p>“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p><p>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图1 0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下凹式绿化带。完成22-23题。</p><p>22.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p><p>①绿化带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p><p>②绿化带面积大,不易发生城市内涝</p><p>③裸露地面铺设砂石不容易造成扬沙天气且不容易堵塞下水管道</p><p>④下凹式绿化带易造成城市内涝</p><p>A.①② B.①⑧ C.②③ D.③④</p><p>23.“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p><p>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下渗</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p><p>图11左侧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读图完成下列各题。</p><p>24.流经a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p><p>25.若图11表示太平洋局部海域,则下列有关c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p><p>A.主要影响美国阿拉斯加南部沿海地区 B.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月</p><p>C.主要影响秘鲁沿岸地区 D.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p><p>第1I卷(综合题,共50分)</p><p>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p><p>26. 2023年11月30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p><p>名录。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进行划分的。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p><p>道(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为0。。图12为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 3为某</p><p>节气当日太阳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分)</p><p>(1)图13所示节气当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____度(2分)</p><p>(2)图13中:a、b、c三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_,AB为 _________(晨、昏)线(4分)</p><p>(3)比较图13中A、B两点的正午太阳高度:A _________ B(大于、小于或等于)(2分)</p><p>(4)“昼晷己云极,宵漏自此长”描述的是_________市气,此时下列有关湖南的地理现象正确的是_________(单项选择)(4分)</p><p>A.盛行东南信风 B.湖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p><p>C.湘江正值枯水期 D.长沙和北京的昼长相等</p><p>27.读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图14),完成下列各题(14分)</p><p>(1) 图中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水循环基本环节有______________.</p><p>(2) 从地质构造看,甲为 _________,乙为_________(填代号)(2分)</p><p>(3) 简述图示地区冲积扇的形成过程。(6分)</p><p>(4)图示地区森林植被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热量或水分)(2分)</p><p>28.图15为欧洲局部区域某月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p><p>(1)A地较同纬度内陆地区气压偏_________(高或低),</p><p>(2)据图推断,该季节C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此时B地天气_________(晴朗或阴雨)(4分),原因是此时C地受_________ 控制(填气压带或风带名称)(4分)</p><p>(3)D处于板块的 边界,该边界以北属_________板块。(4分)</p><p>29.“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p><p>巴经济走廊”将深度对接“一带一路”,有力推进贸易、旅游、投资、交通、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p><p>保等方面的合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图16为“一带一路”路线图。</p><p>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p><p>(1)在古代,航海依靠的动力主要是风和洋流,明朝郑和下西洋,沿海上丝绸之路往往选择_________(填“冬去夏回”或“夏去冬回”),就是利用北印度洋的季风及季风洋流。 而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交通</p><p>工具是骆驼,人们从欧洲到中国x疆沿途看到的自然带依次为 _________、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这主要体现的是 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6分)</p><p>(2)北半球夏季,ABCD四个海域中海浪最大的是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4分)</p><p>(3)根据图文信息,在两大经济走廊中,能同时联系东亚、东南亚、南亚的是_________。(2分)</p><p>2023年下期六校联盟高一年级联考试卷</p><p>地理试题参考答案</p><p>一选择题</p><p>┏━━━┳━━┳━━┳━━┳━━┳━━┳━━┳━━┳━━┳━━┳━━┳━━┳━━┳━━┳━━┳━━┓</p><p>┃题号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p><p>┣━━━╋━━╋━━╋━━╋━━╋━━╋━━╋━━╋━━╋━━╋━━╋━━╋━━╋━━╋━━╋━━┫</p><p>┃答案 ┃A ┃ D ┃ c ┃ D ┃ c ┃ A ┃ c ┃ B ┃ D ┃ D ┃ B ┃ B ┃ c ┃ A ┃ B ┃</p><p>┣━━━╋━━╋━━╋━━╋━━╋━━╋━━╋━━╋━━╋━━╋━━╋━━╋━━╋━━╋━━╋━━┫</p><p>┃题号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 ┃ ┃ ┃</p><p>┣━━━╋━━╋━━╋━━╋━━╋━━╋━━╋━━╋━━╋━━╋━━╋━━╋━━╋━━╋━━╋━━┫</p><p>┃答案 ┃A ┃ c ┃ B ┃ B ┃ A ┃ A ┃ c ┃ D ┃ C ┃ D ┃ ┃ ┃ ┃ ┃ ┃</p><p>┗━━━┻━━┻━━┻━━┻━━┻━━┻━━┻━━┻━━┻━━┻━━┻━━┻━━┻━━┻━━┻━━┛</p><p>二综合题</p><p>26. (1) 270</p><p>(2)b 昏</p><p>(3)小于</p><p>(4)夏至 B</p><p>27.(1)①⑧④</p><p>(2)向斜 断层</p><p>(3)河流上游地势落差大,流速快(1分),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强(2分);</p><p>河流流出谷口后地势起伏小,河道展宽,流速下降(1分)水流搬运能力大为减弱,</p><p>挟带的泥沙发生堆积,形成从谷口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2分)</p><p>(3)热量</p><p>28.(1)低晴朗</p><p>(2)温和多雨 西风带(或“盛行西风”)</p><p>(3)消亡(或碰撞挤压) 亚欧</p><p>29.(1)冬去夏回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干湿度(或“从沿海到内陆”“经度”)</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