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1:00

“政史地文科综合一练”

<p>【知识背景】地理学科:天气与气候是历年高考都必考的内容。主要包括:锋面天气系统及特点;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气压气温降水等等值线图的解读和应用;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等。政治学科: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历史学科:历朝水利工程建设。</p><p>【综合测试】2023年2月25-28日,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自北向南先后经历了一次大风降温和降水过程,给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读下图,回答问题。</p><p></p><p></p><p>1.简要说明乙地26、27日天气特征及原因。</p><p>2.“瑞雪兆丰年”,试分析降雪对甲地的农作物的有利影响。</p><p>3.27日,乙地附件最可能出现奇特的旅游景观“雾凇”的是哪里?试分析形成原因。</p><p>4.简述该天气系统对各种交通运输及人们生活可能造成的影响。</p><p>5.在下图中绘出该天气系统的剖面示意图。</p><p></p><p></p><p>6.《吕氏春秋·审时》曰:“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该思想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p><p>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回答下列各题。</p><p>材料一《周礼》对先秦的水利官川衡和泽虞的设置及其职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秦汉时期中央国家机构均设有都水长丞,“掌诸池沼,后政为使者”,汉武帝曾经非常重视国家对水资源的管理,在继承秦制的基础上,中央政府专门配备了水衡都尉,掌管上林苑。隋炀帝执政后,改水部侍郎为水部郎,属工部领导。唐从隋制,自此至清,基本上沿用隋制,较少变动。</p><p>材料二秦在丞相李斯的主持下,“明法度,定律令”,对水资源保护利用的法规,集中在《田律》之中。西汉的《水令》,在历史上首次制定了灌溉用水制度,规定对水资源合理分配使用。唐代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水法规,尤其是《水部式》,是由唐代中央政府正式颁布,是我国古代比较系统的水行政管理的专门法典。宋代的水事法规进一步发展,王安石变法时颁布过《农田水利约束》。明代基本法典《大明律》、清代的《大清律例》在总结历代水法基础上,着重对盗决河防、失时不修堤防、修理桥梁道路等进行了立法。</p><p>──以上选自《中国水权制度的历史特点及其启示》</p><p>7.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水权制度有什么特点?</p><p>8.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隋唐时期在水利建设上采取了哪些措施?</p><p>【参考答案】1.乙地26日处在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27日处在冷锋过境时,气温大幅度下降,气压较高,出现大风和雨雪天气。</p><p>2.可使冬小麦免受冻害;增加土壤的墒情;减少病虫害。</p><p>3.黄山,地势高,气温低于0℃,雨水在树枝和树干上结晶而形成。</p><p>4.大雪使公路、铁路、机场跑道有较深的积雪,造成高速公路关闭、列车晚点、航班取消等,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引发交通事故。</p><p>5.略</p><p>6.事物是处于普遍联系之中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农业生产离不开人们的耕耘劳作,也受到土地资源及气候条件的制约。</p><p>7.通过国家机构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体现了国家对水资源的所有权;古代水权有一定的法律体系作保障。</p><p>8.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在江南兴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唐朝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政史地文科综合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