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1:00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地理教学设计

<p>一、教材说明</p><p>《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②第六章第一节的第二课时。</p><p>二、课标要求</p><p>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p><p>三、课标解读</p><p>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什么?怎样理解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系统中“人的管理调控”对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起着怎样的作用?</p><p>四、教材分析</p><p>本节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简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的解读;实例活动中指出从世界观的角度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指导实践。本节教材旨在向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教育。所以本节教学思路如下。</p><p>反思与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学生讨论为主)→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产生(教师点拔为主)→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参与(联系实际加以分析)。</p><p>五、教学目标</p><p>1.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p><p>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p><p>3.理解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结合文字和插入练习说明解析该图内涵,强调系统中“人的管理调控”直接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的实现。</p><p>4.理解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p><p>六、重点</p><p>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p><p>2.理解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的内涵。</p><p>3.可持续发展应从观念走向行动。</p><p>七、难点</p><p>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中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的管理调控”直接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的实现。</p><p>八、教具准备及教学方法</p><p>1.投影片。</p><p>2.利用《“四段式”地理教学法》进行教学。</p><p>3.应用图表和材料分析法、对比法、突破重点、难点。</p><p>4.结合乡土地理,理论联系实际。</p><p>5.学生自学,启发式教学。</p><p>九、德育目标</p><p>1.保护环境、绿化祖国也是爱国主义的一个方面。</p><p>2.树立环境道德观、可持续发展观。</p><p>3.理解人口、消费、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p><p>十、教学过程</p><p>I.激趣设悬引入阶段</p><p>每当我们漫步五中校园时,看到的是一排排优雅别致的楼房,掩映在碧绿的树丛中,楼前、楼后、树间镶嵌着各种各样的花圃、草坪,各种鲜花姹紫嫣红引人注目,微风摇曳,花叶相映,小鸟在树丛中唱歌……但我们的地球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拖着黑尾巴的汽车从光秃秃的街上驶过,工厂的烟囱冒着浓浓的黑烟,池塘里散发阵阵难闻的气味……再看下面的两幅漫画:一个个案例触目惊心,一个个问题发人深省,如何解决?请依据导学目标自学教材。</p><p></p><p></p><p></p><p>II.目标题目化导学阶段</p><p>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问题,它是在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过程中解决。</p><p>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为:。</p><p>3.读图6.12“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及图下的说明和97页的材料(2)填空:</p><p></p><p></p><p>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p><p></p><p></p><p>(2)原则:地球的是有限的,人类的和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之内。</p><p>(3)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的积极参与。同时,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这就要求地区的和,应该有助于的协调。</p><p>5.读98页第2、3题材料填空:</p><p>可持续发展还必须从观念走向行动:①公众,②选购。</p><p>III.知识网络系统化阶段:</p><p>[板书]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p><p>[组织学生讨论]发展的真正涵义是什么?发展与增长有什么区别?什么样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p><p>[教师归纳总结]经济发展的概念远比经济增长的含义广泛。经济增长一般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而经济发展是使一系列社会目标得以实现的发展(不仅意味着人均实际收入的增加,而且包括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教育、安全等领域的改善)。可持续发展就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同时结合材料2得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p><p>[板书]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p><p>[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三个原则,要举例得出结论,每组选1名学生代表发言。</p><p>[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的写法指导]</p><p>地理学非常注重从时间与空间角度去认识事物。在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学习时也可以从时空两个角度去剖析。就公平性原则而言,时间角度可强调代际公平和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既发展应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要以不损害、不掠夺后代的发展需求为前提。空间角度可强调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公平,即发展应满足本地区的发展需求,又应以不损害、不掠夺其他地区的需求为前提。就持续原则而言,时间角度或强调人类社会和社会的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之内,使资源和环境可长期持续利用;空间角度可强调不同地区环境的承载能力、资源的供给能力是不同,可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就共同性原则而言,时间角度可强调“解决全球环境,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目标与追求,要各国、各地区人民共同努力;空间角度可强调要尊重各国的主权利益,考虑各国发展水平的差异,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同时加强国际间的协作,其中发展中国家只有发展才能摆脱贫困,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而发达国家应对全球环境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p><p>[导读]图6.12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说明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强调系统中“人的管理调控”直接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的实现。</p><p>[点拨]该图表达好四层含义。第一层含义表明该复合系统由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构成,生态子系统的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子系统的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子系统的持续发展是目的;第二层含义表明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外图箭头表示);第三层含义表明人类在认识自然、经济和社会规律的基础上能有效管理调控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内圈箭头表示);第四层含义表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象是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就是要深刻揭示“自然—社会—经济”这一复杂巨系统的运行规律,即不仅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被充分认识,而且自然、经济、社会规律相互交织并在更高层次上所演绎的规律也应被充分认识(尽管被真正认识可能需几代人)。</p><p>[板书]三、可持续发展应从观念走向行动</p><p>[板书]公众参与</p><p>结合“活动”的第2、3题中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强调。</p><p>[板书]选用带环境标志的产品等</p><p>结合有关环境标志图,讲述认准有关环境标志图,选购相应的产品,也是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实践行动。</p><p>IV、教学反馈阶段</p><p>一、单项选择</p><p>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p><p>A.人口问题B.资源问题C.发展问题D.污染问题</p><p>2.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p><p>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p><p>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p><p>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水平</p><p>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末来人类的生活要求</p><p>3.“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这句话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p><p>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协调性原则</p><p>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回答4~5题:</p><p>4.绿色食品是指()</p><p>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p><p>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p><p>5.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p><p>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p><p>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D.白色建筑废料</p><p>二、综合题</p><p>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基础是资源物质的变换。资源物质的交换是通过消费(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来实现。消费反映人口资源和环境等联系在一起,可持续性消费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p><p>(1)将人口、消费、资源和环境四者的关系用直线箭头表示出来(只表示单向的循环关系,不表示逆向的反馈关系)</p><p></p><p></p><p>(2)你认为人口数量、消费量、资源利用量、资源的存在量(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环境质量怎样变化,人类社会才是可持续发展?请将这五方面依次用曲线表示出来。(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表示其变化趋势,不必考虑其绝对数值的大小)</p><p></p><p></p><p>十一、作业:第六单元第一节练习</p><p>十二、板书设计</p><p></p><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地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