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0:59

《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地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p>一、温故知新</p><p>提问导入:我国有哪四大工业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p><p>学生思考回答: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区</p><p>形成原因:辽中南: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p><p>京津唐:背靠我国最大的能源生产基地,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农产品充足,交通便利,科技力量强大</p><p>沪宁杭:技术水平高</p><p>珠三角:市场广阔</p><p>二、目标导航</p><p>让学生念,认知目标</p><p>三、互动探究</p><p>2.(角色定位)</p><p>假若你是一个工厂的厂长,让你在全国选一个地方建厂,请问:</p><p>(1)工厂进行区位选择的目的是什么?(降低生产成本、追求最大经济效益)</p><p>(2)你觉得工厂理想的区位一般应具备哪些条件?(原料和动力充足、劳动力丰富、市场前景广阔、交通便利、政府政策优惠)</p><p>(3)那么在现实中有这样的地方吗?那么工厂在现实中区位选择的依据是什么?(没有抓住主导因素)</p><p>3.(1)如果你要建一个制糖厂,你会把它建在哪里?为什么?</p><p>(接近原料产地)(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p><p>(2)如果你要建一个家具厂,你会把它建在哪里?为什么?</p><p>(接近消费市场)(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p><p>(3)如果你要建一个炼铝厂,你会把它建在哪里?为什么?</p><p>(接近能源供应地)(需要消耗大量能源)</p><p>(4)如果你要建一个电子装配厂,你会把它建在哪里?为什么?</p><p>(接近劳动力充足的地方)(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p><p>(5)如果你要建一个飞机制造厂,你会把它建在哪里?为什么?</p><p>(接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发达地区)(技术要求高)</p><p>4.五组争锋:小结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p><p>5.结合图片让学生进一步认知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p><p>6.“议一议连一连”:小练习,检查学生掌握情况</p><p>7.以“你知道吗”导入工业的区位因素</p><p>材料1:“长虹”是我国电子电器工业的民族品牌。它的生产基地在四川绵阳,深居内地,原来是军工企业。50年代初应国防需要而建立的。(国防需要)</p><p>材料2:目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安排许多工业部门在西部落户,目的是缩小内地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差异。(国家政策)</p><p>材料3: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在并不生产棉花的鞍山、包头等重工业区布局一些棉纺织厂。</p><p>(平衡职工性别构成)</p><p>材料4: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地区许多侨乡经济迅猛发展,得益于当地外籍华人、华侨投资的结果</p><p>(投资者个人偏好)</p><p>材料5:政府采用补助的形式将工厂设在并不盈利的区位。</p><p>(政治原因:如就业)</p><p>材料6:某些工厂由于搬迁费用太高、或政府的影响、或处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虽然明显区位不合理,但仍留在那里。(工业惯性)</p><p>8.以“想一想”导入“工业区位的变化”</p><p>读“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p><p>思考:大型钢铁企业转向沿海钢铁消费区布局,什么在起作用?</p><p>科学技术</p><p>原料、燃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正在逐渐增强</p><p>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减弱;劳动力素质对工业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p><p>信息的通达性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增强</p><p>9.思考:作为一个现代厂长,对工业的布局是不是只单单的考虑经济效益就可以了呢?</p><p>(环境效益)导入“对环境的影响”</p><p>10.小试牛刀:</p><p>(1)有大气污染风险的企业应布局在居民区()</p><p>盛行风的下风地带;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p><p>(2)污水排放口应布局在()</p><p>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布局在城区河流的下游</p><p>(3)有污染的固体废弃物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p><p>11.以“抢答”来小结有污染风险的企业布局</p><p></p><p></p><p>12.“热点探究”小练习</p><p>右图是某城市的布局状况,该城市要新建火力发电厂、自来水厂、印染厂和服装厂各一个,请在图中A、B、C、D、E五个地点选择,并说理由。</p><p>火力发电厂(大气污染,消耗原料多):在E,位于郊区;接近铁路,便于运入煤炭;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p><p>自来水厂:在C处,在河流上游,水源清洁</p><p>印染厂(水污染):在B处,在河流下游,污水不会影响市区的水源</p><p>服装厂:(劳动力指向型)在A,位于居民区,便于职工上班和就近销售产品</p><p>13.本节课总结:知识梳理</p><p></p><p></p><p>14.“试一试你能行”当堂达标</p><p>1.设置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D)</p><p>A.接近消费市场B.历史悠久,劳动力充足</p><p>C.土地广阔,交通方便D.学科齐全,科技力量集中</p><p>2.影响鞍钢和宝钢区位选择的共同因素是(C)</p><p>A.接近原料、燃料产地B.劳动力资源充足</p><p>C.靠近消费市场D.科技力量雄厚</p><p>3.下列工业区位选择合理的是(D)</p><p>A.在小麦产区建面粉厂B.在科技发达区建电视机装配厂</p><p>C.在林区建家具厂D.在渔场附近建水产品加工厂</p><p>4.读下面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大小。下列情况与甲、乙、丙、丁四图相符的是(B)</p><p></p><p></p><p>A.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p><p>B.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p><p>C.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p><p>D.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p><p>5.(2023广东地理)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1~3题。</p><p></p><p></p><p>1.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C</p><p>A.市场指向型B.劳动力指向型C.原料指向型D.动力指向型</p><p>2.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D)</p><p>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B.产品科技含量高</p><p>C.以航空运输为主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p><p>3.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D)</p><p>A.环渤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D.中、西部地区</p><p>15.学案点评</p><p>16.质疑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p><p>17.学以致用──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p><p>临沭县是全国最大的复混肥生产基地,其生产效益和知名度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而且也带动了我县经济的飞速发展。假如你是一家肥料企业的负责人,你将怎样选择工厂的区位?</p><p>【问题思考】我县的化工企业主要分布在临沭县城的哪个方位呢?为什么?</p><p>(临沭的工业主要分布在离县城5公里以外的西南部工业园区。)</p><p>第一:离县城5公里,这是给县城留有发展的空间,这个距离对一个小县城来说,不太远也不太近,既有利于工人上下班,也不至于对县城造成大的污染。</p><p>第二:这里离沭河近,可以就近取的水。</p><p>第三:在西南布局,是因为临沭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西南部5公里处刚好处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基本没有大气污染。</p><p>第四: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地价适中,劳动力充足,资金技术可以得到县城的大力支持。</p><p>由以上四个方面可知这里是临沭县工业区理想的布局区域。</p><p>【问题拓展】关于我县的工业区位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如何解决?(分组讨论)</p><p>不足之处:交通条件需要改善;技术;动力</p><p>解决方案:⑴交通:政府积极在建我县周庄金墩顶到临沂梅埠的运肥专用铁路线;在建高速公路(临沂至连云港)。⑵技术:大力引进专业型的技术人才,为临沭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⑶动力:除了继续加大电网的建设,努力借助西气东输临沂支线提供充足的能源,作好后备保障。</p><p>四、预习任务</p><p>1.通读(圈画)课本第68页“知识窗’;课本69页~71页。</p><p>2.预习学案:(1)先阅读市编学案第67页”预习提示及“目标导航”栏内容,明确要求。</p><p>(2)市编学案的“主干知识”栏的空白要填写,内容能记忆的要记忆。</p><p>(3)市编学案的“点击思维”和“活动导引”栏内容要认真阅读理解。</p><p>(4)市编学案“即时巩固”和“自我测评”尽量做完。</p><p>3.记录自学内容及所做题目的疑难点,需要老师帮助的,通过课代表周三晚交给老师。</p><p>4.课代表每小组随机收2份学案交给老师,以便检查预习情况。</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地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