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地理同步检测
<p>一、选择题</p><p>1.聚落的两种基本形态是()</p><p>A.城市和乡村B.工人和农民C.平原和高原D.气温和降水</p><p>2.“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着鞭儿向四方,百鸟齐歌唱。”这首歌描述的聚落类型是()</p><p>A.农村B.牧村C.林场D.渔村</p><p>晋朝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世外桃源”是这样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据此回答3~5题。</p><p>3.陶渊明先生描写的桃花源是()</p><p>A.乡村B.城市C.大城市D.渔村</p><p>4.从前,桃花源成为“世外桃源”的主要原因是()</p><p>A.经济发达B.交通发达C.与世隔绝D.土壤肥沃</p><p>5.现在,桃花源成为“人间仙境”。到桃花源可以感受到那里()</p><p>A.四季如春B.高楼林立C.与世隔绝D.空气清新</p><p>6.下列地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是()</p><p>A.热带雨林地区B.温带海洋性气候区</p><p>C.热带沙漠地区D.温带大陆性气候区</p><p>7.下列地区,不利于形成城市的是()</p><p>A.沙漠广布的地区B.地形平坦的地区</p><p>C.有大河的地区D.濒临大海的地区</p><p>8.在下列地区,一般来说,聚落比较密集的是()</p><p>A.高山地区B.丘陵地区C.平原地区D.河流上游地区</p><p>9.下列建筑物,受当地的自然环境影响不明显的是()</p><p>A.新疆吐鲁番的晾房B.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p><p>C.北京的奥运会场馆──鸟巢D.山区的吊脚楼</p><p>下图为窑洞图,读图并回答10~11题。</p><p></p><p></p><p>10.这种房屋是我国哪个地区特有的民居()</p><p>A.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C.青藏高原D.内蒙古高原</p><p>11.该地区的居民住这种房屋的原因是()</p><p>①贫困 ②富裕 ③窑洞内冬暖夏凉 ④防地震 ⑤美观、耐用</p><p>A.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⑤D. ①③</p><p>12.下图为湖南湘西凤凰古城。凤凰古城沿河而建的原因是()</p><p></p><p></p><p>①河流沿岸水运便利 ②河流沿岸地形较平坦 ③河流沿岸矿产资源丰富 ④河流沿岸森林资源丰富 ⑤河流沿岸水资源丰富</p><p>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③④⑤D. ①②⑤</p><p>13.中国的很多房屋坐北朝南。下列关于坐北朝南建房的好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p><p>A.可以防寒冷的北风B.可以防台风</p><p>C.阳台上可晒太阳D.让南风吹进屋内,夏天凉爽</p><p>14.下图所示地区是一大片未开发地区,有人想在那里开垦一片土地,种植农作物并建一栋房子,供自己长期居住。①②③④四地,最适宜建房的地方是()</p><p></p><p></p><p>A.①B.②C.③D.④</p><p>15.“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下列关于这样“人家”的说法,正确的是()</p><p>A.交通运输十分便利B.空气质量很差</p><p>C.非常富裕D.聚落的规模可能不大</p><p>16.下列聚落,还没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是()</p><p>A.意大利的威尼斯城B.中国湖南的岳阳楼</p><p>C.中国云南的丽江古城D.中国北京的故宫</p><p>17.婷婷今年暑假参观了中国的平遥古城。平遥古城位于中国的()</p><p>A.山西省B.山东省C.云南省D.河北省</p><p>18.下列有关聚落的说法,错误的是()</p><p>A.聚落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乡村可以变为城市,城市也可能变为乡村</p><p>B.城市一般出现在地形、气候、交通、水源等环境优越的地区</p><p>C.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聚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p><p>D.传统聚落不适于人类生活,不必保护</p><p>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9~20题。</p><p></p><p></p><p>19.导致图中公路线向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p><p>A.避开河谷B.避开山脊C.多连接居民点D.避开居民点</p><p>20.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p><p>①沿河分布 ②沿公路分布 ③沿山脊分布 ④沿铁路分布</p><p>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p><p>二、综合题</p><p>21.材料:我市昭山山顶上有一座昭山寺,始建于唐代,那时没有自来水,挑水要到山下去,又没有电灯,于是在寺庙中开了一个天井,天井下建一个水池(附图)。根据材料回答下列两个问题。</p><p></p><p></p><p>昭山寺内的天井</p><p>(1)这种设计有什么好处?</p><p>(2)从前,昭山山顶上的居民和房屋会不会很多?为什么?</p><p>22.材料:南美洲的秘魯和玻利维亚两国交界处的的喀喀湖上有很多漂浮岛,岛上居民把湖内盛产的芦苇草晒干,扎捆成堆,搭盖一座座浮于水上的人工岛,每一个小岛住一个家族,大的漂浮岛还设有学校、邮局和商店。居民用芦苇盖房子、造船、设陷阱捕鱼,用芦苇草制成各种手工艺品,手艺代代相传。</p><p>分析:那里的居民为什么要在漂浮岛上生活?</p><p>23.江苏省的华西村,号称“天下第一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距上海约100公里,距无锡、苏州只有30~50公里。人均资产数百万,家家住别墅。几十年中,华西村上演着农民致富的神话。原村长吴仁宝说:华西村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p><p>分析:为什么华西村发展得这么快?</p><p>24.有一名中国旅客在埃及旅游时,在埃及的卢克索神庙上刻下了“到此一游”,经媒体曝光后,这名游客事后辩解说:“不就是写了几个字吗?有什么了不起的?”。对此你有何评论?</p><p></p><p></p><p>参考答案</p><p>一、选择题</p><p>1.A2.B3.A4.C5.D6.B7.A8.C9.C10.B11.D12.D13.B14.D15.D16.B17.A18.D19.C20.A</p><p>二、综合题</p><p>21.(1)下雨时屋顶上的一些雨水从天井流入水池中,减少了挑水量,天井还能通风、采光。(2)从前,山顶上的居民和房屋不会很多。因为地形不平坦,水源远,风大,冬季寒冷,交通、运输、购物都不方便。</p><p>22.那里芦苇、鱼等自然资源丰富;居民会利用芦苇造房、造船,会捕鱼,习惯于在漂浮岛上生活;来漂浮岛的游客多,可以发展旅游业。</p><p>23.位置好;土地多;发展工业、旅游业、服务业;政策好、制度好、管理得好。</p><p>24.答案略。只要论述合理即可酌情计分。要求观点鲜明,对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批评。</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