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0:44

高二地理上册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梳理

<p>在古代,人们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往往用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句话。优学地理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地理上册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p><p>一.荒漠化(包括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防治</p><p>1.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p><table><tbody><tr><td><p>位置</p><p>范围</p></td><td colspan="2"><p>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古长城一线以北。跨新、宁、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及吉、辽、冀、陕等省区的一小部分。此区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相当,包括内蒙古温带草原和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两个自然地区。</p></td></tr><tr><td><p>地形</p></td><td colspan="2"><p>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波状起伏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则是三山夹两盆。</p></td></tr><tr><td><p>气候</p><p>(干旱)</p></td><td colspan="2"><p>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光照强,温差大,多大风。</p><p>成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高原山地对海洋水汽的阻挡作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p></td></tr><tr><td><p>水系水文</p></td><td colspan="2"><p>以内流河为主,以数量多、流程短,流量小,多季节性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p></td></tr><tr><td><p>植被土壤</p></td><td colspan="2"><p>荒漠草原和荒漠,荒漠土</p></td></tr><tr><td rowspan="2"><p>东西差异</p></td><td><p>年降水量</p></td><td><p>自东向西400mm, 200mm(贺兰山),50mm。</p></td></tr><tr><td><p>植被景观</p></td><td><p>自东向西为温带草原(贺兰山),荒漠草原,荒漠。</p></td></tr><tr><td><p>生态环境的脆弱性</p></td><td colspan="2"><p>(1)干旱导致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2)干旱导致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再加上冬春干旱季节大风日数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条件。</p></td></tr></tbody></table><p>2.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治理</p><table><tbody><tr><td colspan="2"><p>概念</p></td><td><p>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主要表现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p></td></tr><tr><td rowspan="2"><p>成因</p></td><td><p>自然</p></td><td><p>①基本条件——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p><p>②物质条件——地表有深厚沙质沉积物,土质疏松,抗侵蚀力弱;</p><p>③动力条件——风力大,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势平坦对风的阻挡作用小;</p><p>④促进条件——植被覆盖率低,、地表裸露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弱;</p></td></tr><tr><td><p>人为</p></td><td><p>①过渡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渡农垦;④水资源利用不合理;</p><p>⑤开矿、交通线等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对地表及植被的破坏作用;</p></td></tr><tr><td colspan="2"><p>危害</p></td><td><p>①荒漠化破坏植被和地表形态,使耕地、林地、草地退化,面积减少,</p><p>②表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的自然生产潜力下降,也使草场质量下降,农业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p><p>③土地荒漠化造成细沙裸露地表,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沙尘暴现象加剧;</p><p>④使村镇、铁路、水库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影响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甚至危机人们的生存环境。</p></td></tr><tr><td rowspan="5"><p>防治</p></td><td><p>核心</p></td><td><p>任何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对策都以消除贫困为核心,做到人与自然的协调</p></td></tr><tr><td><p>原则</p></td><td><p>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p></td></tr><tr><td><p>重点</p></td><td><p>因地制宜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地段进行综合整治。</p><p>①半干旱农牧过渡和干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p><p>②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p></td></tr><tr><td><p>内容</p></td><td><p>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荒漠化;</p><p>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现象;</p><p>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能力。</p></td></tr><tr><td><p>措施</p></td><td><p>①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早期预警机制,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加强监控力度。</p><p>②要以消除贫困为核心,打破贫困与荒漠化相伴的恶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p><p>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p><p>④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控制载畜量,禁止采伐发菜(内蒙古);</p><p>⑤利用技术措施、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p><p>⑥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如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以减少因能源短缺而造成的生态破坏;</p><p>⑦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即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节水农业;⑧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p></td></tr><tr><td colspan="2"><p>治理意义</p></td><td><p>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p><p>②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p><p>③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p></td></tr></tbody></table><p>优学地理网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地理上册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p><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二地理上册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梳理